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筛选出紫花苜蓿与饲料桑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将二者按照鲜重比10 ∶ 0(CK组)、7 ∶ 3(A组)、5 ∶ 5(B组)、3 ∶ 7(C组)混合后添加复合乳酸菌,厌氧发酵45d后开封进行感官评定与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丁酸、氨态氮/总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8%、0.53%和0.46%;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9%、0.55%和0.47%;pH分别降低了0.39、0.36和0.26;氨态氮/总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25%、1.15%和0.97%;A组的丁酸含量未检出,B组和C组的丁酸含量分别降低了0.08%和0.05%;A组和B组的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11%和0.10%,与CK组差异显著(P<0.05),C组的丙酸含量增加了0.08%,与CK组差异不显著。随饲料桑添加比例的增加,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95%、3.32%和3.59%;干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86%、6.44%和9.4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4.12%、4.91和5.6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3.47%、4.43%和4.95%。综合发酵品质与营养品质考虑,以苜蓿与饲料桑鲜重比7 ∶ 3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将废弃笋壳与麦麸一定比例进行混合青贮发酵,采用实验室青贮法、化学成分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比例笋壳与麦麸混合青贮样品营养成分及有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寻找出笋壳与麦麸最佳青贮方案,获得优质的笋壳青贮饲料,结果表明,CP1处理组(60%笋壳+40%麦麸)青贮样品乳酸含量高,p H值较低,无丁酸,青贮品质好。CP2处理组(70%笋壳+30%麦麸)青贮样品乳酸含量较高,p H值较低,丁酸含量极微,青贮品质较好。CP3处理组(80%笋壳+20%麦麸)、CP4处理组(85%笋壳+15%麦麸)青贮样品乳酸含量低,p H值较高,有一定量的丁酸,青贮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的青稞酒糟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质量比为3∶7)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方法]试验设对照组(CK)与10%(PAW10)、20%(PAW20)和30%(PAW30)青稞酒糟添加水平处理组,分别在青贮后7、14、30和60 d打开实验室青贮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与对照相比,青稞酒糟添加组提高了乳酸含量,降低了pH值,其中PAW20和PAW30处理组的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乙酸含量随着青稞酒糟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处理组乳酸/乙酸高于对照组,青贮饲料以同型乳酸发酵为主;各处理组丙酸和丁酸含量较低(小于2 g·kg~(-1)),氨态氮/总氮值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青稞酒糟提高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降低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损失。[结论]添加青稞酒糟可以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以添加20%青稞酒糟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稻虾共作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其与土壤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水稻单作为对照,研究稻虾共作模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采用Pearson(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稻虾田中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土壤酶活力的关系。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低C/N饲料投喂组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P<0.05)下降。稻虾共作条件下,土壤全磷、脲酶与有机碳呈显著(P<0.05)正相关,土壤有机质、纤维素酶与有机碳分别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铵氮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负相关,土壤纤维素酶与有机质呈显著(P<0.05)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酵母菌单菌和酵母菌、乳酸菌混菌对玉米、豆粕和麸皮组成的饲料进行好氧固态发酵,探索其对饲料营养成分和体外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粗蛋白、总磷和低分子量肽含量显著(P<0.05)提高,而粗脂肪含量显著(P<0.05)降低。氨基酸方面,酵母单菌和混菌发酵后,天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提高。与发酵前相比,酵母单菌发酵还显著(P<0.05)提高了总氨基酸含量。饲料经过单菌和混菌发酵后,总酚含量、维生素B2、B6以及咖啡酸、没食子酸的含量亦显著(P<0.05)提高。体外功能评价试验表明,发酵饲料提取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沙门氏菌等4种指示菌均有抑制效果,并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有促生长作用。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单菌发酵和酵母、乳酸菌混菌发酵处理可有效提高饲料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早期断奶及谷氨酰胺添加对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分别选取哺乳、断奶和饲喂谷氨酰胺的小母猪用于试验,采用色谱分析、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对仔猪的生长性能、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血清游离氨基酸中,断奶组的精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断奶组的异亮氨酸、蛋氨酸、苯甲基丙氨酸、苏氨酸和丙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氨酰胺组的苏氨酸和甘氨酸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的亮氨酸、异亮氨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氨基酸代谢产物中,断奶组的γ-氨基正丁酸、牛磺酸、瓜氨酸、肌肽、乙醇胺和羟赖氨酸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断奶组的α-氨基己二酸、胱硫醚、鹅肌肽、1-甲基组氨酸、3-甲基组氨酸、磷酸乙醇胺、磷酸丝氨酸和尿素含量较哺乳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谷氨酰胺组的鸟氨酸、鹅肌肽和磷酸乙醇胺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谷氨酰胺组的α-氨基己二酸、α-氨基正丁酸、肌肽、乙醇胺、羟赖氨酸、磷酸丝氨酸和尿素含量较断奶组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合理饲喂谷氨酰胺有助于游离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恢复到正常水平。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试验组代谢物的表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型表明,苏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鹅肌肽、磷酸乙酸胺、乙醇胺和羟赖氨酸等是较为重要的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由此可见,仔猪在早期断奶阶段机体的血清的氨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添加谷氨酰胺能明显调节仔猪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棉籽仁进行固态发酵,发酵周期30 h。结果表明,相比发酵前,发酵后棉籽仁中游离棉酚的含量显著(P<0.05)降低,粗灰分、酸溶蛋白质含量显著(P<0.05)增加,精氨酸含量显著(P<0.05)降低。从发酵棉籽仁中提取的棉籽肽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其活性受使用浓度和发酵时间的影响。当棉籽肽的质量浓度为8 mg·mL-1时,棉籽肽的羟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1.71±1.59)%,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25±1.28)%,金属离子螯合能力达到(79.13±0.55)%。结果提示,在本试验条件下,微生物固态发酵处理可提高棉籽仁的营养品质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稻草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以及添加乳酸菌和米糠对其发酵品质的影响,设4个处理,即对照组(CK)、乳酸菌组(鲜重0.01 g/kg)、米糠组(鲜重100 g/kg)以及乳酸菌+米糠混合组(乳酸菌和米糠的添加量与单独处理的添加量相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乳酸菌后青贮料的pH值下降(P>0.05),乳酸含量无显著变化,乙酸、丁酸、铵态氮含量以及铵态氮/总氮值显著升高(P<0.05);添加米糠以及添加乳酸菌+米糠的处理与对照相比,青贮料的pH值、乙酸、丁酸、铵态氮含量以及铵态氮/总氮值显著下降(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添加乳酸菌+米糠处理与单独添加米糠处理的青贮料发酵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添加乳酸菌和糖蜜对箭筈豌豆和苇状羊茅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方法]将处于抽穗初期的苇状羊茅和处于结荚期的箭筈豌豆以7∶3(鲜质量比)混合青贮,并单独或组合添加乳酸菌制剂(10~6CFU·g~(-1))和糖蜜(4%),分别在青贮后的第7、24、45和60天开窖取样,分析混合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制剂对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改善效果不明显,而糖蜜或糖蜜+乳酸菌制剂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0.05),降低了p H值和氨态氮含量,其中糖蜜+乳酸菌制剂组乳酸含量在青贮第7天已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并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保持最高水平。青贮过程中,各处理组仅检测到微量丙酸和丁酸,并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添加糖蜜+乳酸菌提高了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可确保青贮饲料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玉米秸秆、紫花苜蓿、马齿苋为原料,研究不同混合比例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混合比例。试验设计分4个处理组,50%玉米秸秆+40%紫花苜蓿+10%马齿苋(第Ⅰ组)、 60%玉米秸秆+30%紫花苜蓿+10%马齿苋(第Ⅱ组)、 60%玉米秸秆+25%紫花苜蓿+15%马齿苋(第Ⅲ组),65%玉米秸秆+20%紫花苜蓿+15%马齿苋(第Ⅳ组)。将各组试验原料混匀后,加入菌酶制剂,发酵60d,然后进行发酵饲料品质评定,结果表明:第Ⅰ组感官评定显著低于其他3组。混贮时当玉米秸秆含量超过60%时,显著降低了青贮饲料的pH和氨态氮/总氮值,丁酸含量低于检测水平,提高了乳酸含量。第Ⅱ组、第Ⅲ组和第IV组青贮料的pH,氨态氮,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有差异,但不显著。综合各项指标以60%玉米秸秆+30%紫花苜蓿+10%马齿苋混合青贮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NaCl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0.1%、0.2%、0.3%和0.4%)对红叶石楠地上部鲜重、株高、叶片Na含量、K+/Na+、细胞膜透性、叶片含水量、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花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及更高浓度的NaCl处理下,红叶石楠生长受到抑制,叶片Na含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显著(P<0.05)增加,K+/Na+、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P<0.05)下降。盐胁迫造成红叶石楠叶片的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显著(P<0.05)增加,0.4%NaCl处理下,H2O2及MDA含量在新叶上的增幅分别为162%和128%,在老叶上的增幅分别为114%和33%。随着盐胁迫加剧,新叶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P<0.05)升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P<0.05)下降。与之相反,老叶的SOD和CAT酶活显著(P<0.05)下降,而POD活性和花青素含量显著(P<0.05)上升。由此可见,花青素在抵御盐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在叶片中的含量与CAT酶活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碳酸钙及其与壳聚糖联用对石灰性土壤铬污染的钝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石灰性土壤上铬污染修复的有效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探究碳酸钙及其与壳聚糖联用对土壤铬污染的钝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铬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残渣态,占总铬含量的71.28%。外源铬的添加显著(P<0.05)增加了土壤中各形态铬的含量,尤以氧化态铬含量增加较多,可占总铬含量的76%以上,而水溶态铬含量最低只有0.45%。施用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显著(P<0.05)降低了铬污染土壤中水溶态铬的含量,同时显著(P<0.05)增加了残渣态铬的含量。铬污染土壤采用碳酸钙和碳酸钙-壳聚糖处理后,铬钝化率分别增加21.64和35.44个百分点。土壤铬污染导致玉米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P<0.05)增加。向铬污染土壤中添加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后,玉米叶片中的丙二醛浓度分别显著(P<0.05)下降20.57%和31.92%。碳酸钙或碳酸钙-壳聚糖添加降低了玉米对铬的吸收和富集,与单独添加碳酸钙的处理相比,添加碳酸钙-壳聚糖显著(P<0.05)降低了玉米籽粒、根、茎的铬含量,尤其是显著(P<0.05)降低了玉米籽粒对铬的富集系数。该研究结果可为石灰性土壤铬污染的“边生产边修复”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施肥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期田间定位试验,采用田间采样与数理统计法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紫色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CPMI)的影响。施肥方式包括不施肥(CK)、单施氮肥(N)、化学氮磷钾肥配施(NPK)、单施有机肥(OM)、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O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磷钾肥(RSDNPK)。结果显示,施肥的各处理均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含量,以OM和RSDNPK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相比CK,OM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PXOC)、微生物量碳(MBC)、溶解性有机碳(DOC)含量分别提高91.4%、109.2%、57.5%、35.1%,RSDNPK处理的TOC、PXOC、MBC、DOC含量分别提高142.8%、95.4%、70.8%、46.2%。土壤PXOC、MBC、DOC占TOC的比例(分配比例)分别为36.18%~49.13%、1.64%~2.58%、0.57%~0.94%,其中,PXOC和MBC的分配比例在RSDNPK处理中较CK显著(P<0.05)降低,而DOC的分配比例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OM和RSDNPK处理的CPMI显著(P<0.05)高于N和NPK处理。土壤PXOC、MBC含量与氮磷养分之间,以及CMPI与MBC、PXOC、TN、AN、AP均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研究结果说明,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配施氮磷钾化肥能够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改善土壤质量,PXOC与CPMI可用作表征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鸡源复合益生菌对青年白羽肉杂鸡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肠道Toll样受体通路的影响,将180只健康的28日龄白羽肉杂鸡随机分为A(基础饲粮)、B(基础饲粮中添加1011 CFU·kg-1益生菌)、C(基础饲粮中添加2×1011 CFU·kg-1益生菌)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组和C组鸡血清中IgG、IgM水平显著(P<0.05)升高,B组和C组鸡肠道TLR2、TLR4、Myd88、TRAF-6、AP-1蛋白表达及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与B组相比,C组鸡血清IgG、IgM、Ig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鸡肠道TLR4、Myd88蛋白表达显著(P<0.05)升高,Myd88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P<0.05)升高。综上,添加不同浓度的鸡源复合益生菌能够提高白羽肉杂鸡血清中IgG、IgM水平,通过Toll样受体通路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旨在阐释奶牛日粮添加淀粉对奶牛乳脂及瘤胃细菌菌群变化的影响。选取4头体况相近、健康的泌乳期中国荷斯坦奶牛,试验开始前以基础日粮饲喂并作为对照,饲喂7 d;试验期每头奶牛日粮中添加1.5 kg·d-1玉米淀粉,饲喂15 d。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淀粉后,牛奶乳脂率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细菌研究表明,在门水平上共检测到28个菌门,玉米淀粉导致瘤胃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装甲菌门(Armatimonadetes)、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丰度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到383个菌属,其中90个菌属发生显著变化。玉米淀粉导致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小球菌属(Pedi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毛螺旋菌属-1(Lachnoclostridium-1)、瘤胃球菌属-1(Ruminococcus-1)、普雷沃氏菌属-7(Prevotella-7)等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等丰度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对瘤胃细菌多样性和种类分布均匀度均无显著影响,但其促进了大部分产酸菌群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龙葵(Solanum nigrum L.)耐镉(Cd)机理,采用基质培养法,研究了50 μmol·L-1 Cd(CdCl2·2.5H2O)处理120 d对其生长和叶片细胞壁果胶、木质素含量、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纤维素酶(Cx)、NADH-过氧化物酶(NADH-P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GPOD)和松柏醇过氧化物酶(CAPX)活性以及质外体汁液中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G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d处理显著抑制了龙葵地上和地下部的伸长生长、降低了根的干物质积累(P<0.05),但茎的分枝增多,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壁结合酶NADH-POD、GPOD和CAPX活性以及果胶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PG活性显著下降(P<0.05),Cx活性和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质外体汁液中H2O2含量显著增加(P<0.05),GPOD和SOD同工酶谱及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CAT同工酶谱带增宽,APX同工酶谱带数增加,二者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说明50 μmol·L-1 Cd较长时间处理龙葵植株,其地上部分生长仍处于良好状态,表现出对Cd毒害的耐性,这与Cd处理后叶片细胞壁果胶含量和结合酶GPOD以及质外体汁液中APX、CAT活性升高有关,推测这是龙葵耐Cd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