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揭示微波间歇干燥方法对山核桃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动力学模型,对干燥后的山核桃进行加速贮藏实验,研究干燥后山核桃油在贮藏期间酸价、碘价、过氧化值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以明确微波间歇干燥对山核桃原料贮藏特性的影响。微波间歇干燥实验表明,将山核桃含水量干燥至6%以下仅需200 min,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2.38×10-9 m2·s-1,Page模型最符合山核桃微波间歇干燥(R2=0.984)。贮藏实验表明,加速贮藏4周后,山核桃酸价从0.07 mg·g-1升至0.36 mg·g-1,每100 g过氧化值在117~130 mg·kg-1波动,碘值从10.646 mg·kg-1降至9.227 mg·kg-1,酸价和过氧化值均符合《GB/T 24307—2009山核桃产品质量等级》要求;山核桃总不饱和脂肪酸和总饱和脂肪酸分别下降了123.80和11.76 mg·g-1。综上所述,微波间歇干燥能显著缩短山核桃干燥时间,提升原料贮藏特性,在山核桃干燥领域有较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掌握新鲜山核桃坚果原料热风干燥工艺,本文选取新鲜山核桃坚果原料作为研究对象,对热风干燥温度、干燥物料层数、风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以干燥后贮存期的感官评分、酸价、过氧化值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各因素及相应水平,采用正交试验来优化干燥工艺参数。从试验结果看,山核桃坚果热风干燥的最优干燥参数为:干燥热风温度40℃,干燥物料层数3层,热风风速0.2m/s。此工艺条件下干燥的山核桃坚果原料感官得分较高,酸价、过氧化值较低,可有效提高山核桃坚果原料的干燥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合适的富硒魔芋干燥技术,通过国际照明委员会(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 eclairage,CIE)色度学系统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种干燥技术对富硒魔芋颜色、葡甘聚糖含量、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技术对富硒魔芋的颜色、葡甘聚糖含量、硒含量有显著影响。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对葡甘聚糖颜色影响程度递减,真空冷冻干燥前后魔芋的总体色差(ΔE*)最小,为3.826 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最大程度保持富硒魔芋颜色;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葡甘聚糖含量依次增多,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的葡甘聚糖含量达到54.8%;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总硒和有机硒含量依次减少,自然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总硒和有机硒含量分别达到1.651 μg·g-1和1.365 μg·g-1,而真空冷冻干燥条件下富硒魔芋中无机硒含量最多,为0.396 μg·g-1。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可以减小干燥前后富硒魔芋颜色变化,提高干燥后富硒魔芋中葡甘聚糖和无机硒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菠萝品质和挥发性风味的影响,以新鲜菠萝为原料,采用微波干燥、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3种方式,分析干燥后菠萝片的感官评分、色泽、质构、营养品质,以及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制备的菠萝片,感官评分最高,达到86分,弹性、回复性较强。真空冷冻干燥后的菠萝片维持了较好的色泽,其维生素C(VC)(837.2 mg·kg-1)、总糖(133.98 mg·g-1)、总酚(0.28 mg·g-1)和可溶性蛋白(0.57 mg·g-1)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微波干燥后的菠萝片VC、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热风干燥后的菠萝片总糖含量最低。真空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后的菠萝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相似,但其含量相对较高;而微波干燥后的菠萝片中检测到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最少,且因局部受热不均,产生了特有的带有焦糖香的5-甲基呋喃醛、2-乙酰基呋喃等风味物质。综合营养品质与挥发性风味考虑,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的菠萝片品质最佳,热风干燥的次之,微波干燥处理的营养和风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8个烟草品种的烟籽油,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并用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测定烟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除皂化值和折光率外,8种烟籽油在酸价、比重、过氧化值及碘值中均差异显著,红大和NC89两个品种的酸价最低,保山4号的过氧化值最低,NC89的碘值最高,大竖把直把品种的比重最大,8个品种烟籽油的皂化值范围为176.13~190.81 mg·g-1、折光率约为1.470,综合理化性质数据,品质较好的是Burley21,它的酸价、皂化值、比重、过氧化值、碘值及折光率分别是0.75 mg·g-1、185.04 mg·g-1、0.84 g·cm-3、1.17%、1520.5 g·kg-1及1.467 81。8个烟籽油品种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785.99~965.99 mg·g-1),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UFA/SFA)值在5.61~6.60,亚油酸在8个品种测得的所有脂肪酸中均含量最高(772.41~944.20 mg·g-1)。在8个品种的烟籽油中检测出棕榈酸甲酯、棕榈酸、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己内酰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与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比较脂肪酸及挥发性物质结果,云雪2号及Burley21两个品种较好。综合理化性质、脂肪酸与挥发性物质结果,Burley21是较为理想的烟籽油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新鲜的临安山核桃为试验材料,探究冷冻(-18℃)、冷藏(4℃)和常温(25℃)条件下,贮藏过程中山核桃油脂品质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过程中碘值、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总酚、还原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先上升后下降,酸价、过氧化值、茴香胺值呈上升趋势。低温贮藏能抑制山核桃的脂质氧化,维持其抗氧化活性。从山核桃贮藏的实际出发,若贮藏期在5个月内,考虑到耗能、技术等因素,宜采用冷藏(4℃),贮藏5个月以上时,宜采用冷冻贮藏(-1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温冷藏期间鲜核桃指标响应及一级反应动力学非线性拟合,为鲜核桃贮藏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以鲜核桃为试材,分别采用聚乙烯(PA/PE)复合膜真空袋和普通密封袋进行包装,以自然存放为对照,置于1~2℃、相对湿度85%~90%的条件下贮藏,每18 d对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相关指标的变化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真空包装贮藏鲜核桃的保鲜效果优于密封包装贮藏和对照.贮藏至第72 d,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143 mg/100 g和2.58 mmol/kg,与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相比分别降低了25.52%和12.80%、41.36%和17.04%,丙二醛含量为5.34 mmol/g,较密封包装贮藏减少19.58%;CAT活性出峰时间明显推迟;SOD活性出峰时间在第54 d,较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推迟18 d,且第72 d时真空包装贮藏的鲜核桃SOD活性较高,为82.74 mg/min,较此时的对照及密封包装贮藏高12.66%和5.16%.两个主成分的综合指标累积贡献率达98.597%,其中酸价和过氧化值对鲜核桃贮藏品质的贡献率最大;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的决定系数(R2)均在0.7000以上,真空包装贮藏下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变化与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程度最佳.[结论]真空包装贮藏能延缓鲜核桃果实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较好保持果实品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果实贮藏期间酸价、过氧化值和丙二醛等指标的变化;酸价和过氧化值与鲜核桃品质变化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价其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高水分花生果贮藏保鲜实用技术,采用高水分花生果PA/PE共挤包装袋充CO2密闭包装与打孔PA/PE共挤包装2种包装方法,研究了贮藏期间不同含水率的花生果失质量率、含水率、过氧化值、酸价、碘值、总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含水率的花生果品质均表现为抽真空充CO2气体的PA/PE共挤包装好于打孔PA/PE共挤包装,前者失质量率、水分散失度、过氧化值和酸价均较低;2种包装方式贮藏的花生果总糖含量均上升,碘值变化不明显。其中,含水率11.6%的充CO2气体PA/PE共挤包装花生样品较其他样品具有更好的贮藏特性,失质量率在整个贮藏期为0,含水率下降率低(38.36%),过氧化值、酸价增长率均最低,分别为87.93%、402.39%。可见,抽真空充CO2气体的PA/PE共挤包装对花生果的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确定香菇热风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以新鲜香菇为试验对象,开展多目标优化研究。以相对湿度、风速和单位载荷量为自变量,以干香菇的色差、水溶性蛋白含量和干燥时间为响应值,建立香菇热风干燥多目标综合评分模型,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香菇热风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色差为3.58、水溶性蛋白含量为46.39 mg·g-1、干燥时间为12.5 h,干燥条件50℃时,最佳干燥工艺参数为相对湿度27.1%、风速5 m·s-1、单位载荷量4 kg·m-2;将优化目标的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相比较,平均相对误差仅为6.6%,最大相对误差为7.4%。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的综合评分预测模型不仅可用于香菇热风干燥过程,还为提高干香菇的营养和感官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以赣花7号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贮藏、干燥贮藏、气调贮藏和通风贮藏对花生仁进行处理,检测贮藏期间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粗蛋白含量、油亚比、氨基酸含量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粗蛋白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油亚比在贮藏后期升高;氨基酸总量在贮藏后期降低;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11.
为鉴别优良酸枣野生资源,以10个产地野生酸枣果实及酸枣种仁生品为试验材料,测定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成分及酸枣种仁的生物活性成分皂苷A和皂苷B含量,并利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酸枣果实的营养成分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9±0.83) mg·g-1、5.35%±2.40%、(32.05±17.45) mg·g-1和(9.39±3.65) mg·g-1;生物活性成分中平均维生素C、多糖、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是(43.88±18.26) mg·100 g-1、(51.12±16.48) mg·g-1、(47.57±15.73) mg·g-1和(25.34±17.58) mg·g-1。酸枣种仁活性成分皂苷A含量最高的为山西吕梁,含量为0.429 mg·g-1,最低的为山西长治,含量为0.138 mg·g-1。酸枣仁皂苷B最高含量的为北...  相似文献   

12.
核桃青果营养丰富,口感良好,但难以贮藏。以陕西主栽品种"香铃"和"辽核4号"核桃青果为试材,研究了噻苯咪唑熏蒸限气贮藏(TBZ)、1-甲基环丙烯限气贮藏(1-MCP)、焦亚硫酸钠限气贮藏对核桃青果的贮藏效果,以自然裸放作对照,贮藏温度0~1℃、相对湿度90%~95%。贮期测定果仁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和油脂酸价、碘值、过氧化值,计算各贮藏贮期果仁失重率及青皮褐变指数,并对贮后品质进行感官鉴评。结果表明:核桃青果贮期果仁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油脂含量及油脂碘值总体呈下降趋势,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果仁失重率、丙二醛含量、脂氧合酶活性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焦亚硫酸钠对防止果仁油脂氧化酸败,减缓生理衰老作用显著。用焦亚硫酸钠处理结合塑料袋包装,在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条件下气贮藏核桃青果100 d,贮后青皮、内种皮、果壳均保鲜良好,果仁色、香、味、型俱佳。  相似文献   

13.
玫瑰是重要的芳香植物,其精油成分虽已被广泛关注,但玫瑰花朵不同部位对精油整体质量的影响尚未有深入研究。为阐明玫瑰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挥发成分的差异,以‘丰花’玫瑰为材料,采用溶剂萃取法分别提取花瓣、雄蕊和花萼的挥发成分,并用GC-MS对主要芳香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丰花’玫瑰盛花期花瓣、雄蕊和萼片分别含有多种挥发物质,花瓣中主要成分有香茅醇44.20 μg·g-1、苯乙醇123.09 μg·g-1、香叶醇38.33 μg·g-1、橙花醇15.76 μg·g-1,雄蕊中主要含丁香酚245.10 μg·g-1和甲基丁香酚57.43 μg·g-1。‘丰花’玫瑰芳香成分主要储存部位是花瓣和雄蕊,二者挥发成分含量及组成差异明显,各部位挥发成分对花朵整体精油品质贡献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国产玫瑰精油生产以及高附加值开发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微生物菌剂对佳木斯市连江口镇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水稻田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菌剂处理0~20cm(CK1)、不施菌剂处理20~40cm(CK2)、菌剂处理0~20cm(W1)、菌剂处理20~40cm(W2),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较,施加菌剂处理下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土壤细菌变化幅度与对照组相比较为显著,而真菌土壤变化幅度不明显。W1处理时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最多分别为4200cfu·g-1、120cfu·g-1,CK2处理时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最少为1500cfu·g-1、40cfu·g-1。与对照相比,随着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施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然而pH值有所下降,说明土壤有小幅度的酸化。W1处理时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为36g·cm-3、47.3g·kg-1、75.1g·kg-1。土壤细菌、真菌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及pH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藏温度对不同状态松籽种仁脂肪酸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朝鲜红松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为试材,研究了在(0±1)℃,(5±1)℃和室温(20-30℃)下贮藏180 d的脂肪酸氧化变化.结果表明:松籽种仁的总脂肪含量和碘价在贮藏过程中下降,而酸价、过氧化值和皂化值升高;低温贮藏对于防止总脂肪降解有显著效果,无论带壳松籽还是去壳松仁,贮藏180 d时低温贮藏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显著低于室温贮藏.碘价则显著高于室温贮藏的样品,而且0℃低温贮藏对于防止皂化值的升高具有明显作用.低温贮藏能较好地抑制松籽种仁脂肪酸氧化,有利于保持松籽的品质,贮温相同下带壳松籽的贮藏品质优于去壳松仁,但在0℃贮藏180 d内带壳松籽和去壳松仁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烟叶原料发酵是决定雪茄品质与风味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了雪茄烟叶不同发酵阶段的微生物多样性及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发酵阶段微生物菌群呈动态变化,样品1在发酵起始阶段以葡萄球菌属为优势菌,结束则以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短杆菌属为优势菌;而样品2在发酵过程中主要以葡萄球菌和四联球菌为优势菌。不同发酵阶段酶活性变化规律具有一定差异性:样品1蛋白酶(165.95 U·g-1)与淀粉酶(0.34 U·g-1)在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30 U·g-1)在发酵起始较强;样品2蛋白酶活性(121.57 U·g-1)发酵结束活性较强;果胶酶活性(1.60 U·g-1)与淀粉酶活性(0.38 U·g-1)在发酵中期活性较强。样品1雪茄原料在三个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为明显,在发酵中期pH为7.6,呈碱性;样品2雪茄原料在不同发酵阶段pH变化较小,整个发酵阶段pH呈酸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方竹笋鲜笋贮藏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方竹笋鲜笋为研究对象,将方竹笋进行剥壳及不剥壳处理在室温条件下贮藏,研究其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5 d后不剥壳方竹笋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剥壳组高2.74和96.61 U·g-1,而剥壳组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不剥壳组高2.06 U·g-1;剥壳与不剥壳处理方竹笋黄酮含量较鲜笋分别增加0.117和0.164 mg·g-1,但多酚含量分别增加0.6和0.1 mg·g-1,总糖分别较鲜笋降低48.32%和78.07%。不剥壳处理在贮藏5 d时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为23.96 mg,而剥壳处理贮藏3 d时达到最低值,为19.14 mg,木质素及还原糖变化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与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氢酶、多酚及可溶性蛋白影响较大,剥壳后方竹笋组织破坏多酚氧化酶与空气中的氧接触极易发生褐变,且在室温条件下两种方式贮藏后方竹笋的木质素含量差异较小,故在短期贮藏时间内不剥壳处理较剥壳处理方竹笋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土壤细菌及酶活性的互作效应,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自然降雨(CK)、增雨30%(W)和减雨30%(R)3个水分梯度,副区为0、30、50、100 kg·hm-2·a-14个氮素梯度(分别记为N0、N30、N50、N100),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降水变化和氮沉降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但未显著改变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降水变化和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R-N100中最低(1.63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降低了7.4%;土壤蔗糖酶活性在W-N0中最高(2.20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增加了14.6%,在R-N100中最低(1.52 mg·g-1·d-1),与CK-N0相比显著降低了20.8%;土壤脲酶活性在W-N0中最高(17.66 mg·g-1·d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荔枝果实热风干燥加工技术,研究荔枝果实的热风干燥特性。在不同热风温度、热风风速和装载量对荔枝果实干燥特性(干基含水率和干燥速率)影响的基础上,设计L9(34)正交试验,研究上述因素对荔枝果实平均干燥速率的影响,进而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热风温度为90℃、热风风速为3m·s-1、装载量为5.0kg·m-2时,荔枝果实热风干燥效率最优。通过研究荔枝果实热风干燥特性,有利于提高荔枝果实采后热风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新疆杏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开发利用,以3个杏杂交优株为试材,在成熟期测定其果实外在品质与内在品质,并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果皮和果肉中的类胡萝卜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3个杏优株的单果重范围在13.01~20.60 g, ZJX-02优株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优株;维生素C含量在8.72~9.30mg·(100 g)-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7.19%~22.32%,可溶性总糖含量范围在7.60%~8.86%,可滴定性总酸含量范围在1.60%~1.99%,优株间内在品质指标差异显著。从3个杏优株果实的果皮和果肉中一共鉴定了13种类胡萝卜素,杏果皮和果肉中均以八氢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为主,果皮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250.333~397.333μg·g-1和76.070~119.000μg·g-1,果肉中的八氢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47.000~356.000μg·g-1和33.100~54.500μg·g-1。通过对3个杏杂交优株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