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茶尺蠖NPV对茶尺蠖幼虫取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喂饲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后,茶尺蠖幼虫的总食量极显著下降。1、2龄初饲毒,减少90.99~99.39%;3、4、5龄初饲毒,减少47.24~54.18%。总食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取食速率的显著减缓。1龄初饲毒,总取食期极显著缩短;2、5龄初饲毒,与对照无显著差异;3、4龄初饲毒,则总取食期极显著延长。各龄初饲毒后,该龄和下几龄的历期一般都极显著延长。饲毒后,幼虫体重明显减轻,能化蛹的蛹重也显著下降,但蛹历期和成虫寿命不受影响,上述结果表明,以EoNPV防治茶尺蠖幼虫宜在2龄初或其以前应用。在3龄初及其以后饲毒,高温条件下虽然幼虫死亡率不高,但总食量明显下降,仍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茶叶是湖北省宜都市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宜都市茶叶长期受到茶尺蠖的危害。宜都市植保站从武汉楚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引进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菌,在松木坪镇鸾凤岭村茶场进行防治茶尺蠖示范,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茶树和其他生物安全,无环境污染,建议迅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oNPV)是茶尺蠖的主要病原微生物。试验研制了3种EoNPV制剂,分别是EoNPV乳剂、EoNPV-Bt乳剂、EoNPV-溴氰可湿性粉剂。3种制剂在室内和田间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茶园示范应用1万hm^2,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并对3种制剂的田间使用技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幼虫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发现4龄初幼虫自开始饲毒后第3天起,其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第4天起体重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对摄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一般随饲毒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低于对照,消化量,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高于对照,而纯生长效率则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外形极其相似,为近缘种,但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观测的方法,比较了两近缘种各发育阶段在体长、体质量、发育历期及种群增长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近缘种在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以高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明显,灰茶尺蛾均显著高于小茶尺蠖;灰茶尺蛾的全世代发育历期为36.6 d,极显著短于小茶尺蠖39.7 d的发育历期;灰茶尺蛾的世代存活率为0.60,种群增长指数为58.1,而小茶尺蠖分别为0.28和24.9,灰茶尺蛾均极显著高于小茶尺蠖。分析认为,灰茶尺蛾比小茶尺蠖具有较大的虫体、较快的发育速率和较强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7.
苏云金杆菌与EoNPV混用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obliquanuc leopolyhedrovirus,EoNPV)和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 t)的联合作用。5组不同含量EoNPV制剂(1.50×107PIB/m l、1.25×107PIB/m l、1.00×107PIB/m l、7.50×106PIB/m l和5.00×106PIB/m l)中混合2 000 IU/mg B t制剂后共毒系数在106.02至128.03之间,表明B t与EoNPV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其中以1.00×107PIB/m l EoNPV制剂与2 000 IU/mg B t制剂混用增效作用最明显,LC50为817.03μg/m l。对2龄茶尺蠖的杀虫速度,EoNPV B t制剂(1.00×107PIB/m l EoN-PV 2 000 IU/mg B t)的LT50较单独使用EoNPV(2.00×107PIB/m l)缩短了2 d,且EoNPV B t制剂对茶尺蠖具有拒食作用,茶尺蠖对EoNPV B t制剂处理茶树的食叶量比单独使用EoNPV制剂的食叶量减少65.9%。EoNPV B t制剂对茶刺蛾、茶银尺蠖等茶树鳞翅目害虫的兼治作用分别达85.8%和88.7%。多点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EoNPV B t制剂药后10 d对茶尺蠖防效达81.80%~93.24%。  相似文献   

8.
电镜观察结果表明,26℃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形态发生正常,其过程可分成病毒发生基质的形成—核衣壳的形成—病毒粒子的形成—多角体成熟四个阶段,一个细胞核切面可见1~50,甚至更多的多角体,30℃下则其形态发生受阻,开始饲毒后168小时内,宿主中肠上皮细胞和脂肪体细胞核中均未见病毒有关结构,仅观察到染色质凝集块,这应是高温季节该病毒防治效果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26℃下饲毒所得宿主细胞切片中,还观察到了核内的大量管状物,特长病毒粒子及内含纤维物的具双层膜的囊状物,核内和细胞质中具侧膜的成束纤维状物等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H、温度、紫外线和化学试剂处理对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pH 7的环境中,活性最强,pH值升高或降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茶尺蠖幼虫的死亡率都会下降;当水浴温度达80 ℃时,病毒几乎完全失活;紫外线处理32 h可明显降低病毒活性;在4种化学试剂中,01% CuSO4对病毒活力影响较小,经过乙醚和75%乙醇处理后的病毒活力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食物摄取与利用的影响,发现4龄初幼虫自开始饲毒后第3天起,其取食量和排粪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第4天起体重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相对摄食速率、相对生长速率一般随饲毒后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并低于对照。消化量、近似消化率和粗生长效率高于对照,而纯生长效率则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11.
就8个省份(湖北、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湖南和贵州)茶尺蠖种群对2个品系EoNPV-Z(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供)和EoNPV-W(湖北农科院果茶研究所提供)的敏感性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种群接种EoNPV-Z后死亡速度最快,接种13d后,死亡率达到100%,致死中浓度(LC50)为1.78×104pIB/mL,而河南种群对EoNPV-Z的敏感性最低,与浙江种群的差异性达553.4倍;浙江种群对EoNPV-W亦最敏感,致死中浓度(LC50)为3.73×104 PIB/mL,而贵州种群的抗性最强,LC50是浙江种群的163.5倍;对两株病毒的致死中时间(LT50)进行比较,EoNPV-W除对贵州种群的LT50大于EoNPV-Z外,对其他种群的LT50均小于EoNPV-Z.综合考虑LC50和LT502个参数,EoNPV-Z对浙江和贵州两种群茶尺蠖的致病效果较好;而EoNPV-W对其他6个种群茶尺蠖的致病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两品系 EoNPV 对信阳茶尺蠖种群幼虫的毒力及茶皂素和卵磷脂对其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W‐EoNPV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提供)的毒力强于 Z‐EoNPV(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供) .用1,2,4 mg/mL 茶皂素和 EoNPV 混用,最高质量浓度(4 mg/mL)可显著提高 Z‐EoNPV 和 W‐EoNPV 对茶尺蠖的毒力,接种14 d 后,其死亡率比单用病毒分别提高了16.34%和13.22%.2 mg/mL 茶皂素对 Z‐EoNPV 有显著的增效作用,14 d 后的防治效果提高了12%,但对 W‐EoNPV 的效果不明显.而茶皂素最低质量浓度(1 mg/mL)对2株病毒基本无增效作用.卵磷脂各质量浓度可提高 W‐EoNPV 对茶尺蠖的致死率,接种14 d 后,质量浓度由高至低分别使死亡率提高16.25,6.25和4.1个百分点,而卵磷脂对 Z‐EoNPV 的增效作用极不明显.茶皂素和卵磷脂的最高质量浓度与 EoNPV 混合使用均可缩短 LT50,但低质量浓度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超微结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离体茶多酚对茶尺蠖幼虫消化道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导致消化道中肠细胞的膜结构破坏和线粒体减少,同时也可损坏中肠细胞微绒毛的结构。  相似文献   

14.
克鼠星1号对小白鼠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测定结果表明 ,克鼠星 1号对小白鼠致死中量 ( LD50 )测定统计的最佳间距是 1 72 h,其值为 63.40 4± 7.60 4 g/kg,最佳有效致死量为 96.2 75 g/kg;致死中时 ( LT50 )随着试鼠个体取食剂量的增加呈二次平移回归模型变化 ;不考虑取食剂量的致死中时 ,雌鼠 LT50 为 1 2 2 .3h,雄鼠 LT50 为 1 2 0 .4h,总的 LT50 为 1 2 2 .3h。药效检查的有效时间是防治后 1 65 .1 h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方法]选用清洁级ICR小鼠60只,采用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观察小鼠西地碘粉急性中毒症状,并测定西地碘粉经口给药对小鼠的LD_(50)。[结果]小鼠经口给药后的急性中毒症状主要包括:给药后15 min,高剂量组小鼠出现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并逐渐转入抑制,反应迟钝、不食、麻痹。0.5~1.0 h后有小鼠出现呼吸困难,伴随脖颈伸直、食欲废绝;3 h后开始出现死亡,小鼠死亡前出现惊厥、抽搐、震颤等神经症状。急性死亡发生于给药后3~24 h。中毒死亡后剖检发现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对肝脏的损伤,其次是肺和心脏。根据各剂量组死亡率,计算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急性经口LD_(50)为4 972.75 mg/kg.,其LD_(50)95%可信限为4 382.77~5 642.16 mg/kg。[结论]西地碘粉对小鼠的经口LD_(50)介于501~5 000 mg/kg,属于低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磺胺喹噁啉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小鼠口服磺胺喹噁啉的LD50。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磺胺喹噁啉和生理盐水。观察小鼠灌服不同剂量磺胺喹噁啉后的临床症状以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活性,测定脏器指数。结果表明,磺胺喹噁啉对小鼠口服的LD50为4889.90 mg/kg,95%可信限为5471.71~4308.09 mg/kg。磺胺喹噁啉中毒后,小鼠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能力降低,心脏指数和脾脏指数降低,肝脏指数和肾脏指数升高。主要病理变化为心脏色泽暗淡,心肌纤维肿胀;肝脏和肾脏明显肿大,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破裂;脾脏肿大,脾小体萎缩,淋巴细胞减少。研究结果说明,小鼠磺胺喹噁啉中毒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活性降低,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主要器官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