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明确农药制剂配方中不同类型助剂对药液性能的影响,用旋滴法测定了分散剂、润湿剂及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变化.结果表明,分散剂DC04、润湿剂WLNO 200与其它农药助剂比较,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二者复配后表面活性剂体系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曲线与润湿剂的表面张力曲线相近,复配比在3∶1时可产生明显的协同效应,表面张力最低. 相似文献
2.
竹醋液与农药助剂对表面张力的联合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扩大竹醋液使用范围和提高竹醋液使用量,研究了竹醋液与11种农药助剂对表面张力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竹醋液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影响较大,其联合作用方式表现为强烈的拮抗作用;而OP-10和BD-3071与竹醋液联合效应对表面张力作用最好,其联合作用方式表现为协同作用;竹醋液和木质素磺酸钙,渗透剂810,JFC,NS-146,GL—B005,VIS777和GL-B002表面张力有较小的影响,表现为相加作用。在测试的11种农药助剂中,OP-10和BD-3071与竹醋液联合作用效果最好。表1参13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喷雾助剂对农药界面参数及雾化分散特性的影响,将3种助剂(倍达通、N380、G2801)分别与浓度为0.3%、0.4%、0.6%的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混配,测定混合液的表面张力变化,并在雾滴传递评价系统中进行雾化分散试验,分析喷雾助剂对药液表面张力、雾滴体积中径及雾滴谱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雾助剂对药液的表面张力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且不同浓度药液中添加同一种助剂后,表面张力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喷雾助剂对雾滴体积中径改变作用明显,倍达通表现为增大作用,N380及G2801表现为减小作用;在较大药液浓度及较低喷雾压力下,助剂对雾滴谱跨度具有增大作用,降低了雾滴粒径的均匀性。该试验结果可为施药前助剂筛选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农药减施增效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浓度的3种药剂对黑竹缘蝽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黑竹缘蝽的无公害防治的方法,于2013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喷烟型)、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乳油进行黑竹缘成虫和若虫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烟技术施放苦参碱类和阿维菌素乳油,用药后3d对防治黑竹缘蝽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可达80%以上。其中2种苦参碱类药剂防治中最佳使用量为1∶9,18%阿维菌素乳油最佳药剂用量为1∶40。 相似文献
5.
热处理对水与木材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多枝桉和扁柏作供试木材,采用扩大影象法,测定了热处理和空气层对水与木材的接触角的影响。结构表明,热处理温度、时间、木材含水率和空气中暴露的时间等,对两种试材与水的接触角均有显的影响,树种不同,其影响程度不一。可根据水与木材的接触角大小,判断各种木材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7):1004-1006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4种有机硅助剂对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增效作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润捷、杰效利、Silwet408和Silwet312助剂的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室内毒力均高于没有添加有机硅的阿维菌素室内毒力,说明参试助剂对阿维菌素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4种有机硅助剂对阿维菌素的增效作用基本相当,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减少1/4阿维菌素用量的情况下,每公顷使用有机硅助剂300 g,对小菜蛾防治能够达到其常规推荐剂量的效果,且对球茎甘蓝作物无不良影响,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为蔬菜生长中农药减量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8.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试验使用迈飞、农健飞、奇功喷雾助剂,在小麦中后期采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防治病虫害2次,研究不同农药用量添加不同喷雾助剂对防治小麦中后期病虫害的减量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迈飞、农健飞、奇功喷雾助剂均可以达到农药减量增效的目的,其中奇功效果最好;小麦抽穗期施药效果优于灌浆期施药效果;人工用水量30 kg/亩的喷雾效果优于植保无人机用水量2 L/亩的喷雾效果;飞机专用助剂迈飞、农健飞相比,农健飞效果优于迈飞,但农健飞的效果仍不理想,还需进一步试验探索,生产中推荐使用奇功。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小菜蛾的药剂减量化防治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 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与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桶混施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5000倍液中桶混添加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3000~5000倍液均可显著提高药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而2种药剂中桶混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5000倍液,在喷液量减少10%~20%的情况下,仍可取得与相应药剂正常使用量相当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在采用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小菜蛾时,Silwet 408有机硅助剂的添加量以稀释5000倍为宜,可减少农药喷液量20%。 相似文献
10.
不同助剂对苦参碱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0.3%苦参碱对棉田蚜虫的防效,研究在苦参碱减量的情况下与8种农药助剂复配的防治效果,筛选最佳用量和助剂种类,为合理选药、科学减药、安全施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9年在阿拉尔地区选用0.3%苦参碱水剂和8种助剂复配,采用茎叶喷雾法,分别喷施正常用量、减量10%+助剂、减量20%+助剂、减量30%+助剂作为药剂处理,清水作为对照,测定并计算药后1、3、5和7 d的田间防效。【结果】0.3%苦参碱药量为200 mL/667m2对棉蚜的防效在59.08%~81.34%,虫口减退率在59.34%~77.47%,减量10%~30%与助剂复配后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为37.76%~81.16%,其中添加激健对棉蚜的防效最好,减药20%用量下与正常用量的防效差异不明显。【结论】激健、丝润和丰展等助剂与0.3%苦参碱减量20%配合使用,对棉蚜的防治效果与正常使用剂量相当,增效减量作用明显,优于橙皮精油、青皮桔油等助剂。 相似文献
11.
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触角是衡量液滴在水稻叶片上润湿展布效果和滞留能力的主要指标,为了准确测量液滴在水稻叶片表面上接触角(θ)大小,研究了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的影响。通过试验测量不同液滴体积下的水稻叶面接触角、液滴高度(h)和液滴接触面直径(d),分析接触角随液滴体积变化的规律。结果显示,液滴体积对4种被测水稻叶面接触角均有显著性影响。在液滴体积上升的初期(1.0~7.5 μL),液滴高度随液滴体积变化的速率(h'v)与液滴接触面直径随液滴体积变化的速率(d'v)的比值h'v/d'v>h/d,水稻叶面接触角增大;在液滴体积继续上升的后期(7.5~20.0 μL),当h'v/d'v≈h/d时,水稻叶面接触角基本不变,当h'v/d'v<h/d时,水稻叶面接触角略微减小,最后接触角趋于稳定。由此得出,液滴体积对水稻叶面接触角有显著影响,且接触角的变化趋势与液滴高度和接触面直径及二者的增长速率密切相关。最后还提出了水稻叶面接触角试验统一使用的液滴体积应大于水稻叶面最大接触角所对应的体积,且最好控制在7.5~20.0 μL,水稻叶面最大接触角在液滴体积7.5~10.0 μL、首次h'v/d'v≈h/d时近似测得。 相似文献
12.
13.
几种常用杀虫药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黄瓜大田内几种常用杀虫剂对烟粉虱种群数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虫啉和扑虱灵均是防治烟粉虱较好的杀虫剂,其中以吡虫啉效果最佳,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为0.0472,表明吡虫啉施用区烟粉虱的种群数量只相当于对照区的4.72%,其次为阿维菌素和扑虱灵,其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1019和0.1551.由于烟粉虱对乐果等有机磷杀虫剂具有较强的抗性以及乐果对天敌的杀伤,乐果施用区内烟粉虱出现大量发生和猖獗危害现象,干扰作用控制指数达到1.0762,即烟粉虱种群数量为对照区的1.0762倍,因此应该停止使用这类杀虫剂来防治烟粉虱.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然竹纤维粗细不均、变异性大的特点,采用Whihelmy 力学法测定了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及动态接 触角,利用Owens-Wendt 法对11 种浸润速率下的纤维表面能、色散及极性分量进行了表征,并借助边际均值研究了 测试速率与动态接触角、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30 根纤维的平均润湿周长来估算动态接触角的方法是可 行的,其相对误差较小。随着测试速率的增加,动态前进接触角符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稳定的分子动力学模型,而 表面能有非线性减小的趋势。测试速率设置为1 ~3 mm/ min 较合理,此时测得竹纤维表面能为41.71 ~43.61 mN/ m。浸润速率在11 个水平下测定的动态接触角边际均值可分成7 组子集,高浸润速率下测得的纤维接触角比低浸 润速率的显著提高。动态接触角和测试速率的相关程度有14.11%由测试液体的协同作用产生。竹纤维表面能与 动态前进接触角边际均值呈负相关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探讨用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表征其内在品质的可行性。【方法】将鲜牛奶分为2组,1组置于(40±1) ℃ 温度下,测量不同放置时间(0~12 h)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的变化;另1组置于室温(25±1) ℃ 条件下,研究不同掺水量(V水∶V总分别为0%,10%,20%,30%,40%,50%)对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的影响。【结果】随放置时间的不断延长,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在0~1 h急剧下降,1~7 h先缓慢上升后下降,7~9 h急剧上升,9~12 h缓慢上升;而牛奶黏滞系数在0~11 h变化不大,11 h后呈剧烈上升趋势。牛奶表面张力系数和黏滞系数与掺水量之间均呈极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 6,0.954 9,其中掺水量达到10%时,牛奶品质即发生较大变化,其2个参数值分别显著下降4.05%和0.28%。【结论】表面张力系数较黏滞系数的灵敏度高,但稳定性较低;黏滞系数的灵敏度低,但稳定性较高。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作为表征牛奶品质的物理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