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 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2.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开展了相关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第2次药后14 d叶片防效,43%氟菌·肟菌酯SC和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较好,分别为87.08%和82.88%;其次为30%氟菌唑WP、30%醚菌酯WP和4%四氟醚唑EW处理,防效分别为73.05%、72.18%和71.03%。第2次药后14d果实防效,42.4%唑醚·氟酰胺SC处理防效最好,为73.13%;43%氟菌·肟菌酯SC、30%醚菌酯WP防效次之,分别为67.99%和61.86%。综合试验结果分析,防治草莓白粉病建议使用43%氟菌·肟菌酯SC或42.4%唑醚·氟酰胺SC,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6种杀菌剂和清水对照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试验,研究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均有防效。其中,氟酰羟·苯甲唑对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速效性较好,防效也较为出色,在第1次药后5 d、第2次药后11 d的防效分别为63.2%、81.5%;其次是氯氟醚·吡唑酯和乙嘧酚磺酸酯,在第1次药后5 d防效都在52%以上,第2次药后11 d防效都在72%以上。通过对各处理不同时间段标记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测定表明,第1次药后5和7 d、第2次药后7和11 d,相比清水对照,氟酰羟·苯甲唑、氯氟醚·吡唑酯、乙嘧酚磺酸酯处理的草莓叶片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较接近,达到清水处理的96.31%~102.08%,说明氟酰羟·苯甲唑、氯氟醚·吡唑酯、乙嘧酚磺酸酯对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42.4%唑醚·氟酰胺、42.8%氟菌·肟菌酯、325 g·L-1苯甲·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4种复配杀菌剂分别于4月29日(果实膨大期)、5月8日(果实膨大期)、6月5日(成熟采收期)施药,于6月3日、6月13日进行病情严重度调查,评价其对西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42.4%唑醚·氟酰胺和75%肟菌·戊唑醇对西瓜炭疽病防效较好,但肟菌·戊唑醇对西瓜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唑醚·氟酰胺可促进植株生长,由此认为,42.4%唑醚·氟酰胺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正1".学无/止境"问:最近观察发现青枣的果上长了白白的东西,这是什么病,需要用什么药治疗?农医生答:应该是白粉病。目前对白粉病效果较好的产品成分是: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四氟醚唑、醚菌酯、戊菌唑、吡唑萘菌胺、嘧菌酯复配、甲基硫菌灵乙嘧酚复配、大黄素甲醚、烯肟菌酯加乙蒜素、氟吡菌胺、蛇床子素、硝苯菌酯、氟菌唑、寡雄腐霉等含以上这些成分的药剂一种或两种进行复配防治,因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不同区域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筛选对白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为荒漠绿洲生态区白粉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不同生态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情况。运用随机区组方法,定点调查各小区小麦白粉病发生情况。【结果】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阿克苏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重,病情指数分别为35.65、35.63和30.82,显著高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较轻,病情指数分别为9.95和6.00。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和19%啶氧·丙环唑SC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最好,防效分别为84.94%和82.77%。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64.57%~71.12%。【结论】新疆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显著重于北部地区,发生程度为3~5级。新疆北部地区小麦白粉病发生危害相对较轻,发生程度多为1~2级。240 g/L氯氟醚·吡唑酯EC、19%啶氧·丙环唑SC、23%醚菌·氟环唑SC、430 g/L戊唑醇SC、42%苯菌酮SC、43%氟嘧·戊唑醇SC、48%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和40%腈菌唑WP可有效防治小麦白粉病,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对几种新型西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药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356%吡唑萘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750倍、214%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 3 000倍、25%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 750倍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连续2次施药后14 d,防效分别达到9548%,9474%和9424%,极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防效仅2988%)。与对照相比,上述药剂速效性好、持效期长,而且安全性好,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25%嘧环·咯菌腈悬浮剂1 200倍、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1 500倍+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1 500倍等处理防治桑果菌核病,4次药后防效超过97%,防治效果理想。25%啶菌噁唑乳油750倍、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250倍防效也较理想,超过80%。  相似文献   

10.
进行 25% 啶菌噁唑水乳剂、25% 啶菌噁唑乳油、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50% 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和 42.4% 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等5种药剂对草莓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良好,第2次施药后7 d 的防效均达到 45% 以上,各药剂防效的差异不显著,且对草莓安全。  相似文献   

11.
评价啶酰菌胺等 7 种药剂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处理防效最好,末次药后14 d防效为80.3%,其次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400 g·L-1嘧霉胺悬浮剂、38%唑醚·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处理的防治效果也较理想,末次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79.1%、76.4%、74.6%。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探索5种药剂对浙贝母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 g·L-1异菌脲悬浮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浙贝母灰霉病,第3次药后20 d防效都超过70%,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棚室栽培的草莓白粉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方法】选用4%四氟醚唑水乳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农药,连续喷药2次,间隔期7d,在喷药后3、5和7d后分别对草莓叶片和果实进行了防效测定。【结果】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叶的防效调查,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在施药2次后第7天时防效分别为77.29%和82.78%;通过对草莓白粉病病果防效调查表明,四氟醚唑、唑醚·氟酰胺和阿泰灵防效好于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结论】四氟醚唑和唑醚·氟酰胺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好,可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乙嘧酚、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对草莓白粉病防效较差,不宜用于北京地区棚室栽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剂,从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30%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SC)、5%己唑醇微乳剂(ME)、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25%乙嘧酚悬浮剂(SC)、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SE)为试验材料,新泰密刺黄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黄瓜白粉病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黄瓜生长良好,未发现药剂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以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菌剂。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用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用量在135.0~150.0 g/hm2,根据田间黄瓜白粉病的实际发病情况,每隔7 d左右施药1次,施药2~ 3次,将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正反面,可有效地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同时注意轮换使用药剂。5%己唑醇微乳剂可作为其替换药剂进行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有效防治南瓜白粉病的药剂,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南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脂EC 1 500倍液、12.5%腈菌唑EC 1 000倍液和12%苯甲·氟酰胺SC 1 000倍液对南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5%乙嘧酚磺酸脂防治南瓜白粉病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14 d防效分别为82.8%、86.5%;3种药剂均可在防治南瓜白粉病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引进12种农药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喷雾防治,以验证其防效。结果表明,参试药剂对辣椒白粉病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0 g/L异菌脲可湿性粉剂、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250 g/L嘧菌酯悬乳剂、42.2%唑醚·氟酰胺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均达82%以上。建议在温室辣椒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以上6种药剂进行防治,间隔7 d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生产中各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7.
以唑醚·氟酰胺为对照药剂,进行氟菌唑和粉唑醇2种草莓绿色生产推荐杀菌剂对草莓白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氟菌唑和粉唑醇施用量为农药登记常规剂量时,连续施药2次防效不理想;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80 g·hm-2和25%粉唑醇悬浮剂187.5 g·hm-2连续施药2次,药后7 d 防效分别达74.3%和74.0%,且对草莓安全性较好。在草莓绿色生产中,可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选用氟菌唑和粉唑醇开展药剂防治,适当提高用药量且连续防治2次可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有效提高草莓白粉病防效的药剂组合,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菌孢子的室内毒力,药剂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以苯醚甲环唑作为阳性对照,计算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按照GB/T17980.119-2004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方法进行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与吡唑醚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物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干燥物原始浓度;25%吡唑醚菌酯;30%吡唑萘菌胺;3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10%);4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20%);2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10%+10%);15%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5%+10%),同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喷雾措施,均匀喷洒在草莓的整个植株全株,第1次施药选择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级阶段,14 d后进行第2次用药,共施药2次.结果 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棚药效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干燥物与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中的组合制剂施用对田间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药剂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试验,筛选出有效防治草莓白粉病的药剂。研究结果表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和43%氟菌·肟菌酯SC防效较好,药剂指导用量下防效分别为83.15%和80.42%。若将该2种药剂用量分别调整到750mL/hm~2和600mL/hm~2,防效可分别提升到86.52%和82.54%,可在高架草莓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防治草莓炭疽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露娜森)悬浮剂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治有特效,平均防效为70.61%,可以在草莓生产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