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为筛选出云南地区抗炭疽病的优良核桃品种,以11个云南主栽核桃品种1年生苗(嫁接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研究了11个核桃品种对胶孢炭疽菌的抗性。结果表明,接种后第8天,‘圆菠萝’和‘大泡’品种病斑面积较小,分别为0.42和0.55 mm2,且发病率均小于10%;‘云新14’和‘铁核桃’病斑面积较大,分别为3.53和3.23 mm2,二者发病率均大于75%。通过抗性分级和聚类分析,将11个核桃品种划分为2个抗病品种、2个中抗品种、3个中感品种、4个感病品种,即‘圆菠萝’和‘大泡’为抗病品种,‘新疆核桃’和‘桐子果’为中抗品种,‘三台’‘龙佳’和‘娘青’为中感品种,‘云新227’‘云新306’‘云新14’和‘铁核桃’为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水杨酸SA对太子参叶斑病的诱抗效果以及有关酶活性的变化与SA抗病作用的可能联系,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运用水杨酸0.5-15 mmol·L~(-1) 6种不同浓度处理太子参组培苗,在1-7d内测定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诱导培养7d后,用太子参叶斑病孢子悬浮液对组培苗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SA5 mmol·L~(-1)诱导处理后能明显增强太子参叶片内POD、PPO酶活性,降低CAT酶活性,其中POD活性比对照增加170%,PPO活性比对照增加293%,CAT活性比对照降低43.3%。6种浓度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太子参对叶斑病产生抗性,以5.0 mmol·L~(-1)水杨酸的诱抗效果最好,达到59.6%,诱抗效果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水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信号分子 ,在诱导抗性的激发中起主导作用。本研究对水杨酸及其类似物在获得抗性诱导中的作用机制、信号传递与接收的最新研究动态作了综述 ,以期为以后的研究及能够诱导SAR的其他信号分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诱导的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杨酸(SA)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间接ELISA法检测诱导后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并用枯斑寄主的半叶法检测诱导抗性程度。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烟草叶片内T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毒挑战接种后时间延长.病毒含量增多.第28d普通烟叶片的病毒含量达到最大值。SA诱导处理后.处理叶片(T-SA)与其上部未处理叶片(N-SA)比较,枯斑数基本一致。均比对照处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杨酸(SA)诱导烟草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抗性,间接ELISA法检测诱导后烟草叶片的病毒含量,并用枯斑寄主的半叶法检测诱导抗性程度。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后烟草叶片内TMV含量明显降低,随着病毒挑战接种后时间延长,病毒含量增多,第28d普通烟叶片的病毒含量达到最大值。SA诱导处理后,处理叶片(T-SA)与其上部未处理叶片(N-SA)比较,枯斑数基本一致,均比对照处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番茄抗灰霉病的诱导作用。[方法]以SA作为诱抗剂处理番茄幼苗,研究了SA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并测定了其诱导抗性产生过程中番茄植株体内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种防御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SA在其浓度范围内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而相对诱导效果在处理后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用150 mg/L SA处理番茄植株后间隔3 d挑战接种灰霉病病原菌产生的诱导效果最好,且抗性持续期在10~15 d。经SA处理后,CAT、POD、PPO、PAL在番茄灰霉病系统诱导抗性中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明显高于对照,同时MDA含量以波浪线形式呈上升趋势。[结论]SA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CAT、POD、PPO、PAL活性与番茄对灰霉病的诱导抗性呈正相关,MDA含量的增加与抗病性的提高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有效降低接种后苹果灰霉病的发病率,尤其在接种前期(1~3d)效果显著(P0.05),并可显著抑制病斑直径扩展。同时,SA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果肉组织中防御酶POD、PPO、PAL及抗病相关蛋白CHI和GLU活性,诱导抗病物质总酚和类黄酮的合成与积累,减少MDA的生成,从而有效抑制苹果采后灰霉病发生。【结论】SA通过促进防御酶活性、抗病相关蛋白活性升高,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加抗病物质含量,从而增强苹果对灰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9.
10.
水杨酸对附子叶斑病的诱导抗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 mmol/L的水杨酸(SA)对附子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分别进行诱导,两天后接种乌头壳针孢,研究处理后附子叶片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SA诱导后能明显增强附子叶片内POD、PPO、PAL的活性;诱导接种处理比对照接种处理酶活性增加更为明显,同时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酶活性更强,增加幅度更大,高酶活持续时间更长。处理7 d后SA在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上表现出的诱抗效果分别达30.43%和21.21%。研究表明,外施水杨酸能诱导附子抗叶斑病,在抗病品种上比感病品种上表现的更好。 相似文献
11.
以紫楠Phoebe sheareri全分布区内20个典型天然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类型、物种多样性水平,研究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不同干扰强度和气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0 400 m2的调查样地内共计维管束植物103科236属363种,种子植物科、属区系类型丰富,以北温带、泛热带成分为主;干扰强度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影响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Patrick指数、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优势度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均表现出差异。处于5级干扰的绿荷塘群落,紫楠在乔木层占绝对优势,而在灌木层处于次优势地位,且整体多样性水平低,不利于该群落的可持续发展;乔木层Patrick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与干扰强度呈显著相关,即干扰越强,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程度越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的最大值都出现在2级干扰时,说明中等强度的干扰对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相比气候条件,干扰强度对紫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基于10个20 m×20 m的样方,对江苏宝华山重要森林组成树种紫楠Phoebe sheareri群落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群落共有维管植物59科100属120种,其中被子植物55科95属115种,蕨类植物4科5属5种;样地内种子植物区系类型在属的层面上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具有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②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以紫楠,枫香树Liquidambar formosan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建始槭Acer henryi和红柴枝Meliosma oldhamii为主要优势种,其重要值依次为:29.69,10.34,8.61,7.83和6.12;灌木层仍以紫楠为主要优势种,重要值为34.00;草本层以安徽碎米荠Cardamine anhuiensis为第一优势种,重要值为10.52。③群落各频度级分布规律为A > B > E > D > C(A级种频度比例最小,一般指群落偶见种或稀有种,E级种频度比例最大,一般指群落优势种或建群种,B,C,D级为物种在不同频度区间的分布情况),表明群落较为稳定;由优势种群的年龄结构分析可见,常绿树种紫楠、青冈属增长型种群,落叶的枫香树、红柴枝为衰退型种群,建始槭为稳定型种群,表明该群落正处于发展中期。④由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可见群落整体的物种多样性水平较高,但功能多样性指数偏低,单寡种占据群落较大的生态位,群落内各物种对于全部资源利用率较低。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紫楠群落暂时表现稳定,但优势种群的种内竞争加剧了环境资源的压力,宜适当择伐群落内弱势个体并加强群落的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14.
水杨酸处理对采后绿熟芒果炭疽病抗病性的诱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绿熟芒果(MangiferaindicaL .cv .Matisu)经水杨酸(SA)处理后,用炭疽病菌(Colletotichum gloeospori oides)孢子悬浮液(1×10 4cfu/mL)对其进行损伤接种,贮存于13℃85 %~95 %相对湿度条件下。结果表明:SA处理的芒果接种后第4天果实发病率仅为对照的6 2 . 5 % ,第12和16天果实病斑直径比对照分别降低了39. 9%和35. 3%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0. 0 5 )。贮藏过程中SA处理后芒果果皮中的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以及总酚和过氧化氢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在接种后第4天达到对照的3 4倍。SA处理能显著抑制果实病斑扩展,有效降低果实的接种发病率,提高绿熟芒果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桢楠木材宏观、微观构造并测定管孔、木纤维等结构参数,分析其构造特征参数在径向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金凤寺的桢楠古树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生长状态良好且树龄100年以上的桢楠单株钻取木芯样,筛选后以树龄110年且完整无缺陷的树干木芯为研究样本,以5个年轮为1个单位对其进行宏观和微观构造及木纤维结构的径向变异研究。【结果】桢楠木材构造特征为心、边材区分不明显,材色黄色或深黄褐色;散孔材;轴向薄壁组织稀疏傍管状;射线细胞含油细胞,轴向薄壁细胞少见,导管分子偶见梯状复穿孔,导管内具有侵填体;导管内纹孔与管间纹孔为互列式,具缘纹孔;木射线细胞内常见的球形物可能为树胶类物质,块状物可能是含有钙盐的树胶。桢楠生长状况随着树龄的增长呈现出一定差异,其中管孔密度随着树龄的增加而波动下降;管孔弦向直径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树龄35年之前迅速上升,35~105年平稳波动,之后迅速增加;纤维长度与宽度在树龄35年之前迅速增加,之后总体趋于平稳;胸径连年生长量在树龄10~40年增长较快,40年后呈波动下降模式,90~110年波动逐渐趋于平稳,但总体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桢楠在树龄35年前生长较快,而在35年后生长较为缓慢,在90年后开始逐渐趋于平稳,生长极为缓慢。【结论】树龄35年后野生桢楠材性趋于稳定,可用作家具与建材,并且其胸径连年生长量与管孔、纤维解剖参数及微纤丝角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桢楠为樟科楠属珍贵用材树种,因其为常绿乔木,还可作为庭院观赏和行道绿化树种。由于长期人为砍伐利用,造成自然资源近于枯竭,而市场需求的增加使楠木供需矛盾加剧。在简述桢楠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学特性和生长特性的基础上,总结了桢楠的种苗繁育、多胚现象、造林技术和生长调控等人工林培育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探讨了桢楠人工林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面临的问题和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桢楠人工林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土壤重金属Cd对珍稀树种桢楠(Phoebe zhennan)幼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桢楠对Cd的耐受性。【方法】以3.5年生桢楠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试验共设置6个Cd处理,施Cd量分别为0,10,20,30,40,50 mg/kg,将每个处理的施Cd量以CdCl_2形式分5次施入,待处理结束后测定植株的生长及抗性生理指标。【结果】(1)Cd胁迫下桢楠幼树叶缘出现枯萎现象,且随着Cd胁迫的加重其叶缘枯萎面积逐渐增大,顶芽萌发展开时间推迟,株高净生长量、地径净生长量、顶芽长、春梢长均呈下降趋势。(2)随着Cd含量的增加,H_2O_2和MDA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SOD、POD和CAT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3)随着Cd含量的增加,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SS)含量呈增加趋势,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在Cd含量为30 mg/kg时增至最大,此后随Cd胁迫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有所降低。(4)随着Cd含量的增加,植株春季萌芽中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含量无显著变化,但二者比值(IAA/CTK)在Cd含量为50 mg/kg时显著高于CK;赤霉素(GA_3)含量呈下降趋势。(5)随着Cd含量的增加,桢楠幼树地上部和地下部Cd含量均显著增大,可知桢楠幼树对Cd的富集量与施Cd量呈正相关,但Cd转移效率较低,在同一施Cd水平下,桢楠幼树地下部Cd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上部。【结论】Cd胁迫会明显抑制桢楠幼树的生长,干扰其生理过程,且当施Cd量≥20 mg/kg时,Cd对桢楠的影响尤为突出,说明桢楠对Cd的耐受性较弱,并且富集Cd的主要部位是植株根系,因此桢楠不适宜在Cd污染严重的地段种植并用于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19.
外源水杨酸诱导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试验采用水杨酸(SA)诱导5叶期番茄幼苗,研究SA诱导及诱导后冷胁迫对番茄幼苗抗冷性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诱导能明显提高番茄幼苗的抗冷性;而冷胁迫前,经SA诱导的番茄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显著降低,POD活性、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其中,SA浓度为300 mg.L-1的处理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同时用不同浓度(0、0.5、1.0、1.5、2.0 mmol·L-1)的水杨酸(SA)喷施幼苗,研究了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干旱胁迫下野生龙葵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植株变矮、鲜重降低、根长缩短,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抗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增加;经SA处理干旱胁迫下龙葵幼苗株高、根长和鲜重都有明显增加,特别是1.5 mmol·L-1 SA处理组分别增加20.8%、28.0%和29.7%,1.5 mmol·L-1 SA处理组龙葵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31.9%、脯氨酸含量提高65.4%,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42.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达到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0.2%、87.8%和50.3%;SA处理使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37.8%。综合来看,适当浓度的SA可以缓解干旱对龙葵幼苗造成的伤害,并以1.5 mmol·L-1外源SA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