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莎草+矮慈姑杂草组合对水稻产量的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莎草+矮慈姑是稻田常见的杂草组合,对水稻生长有较大的危害。就这两种杂草不同密度的组合对水稻产量损失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水莎草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极大,两种杂草组合对水稻产量损失影响更大,主要引起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敏穗实粒数下降,导致减产;而千粒重对产量损失效应较小。水莎草与矮慈姑两种杂草间也存在生态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2.
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密度对栽培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最终导致栽培稻产量显著降低.从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来看,水稻有效穗数受杂草稻密度的影响最大,穗粒数和结实率受到的影响次之,千粒重受到的影响最小.因此,水稻有效穗数减少和十物质生产能力降低是杂草稻竞争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解涝对杂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杂交中稻丰两优香1号为试材,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分别设计不同涝淹深度和受涝时间的胁迫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中稻受涝胁迫后,植株高度、节间长度均增长,灌浆期、孕穗期受涝胁迫后植株高度增长幅度大于拔节期,涝淹深度对植株高度、节间长度的影响大于受涝时间。不同生育期受涝水稻减产顺序表现为孕穗期、拔节期、灌浆期,拔节期和灌浆期受涝时间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受涝深度,  相似文献   

4.
水直播稻田千金子的生态经济阈值及其防除临界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水直播稻田主要恶性杂草千金子的不同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和千金子生态经济阈值的研究 ,建立了千金子不同密度与水稻有效穗、每穗实粒数、千粒重、产量及其损失率间的函数关系式 ,并推导出水直播稻田千金子的生态经济阈值模型。当稻田千金子密度达到 0 73,1 5 1,3 4 7株·m-2 时 ,可分别使用 30 %扫茀特EC、 10 %千金EC和人工进行防除。以千金子为优势种 ,研究了水直播稻田播后不同除草和留草时间与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 ,随着水稻除草期缩短或留草期延长 ,水稻产量逐渐下降 ,损失率增加 ;在播后先除草后留草与先留草后除草的条件下 ,除草和留草时间与产量损失率都呈极显著非线性关系。水直播稻田千金子杂草防除临界期是播后 7~ 4 0d。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有机栽培稻作为研究对象,设置覆盖生物降解膜和不覆盖生物降解膜2个处理,以期研究苏南地区生物可降解膜覆盖对机插有机水稻生长、产量和杂草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稻田覆盖全生物降解膜,通过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了水稻产量,同时降低了试验点主要稻田杂草的密度和鲜重,具有较好的抑制杂草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淹涝胁迫对水稻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模拟和评估水稻遭受淹涝后灾害损失,通过开展水稻淹涝胁迫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淹涝深度和持续时间对水稻植株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籼稻和粳稻植株在遭受淹涝胁迫后,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系数均会发生变化,叶片的干物质分配系数最大,其次是茎,而根部的分配系数减小,穗部的干物质分配系数减少最多,这种增减趋势随淹涝胁迫程度的增加而愈加显著。2)不同淹涝胁迫处理下水稻均减产。全淹胁迫致使水稻减产大于半淹,淹涝时间越长减产越严重,不同生育时期减产程度是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分蘖期。此外,籼稻比粳稻有更强的抗涝能力。本研究建立的不同生育时期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系数与相对淹涝深度和淹涝时间有较好的定量关系,相关系数高于0.6,且通过显著性检验,方程能够描述水稻植株生长和产量随淹涝胁迫深度和时间增加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小麦风灾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程度的风灾在不同时期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为风险互助的灾害程度认定和补偿金额的确定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①小麦开花后不同时期受风灾发生倒伏,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产量损失较为严重;②受风灾时期不同,倒伏造成的损失程度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即倒伏时间越晚)产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受灾时期相同,倒伏倾角越大,产量越低,在所有受风灾的处理中,损失程度最大的是处理9(倾角>80°、开花后10d倒伏),比对照减产267.5kg/667m2,减产72.8%;处理5(倾角>60°、开花后10d倒伏)次之,比对照减产205.5kg/667m2,减产55.9%;受损失最小的是处理4(倾角>40°,开花后25d倒伏)比对照减产25.8kg/667m2,减产7.0%;③从产量构成3要素上分析,开花后倒伏对667m2穗数没有影响,对穗粒数有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总的趋势是受灾时期越早,穗粒数和千粒重越低;受灾时期相同的处理,倒伏倾角越大,穗粒数和千粒重越低。  相似文献   

8.
在测坑中于大豆(Glycine max)开花期进行持续涝渍胁迫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开花期受涝渍胁迫时间愈长,大豆减产愈严重,大豆受涝2 d~10 d,减产11.19%~42.84%。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受涝渍胁迫,以苗期受灾最轻,开花期受灾最重。在低产田中,大豆经常遭受涝渍胁迫,减产高达90%以上。分析表明,涝渍水深(SFEW30)与大豆相对产量(Ry)存在着很好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稻田杂草因与水稻争水、争肥、争光,同时还是一些病虫害的寄主,因此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研究显示,当直播田稗草平均密度达30.6株/平方米时,水稻将减产73.5%。近年来,随着轻型、便捷型栽培方式的大面积推广,稻田杂草呈现种类增多、多发混发的态势,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10.
稻草还田苗带轮作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994~ 1996年连续 3年采用以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苗带轮作 ,是降低使用土地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栽培技术 ,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提高光合速率 ,确保水稻群体发育获得高产。通过 3年的研究表明 :①连续使用稻草还田改善了土壤的团粒结构 ,降低了土壤容重 ,有机质含量明显提高 ,水稻根系活力增加 ,每平方米的稻田杂草量减少。②不同比例的苗带轮作水稻叶面积比普通栽培指数高 ,干物质积累快 ,平均每穴穗粒数增多。③不同苗带轮作比例不同 ,而产量有明显的差异 ,以 2∶1轮作方式最为合理 ,公顷产量可达 8 5t左右。④不同苗带轮作产量虽比普通栽培方式平均减产 6 6 % ,但由于当年轮作水稻种植面积平均减少 2 5% ,农药、化肥使用量降低 30 % ,其成本的降低费用比稻谷减产的部分高出 2 3%。  相似文献   

11.
2003年气象因素对信阳水稻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气象角度分析,2003年信阳市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有:苗期、分蘖期、抽穗开花期、灌浆乳熟期遭受连阴雨天气及低温冷害影响;抽穗开花期遭受高温热害、中后期遭农业气象灾害衍生的病虫害的共同影响,致使水稻生育期延长、有效分蘖减少、穗粒数减少、空秕率增加、灌浆速度减慢、千粒重及品质下降。全市水稻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生危害重,全蚀病感病田块可引起小麦植株矮化、麦穗短小、籽粒瘪瘦,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成簇、成片枯死,从而减少有效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一、发病时期小麦全蚀病,从小麦播种出苗期至扬花灌浆期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  相似文献   

13.
生育中后期干旱胁迫对栽培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栽培稻品种(包括旱稻和水稻)在正常灌溉条件和干旱条件下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并分别对供试品种的产量和稻米品质构成因素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生育中后期持续干旱导致水稻品种严重减产,每穗颖花数减少是干旱导致栽培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旱稻比水稻时干旱有更强的适应性.其在干旱胁迫下的结实率较高.灌浆结实期的适度干旱具有提高整精米率和减小垩白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稗草×扁秆藨草互作对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稗草×扁秆藨草是我国稻田常见杂草组合,造成水稻产量严重损失.本试验采用人工接草的方法,形成稗草×扁秆藨草8个组合,研究稗草×扁秆藨草互作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稗×扁组合对水稻产量损失作用达显著水平,杂草的密度与危害程度成正相关;稗×扁组合在整个生育期中与水稻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致使水稻分蘖能力减弱,同化能力下降,分蘖成穗减少,幼穗退化,造成穗少粒小,千粒重降低,从而导致严重减产.(2)稗草和扁秆藨草对水稻危害的直接危害较大,且两者作用相近(稗草和扁秆藨草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620 1和0.624 5);从产量构成看,该组合主要引起水稻有效穗减少,其次是每穗实粒数的减少,从而造成水稻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水稻直播栽培是一种省工、节能、高效率的栽培方式,但由于水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种类多,数量大,与水稻共生危害时间长,对水稻产量影响严重。为解决水直播稻田的草害问题,1985~1987年在阜宁县农科所和三河农场试验基地对水直播稻田杂草的发生消长规律、化学防除配套技术以及可协调的农业措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洪涝胁迫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正交组合设计,研究了各生育期不同淹水处理对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开花期对洪涝胁迫最敏感,减产最为严重;其次是灌浆期和幼穗分化期;而分蘖期和成熟期淹水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小。水稻在各生育期受淹,其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淹水天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低水稻结实率、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含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尿素对水稻茎蘖、全生育期、穗粒结构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尿素处理相比,李家圈村和河中堡村试点水稻田施用含DMPP硝化抑制剂尿素均可以促进水稻分蘖,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0.1%、5.7%;提高水稻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0.6%和1.8%。DMPP抑制剂还可延长水稻灌浆时间,提高水稻成熟度。  相似文献   

18.
水稻穗颈穗是水稻上常发性的主要病害,特别是感病品种,在水稻杨花灌浆期遇雨,很容易发生穗颈瘟,一般减产1-2成,严重的达3成,甚至绝收,给水稻产量和品质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就水稻穗颈瘟发生症状、发病条件,2020年铜陵市水稻穗颈瘟重发原因简析,初步探讨其防治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并且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有所增加。水稻一旦有了纹枯病,轻者影响稻谷灌浆,重者造成植株枯萎倒伏,不抽穗,不结实。发病稻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的减产50%以上。水稻纹枯病对水稻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加强水稻纹枯病的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对于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1.发病原因。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依调查受栽培地菌源数量、气候条件、肥水管理、品种抗病性及群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水稻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对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的作用,为水稻遭遇寡照稳产 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桂农占为试验材料,幼穗分化期氮肥用量 0 k g/hm2(N0)、22.5 kg/ hm2(N1)、37.5 kg/hm2(N2)和 52.5 kg/hm2(N3)为主区,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不遮光(S0)、幼穗分化二 期至齐穗期遮光(S1)、齐穗期至成熟期遮光(S2)、幼穗分化二期至成熟期遮光(S3)为副区,进行大田裂 区试验,研究幼穗分化期氮肥不同用量与幼穗分化后不同遮光时间对水稻生育进程、茎蘖特征、产量及其构成 的影响。【结果】不同氮肥水平下,水稻产量均表现为处理 S0 > S1 > S2 > S3。相较于 S0,处理 S1、S2 和 S3 分别减产 32.0%、52.7%、67.8%,且差异显著;增施氮肥降低了遮光导致的减产幅度,在 S1、S2、S3 处理下, 处理 N2 和 N3 水稻产量较 N1 分别提高 3.9% 和 4.3%、4.4% 和 6.8%、0.9% 和 3.1%;同时分析发现增施氮肥延 长了遮光处理下水稻的籽粒灌浆期,减少了成穗率、有效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幅度。【结论】增施穗 肥氮素用量可延长幼穗分化期后遭遇寡照水稻的籽粒灌浆期,降低遮光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在一定 程度上降低遮光导致的水稻减产效应。其中增施氮肥对 S2 处理的稳产效果最好,其次为 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