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贵州杨梅地方品种果实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贵州杨梅良种选育与品种改良提供参考,对贵州杨梅资源8个地方种与2个栽培种果实品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果形指数地方品种中的鸡蛋杨梅、红水杨梅、火炭杨梅、酒杯杨梅、金黄杨梅均高于栽培种;可食率地方品种均低于栽培种;单果重地方品种以鸡蛋杨梅最重,为16.17 g.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含量地方品种火炭杨梅均高于栽培种荸荠和东魁;酒杯杨梅酸含量低于栽培种荸荠;金黄杨梅总糖高于栽培种东魁.  相似文献   

2.
针对兰溪市杨梅栽培管理粗放的现状,对该市两个杨梅主栽品种荸荠种和东魁开展了矮化开心整形修剪、轻型避雨栽培及重钾适氮控磷增施有机肥等试验,结果显示,矮化大枝修剪可以减少采收成本,同时果品的品质和产量也得到了提升;轻型设施栽培有效减少两种杨梅的采前落果率和白头腐烂率,提高荸荠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重钾适氮控磷配施有机肥使杨梅的株产、优质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大棚促早栽培技术对杨梅生长的影响,本文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8—2020年开展大棚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东魁杨梅大棚促早栽培可提早上市17~22 d,采果期长达21~24 d;平均单果重可达到24.7~25.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4%~12.5%,达特级果标准;落果率控制在6.4%~8.0%之间,商品果率稳定在79.4%~88.8%之间,商品果产量为7 740~8 280 kg/hm~2,产值达61.92万~99.36万元/hm~2,增加效益40.9万~74.5万元/hm~2,可2年收回投资成本,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樱桃番茄是灵昆街道主栽蔬菜作物之一,为了探明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以及防脱素喷花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特安排了熊蜂、授粉器与防落素授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与防落素喷花处理相比较,果实畸形果率分别下降了11.8百分点和9.4百分点,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樱桃番茄果实外观(果形、单果重)及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提升;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与防落素喷花处理相比较,每667 m2分别节约授粉成本390、300元,每667 m2分别增加产值3 585.6、1 919.2元,2项合计,熊蜂授粉、授粉器授粉每667 m2纯收入分别比防落素喷花处理增加3 975.6、2 219.2元。  相似文献   

5.
观察早荠蜜梅和丁岙杨梅2个品种在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2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引种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栽培模式下2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单果重量则表现不同的差异性,早荠蜜梅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单果重显著小于露地栽培,丁岙杨梅单果重在2种栽培模式下无显著差异。丁岙杨梅在试验地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风味等表现较好,较适宜在临海市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大棚促早栽培对东魁杨梅的物候期、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效应。通过对东魁杨梅大棚促早栽培科学的棚膜管理、温湿度管理、花果管理、土肥管理、树体管理、病虫管理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总结了一套大棚促早栽培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东魁杨梅促早栽培可提早上市17~22d,采果期长达21~23d;平均单果重分别为24.7~25.5g,可溶性固形物稳定达12.3%~12.5%,达特级果标准;落果率控制在6~8%之间,商品果率稳定在80~89%之间,商品果产量7740 ~8280kg/hm2,产值61.92~99.36万元/ hm2,增加效益40.9~74.5万元/ hm2,可2年收回投资成本,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品种结构,筛选适合宁波市发展种植的杨梅栽培品种,对从全国主要产区引种的10个杨梅主栽品种,进行连续3年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观察记载和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树冠空间体积、单株产量、单果质量、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可溶性还原糖含量、葡萄糖含量、花青苷含量等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慈荠树势较强、产量高、果实品质优,综合性状最优,得分23.348,系统聚类分析时单独聚为1类;乌紫杨梅、晚稻杨梅、炭梅、东魁综合性状较优,得分分别为21.590、20.120、18.966、18.387,系统聚类分析时与荸荠种聚为1类;其余品种聚为1类。综合考虑,慈荠可作为宁波市荸荠种杨梅的更新品种;乌紫杨梅、晚稻杨梅、东魁和炭梅在市场认可条件下,可作为主栽品种或适量栽培;粉红种和水晶杨梅果实特色鲜明,可作为搭配品种;其他品种,在当地当前栽培条件下,不建议引种。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引进18 a生嘉宝果在嘉兴地区大棚栽培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嘉宝果树势强劲,适生性强,引种后第1年在4月23日开花,6月10日果实成熟;引种第2年在3月20日开花,5月10日果实成熟;平均单果重7~13 g,果实横纵径均在1.9~3.2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果皮、果肉均可食用,可食率达到90.2%,2018年株产6 kg,667 m2产值51 480元,2019年株产16 kg,产值达到137 280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枝疏删对杨梅冠高、果实品质及采摘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枝疏删是东魁杨梅树冠矮化、果实品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东魁杨梅最佳的修剪时间为夏季,适宜的年修剪量为2~3条直立性大枝,13 a生树的矮化率28.89%~43.46%。夏季修剪后,平均单果重25.42 g,可溶性固形物12.82%,果实钙含量339 mg·kg-1,株产量82.75 kg,站立采摘率88.82%,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2.74%,1.84百分点,10.42%,67.17%和62.07百分点,成熟期提早了5 d,而总酸下降了0.26百分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优化,采摘安全系数极大地提高,适宜各杨梅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进行单层膜和双层膜促成栽培,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对果实成熟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进行动态分析,为设施栽培的精细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设施栽培模式下,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硬度、谷氨酸含量、总糖含量、葡萄糖含量等指标显著性提高,柠檬酸含量显著性降低;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糖酸比显著性提高;同时,在3种栽培模式下果实品质指标变化基本一致,设施栽培未改变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而2个品种间总氨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有差异,这与品种特性有关。综上所述,设施栽培模式有利于杨梅果实单果重、风味的提高,未改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有利于提高杨梅果实品质与商品性,可根据设施内品种特性制定具体管理方案,实现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不同杨梅种质耐低温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耐低温杨梅种质,为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紫晶、早鲜、早色、迟色、荸荠种、水晶种、深红种、瑞光、早佳、木叶梅、东魁和早大梅共12个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集1年生枝条,0 ℃低温处理24 h,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比较低温胁迫下12个杨梅种质1年生枝条各生理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品种的耐低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杨梅耐低温能力影响最大的指标为可溶性糖含量,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模型为F=0.324F1+0.214F2+0.178F3+0.140F4,12个种质的耐低温能力强弱为荸荠种>早鲜>紫晶>木叶梅>水晶种>早大梅>早佳>早色>深红种>瑞光>东魁>迟色。耐低温能力最强的为荸荠种,可种植范围最广;早鲜、紫晶和木叶梅也具备较强的耐低温能力,可在浙北等地域推广种植;深红种的耐低温机制较为特殊,仍需深入研究;迟色和东魁为最不耐低温的品种,应在低温时采取防寒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春季田间条件下,以浙江省主栽品种东魁和荸荠种杨梅为试材,对其叶片光合特性、比叶重、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等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东魁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型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东魁杨梅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均值显著高于荸荠种杨梅,而日平均蒸腾速率显著低于荸荠种杨梅;午间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下降,变化趋势一致,气孔限制值升高,表明光合速率午间降低主要是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东魁杨梅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略低于荸荠种杨梅,但无显著差异,而荸荠种杨梅叶片的比叶重、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都明显高于东魁杨梅,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大棚桃放蜂效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地点大棚桃放蜂授粉试验结果表明:桃放蜂授粉与激素辅助坐果相比,每667m2产量提高333.5kg,成本增加130.0元,效益提高2538.0元,单株坐果率提高49.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2个百分点;与人工授粉相比,每667m2产量提高311.3kg,成本增加44.0元,效益提高2446.4元,单株坐果率提高45.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台州主产区东魁杨梅和荸荠种杨梅果实品质的差异,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在流通渠道中采集样品共105份,对杨梅鲜果进行外观和内在品质指标的分析检测。整体评价结果为东魁杨梅较荸荠种杨梅品质更优,风味更浓,但东魁杨梅维生素C(VC)含量低于荸荠种杨梅。同时,杨梅各品质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单果重与可食率、纵横径、果形指标、TSS、固酸比、可滴定酸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VC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双层塑料大棚保温性能及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层塑料大棚为对象,研究其保温性能及其对枇杷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层塑料大棚内平均最低温度为2.5℃,比棚外平均最低温度提高2.6℃,保温效果显著;棚内枇杷的物候期比棚外提早30 d左右;棚内枇杷果实平均单果重比棚外增重5.41 g,差异显著;棚内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纵横径和果形指数均与棚外果实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1 品种选择 杨梅有上百个品种,目前普洱市栽培的主要品种有:较早熟的荸荠种和较晚熟的东魁.荸荠种一般于4月20日左右开始成熟,果较小,单果重8g左右,品质佳,树冠圆柱形,叶片较小;东魁一般于5月5日左右开始成熟,果特大,单果重达15g左右,品质优良,树冠圆球形,叶片较大.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引进黑晶、晚荠蜜梅、荸荠种、东魁等4个杨梅品种在诸暨试种,试验表明其生长、结果表现良好,且适应性强。于2011年开始陆续结果,黑晶、晚荠蜜梅、荸荠种、东魁等品种在诸暨生长发育正常,物候期大致相同,成熟期荸荠种、晚荠蜜梅最早,分别为6月5日和6月8日,东魁最迟,为6月14日;4个品种果实品质俱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50%~13.87%,商品性好,均可作为鲜食品种栽培,并适宜在诸暨丘陵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判断杨梅的成熟度,本研究以白梅类水晶种和红梅类东魁为试材,分别测定连续18个采样时期的果实色差参数明度L*、红绿值a*、蓝绿值b*等,并计算色泽比a*/b*,探究了杨梅的色差变化规律及其与果实成熟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东魁的L*先缓慢增大再迅速减小,a*在转白期后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L*缓慢增大直至稳定,a*基本不变。东魁和水晶种b*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经历了先变小,后迅速增大,再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过程。在东魁发育的幼果期至转白期,水晶种的a*/b*与东魁的变化一致,均为由负值转变为接近于0的正值的过程;东魁在果实发育的转红期至成熟期a*/b*迅速增大直至稳定,水晶种a*/b*则呈缓慢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杨梅果实采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光大棚促成杨梅提早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杨梅Myrica rubra为试材,研究了日光大棚温度和湿度变化,及其对丁岙梅开花、果实发育和促成果实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1~5月中午前后棚内平均气温可达20.8~33.3 ℃,比棚外高11.4 ℃.寒流期间棚内气温比棚外高4.8~7.0 ℃,当棚外气温下降到-3.0 ℃时,棚内仍可保持在1.0 ℃.棚内20 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0~14.0 ℃,比棚外高5.0~6.0 ℃.棚内空气湿度多在85%以上,比棚外高4%~5%.棚内适宜的温、湿度促成杨梅提早15 d和19 d萌芽和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期也相应提前,成熟期则提早14 d.大棚覆膜时间以12月底为宜,提前覆膜对更早成熟无相应效应.棚内单产8.865 t*hm-2,比棚外增长19.62%,经济效益提高4.2~5.7倍.还对有计划建立杨梅大棚栽培进行了讨论.图2表3参10  相似文献   

20.
硼锌配比对杨梅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年生"荸荠"种杨梅为材料,正交设计不同硼、锌配比研究对杨梅品质的影响,并通过可溶性固形物(Soluble Solid Content,SSC)、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可溶性糖(Soluble Saccharide,SS)、维生素C(Vitamin C,Vc)等生理指标,对处理后的杨梅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探讨硼锌元素的不同配比对杨梅果实发育及品质形成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单施Zn组合中,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等含量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无显著差异,说明单施Zn对改善杨梅果实品质作用不明显;单施B组合中,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果实内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果实品质提高,且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均差异显著;B、Zn组合中,与其他组相比,果实品质都有所提高,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