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萎凋是银杏白茶加工的重要技术环节,通过对不同萎凋处理时间后银杏嫩叶内含物含量的分析,结合其感观审评,研究确定银杏白茶的最佳萎凋时间,以切实提升其品质。依据国内名优白茶萎凋工艺参数,设定萎凋时环境温度(22±0.5)℃,相对湿度(75±3)%,测定银杏嫩叶不同萎凋时间(0,12,18,24,30,36 h)后含水率及可溶性还原糖、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和总黄酮等生化成分的含量,并鉴别气味,观察叶相,进行密码感官审评,最终确定了银杏白茶最佳萎凋时间为18~24 h。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市场上银杏叶茶大多采用成熟叶作为原料加工而成,形、色、味等品质较差的现状,4月份采用3~4年生银杏幼树上的嫩叶作为原材料,运用鲜叶-杀青-揉捻-复炒-复揉-炒干加工工序,手工制作银杏嫩叶茶,从根本上改善、提高银杏叶茶品质。  相似文献   

3.
微波烫漂对青花椒酶活性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功率微波烫漂对青花椒酶活性与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的微波烫漂条件能提升青花椒感官品质,有较好的灭酶效果,过度的微波烫漂则使青花椒产生褐变和水分损失等不良影响。以不影响青花椒品质为前提,微波功率420 W,烫漂40 s灭酶效果较好,多酚氧化酶相对酶活为32.79%,过氧化物酶相对酶活为40.61%。  相似文献   

4.
以2021、2022年创新研制茶叶鲜叶动态摊青槽(自制)试验加工的传统六堡茶为试验材料,进行感官、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分析,对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以摊青时间6~8 h(在摊青至2 h和4 h时鲜叶分别做青1次每次5 min),杀青温度220±5℃,渥堆时间10~12 h,初烘90±5℃、足火100±5℃制得的传统工艺六堡茶汤色杏黄明亮、花蜜香浓郁、滋味醇厚,感官品质最好。通过研究,旨在探索传统工艺六堡茶加工关键控制技术,提高品质水平,并应用开发传统工艺“黄金六堡茶”茶叶新产品,对传统工艺六堡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初,荷兰榆病和板栗萎凋病传到美国,造成了无数美国榆和美国板栗的死亡。数十年来,树木学家、病理学家、遗传学家通过多种途径,已经探索到致命的病原。不过对美国板栗来说,问题的解决还是可望而不可及,板栗萎凋病的防治仍在探索中(见本刊1982年第1期《美国板栗萎凋病之谜》)。关于榆树的情况就好得多了。新培育的抗性榆树,完全有希望象过去那样,可以生存几百年。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模式对台地茶春季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景洪市大渡岗农场6个不同栽培模式的茶园,采摘鲜叶分别制成晒青、烘青、红茶和白茶共4类、24个茶样,通过测定其理化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台地茶春季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栽培、生态栽培和野放栽培模式在加工白茶、烘青、晒青和红茶等产品上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大,3个模式的晒青春茶适合加工普洱生茶。从耐泡性上来说,生态烘青、留养晒青、生态红茶、生态白茶在耐泡,茶汤滋味、浓强度、回甘等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7.
碧螺春  碧螺春是绿茶中的极品。因为此茶种植时茶果套种,茶香中蕴有果香,炒制前又采用类似制乌龙茶的微凋轻萎工序,所以,碧螺春的香气浓郁奇特、回味悠长,自清康熙年间就一直是皇室专用的贡品。当年碧螺春有个方言俚名,叫“吓煞人香”。据说,此名得来颇有奇趣:康熙某年,当地人按时节采茶,因当时所采茶叶过多,装茶的竹筐尽数满载,于是有人将鲜茶置于怀中,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惊呼“吓煞人香”。后来,康熙帝路过江苏吴县洞庭山碧螺峰,有人以此茶进贡,康熙爱此茶异香而觉其名不雅,遂指峰为名,亲赐“碧螺春”。从此,…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绿茶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摊青和堆积工序,改锅式杀青为蒸汽杀青,并结合热揉等进行夏秋季绿茶加工工艺改良研究,初步确定了鄂北茶区夏秋季绿茶制作工艺流程为:摊青—蒸汽杀青—揉捻—初干—堆积—炒干。改良后的夏秋季绿茶品质与传统工艺相比有明显提高:综合品质比提高了11.0%,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显著提高,茶多酚含量、酚氨比显著降低,苦涩味减轻。改良后的绿茶工艺各工序的主要技术参数为:摊青时间为3~5 h、摊青叶的含水量达70%左右、二青叶含水量40%左右、堆积时间2~3 h、炒干含水量4%~7%。  相似文献   

9.
“雄州银毫茶”的品质特征:条索紧细卷曲,白毫披露隐翠,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整。银毫条采制要求十分严格,采摘有三大特点:1、摘得早2、采得嫩3、拣得净。每年在清明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历时20天左右,特级银毫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至21厘米,细嫩的芽叶,加之优越的环境条件,为银毫菜优良品质形成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银毫茶炒制的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揉结合,读中带炒,炒中带揉,搓团显毫,精工细作。银毫茶制作工艺流程为:鲜叶采收——摊放轻萎凋——杀青——…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提高银杏叶茶商品性,本研究通过对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确定银杏叶茶最佳采叶期、采叶树树龄及采集部位。研究发现,银杏叶生长有两个高峰期,即4月份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8月份以后,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又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高峰。银杏长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2.11mg/g;中部叶和下部叶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银杏中短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1.12mg/g。因此,根据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参照我国名优茶鲜叶采摘标准及制作工艺要求,优选2~3年生银杏树4、5月份中上部银杏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