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2.
对沿海沙岸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黄槿、赤桐、海桐进行了试验研究,造林2年时测定了其保存率、生长状况和林内风速,结果表明:3种树种保存率、生长量均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黄槿、赤桐后其林内风速有了较大的降低;黄槿、赤桐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海滨木槿(Hibiscus hamb)锦葵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是海岸基干林带、盐碱地绿化的造林树种。 海滨木槿为强阳性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滩涂内侧含盐量1.5%、丘陵山地pH5.5和沙滩均能生长。极耐盐碱、耐海水淹浸,主干被海潮间歇性淹泡至1米左右,仍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实;能耐极度干旱瘠薄,如浙江普陀山千步沙海岸基干林带,林地土壤系遭人为破坏的海滨沙土,持水保肥尤差,在不加客土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海滨木槿苗期生长迅速,造林后生长缓慢,在自然状态下,主干不明显,年均高生长仅25—30厘米,根茎11.4厘米。树龄可达百年以上。  相似文献   

5.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6.
为人工促进粤北石灰岩退化森林植被的恢复提供树种选择依据。通过生长调查和土壤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广东清新县白湾石灰岩试验地7个阔叶树的早期生长表现及土壤肥力状况。结果表明:(1)任豆和喜树生长快速,其树高和冠幅年净生长量均达1m以上;枫香、铁冬青、楝叶吴茱萸、杨梅和光皮树的树高年生长量在0.5-0.9m之间,冠幅净生长量在0.3-0.5m之间。(2)土壤肥力检测结果表明,造林树种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非根区土,反映了造林树种可改良土壤肥力,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铁冬青根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和有效钾含量较高;生长较快的任豆和喜树的土壤肥力较低,任豆根区的交换性钙含量明显低于其它树种。反映了树木生长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但不同树种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和富集特性存在差异。(3)基本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影响石灰岩造林的主要因素,为石灰岩造林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上虞新区由于土壤碱性重,含盐量高,绿化难度大.通过对新区内绿化树种的调查及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等绿地改良措施的应用试验,总结出杭州湾上虞新区的绿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女贞、洋白蜡、枣树、樱花、苦楝、桑树、椤木石楠、木槿、木芙蓉、龙爪槐、红叶李、意杨、乌桕等树种非常适应园区环境,喜树等树种也可在该地种植;绿地改良措施能明显地改善片林、林带树木的生长,对银杏、马褂木、枇杷的片林和广玉兰、雪松的林带改良中效果都较明显,物理改良对香樟、杜英、桂花效果明显,对林带中的茶梅、红花(楼)木、含笑、杜鹃有较大作用,化学改良对广玉兰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10种乡土阔叶树种在增城的早期生长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调查了增城市林科所生态公益林试验地10种乡土阔叶树种造林后1年生与2年生幼树的早期生长。结果显示,山乌桕、米老排和枫香幼树生长较快,移植后2年生平均树高分别为360,297,247cm,平均冠幅为329,177,202cm;鹅掌楸和红苞木幼树长势良好,树高生长较快;乐昌含笑和火力楠幼树在苗木移植后1年生较快,但2年生后的生长速度减缓;红花油荼、仪花和秋枫幼树长势不良,适应能力较差。根据试验林的生长情况,探讨了有关树种在生态公益林中的应用前景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长调查和土壤分析法,比较研究了7个造林树种在广东龙门县高岭土石漠化山地的早期生长及其根区土肥力。结果表明:(1)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和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存活率高、生长快、长势好;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和木荷(Schima superba)存活率较高、生长中等;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和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存活率较低、生长较慢。(2)造林树种根区的土壤肥力显著高于非根区,但不同树种间的差异较大。以樟树根区的土壤肥力最高,浙江润楠和山乌桕的土壤肥力最低。湿地松、枫香、木荷和樟树适于在广东省高岭土石漠化山地植被恢复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造林树种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先锋树种,一类为后继树种。先锋树种是指那些能够在沿海恶劣环境条件下立足生长的造林树种。这些树种能抗强劲海风,能在土壤含盐量较高、结构差、肥力低、干旱瘠薄的沙地,石山及地下水埋藏较浅、矿化度较高的立地条件迅速成林,并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经这一代先锋树种生长以后,使立地条件得到了改善,以后就可选用后继树种在迹地上进行造林。后继树种虽然抗逆性较差,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种类较多,可供我们按不同要求来选择。 一、江苏沿海造林的先锋树种 乔木类有刺槐、榔榆、侧柏、朴树、白榆、苦楝、旱柳、皂荚、乌桕、绒毛白蜡、黄连木、火炬树、小意杨、小美杨、石榴、丝棉木、黑松、合欢、山槐、短柄袍树以及淡竹等。  相似文献   

12.
达拉特旗白土梁国营机械林场,几年来的造林实践证明,加拿大杨确是一种优良速生树种,尤其在沙地适应性强。沙荒造林当年高生长达1.98米,地际直径2.5厘米;第2年高生长达5米,地际直径5厘米;5年直径可达7厘米。黄河冲积平原育苗,当年高生长达4.10米,地际直径4厘米。尤其在漠钙土壤地区,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省科委和省林业厅组织了一次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工作。在调查中发现,林带的营造和经营管理技术存在不少问题,下面仅就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密度、扶育管理和老林带更新等,谈些不成熟的看法,仅供参考。一、慎重选择树种,做到适地适树树种选择是否得当是造林成活成林的关键。树种选择合适,造林成活率高,生长快,可以提早发挥防护作用。例如德惠县布海公社在黑土地上选用了双阳快杨,造林成活率达90%以  相似文献   

14.
针对福建省四大风口之一的晋江市深沪湾,因修建沿海大通道占用基干林带导致风沙危害,2008年进行防护林修复未能成功的现状,于2013年重新启动修复改造工程,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先划分风口地段和土壤类型,因害设防设置永久性和半永久性各种风障,缓解风沙危害,然后采取客土施肥固沙改良土壤,适地适树乔灌藤草组合,植被恢复取得良好效果。造林第3年,强风口路段木麻黄、富贵榕、黄槿、小叶榕等5种乔木树种保存率平均达80.6%以上,次强风口路段平均保存率达87.8%;灌木树种夹竹桃不仅保存率最高、且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5.
太平地公社位于赤峰市郊区,属于半干旱地区的半川半丘陵类型。年降水量350—400毫米,年蒸发量2000毫米,地下水位约10米;无霜期145天左右。在地势平坦的地段适合于一些杨树的生长。一九六六年营造的林带,主要树种有北京杨、加拿大杨(以下简称加杨)、先锋杨、东风杨和乡土树种小叶杨、白榆等。大部分营造在河川平地,土质较肥,属沙壤土类型。林带为四行或三行组成,造林密度为2×2米。成林后林相整齐,生长旺盛,防护效益较大。几年来,随着林带的生长,我们对几个树种进行了一些调查和分析工作,以便总结营林经验,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前,我场采用加杨作主要造林树种。由于造林前没有细致整地,密度过大,造林后又缺乏抚育管理,因此树木生长不良,长势衰退,形成了“小老树”。经调查,11年生加杨林,平均树高仅3.5米,胸径4.6厘米;18年生的平均树高4.1米,胸径  相似文献   

18.
杉木与固氮树种混交对土壤有机质及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室根箱混交栽培试验方法,以台湾桤木(Alnus formosana)、大叶相思(Acacia auriculaeformis)、杨梅(Myrica rubra)和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4种固氮树种作为伴生树种,以纯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作为对照,研究杉木与固氮树种的混交栽培对土壤有机质与氮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杉木比较,混交模式有效地提高根际区和非根际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以及有效氮含量。5种栽培模式的根际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氮含量均显著地高于非根际区的;根际区内0~2、2~4 mm两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明显,非根际区内0.4~2、2~4、4~5 cm等3个土层的土壤有效氮含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总体表现为距离根垫越远,土壤有效氮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地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生长量和抗风性能等指标,研究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在沿海后沿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采伐迹地、风口困难立地等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3个树种为适宜在沿海后沿沙地上生长的相思树种,它们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m.a-1,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cm.a-1;厚荚相思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抗风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一个基干林带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厚荚相思对沙荒风口大风、流沙和严重干旱等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生长最大,是风口困难立地造林的可取树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草牧场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的立地条件与林木生长分析,可以看出,在碳酸盐沙质栗钙土上,白城2号和小黑杨是最优的造林树种;在沙土上白城42号和加拿大杨是生长最快的杨树;樟子松在泥沙土的坨上和平坦沙地上生长最好;油松在栗沙土的平坦沙地上生长最旺盛;小黑杨最适宜的土壤是冲积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