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林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林业种植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加强,并且人们越来越重视造林整地和植树造林工作。在此背景下,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逐渐扩大,林业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主要阐述了在林业发展中的造林整地以及植树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探究植树造林技术与管理的方法,对我国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非常严峻,强化造林技术与管理水平,无疑是保证营林质量,提升我国森林覆盖面积,优化森林资源结构的重要手段。研究了植树造林的相关技术,并提出了有效管护措施,希望为有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而植树造林不仅属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同时还对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病虫害是林木健康生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可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主要研究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林业建设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只有保护好林业与森林资源,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自然生态健康发展。要提高森林培育质量,利用科学的技术措施完善森林生态建设,促进林业长期发展,从而推动森林资源健康发展。论述了森林培育及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及传统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森林培育的意义,提出了森林培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科学选择植树造林技术,关系到林业工作长远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世界四大湾区之一,其森林资源的保护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对粤港澳大湾区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使大湾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相似文献   

6.
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基础,扩大森林面积,丰富森林资源,对林业发展具有直接影响。新形势下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也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不断提高森林经营工作水平,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这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侯勇 《种子科技》2019,(2):31-31,34
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的步伐与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加大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力度,从而通过植树造林工作有效地改善环境,而林业种苗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只有不断提高林业种苗管理的技术与水平,才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因此,主要对新时期提高林业种苗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森林资源监测面临的形势任务和创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代的来临,对林业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应不断适应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监测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开展,明确森林资源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并提出具体的创新对策,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水平,从而促进林业建设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林业育苗技术,不仅能提高农民收入,还能实现环境保护,促使我国朝着绿色、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发展加速了时代的进步,我国人民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对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知更加深刻。植树造林可美化环境、涵养水源,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林业育苗技术受到了大众的关注。当前林业育苗技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不断发展的经济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大量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国家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更加反映了国家的重视。然而,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病虫害开始出现并蔓延,严重威胁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出现林业病虫害的原因、病虫害的防治手段和提升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相关优化策略,以期为今后林业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林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对我国的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劣势,同时我国的部分沙漠地区每年都会受到沙尘暴的侵扰。所以,加强营林建设,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植被面积,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对造林地的整理与植树造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面积较广。然而我国人口数量大,森林人均占有面积较小,加之近些年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资源量不断下降。此外,各种有害生物对树木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使我国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因此,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林业发展现状,积极开展有害生物防治。通过分析有害生物产生原因,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手段,并提出了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植树造林技术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我国森林资源在保护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国家育林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植树造林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升了我国森林资源的利用率,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改善了森林周边的生态环境。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对植树造林技术的发展和森林资源生产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明 《种子科技》2019,(12):56-56,60
随着我国对生态保护方面的不断重视,各种生态保护措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得到推广。林业种植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得到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和设备都得到广泛应用。在开展植树造林过程中,如何提高树苗的成活率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植树造林抚育管理的相关技术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林业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林业资源产量逐年减少,对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产生重大影响。在此情况下,为了维持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种苗管理作为林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我国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陕西省实际情况,分析了种苗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性措施,以促进陕西林业种苗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形、地势复杂,为林业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愈加重视环境保护,因此较大程度地提升了森林资源监测管理力度,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善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是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乎对林业资源的保护。目前,3S技术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这些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将3S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可提高监管力度、提升林业资源整体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灾防范能力。详细分析了将3S技术应用于森林资源监测工作中的现状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17.
植树造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保护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不断地开展造林绿化,持之以恒地做好林业技术工作。在日常的营林工作中,应该以林木为中心,保证生长质量。在林业技术的发展中,必须重视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努力提高该项工作的有效性,重视宣传,重视人才,鼓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科技水平等很多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问题。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人们生活的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威胁。针对这个问题,国家和人民必须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强度,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分析了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目前社会上的各个方面及领域对林木资源需求越来越大,实现林业产业的合理发展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就目前林业产业发展实践而言,要想更好地实现林业生产,需要进行有效的林木栽培,以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造林。为了使林业产业发展得到更好的成果,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林业产业相关技术人员对各个方面的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掌握相关的造林方法,从而更好地进行植树造林,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针对目前林业产业中的林业育苗技术及造林方法进行分析,确保林木更好生长的同时使植树造林取得满意的成果,进而促使林业产业可以实现更理想的发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在逐年下降。然而我国现有林业资源还存在很大不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发展需要,对此可以通过人工造林方式,不断扩大造林面积,提高森林资源覆盖率。针对我国人工造林技术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对人工造林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人工造林技术,希望对提高人工造林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