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磷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研究了底泥再悬浮条件下,不同pH值对磷的赋存形态以及生物有效磷(BAP)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泥再悬浮会促进上覆水中的磷向底泥迁移,而这种促进作用随着pH值的增加逐渐减弱.在底泥再悬浮条件下,pH值对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分布有明显影响:BD-P、NH4Cl-P含量随着pH值升高而增加,而Al-P、NaOH-nrP和Ca-P含量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均有所增加,pH较低时,Al-P、Ca-P增加量较大.与原底泥相比,pH<8时,潜在活性磷(PMP)含量以及PMP/TP均显著降低,而pH较高时,则显著增加,由此推测,pH<8时,底泥再悬浮促进了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转化;pH<8时,碳酸氢钠可提取磷(Olsen-P)含量减少,而pH较高时,Olsen-P含量大幅度增加;不同pH条件下,藻类可利用磷(AAP)生成量均显著增加,但随着pH值升高,AAP生成量逐渐减少.线性相关分析表明,AAP与PMP、TP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酸土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酸土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酸性土改良剂对土壤改良效果及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酸性土壤施用改良剂后均获得增产,其中以酸土调理剂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3.2%,其次是钙镁磷肥、石灰、硅钙肥,分别比对照增产8.99%、8.72%、7.43%。同时酸性土施用土壤改良剂后pH值也有一定的变化,其中以石灰粉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pH值提高了0.35,其次为酸性土调理剂处理、钙镁磷肥处理和硅钙肥处理,pH值分别提高了0.29、0.28和0.25。说明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与增产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BCS土壤固化剂固化土的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BCS土壤固化剂的最佳掺量,分析BCS土壤固化剂对土壤的加固机理,探讨增强固化土耐久性的方法。【方法】选用陕西杨凌的黄土,按黄土质量加入12%的水泥及不同掺量的BCS核心材料,并按0.6%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在黄土中加入不同质量比的水泥基BCS固化剂,通过抗压试验分析确定最佳的BCS核心材料掺量和最佳的BCS固化剂掺量。采用无侧限抗压试验、渗透试验、水稳性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冻融循环试验等研究固化土的耐久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BCS固化土的微观结构和水化产物,分析BCS固化剂的作用机理。【结果】BCS土壤固化剂核心材料的最佳掺量为水泥质量的0.6%;固化剂水化产物中主要有纤维状和网状的水化硅酸钙凝胶(C-S-H)、六方棱柱型的三硫型水化硫铝酸钙晶体(Aft)以及片状或叠片状的氢氧化钙晶体(CH);固化土的渗透系数较水泥土略低,最低可达3.8×10-8 cm/s;固化土的水稳系数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龄期的延长而升高;干湿循环后固化土的强度有所下降,强度损失率最高可达19.8%,但其强度随着固化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采用硅酸钠、氢氧化钠或饱和石灰水进行养护,可有效提高固化土的抗冻融循环次数。【结论】与水泥土相比,BCS固化土的工程性能有所提高,采用饱和石灰水养护可显著增强固化土的抗冻性能。 相似文献
4.
施伽 《新农村(黑龙江)》2012,(3):117-118
本文考察了杨木、桦木在不同pH值下对三种不同脲醛树脂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木材本身的pH值不同,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固化反应也有所不同。由于杨木的pH值高于桦木,因此固化反应出现的峰温要比桦木晚一些;不同pH值下,低毒脲醛树脂胶粘剂的固化反应时间有所差异,酸性条件下随着pH值的升高延长了固化时间。 相似文献
5.
pH值对酚醛甲阶树脂固化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碱土金属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作为酚醛树脂缩聚反应的催化剂,制成酚醛甲阶树脂,通过加入酸度调节剂,探讨了pH值对酚醛甲阶树脂的固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氢氧化钠-酚醛树脂不同,对于镁-酚醛树脂,加入合适的酸度调节剂可以使树脂固化速度加快,聚合时间明显缩短。在中性或接近中性条件下,树脂在150℃的聚合时间基本在35~60s之间。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固化土施工技术参数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不同条件下的抗压强度试验和击实试验,研究了固化剂掺入比(固化剂与土体质量比)、压实系数、养护方式对固化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条件下固化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量。结果表明,固化剂掺入比为1∶8时,固化土最大干密度最高,达1.78 g/cm3;固化土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加,固化剂掺入比超过1∶8后,压实系数为0.95时,固化土抗压强度增幅明显降低;压实系数是影响固化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其取值宜为0.95~1.0;养护方式也是影响固化土抗压强度的重要因素,适合的养护方式为塑料薄膜覆盖28 d。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动修复装置,选用电镀厂附近被Zn、Cu、Cr、Ni严重污染的河涌底泥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了3个不同pH值的阴极清洗液,施加直流电压25v,运行5d,研究了阴极清洗液的pH值对河涌底泥电动修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阴极清洗液pH值的变化,对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影响不大,但对电流大小的改变明显,pH值越低,电流越大;电动修复后,各处理的电动修复效果存在差异,其中,阴极清洗液的pH=5.0时,修复效果最好,Zn、Cu、Cr及Ni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0.26%、34.08%、51.56%及32.93%。另外,各处理截面的重金属浓度较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Cr在底泥截面中的分布比较均匀;电动修复对各种形态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对碳酸盐结合态的去除率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有机,无机改良剂对酸性硫酸盐土化学动力学与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培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3,14(1):16-23
研究了稻秆、碳酸钙和二氧化锰改良剂对淹水的酸性硫酸盐土的电化学、化学动力学、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施用稻秆(干土重的0.25%)显著影响土壤的还原作用.高浓度的亚铁使水稻前期生长受阻;但亚铁的浓度随后逐渐降低,水稻生长繁茂,谷粒和茎秆产量反较高,植株的含钾量也增高. 加入酸酸钙(相当于干土重的0.25%)明显提高了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的Eh和EC值,并显著降低了水溶性亚铁、亚锰和铝的浓度.碳酸钙或碳酸钙加二氧化锰的处理,都能降低土壤溶液中亚铁的浓度,显著增加稻谷和稻杆的产量,此外,这两种处理都会降低生长前期植株中锌的含量. 加入二氧化锰(干土重的0.005%),使土壤溶液中的亚锰量增多,植株的铁锰比率降低,水稻产量比对照显著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稻杆是一种改良酸性硫酸盐土较经济的改良剂,其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实测了内蒙古河套地区群众杨、新疆杨及内蒙古呼和浩特郊区小叶杨木材pH值,缓冲容量及脲醛树脂固化时间,从理论上分析三种杨木的酸碱性质对胶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杨木木材均呈弱酸性,pH值为530~633,酸性接近。三种杨木木材总缓冲容量范围为0282~0296mmol,其中酸缓冲容量为0007~0046mmol,碱缓冲容量为0250~0275mmol。脲醛树脂胶的固化时间随三种杨木的pH值和缓冲容量的增加而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浸出条件下铅离子污染土的固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泥来固化/稳定污染土中的重金属离子是一种常用的处置方法。着重讨论了添加蒙脱土后的复合固化剂对铅离子的固化效果。设计了不同蒙脱土和水泥掺量的12组固化剂,通过污染土制备、压实成型、强度测试和溶出试验4个步骤来获得试验数据。其中在溶出试验过程中,设定了4种不同的溶出条件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已经远远满足TCLP条件的固化产物,但在更加恶劣的试验条件下,浸出液的浓度非常高,远远达不到标准,所以在固化应用于实际工程时,根据条件不同,要考虑到更加恶劣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施用秦淮河底泥对田间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合理利用秦淮河河底淤泥。[方法]将秦淮河底泥与农田土按照4∶03、∶12、∶21、∶3、0∶4混匀进行发芽率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施用秦淮河底泥对田间土壤及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少量的底泥能够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发芽率呈下降趋势,芽高呈增长的趋势。当农田土与底泥比例为3∶1时,小麦的各项生长指标最好,但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小麦长势随之下降。秦淮河疏浚底泥中的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和氮含量明显高于农田土。随着底泥用量的增加,盆栽后土壤中的总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增加。[结论]在农田土中适当地添加秦淮河疏浚底泥,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滴滴涕(DDT)是广谱、长效的有机氯农药,主要经农田径流进入水体,最终部分残留在底泥中。本研究以稻草和菇渣为辅料,在添加菌剂的条件下对河道底泥进行好氧堆肥,研究堆肥处理对底泥中DDT的降解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底泥堆肥过程中,DDT及其衍生物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其中,p,p'-DDT含量降低幅度最大,整体下降了35.9%,主要发生在高温期与降温期的初期;p,p'-DDD含量所占比例最大,但下降幅度最小,为15.1%,主要发生在升温期与高温期;p,p'-DDE降解率为17.7%,其在升温期和高温期经历了先升高后平缓降低的过程,而在降温期前期有显著的降低。3种DDT异构体含量的变化与有机碳的降低均呈显著正相关;p,p'-DDT、p,p'-DDD含量变化与C/N显著和极显著相关;p,p'-DDD与含水率也呈显著正相关,这进一步说明p,p'-DDD含量的变化不仅与生物降解作用相关,与高温引起的蒸发过程也关系密切。p,p'-DDE含量的变化与水溶性有机碳有显著相关性,表明堆肥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影响p,p'-DDE的迁移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pH值对田螺生存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pH值对田螺生存和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田螺正常生活适宜的水体pH值为5.5~7.5,最适pH值为6.0~7.0。pH值为6.5处理的生长率最高,pH值升高或下降,其生长率均下降,且存活率也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底泥活性覆盖系统进而有效地控制湖泊底泥内源污染,以脱碱赤泥为主料,粉煤灰、粘土和碳酸钙为辅料,采用烧结法制作了不同配比的底泥覆盖材料,研究其对内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1)覆盖各处理溶解氧为2.62~5.98 mg/L,对照组为0.74~2.65 mg/L,覆盖可改善上覆水体溶解氧水平。2)覆盖各组中除处理2和处理4外,其余处理总磷均为低检出或未检出,对照组在第12、16和20天依次检出0.03 mg/L、0.04 mg/L 和0.13 mg/L;化学需氧量为6~71 mg/L,对照组则为21~84 mg/L,对照组总磷和化学需氧量均随时间推移呈渐增趋势;除处理3和处理6外,其余处理对氨氮控制效果不理想。3)优化原料配比可使上覆水体 Cu、Pb、Zn、Cr、Cd、Fe、Mn、Ca 和 Mg 处于安全浓度范围,不会增加水体金属元素的积累。从对内源污染物的控制效果和上覆水体水质的稳定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处理6(赤泥38.9%,粘土14.4%,粉煤灰38.9%,碳酸钙7.8%)最适于深谷型湖泊底泥污染原位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扬州市典型城市内河河道为例研究了人工曝气、生态砖覆盖、生物填料覆盖、低位植物浮床(简称低位浮床)等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对河道底泥污染释放及其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不同原位生态处理后,1)底泥中氨氮的释放速率下降50.3%-89.64%,平均为59.27%;底泥污染释放对上覆水氨氮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36.59%-82.67%,平均为53.33%;2)底泥中总氮的释放速率下降20.96%-88.94%,平均为42.32%;底泥总氮释放对上覆水污染负荷贡献量的污染去除率为38.00%-67.06%,平均为54.96%;3)底泥中总磷的释放速率下降27.49%-91.00%,平均为55.31%;底泥总磷释放对上覆水总磷污染负荷贡献量的去除率为67.14%-98.46%,平均为84.33%;4)底泥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1.84%-79.32%,平均为41.16%;底泥上覆水中CODMn的释放速率下降-1.25%--70.74%,平均为29.83%.研究还发现,原位生态处理技术在运行中对底泥污染治理的效果受该技术对底泥的扰动程度的影响,在进行集成应用的时候,对底泥扰动较大的技术应与对底泥扰动较小的技术相间应用,以减少工程技术运行中对底泥扰动造成的污染爆发式释放,达到更好的整体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土人参是一种集食用、药用、观赏为一体的新型保健蔬菜,它以营养价值高、保健功能强、风味独特而被美食家认为“土人参补胜似人参”。近年来的研究多集中在土人参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栽培技术以及组织培养等方面,但在营养学、药理学、育种学及加工利用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甚至还存在空白。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加强对土人参进行科学研究,并借助于现代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遗传改良。笔者介绍了一种新的遗传改良方法即离子束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
改良后的森林土和沼泽土对越桔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暗棕色森林土和草甸沼泽土2种类型土壤,掺入河沙、草炭、腐苔藓后盆栽越桔,结果表明,2种土壤掺入草炭和腐苔藓后促进了越桔植株干重、根系干重及枝条长度的增加,提高了越桔叶片中N、P、K、Fe、Mn含量;土壤掺沙改土后,植株生长明显低于对照,而且叶片中N、K、Zn含量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草甸沼泽土和暗棕色森林土2种土壤上栽培越桔时,土壤掺入草炭、腐苔藓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风干底泥∶风干土壤分别为0∶1、1∶1、1∶2、1∶3)河道疏浚底泥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大豆苗期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河道疏浚底泥的农业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未添加河道疏浚底泥处理(对照)相比,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显著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有机质含量增加了24.3%~100.9%,碱解氮含量增加了20.4%~67.4%,速效磷含量增加了183.5%~433.1%,速效钾含量增加了252.4%~665.2%;同时也显著提高了重金属Cu、Pb、Zn、Cd含量,且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以1∶1混合时,土壤全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添加河道疏浚底泥总体上显著提高大豆苗期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及地上部分C、N、P含量,且上述指标随河道疏浚底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为1∶2时最高,此时株高增加2 cm,地上部生物量增加60.6%,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增加60%和50.9%,地上部分植株C、N、P含量分别增加22.4%、9.0%、5.0%;当河道疏浚底泥与土壤添加比例增加到1∶1时,上述指标下降,且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反而略低于对照。综上,添加河道疏浚底泥能促进大豆生长,但添加比例以1∶2为宜,不宜超过1∶1,以避免重金属大量输入可能引起的土壤污染及对植物生长的胁迫。 相似文献
20.
pH值和外加汞浓度对汞在棕土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平衡液吸附和Ca(NO3)2:溶液的解吸法,对棕土在pH 3~6.5,汞浓度0.2~8 mg·kg-i的吸附-解吸动力学进行了研究,以阐明pH和初始浓度对汞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6.5,浓度8 mg·kg-1条件下,60 min即可达到汞最大吸附量的93%;10 000min达最大解吸量的78.8%.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随pH升高而升高,在浓度2 mg·kg-1,pH 3~6.5下,棕土解吸汞占吸附汞的比例为11%~37.4%.Freundlich方程为描述汞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的最优模型,其次为Elovich方程.模拟的最大吸附量达84.3 mg·kg-1,在此以下,汞的吸附容量随外加汞浓度、时间的递增而升高.解吸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加,随解吸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这些结果表明,pH和外加汞浓度影响汞在棕土中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征,从而影响在土壤介质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