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围绕农业生产、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社会人口4个维度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评价浙江省和省内不同地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宏观统计数据,从动态视角评价了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并静态比较2017年浙江省山区、半山区、平原区和海岛区等不同地形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2013—2017年,浙江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但不同地形县域之间存在差异:半山区和平原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山区县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基于此,认为高水平构建农业体系、高水平推进绿色生产、高水平打造产业平台和高水平培育农业品牌是推进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尚志市代表了一类处于林区的浅山区县域,浅山区作为一个特定的地理单元,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结合尚志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状况和优劣势,构建出了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合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文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3个子系统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评价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2013~2016年为可持续发展快速阶段,2017~2018年为可持续发展衰退阶段,2019~2020年为可持续发展平稳上升阶段。结合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提出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加大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提升陕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圣水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圣水小流域为主体进行试验与示范,开展了半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半山区综合治理模式———低山区模式、丘陵台地区模式和河谷平原区模式,同时提出了半山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策。圣水小流域综合治理在控制水土流失和涵养水源方面初见成效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半山区小流域开发建设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与统一,在半山区及其类似地区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依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含义、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在条件,从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进步及农业生产条件3方面构建了县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四川省135个县域(县、县级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进行了测算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县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能力较低,县域间的差距很大,呈现出从成都平原区到丘陵区再到高原山区逐步递减的格局.以测算出的农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综合指数为基础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将四川省县域划分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力最高型、较高型、一般型、较低型和最低型5个类型区,并分析了各类型区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吉林市确定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平原区板块,重点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山区半山区板块,依托自然生态资源,重点构建特色经济带;城市周边板块,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为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主粮作物,向专用玉米、优质水稻、优质大豆  相似文献   

8.
运用熵值法对河南省2008—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10年来平均水平较低,但2015—2017年增长较快且接近良好水平;资源利用与产地环境是2008—2010年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经济效益与绿色氛围是2013—2017年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未来河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应该主要在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要素投入效率提高及绿色农产品生产行为倡导等方面加强推进。  相似文献   

9.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反映,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构建低碳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2004—2013年河南省低碳农业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4—2013年河南省低碳农业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农业资源与农业环境是河南省低碳农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针对浙江省农业资源的特征,构建了较为合理的评价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2000—2006年期间浙江省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浙江省应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从资源禀赋水平、要素投入水平、科技装备水平、粮食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含27项二级指标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值法对浙江省2013—2018年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2013—2018年,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总体保持增长趋势。其中,资源禀赋水平下降趋势明显,要素投入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增长态势良好,科技装备水平和粮食产出水平在波动中增长。相应地,从资源保护、要素投入、科技创新、产能提升、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浙江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现代化对河北省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算河北省2005—2017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数值2005—2017年每年都低于0.45,总体上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还处于较低状态;森林覆盖率、龙头企业(集团)数量、农业综合开发总投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社会总从业人员比重、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从业人员比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影响较大。提出河北省从投资、生产经营及销售等环节上继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重视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探索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熵权法对相关指标进行优化,再运用TOPSIS法对2017—2022年中国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安全影响因素诸多且变化多端,粮食安全发展水平变化波动较大。从分类指标看,驱动力是影响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关键。从粮食储备体系、粮食供应体系、可持续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发展。DPSIR-TOPSIS模型对新时代粮食安全发展水平评价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完善新时代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DPSIR 模型的天津农业 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琼  张蕾  李瑾 《广东农业科学》2017,44(2):160-167
基于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5个方面构建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2013年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得分逐年增加,从2007年的-1.0927增至2013年的1.1343,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明显稳步上升趋势。然而,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5个子系统发展尚不均衡,其中天津市农业系统发展所承受的压力在逐渐减小,从而对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也较小;天津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规模日益壮大,促进天津市农业可持续能力良性发展;天津市农业系统下社会、资源与环境等状态子系统发展良好;天津农业的响应子系统制约了天津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并实现天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体而言,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虽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5.
发展区域农业循环经济有助于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农业循环经济"4R"原则,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减量化、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维度,构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3—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经历了逐年下降、波动上升和快速发展3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逐年上升,资源减化量水平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资源环境安全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资源减化量水平和资源环境安全水平成为制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本研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促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省争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是保持农作物秸秆高水平综合利用、快速提升农作物秸秆离田利用能力和水平、推动秸秆利用产业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对浙江省近年来围绕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进行总结,通过实际案例阐述取得的成绩和功效,并对后续工作推进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深入了解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该文利用相关统计资料,从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村社会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4个层面选取31项指标构建农业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苏省2000—2012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同时对各县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区域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农业可持续发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区域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划分成3区域:一是集中在北部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势区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但子系统发展不均衡;二是以中部沿江和沿海为典型的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居中,但子系统发展较均衡;三是以苏南地区县市为典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劣势区。通过对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区域差异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吉林省不同地区土地流转状况,分析土地流转的区域差异,梳理不同地区土地流转合理模式,本研究利用2013年吉林省典型地区8个市(县)的实地调研资料,对不同地区土地流转水平、流转方式、流转期限及模式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土地流转受区域自然地理和区位条件的影响,中西部平原区以5年内的中短期转包方式为主;而东部沿边开放区主要采用1~2年短期出租、转包方式为主。中西部平原区的专业农场模式和企业带动模式扩大了农业产业化;东部山区家庭农场模式和种植大户模式促进了农粮商品化生产,推动了农业多元化。本研究为因地制宜地修订和完善吉林省土地流转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村一品"是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利用2017—2018年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监测数据,从营销发展、质量发展、经济发展3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质量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加权的方法计算每个专业村发展得分和目标值;分别从行政区划、地形区等角度分析各区"一村一品"发展质量得分和山区、平原区得分及协调目标值,并对其发展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均低于60分;平原区"一村一品"质量发展得分为平均为39.13,高于山区与浅山区;标准差为1.51,小于山区与浅山区,其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平衡。整体来看,北京市"一村一品"专业村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下一步需要着重优化结构,加强政策扶持,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开展贫困山区脱贫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对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玉龙县)典型贫困山区脱贫农户调研数据,运用DEA-BCC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比不同地貌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差异,探讨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山区脱贫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整体处于偏低的水平,67.1%的农户农业生产产出未及理想产出结果的50%;玉龙县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空间差异特征,效率值为坝区>半山区>山区>高寒山区;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家庭特征、耕地资源禀赋对农业生产效率具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资金投入、农业纯收入、耕地面积、人均农业收入、家庭类型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此,对于山区农户需根据山区特点,针对性提供政策帮扶,改善山区交通条件,推广微耕机运用,以资金投入作为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山区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