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体现了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战略导向,开展“四化”同步研究对于经济统筹发展、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及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浙江省“十二五”期间的“四化”发展进程,揭示其区域内部差异,评价了“四化”协调发展,以期为后续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均稳步推进,工业化步入实现阶段的后期,城镇化与信息化双双进入平稳发展的后期阶段,农业现代化则处于初步实现阶段。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四化”发展步调不一,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关联松散;与此同时,“四化”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省内差异,浙西南城市发展水平总体滞后于浙东北。因此,今后浙江省应注重突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瓶颈,增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并逐渐消弭省内“四化”进程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进入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产品优质化生产是目标导向。本文围绕新“三品一标”中的标准化生产,根据浙江省多年来实施“一品一策”“一县一品一策”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研究提出特色小宗作物产业通过全产业链标准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农民的立身之本,是农民持续增收的活力源泉。但传统农业效益较低,带动农民增收效果不显著,只有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拓宽农业发展渠道,发展效益高、质量优、形式多的农业产业,不断夯实农民增收基础,才能使农民富裕起来。本文剖析了产业富民理论内涵,选取浙江省山区26县的典型案例归纳形成了“农业+品牌”“农业+科技”“农业+数字”“农业+融合”四大富民模式,创新优农业、促融合、强要素和活机制四个路径,为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业生态系统与种养生产体系特征,综述了种植业与生猪养殖业、草食动物养殖业相结合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及稻田种养循环模式,系统阐述了“猪-沼/肥-农田种植系统”、“猪-沼/肥-园地种植系统”、“猪-沼/肥-草”、“猪-沼/肥-藻”与“牧草(秸秆)-草食动物养殖(牛、羊)-沼/肥-种植系统”循环模式及“稻-鱼”种养、稻鸭共生、稻虾共作等循环模式应用现状。指出了饲料转化及养殖废弃物还田利用是调控种养复合循环模式养分流动的关键环节,参考种植系统作物种类与养分需求、养殖系统对饲料质量需求特点及种植系统对养殖废弃物养分的消纳能力等,合理配置种养复合系统生物结构及时空结构,提高种养复合系统养分循环利用效率是实现种养平衡的关键。提出了在传统循环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环境保育型种养复合循环农业模式,并构建种养复合循环系统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体系是实现国内种植业、畜禽养殖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为克服农业保险市场失灵而产生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共保体模式”等众多的制度供给成果,积累了政府主推、市场运作、农户自愿的“三大主体协作”,保成本、保大灾、保大户的“三大保障方向”,中央补贴、省级补贴、县级补贴“三级保费补贴”等丰富的实践运行经验。本文系统总结了浙江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制度框架、险种开办、保障程度、保费补贴、风险控制、机构考评等运行机制、体制创新和取得的成效。针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新时代背景,为进一步完善创新这一制度,提出推动新时代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立共同富裕的保险政策支撑机制,完善种业、粮食和生猪的政策保险制度,深化政策性农业保险领域的数字化改革等相关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浙江”“信用浙江”的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进入新阶段,健全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系统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从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梳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可实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丽水市依靠科技,集成每667 m2产千斤粮、万元钱模式10例,通过示范推广,政府强势推动,实现稳定粮食生产与增加效益双赢局面。针对推广中的问题,提出优化体制机制“接短板”、整合政策资源“办大事”、强化管理措施“解难题”、提升农业生产“硬条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817”肉鸡配套系选定,“817”肉鸡生产发展现状,“817”肉鸡生产展望,企业发展策略4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促进“817”肉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定海区农业管理信息化发展实际,基于GIS进行农业产业空间数据采集、产业信息整合,利用GeoServer、Openlayers、Arc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采用面向服务对象架构的设计思想,通过信息采集、系统设计建立了灵活实用、可个性化定制的农业产业“一张图”的信息集成系统,并将系统的运用拓展到“大农业”范畴,进一步推动本区现代农业发展,为各企业、农户、业务部门、农业专家开展农业生产和服务提供支撑,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信息,为广大市民体验休闲农业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创建特色栏目对提升农业科普期刊影响力,实现“错位竞争”、“特色办刊”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农业科普期刊具备一定程度“不可替代”的内在品质。《科学养鱼》“特别策划”栏目以记录行业进程、服务渔业经济为特色,遵循国家政策导向,突出策划意识,关注热点,在气象灾害应急、渔业食品安全、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公司+渔业”经营模式等的信息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果表明,特色栏目的成功,对推动《科学养鱼》的品牌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办刊实践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国勤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9):1699-1706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是我国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粮库”、经济支柱和生态支撑。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有利于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国家战略,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还有利于维护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对于实现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整体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存在着耕地退化、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灾害严重、基础脆弱、劳力缺乏、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和生态系统衰退等诸多问题。为实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2)发展精准农业,提高水肥效率;3)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做到“废物”再生利用;4)实行轮作休耕,消除土壤污染;5)开展环境整治,净化生态环境;6)大搞生态建设,优化生态环境;7)加大农田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8)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防御能力;9)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10)重视农村教育,培养乡村人才;11)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12)实行“六绿”(绿地、绿制、绿种、绿法、绿物、绿品)配套,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利冬  顾鹏 《农学学报》2020,10(1):97-100
笔者从农科学会如何坚持政治引领,发挥行业特色优势,致力于乡村振兴,更好地为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三农”服务发挥作用为出发点,结合16家农科学会党委工作总结,梳理各自特色特点,从“坚持党对农业科技社团的领导、坚持服务三农,致力乡村振兴、坚持团结凝聚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3个方面进行简要探讨。针对国内社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其因,提出了执行学会党建工作“四同步”制度、深化“党建强会”,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强化党建队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江西省不断摸索与创新,形成了一套独具地方特色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江西做法”:强化“三变三统一”,形成全省“一盘棋”;坚持规划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狠抓关键环节,“一把标尺”严把关;提升治理能力,完善“一套制度”;统筹资源推行“8个结合”,打好“一套组合拳”;探索多种模式,实现高效利用“一个目标”。但是,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也分别有部分项目设计方案不尽科学合理、部分项目工程质量存在把关不严现象、长效管护利用机制仍不够健全、工程进度存在滞后问题,及土地流转受阻、补贴标准不同区域认可度不同、农户对土地平整接受度不高、农用水价改革遇阻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建立有效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后评价体系,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的奖惩机制,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升高标准农田的利用效率,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促进高标准农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叶波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7):1297-1299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防止露天焚烧,是当前农业生态能源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秸秆资源化和无害化利用,嘉善县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积极探索和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技术,利用率不断提高。本文重点分析嘉善县推广农作物秸秆“五化”利用技术特点和典型案例,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深化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建生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8):1668-1670
农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影响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嵊州市三界镇推行农业、农村、农民“三农”协调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综合体,实现以产业聚集融合为核心、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农村功能转型为抓手、以发展方式转变为根本的农村产业集群发展新模式,极大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收入,降低了农村产业的发展风险,构筑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赢”格局,为“三农”融合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蔬菜生产机械化是农机薄弱的领域,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是必然方向。本文以2019年浦东新区创建“机器换人”示范基地为例,总结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及建议,旨在推进浦东新区蔬菜绿色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助力都市现代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为案例区,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效应及其影响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创客”在浙江省乡村发展中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且主要集中在吸引投资、带动大学生回乡等方面。根据“农创客”在乡村发展中的带动模式,可以将“农创客”归纳为“创立品牌型”“创新技术型”“创汇组织型”“创业成长型”4种类型,各类型“农创客”对乡村发展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次减弱。“农创客”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改变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带动乡村发展,在带动过程中,上述4类资本的贡献度依次递减。金融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存在着鲜明的路径依赖关系,其中,金融资本是基础,发挥核心作用,而人力资本是最为间接的要素。以精准提高“农创客”带动效应为目标,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文磊  李茜 《农学学报》2022,12(5):70-76
为进一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优化、农民收益提升。本研究基于农林文旅康产业间的组合,围绕农林文旅康产业分化、融合和整合形成的组织形态,构筑组织形态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是农业、林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交叉和融合,5个产业之间相互融合推动新业态和新功能的发展。本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资源和地形特点的发展基础,在新业态和新功能视角下,构建出“平川+现代农业主导”型、“丘陵+文化旅游主导”型和“山区+森林康养主导”型的发展模式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机制、利益联结强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和培育延伸拓展机制的发展机制。本研究对推动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的新业态和新功能发展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首先分析了畜牧业“互联网+战略”模式的发展意义,包括促进畜牧业的数字化发展、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减少流通环节,节约生产成本等;其次探讨了畜牧业“互联网+战略”模式的发展现状,主要有畜牧业基层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良莠不齐、畜牧业传统生产模式无法实现快速转型、产业链发展模式进入新视等;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比如加强宣传工作,普及畜牧业“互联网+战略”发展模式、发挥互联网优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方便、发挥互联网优势,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方便、改善生产经营方式,完善“互联网+战略”模式发展产业链等,进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同治理的交汇融合。“十三五”时期,浙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五位一体”乡村治理效能,展现了“重要窗口”的实践伟力,同时也显现了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十四五”时期,浙江应从数字经济“补短板”、政治治理“固根基”、文化建设“上水平”、社会主体“增后劲”、生态发展“调机制”出发,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