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2.
香荚兰根腐病原茄类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是香荚兰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对该病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提供试验数据,主要从温度、pH值、光照等条件对其菌落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茄类镰刀菌在8—36℃内菌丝能生长,分生孢子能萌发,且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菌落直径达7.39cm.孢子萌发率为5.51%;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 10min;该菌可生长在pH值为2—12的酸碱范围内,菌落生长最适pH值为6.5,菌落直径可迭6.92cm,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4,萌发率为2.98%;全光照对菌落生长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棉花黄萎病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 V991孢内毒素与棉花叶盘互作过程中叶绿素的荧光值变化,了解抗/感棉花-毒素互作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关系,建立快速筛选抗黄萎病棉花品种的方法。以不同pH、不同温度优化大丽轮枝菌V991孢内毒素的提取,初期将获得的毒素与5个不同棉花品种的棉叶盘进行浸泡侵染,采用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监测棉花叶圆盘在离体条件被孢内毒素侵染后天变化的荧光参数及图像成像变化,并用分生孢子水培法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棉花黄萎病抗性鉴定方法,随后对18个棉花品种进行叶盘毒素侵染与分生孢子水培法鉴定,进一步确定抗/感棉花-毒素互作时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具有最强致病力的V991孢内毒素适宜温度为10℃,pH为6.5。抗/感棉花-毒素互作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实际量子产量Y(Ⅱ)、非光化学淬灭NPQ、光系统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天变化趋势存在相关性,其中抗病品种Y(Ⅱ)、NPQ、Y(NO)这3个荧光参数天变化趋势明显,在11 d的调查中,分别呈现紧凑的倒勺状、“W”和“M”型,而感病品种荧光参数Y(Ⅱ)呈现的天变化趋势线无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10个翅荚木优良家系的生长及光合特性差异,为闽西地区翅荚木优良家系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10个来源于广西平果林场的翅荚木优良家系种子为试材,测定2年生实生苗的生长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1)PG-31家系苗高、地径均最大,且与其他家系间差异极显著;(2)PG-31、PG-13和PG-48家系Fv/Fo及Fv/Fm值均较大,且与其他家系之间差异显著;(3)苗高、地径分别与Fv/Fo、Fv/Fm呈正相关,且Fv/Fo与Fv/Fm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83,说明参试翅荚木生长表现与PSⅡ光化学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PG-31、PG-13和PG-48家系Fv/Fm和Fv/F... 相似文献
5.
6.
7.
以菌丝块伤口接种为处理,空白培养基圆块伤口接种为对照,通过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尖孢镰刀菌侵染后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及保护性酶活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病原菌和寄主的互相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的侵染会使大豆幼苗中的核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增加,保护性酶活性升高,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存在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8.
应用尖孢镰刀菌培养滤液室内鉴定百合品种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百合尖抱镰刀菌培养滤液,首次在瓶内对百合组培苗8个品种进行镰刀菌枯萎病抗性鉴定,结果鉴定出高抗品种3个,中抗品种3个,中感品种2个,初步建立起百合品种镰刀菌枯萎病抗性窒内鉴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研究厚竹叶片叶绿素荧光的异质性.[方法]运用调制荧光成像系统Mini-IMAGING-PAM的叶绿素荧光和成像技术,测量厚竹叶片叶绿素荧光,计算各荧光参数.[结果] PSⅡ最大量子产量(Fυ/Fm)和叶片吸光系数(Abs)均质性较高,实际量子产量(Y)、非光化学淬灭(NPQ/4)、光化学淬灭(qP)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S/50)的异质性都很强.Y、qP和PS/50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横向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即靠近叶片边缘数值高,靠近叶脉部分数值低.叶片纵向(从上到下)的Y、qP和PS/50变异系数逐渐减小,说明从叶子尖端到叶子基部异质性逐渐降低.PS/50和NPQ/4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厚竹叶片各荧光参数有不同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黑龙江省226份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苗期耐立枯病的鉴定,以轮枝镰刀菌为供试菌株,采用人工接种,筛选得到不同表现值的抗源材料。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筛选出高抗品种12份,分别为‘龙粳20号’‘东农429’‘富士光’‘龙稻5号’‘龙粳27号’‘垦稻18’‘黑粳2号’‘龙粳21号’‘朴洪根稻’‘石狩白毛’‘垦稻9’‘垦稻11’,占资源总数的5.31%;中抗品种29份,占总数的12.83%;中感品种为63份,占总数的27.88%;感病品种99份,占总数的43.81%;高感品种为‘合江11号’‘东农420’‘牡丹江31号’‘合江10号’‘东农419’等23份,占资源总数的10.18%,但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2.
13.
比较在低、中、高3种浓度水平下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对Cu2+、Zn2+、Cd2+、Pb2+4种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及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在4种重金属中苦草对Cu2+的去除效果最好,对Zn2+的吸收量最高。苦草对Cu2+、Zn2+、Cd2+、Pb2+的最高吸收量分别为4.21、25.3、0.231、0.509μg/g, Cu2+的中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47.33%),Zn2+、Cd2+、Pb2+均为低质量浓度组衰减比最高,分别为33.13%、29.2%、45.7%;(2)重金属胁迫下,Cu2+、Zn2+高质量浓度组中苦草叶绿素a含量比Cd2+、Pb2+高... 相似文献
14.
4种含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山含笑、阔瓣含笑、金叶含笑和峨眉含笑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不同季节的日变化及其与光照(PAR)、气温(Ta)和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种含笑幼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春季日变化小,各个时刻的测定值均大于0.75,荧光参数Fv/Fm在春季与其PAR、Ta和RH均无显著相关性。4种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夏季的日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0.75)出现在12:00~14:00之间。深山含笑和阔瓣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夏季的Ta和RH均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显著正相关,但金叶含笑夏季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PAR和Ta呈显著负相关。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日变化趋势和测定值看,深山含笑、阔瓣含笑和金叶含笑的光合机构在夏季12:00~14:00均受到可逆性胁迫影响。峨眉含笑夏季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与Ta和RH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且Fv/Fm的测定值在一天中各个时刻均低于0.75,表明其光合机构在夏季受到不可逆性胁迫影响。峨眉含笑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秋季日变化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最低值(0.72)出现在14:00,且与RH呈显著正相关,其它3种含笑的Fv/Fm在秋季的日变化小,各个时刻的测定值均在0.75以上,且与其PAR、Ta和RH无显著相关性。4种含笑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在冬季的日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均与Ta呈显著正相关。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日变化趋势和测定值看,4种含笑的光合机构在冬季只受到了可逆性胁迫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亚热带森林退化植被"标志种"之一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材料,采取盆栽控制实验,设置不同光强[透光率35.96%(L1)、13.00%(L2)和4.75%(L3)]和氮素水平[施氮(N1)和不施氮(N0)],探究盆栽芒萁对光强和氮素的光响应,分析叶绿素荧光参数变化。结果表明:光强对光响应特征参数有显著影响(P < 0.05)。未施氮组,L2处理下盆栽芒萁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PLS)最大,光补偿点(PLC)、暗呼吸速率(Rd)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小;施氮提高了3种光强下盆栽芒萁的Pnmax,但差异不显著(P>0.05)。未施氮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变化顺序为L2 > L1 >对照> L3,气孔导度(GS)为L1 >对照>L3 > L2,施氮组均为L1 > L2 > L3;2种氮素水平下,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大小顺序均为对照> L1 > L2 > L3。未施氮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随光强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随光强减弱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 < 0.05)。L1光强下光合色素质量分数施氮组显著高于未施氮组(P < 0.05),其他光强下施氮组均降低。未施氮组盆栽芒萁叶绿素荧光参数随光强增加而下降;施氮组盆栽芒萁的初始荧光(F0)显著低于同等光强未施氮组,最大荧光(Fm)L1和L3光强低于未施氮组,L2则高于未施氮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L1和L2光强高于未施氮组,但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施氮一定程度上提高各光强盆栽芒萁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缓解强光光抑制作用,但不利于L2和L3光强下光合色素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抑制率和提取物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提取物及其抑制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碳源、氮源、无机盐组合、pH值、接种量等因子对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及其抑藻活性具有显著影响。优化的串珠镰刀菌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2℃,培养液组成为麦芽糖(2%)、蛋白胨(2%)和CaCl2+MgSO4(0.1%+0.05%),pH8、接种量为每瓶13个菌饼、装液量每250 mL为160 mL、振速为140 r.min-1。优化条件下,串珠镰刀菌提取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EC50为0.33 g.L-1。本试验结果为串珠镰刀菌次生代谢物中抑藻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进而开发新型抑藻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IbWRKY7基因在甘薯响应蔓割病病原菌侵染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高抗蔓割病品种‘鄂薯11’为供试材料,克隆到1个新的WRKY家族基因IbWRKY7,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鄂薯11’和蔓割病敏感品种‘栗子香’在蔓割病病原菌侵染后IbWRKY7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IbWRKY7的CDS序列全长为945 bp,编码314个氨基酸;推测其编码不稳定的亲水性蛋白,蛋白分子质量为33.92 kU,pI 9.82,含有1个WRKY七肽保守序列和1个C2HC型锌指结构。IbWRKY7基因上游2 000 bp的启动子区域内存在多种类型的顺式作用元件,如植物激素应答元件Myb、胁迫响应元件MYC和MYB等。多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IbWRKY7蛋白与日本牵牛花InWRKY7和三裂叶薯ItWRKY7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IbWRKY7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蔓割病病原菌侵染0 h相比,侵染2、4、12、24、48、72、96和120 h后,‘鄂薯11’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栗子香’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除侵染24 h外的其他7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0 h。侵染2~48 h,‘鄂薯11’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栗子香’。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侵染时间点的IbWRKY7基因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综上,甘薯IbWRKY7基因上游2 000 bp的启动子区域含有12种激素应答和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IbWRKY7具有WRKY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属于第Ⅲ类WRKY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同源物种相似度高,进化上高度保守。IbWRKY7基因受蔓割病病原菌侵染诱导表达,且在不同蔓割病抗性的甘薯品种中表达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快速生长期茎秆不同节间叶绿素荧光特征,以毛竹笋竹茎秆为材料,用YZQ-500型非调制式叶绿素荧光仪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茎秆不同节间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节间的升高,毛竹笋竹茎秆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 < 0.05);单位面积捕获的光能(TRo/CSo),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o/CSo),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光合性能指数(PIABS)和反应中心数量(RC/CSo)显著下降(P < 0.05);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单位面积热耗散(DIo/CSo)和单位反应中心耗散掉的能量(DIo/RC)显著上升(P < 0.05),表明茎秆上下部节间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差异,中下部节间PSⅡ反应中心活性较强,光能转换效率较高,能量耗散较少,生长较快;上部节间光合功能相对较弱,生长比较缓慢。研究成果对明确毛竹快速生长机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为探究和比较两种不同龙葵对Cd胁迫的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响应的差异,试验以Cd超富集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和少花龙葵(Solanum americanum)为材料,于2018年3月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0、80、320μmol·L^-1)Cd胁迫对两种龙葵植株形态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d胁迫显著影响两种龙葵生长,两者的Cd耐受存在差异。少花龙葵在Cd浓度≥20μmol·L-1时生长受到抑制(P<0.05);随Cd浓度增加,少花龙葵的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s)、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o)均较CK显著降低(P<0.05),但初始荧光(Fo)、叶绿素a/b有上升趋势;当Cd浓度≥80μmol·L^-1时,少花龙葵PSⅡ的受损程度加重。龙葵则在Cd浓度≥80μmol·L^-1时受到生长抑制,随Cd浓度增加,龙葵相应指标均呈下降趋势(P<0.05),但其形态指标、生物量积累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的降低范围均小于少花龙葵。此外,Cd胁迫对两种龙葵传能效率的抑制比光能转化效率的抑制更为明显。20μmol·L^-1 Cd胁迫时,两种龙葵光合作用主要受气孔因素限制;80~320μmol·L^-1 Cd胁迫时,其光合作用主要受非气孔因素限制。研究表明,Cd胁迫在少花龙葵的生长和光合方面表现出更显著的抑制作用;受Cd浓度的影响,两种龙葵光合作用的降低是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研究进一步从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响应方面证明龙葵对Cd胁迫的耐受能力强于少花龙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