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不同类型高粱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00份不同基因型高粱为材料,在新疆、内蒙古、天津3个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高粱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三者中,对表型的贡献率依次为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环境,变异幅度分别为45.10%~78.18%、19.55%~51.56%、0.14%~22.47%。对甜高粱、粒用高粱、苏丹草与BMR材料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表型贡献率符合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环境的规律。综合相关分析结果,茎粗与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与日照时数、昼夜温差、p H值呈负相关;株高与日照时数、昼夜温差呈正相关,与日均温度、有效积温呈负相关;穗长与各环境因子均无相关性。按甜高粱、粒用高粱、草型高粱分类,分别分析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在某些性状上表现出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滩涂盐生植物群落演替与土壤生物、土壤酶有关联,研究表明,盐城滩涂盐碱土营养成分较脱盐种植的水稻田中少,盐分明显偏高。水稻田土壤酶活性与盐生植物生境土壤的相比,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较高,氧化酶活性较低。盐生植物生境土壤中脲酶活性大小是芦苇>互花米草>盐地碱蓬,磷酸酶活性大小顺序为互花米草>芦苇>盐地碱蓬,氧化酶活性差异是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活性差异与酶代谢特点、植物环境差异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选取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验,分析主要目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构建目标性状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株高、茎粗和茎节数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和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重以环境效应为主;影响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环境互作三者平均作用的结果。锤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昼夜温差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关系,与降水量等8个其他因子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温度、昼夜温差、土壤pH以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pH效应最大且为负效应;≥10℃有效积温、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锤度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贡献率最高,为正效应;影响粗蛋白含量的关键因子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4.
乌拉特中旗沿山井库灌区位于阴山脚下,属洪积冲积扇地带,土壤质地为沙质壤土。这里日照充足,光能丰富,年日照时数3305.8小时,年平均气温7.4℃,昼夜温差大,日均温差13~14℃,≥10℃积温2876~3221℃,无霜期125~130天,年降雨量115~250毫米,蒸发量2032~2958毫米,是降雨量的11~16倍。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气象因子对红美人柑橘品质的影响,连续3 a检测红美人柑橘的6个品质指标,并收集整理产地5个主要气象指标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红美人柑橘不同物候期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美人柑橘萌芽期降水量与果实蔗糖、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同时期的日照时数与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生理落果期,平均气温和≥10 ℃活动积温与果实总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实采收期时,当平均气温在18.5~19.5 ℃、≥10 ℃活动积温在565.3~596.7 ℃,较高的环境温度有助于果实糖分累积。果实固酸比与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采收期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平均气温日较差是影响红美人果实风味的关键因素,昼夜温差大,果实风味更佳。因此,做好红美人采收期保温保热,适当提高该时期的环境温度和热量,并采用设施栽培技术调整萌芽期和采收期棚内小气候环境,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栗羽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与羽色性状相关的MITF基因作为候选基因,通过对栗羽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MITF基因进行DNA测序,在MITF基因上发现3个多态性位点,分别为位于外显子4上的c.589A>G、外显子5上的c.761G>A和3′UTR上的c.2275C>T。位于外显子4上的c.589A>G突变导致赖氨酸转变为谷氨酸。利用不对称PCR-SSCP技术对300只鹌鹑进行基因分型,3个突变位点均发现三种基因型,命名为AA、AB和BB。群体遗传学分析显示,3个突变位点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G、c.761G>A和c.2275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中,c.589A>G位点和c.2569C>T位点栗羽朝鲜鹌鹑的3种基因型(AA、AB和BB)的频率分布与北京白羽鹌鹑的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有极显著差异(P<0.01),说明这2个位点与鹌鹑羽色性状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茶-桂花(T1)、茶-罗汉松(T2)、茶-红豆杉(T3)、茶-猕猴桃(T4)和茶-美国曼地亚红豆杉(T5)5种套种模式对茶园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酶活性、茶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茶园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观测日期,茶园温度总体表现为T5>T4>T3>T1>T2,茶园空气湿度均表现为T2>T1>T3>T4>T5,T2的叶片含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均最高,T2茶园套种模式具有较好的温湿度调控性;5种茶园套种模式下茶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及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T2>T1>T3>T4>T5,T2茶园套种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响应,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彩叶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2、0.5、1.0、1.5、2.0、2.5 mg·L-1)处理下彩叶草各器官中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和Zn)和重金属元素(Cr、Cd、As、Pb和Se)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e处理明显改变了根茎叶中矿质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K和Ca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茎>叶>根,Fe和Mn为根>叶>茎,Zn为叶>茎>根;低浓度Se(≤0.5 mg·kg-1)处理,Na和Mg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分别是根>茎>叶和叶>根>茎;高浓度Se(≥1.0 mg·kg-1)处理,Na和Mg元素的顺序则分别为茎>根>叶和叶>茎>根。重金属元素Cr和Cd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茎>叶;Pb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叶>茎。相关性分析表明:(1)彩叶草根中Se含量与As、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与K、Ca、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呈正相关与负相关元素个数相当且基本呈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2)茎中Se含量与K、Ca、Na、Mg、Fe、Mn、Cu、Zn、Cr、Cd、As、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网状结构;(3)叶中Se含量与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K、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直线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0—2014年慈溪市气象局草莓实验大棚的产量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探索实际生产过程中设施草莓产量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利用一次累加回归分析法构建适宜浙江地区的设施草莓产量动态模型。结果表明,日平均气温、5 ℃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对浙江省设施草莓产量形成影响显著。不同产果阶段各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光合有效辐射、辐热积指数)对草莓产量的动态模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产果初期,日平均气温>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产果盛期和末期,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日平均气温;整个生育期,辐热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日平均气温。各指标对不同阶段产量模拟精度为:日平均气温表现为产果初期>产果盛期>产果末期;辐热积指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模拟效果时间变化趋势与日平均气温相反;2月份各指标的模拟精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隶属函数法对观赏辣椒种质资源耐热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盆栽观赏辣椒幼苗在人工模拟40 ℃高温环境下,利用耐热指数、丙二醛含量相对值、脯氨酸含量相对值、根系活力相对值、叶绿素含量相对值,经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知,9份观赏辣椒材料苗期耐热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小米椒>衢椒1号>朝天椒>16142>塞多纳阳光>1722>梦都莎>摇滚紫>1590。  相似文献   

11.
葡萄霜霉病(Downymildew)是发生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于葡萄霜霉病发病盛期,对在陕西省杨凌区新引进栽培的不同葡萄新品种霜霉病抗性进行田间自然鉴定,摸清不同葡萄品种抗病性,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防控和葡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新引进的38个葡萄品种叶片的田间发病情况统计,并对霜霉病的抗病指数和病叶率进行常规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查的38个葡萄品种中,6个品种表现为高抗,病情指数为4.47;6个品种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为20.00;18个品种表现为感病,病情指数为34.47;8个品种表现为高感,病情指数为62.00。受霜霉病的感染,葡萄的病叶率达82.90%,且随着抗病等级的降低,叶片病害等级也随之增加。综上所述,不同品系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等级为:山欧杂交种山葡萄欧美杂交种欧亚种,且不同葡萄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设施栽培月季病虫害发生特点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贵阳市设施栽培月季的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生产中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根癌病、螨类和蚜虫,可周年发生危害.受温湿度的综合影响,白粉病在3-5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霜霉病在3-4月和9-11月出现两个发生高峰,灰霉病在1-2月发生较重,螨类的发生高峰在4-5月和9-10月,蚜虫的发生高峰在3-4月和7-10月.不同月季品种对主要病虫害表现明显的田间抗性差异,以卡罗拉、俏佳人、雪山等8个品种综合抗性较好.防治上应以栽培措施、田园清洁、温湿度调控、水肥管理为基础,强化药剂熏蒸,选择对路农药实施科学的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方法,研究了1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白腐病、黑痘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18个品种对这三种病的抗病性有一定的差别.和巨峰相比.矢富罗莎发病率最低,抗白腐病和霜霉病,也抗黑痘病,抗病性超过巨峰;其他品种的抗病性不如巨峰;无核品种的抗病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丰富桂南高温高湿地区高抗霜霉病葡萄品种及延长葡萄供应期,有效推进广西葡萄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方法]引进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种植,观察其植物学特性、物候期、生长结果习性、果实性状及抗病性等表现。[结果]经过2年的引种观察,摩尔多瓦葡萄在广西南宁可成功实现一茬果稳定结果,其高抗霜霉病,成花座果容易,无生理落果,果皮蓝黑色,着色极佳,果粉厚。果肉柔软多汁,品质上乘,不易裂果,挂果期长,商品性好,极耐贮运。[结论]摩尔多瓦葡萄丰产稳产,高抗霜霉病,果实品质优,综合经济性状良好,适宜在桂南高温高湿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葡萄叶片表皮气孔与霜霉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结合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研究了8个葡萄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葡萄霜霉病的抗性差异较大,高妻、夏黑、醉人香及矢富罗莎对霜霉病表现抗病(R),奥古斯特、红地球及贵妃玫瑰对霜霉病表现感病(S),瑞比尔表现高感(HS)。对8个葡萄品种的叶片表皮气孔观察表明,不同品种叶片气孔大小、密度不同。气孔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奥古斯特、矢富罗莎、夏黑、贵妃玫瑰、高妻、醉人香、红地球、瑞必尔。气孔的开张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醉人香、高妻、贵妃玫瑰、红地球、夏黑、奥古斯特、瑞必尔、矢富罗莎。各品种叶片气孔的密度及大小与霜霉病的抗性未表现出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16.
肖婷  郭建  吴祥  吉沐祥  杨敬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26-11727,11733
[目的]了解不同品种葡萄对霜霉病的抗性,为鲜食葡萄的无公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和田间调查研究了句容地区主要品种巨峰、夏黑、美人指、金手指、贵公子、贵公主、红乳葡萄对霜霉病的抗病性.[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巨峰、贵公子、美人指、红乳对霜霉病的抗病性均表现高抗,夏黑、贵公主表现感病,金手指在室内完整叶片接种法和离体圆片接种法2种不同测定方法上表现不同的抗病性.室外调查结果表明,巨峰和夏黑多为露天栽培模式,发病率较高,其余避雨栽培品种霜霉病发病率较低,而且树龄较高的葡萄新枝发育较少,霜霉病发病率较低.[结论]根据不同葡萄品种合理设计栽培模式和修剪方式,能够防止病菌侵染,合理避过感病时期.  相似文献   

17.
黄瓜霜霉病苗期与成株期抗性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智龙  周鸿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6):6837-6838
[目的]为高抗霜霉病黄瓜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自交系S94和S06及其构建的224个F6重组群体为材料,研究黄瓜苗期人工接种病情指数和成株期田间自然发病病情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苗期出现病斑较多的家系,成株期感病情况更为严重。通过抗性鉴定,获得17份抗病家系和16份感病家系。春、秋季苗期人工接种的病情指数与成株期自然发病的病情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正相关。因此,可利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的辅助手段对黄瓜群体进行快速鉴定,评价其霜霉病抗性,筛选出优良的抗性资源,从而缩短育种周期。[结论]适宜条件下,利用苗期人工接种可快速鉴定出黄瓜群体中抗霜霉病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大豆霜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豆霜霉病病粒接种、孢子囊人工接种胚轴试验以及病苗徒手切片观察,揭示出大豆霜霉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种子表皮下的卵孢子越冬后,萌发侵染胚轴,形成系统侵染。带病种子是翌年的主要初侵染源。通过不同温度下贮藏的种子,不同时期播种,发现温度对卵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影响很大,在室温下贮藏豆种以及适时播种可减少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不同品种的抗性试验表明,大豆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显著,采用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对1983~1987年的病害调查,发现降雨造成的高湿度对病害影响很大,尤其是7月份的降雨量,是大豆霜霉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抗芜菁花叶病毒和霜霉病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杂种优势育种技术,以SW-13自交不亲和系为母本,V-126和X-189自交系为父本,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矮抗五号和矮抗六号新品种。其特点:(1)丰产:生产试验平均产量分别达57.2和63.6t/hm2,比对照矮抗一号分别增加12.8%和25.3%;(2)抗病:两品种TuMV、霜霉病、黑斑病人工鉴定病情指数分别为4.01(HR),12.09(R),12.96(R)和1.54(HR),9.17(HR),23.42(R);(3)优质:叶片重/叶柄重分别比对照提高13.5%和25.0%,且有机酸含量低;(4)耐热:热害指数分别比对照矮杂一号(42.50)降低了100%和278%。  相似文献   

20.
黄瓜数量性状的遗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4份黄瓜品种和自交系的25个有关早熟、丰产和抗病的数量性状.应用因子分析法将这些性状集约在5个主因子上,采用正交因子和斜交因子模型分析了性状间的遗传作用关系,探讨了各因子的生物学意义和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