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旨在通过采用大面积示范性对比研究的方法,验证植保新技术方案落实的效果。分析表明,植保新技术在除草、小麦病虫害防治以及产量与品质提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适用于在当地小麦生产过程中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小麦种植倡导绿色生产,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防治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经济的效益。农业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预防措施,宣传绿色植保技术,将此理念积极融合到病虫害防治中,降低化学药物使用程度与频率,从而保证小麦生长实现绿色环保,提供更加绿色无公害的作物,有效提高小麦的产量,增加小麦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阐述了绿色植保理念的内涵,对小麦种植常见的病虫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绿色植保技术下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植保无人机逐渐应用到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文章概述了植保无人机的优缺点,分析了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应用植保无人机的现状,提出了利用植保无人机预防病虫害的具体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农业农村部调查,今年我国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防控任务艰巨。为了防治病虫害,夺取夏粮丰收,全国最大规模夏粮航空植保防治作业近日在河南展开。眼下,小麦正处于抽穗扬花期,既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的关键时期。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防控是一项防灾应急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变,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波动,国家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安全的粮食作为一个重要的攻关项目,水稻、小麦和玉米的高产创建更是重要的攻关项目。去年我国设立了12500多个粮棉油示范点,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年国家加大投入,通过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项目,提高小麦种植和病虫害整体防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小麦的种植结构已经日渐合理,但是由于受到气候、生态、种植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小麦病虫害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小麦产业良好发展、产量进一步提升以及质量保障的阻碍因素。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仔细探讨了小麦各生育期的主要病虫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全面系统分析邹城市小麦近11年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演变,为鲁西南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准确监测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以2010—2020年邹城市《植保专业统计报表》为主要依据,重点分析了邹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演变、发生面积、实际损失、挽回损失及防控情况。结果显示,鲁西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演变呈现小麦条锈病流行重发频率上升,茎基腐病逐渐上升为主要病害,蚜虫为当地主要害虫,维持在高位发生状态,纹枯病、白粉病、根腐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常发性病虫害不同年份间展现出一定波动,其发生相对平稳,全蚀病、麦叶蜂等病虫害发生呈下降趋势。2010—2020年邹城市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5.51万~12.92万hm2,2018年后小麦病虫害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小麦病虫害造成实际产量损失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年均实际产量损失为4098.61 t,虫害、病害年均造成实际产量损失占病虫害造成总损失的比例为62.94%、37.06%。通过有效防治,邹城市小麦病虫害不同年份间的产量挽回损失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相对稳定。专业化统防统治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保护生态环境和绿色环保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在生产农作物阶段,由于农药及化肥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国根据这一情况提出了绿色植保的方针,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和探究绿色植保理念下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论述了绿色植保的概念和意义,分析研究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倩 《种子科技》2024,(3):92-94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保障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对小麦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玉玲 《种子科技》2023,(8):114-116
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广泛,是一些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植保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也得到了应用和推广,能够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减少人员和农药的接触频率,避免人员中毒,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文章分析了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优势、弊端,提出了应用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强种植户正确防治小麦病虫害的意识,增强对小麦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我国小麦的产量,文章阐述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总结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希望对有关工作者给予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12.
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着重分析了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误区,并探索了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对策,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3.
王祥红  苏满 《种子科技》2022,(4):103-10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产量与生长环境具有直接的关联。病虫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病菌与虫害的蔓延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在小麦的管理及养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确保小麦的高质高产。基于此,文章以小麦病虫害产生原因及特点为切入点,探讨了小麦病虫害的类型及防治误区,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高原 《种子世界》2021,(12):0060-0062
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新疆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力度严重不足,对小麦种植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全面分析,采取建设监测点、合理布局、药剂拌种、田间管理等措施对病虫害加以有效地防治,提升小麦产量。通过调查研究,新疆地区病虫害诱发主要原因为种植品种比较单一、更换周期比较长、麦田残留以及资金投入不足,出现条锈病、叶锈病、全蚀病等病害。在小麦种植的不同时期需要针对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防治病虫害,确保小麦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5.
农业植保技术对促进社会稳定以及推动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是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技术举措。相关部门需要对植保技术开展大力宣传,深入了解植物结构,从而进行技术创新。采取合理防治,科学使用化学农药,有效防治病虫害,从而培育出产量高及质量好的农产品。还需要重视食品安全,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针对农业植保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作出了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雷蕾 《种子科技》2023,(21):111-113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各种病虫害给小麦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病虫害防治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选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剂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从而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因此,对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综合评估并分析不同防治方法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和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实现小麦病虫害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为农业生产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三军 《种子科技》2019,(12):92-92,96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小麦种植业发展的过程中,小麦栽培技术对产量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小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遇。此外,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影响小麦质量的一个因素,只有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便于实现产量的提升。为此,相关的工作部门应该重视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河北省植保植检站近日印发了《2010年河北省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预计2010年全省小麦病虫草害总体偏重发生,防治面积1.5亿亩次左右。其中麦蚜防治面积4000~  相似文献   

19.
刘月俊 《种子科技》2023,(14):106-10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小麦产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小麦质量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种类日益增多,防治难度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将病虫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是目前农业研究中必须实现的目标。文章详细分析了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针对病虫害种类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为配合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做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工作,全国农技中心将在先正达(中国)有限公司支持下,组织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河北5省植保站,于2013~2016年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试验主要内容:(一)抗药性检测检测小麦主要杂草对ALS和ACC酶为靶标的除草剂抗药性(江苏、安徽省)。(二)专题试验1.种衣剂拌种(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开展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拌种(包衣)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效果,壮苗及小麦种子减量播种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