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阴道超声(3D-TVS)对育龄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8例育龄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进行3D-TVS检查,同时进行三维成像,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及二维经阴道超声(2D-TVS)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8例中子宫内膜息肉29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1例,宫内节育器(IUD)异常9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9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2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72.4%,3D-TVS的诊断符合率为9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41,P<0.01)。结论3D-TVS能直接观察子宫及宫腔病灶的立体形态,能直观显示病灶与内膜、肌层的空间关系,大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尤其对宫腔小型病变如黏膜下小肌瘤、内膜息肉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EC (EC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增生组)的患者各30例,设同期来院体检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均行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检测指标包括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搏动指数(PI)、血管指数(VI)、血管血流指数(VFI),分析EC组、增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EC组PSV、EDV、RI、PI均低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VI、VFI则明显高于增生组及对照组(P0.05);增生组PSV、EDV、RI、PI均低于对照组(P0.05),VI、VFI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检测对子宫内膜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B超(TVS)及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先进行TVS检查,测量其子宫内膜厚度,随后行宫腔镜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理组织检查,将TVS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VS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20例,≥5mm者106例。宫腔镜诊断内膜正常50例,异常76例。宫腔镜下病检结果示:子宫内膜癌26例,萎缩性子宫内膜23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粘膜下肌瘤18例,子宫内膜单纯增生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炎2例,组织取样不足4例,正常子宫内膜21例。TVS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8.72%,特异性为39.58%,阳性预测值为72.64%,阴性预测值为95.00%;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87%,特异性为95.83%,阳性预测值为97.39%,阴性预测值为92.00%。结论TVS和宫腔镜检查的有机结合,可大大提高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的诊断准确性,TVS可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常规检查方法,当子宫内膜厚度达5mm以时应行宫腔镜检查联合定位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内节育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有症状,如异常出血、下腹痛、白带异常、带环受孕等,临床医生高度怀疑节育器异常的75例患者,先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再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观察节育器形状,位置及其与子宫腔,子宫内膜、肌层、浆膜层的关系,储存图像,并与宫腔镜、腹腔镜或破腹取器术等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5例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节育器异位至腹腔1例;节育器形状正常但位置下移21例;节育器位置下移(或变形)合并肌层嵌顿为32例,其中浅嵌顿22例,深嵌顿10例;节育器在宫腔内不同角度旋转19例;取环后残端嵌顿2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准确率100.0%,经阴道二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准确率74.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节育器在宫腔内肌层浅嵌顿,不同角度旋转的诊断,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节育器异常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明显优于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经阴道超声声像图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达到早期确诊并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应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发现病灶后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边界、结节表面及基底与子宫内膜的关系,子宫内膜轮廓的完整性及病灶的血流情况。结果:本组24例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粘膜下肌瘤20倒,准确率为83.3%,2例误诊为宫颈肌瘤,1例误诊为子宫内膜患内,1例假阳性。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EP)的准确性,评价阴道超声检查诊断EP的优势及价值。方法对21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行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诊断,同时行宫腔镜下息肉摘除和相应治疗,并行病理活检。结果211例病理检查结果为:EP 54例,子宫粘膜下肌瘤4例,内膜增殖症2例,其余无异常发现。211例中,阴道B超诊断EP 43例,病理确诊39例,阴道B超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2.2%、97.5%、91.0%。宫腔镜诊断EP 60例,病理确诊54例,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准确性分别为100.0%、96.2%、97.2%。宫腔镜诊断EP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明显高于阴道B超(χ^2=17.42和7.186,P〈0.01),而两法的特异度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3,P〉0.05)。结论阴道超声检查的灵敏度和预测准确性比宫腔镜检查低,但其特异度与宫腔镜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阴道超声检查方便、快速、无创且可重复,可作为诊断EP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7月至2014年5月经阴道超声诊断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43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超声图像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88.3%(38/4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内见多个细小无回声,内呈蜂窝样改变,与肌层分界尚清晰,未见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准确性。方法:对116例诊断为早期宫外孕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经腹部或阴道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5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22例,未检出31例,诊断符合率为41.5%;经阴道超声检查63例,诊断早期宫外孕57例,未检出6例,诊断符合率为9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772,P<0.01)。阴道超声未检出6例中,1例经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为间质部妊娠,腹腔镜证实2例为卵巢妊娠,2例为伞端妊娠,1例为峡部妊娠。结论:高分辨力的阴道超声检查在早期宫外孕的诊断中发挥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80例疑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同时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和诊断性刮宫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 180例中,26例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为早期子宫内膜癌。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者26例,宫颈管受累25例,检出率分别为14.4%、13.9%,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0%、96.2%。B超诊断结果为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有14例,宫颈管受累13例,检出率分别为7.8%、7.2%,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3.8%、50.0%。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诊断性刮宫检查(P〈0.05或0.01)。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定位活检能够直接观察到病灶部位的生长部位、生长状态、病灶大小,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声像图改变.方法对76例绝经后阴道流血患者的记录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子宫内膜病变引起的绝经后阴道流血主要包括子宫内膜息肉48例,占63.16%;子宫内膜增生17例,占22.36%;子宫内膜癌11例,占14.47%,并且出现阴道流血时年龄大、距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绝经后阴道流血应引起重视,超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