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化杰  赵懋林  武孝慈  王洪浩  何静茹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30(9):099104-1-099104-10

角质颚是头足类重要的硬组织之一,经常被用于研究头足类的年龄与生长、种群结构和资源评估等。根据2019年3—5月中国灯光罩网渔船在西北印度洋调查生产期间采集的1009尾鸢乌贼样本,测量了260对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参数,结合日龄,对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的微结构及其外部形态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印度洋鸢乌贼角质颚上颚喙部截面有明显的生长纹,头盖区的生长纹较为清晰。协方差分析表明,角质颚外形特征参数、相对尺寸与日龄间均不存在性别间显著差异。赤池信息准则(AIC)显示,除上头盖长 (UHL) 外,所有外形特征参数与日龄的生长关系均以线性函数关系为最适,而UHL与日龄的关系则以对数函数为最适。所有特征参数的相对尺寸均随日龄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6项外形特征参数的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整体呈减小趋势,其中,上侧臂长 (ULWL) 和下翼长 (LWL) 的绝对生长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而上脊突长 (UCL)、UHL、下侧臂长 (LLWL) 和下脊突长 (LCL) 的绝对生长率在211~240 d处达到峰值,所有参数的相对生长率均在181~210 d处达到峰值。本研究为后续利用角质颚研究鸢乌贼的年龄生长、群体划分和生活史等渔业生物学奠定基础,为科学开发该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4,(5):199-203,220
<正> 中国的头足类盛产于东海沿海,其产量约占全国头足类产量的70~80%,是本海区重要的渔业,并被誉为海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向来被海区渔民所重视。现根据有关文献和调查、生产资料,对海区头足类的利用现状作一阐述,并对资源合理利用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东海区头足类种类组成和 产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太平洋头足类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董正之 《水产学报》1981,5(3):263-270
本文专题综述西太平洋头足类的资源现状与开发前景。内容包括开发中的资源特点和问题;年渔获量超过一万吨的10种重要经济种类的生物学简况;资源结构与渔获量变动等;最后,作者根据食饵——捕食者关系,对西太平洋头足类的潜在资源量作了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4.
全球头足类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足类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中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柔鱼科、枪乌贼科、乌贼科和蛸科是主要种类,其年总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年最高产量达到470×104t,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捕捞产量年增长率最快的种类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此,本文根据1950~2011年FAO生产统计数据,将世界头足类年生产数据按各渔区10年为一个年代,分别计算各个年代世界主要头足类经济科类和主要海域的平均年产量及其增长率,分析了世界主要头足类种类资源以及各个海域头足类资源的开发现状。同时,对我国头足类资源开发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结合我国远洋鱿钓渔业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渔业生产调查,结合历史资料,阐明东海北部海域头足类资源利用现状,开发利用前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意见,文章指出:头足类作为九十年代海洋捕捞新的增长点,已经逐渐显示出广阔的前景,只要抓住机遇,积极拓展远洋,合理利用近代海,必将能保持稳产高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福建海区头足类资源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福建省头足类渔业有长足的发展,1986年全省头足类产量为10,308吨,次于鳀鳁鱼、带鱼、鲍鱼和海捕虾等产量居第五位。1990年产量为26,454吨,次于鳀鳁鱼、带鱼和海捕虾等产量居第四位。1994年产量猛增至95,585吨,仅次于鳀鳁鱼的产量,跃居第二位。本省头足类在海洋渔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一类很有开发利用前景的渔业资源。(见表1)  相似文献   

7.
《水产科技情报》1975,(3):19-23
头足类(包括枪乌贼、乌贼和章鱼)也许是未充分利用的最丰富的海洋资源之一。可以肯定地说,在未来的十年中,世界的头足类产量将有所增加。据估计,目前的产量有100万吨多些,但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个作者最近在评述目前的头足类生产时指出:今后,它的年产量达到150~200万吨“并非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状况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80年代中期以前,曼氏无针乌贼和福建沿海的中国枪乌贼曾作为主要经济鱼种被捕捞,有一定产量。90年代以来,随着作业方式的改变和渔场的进一步拓展,其它经济头足类如太平洋褶柔鱼、剑尖枪乌贼、金乌贼等相继被开发、利用,使头足类的产量逐年上  相似文献   

9.
头足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洋生物中有一个以章鱼、乌贼、枪乌贼、柔鱼为代表的头足动物王国的“第三世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0.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纲.它是重要的海洋经济动物资源之一.世界上头足类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产量增长迅速.1981年的总产量为137.38万吨.而到1986年即达166.74万吨之多。我国近海的头足类种类丰富,是世界上捕捞头足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渔获量达5万吨以上.我国有漫长的海岸线,这对发展我国近海的头足类是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本文对世界各大洋、世界各国的头足类资源现状及其动态有较全面的介绍。这对发展我国自己的头足类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2.
对采自东海区的315尾黄鲫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使用Bhattacharya方法把所获样品体长频率分布划分成不同的平均体长组,推算出各个组的年龄,求出生长参数,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N/R和Yw/R)、单位补充量资源量(^-Pw/R和^-PN/R)、渔获质量(平均体质量Wy、平均体长^-L-y和平均年龄^-T-y)的情况.结果表明,该资源已过度捕捞,应采取适当措施来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若保持当前捕捞强度不变,则必须把开捕年龄限制在2.38龄较合适;若能同时改变捕捞强度和开捕年龄,则可以把当前的开捕年龄限制在1.50龄,捕捞死亡率降到1.34,这样黄鲫资源仍能够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水产科学,2006,13(3):485-491]  相似文献   

13.
贵州锦江翘嘴鲌的年龄、生长和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月至12月在沅江水系支流锦江采集翘嘴鲌(Culter alburnus)样本374尾,对其年龄、生长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年龄结构通过对比鳞片、鳃盖骨、脊椎骨和微耳石,选择微耳石作为年龄判定材料,得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包括1~6龄,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样本总数的51.9%。体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式为W=0.000 016L~(2.916 1)(R2=0.901 8,n=356)。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了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其表达式分别为:Lt=771.501 3[1-e-0.167 1(t+0.279 5)],Wt=4 206.127 4[1-e~(-0.167 1)(t+0.279 5)]2.916 1。生长拐点年龄ti=6.13龄,对应的体长507.1 mm,体重1 237.4 g。采样Pauly公式探讨了锦江翘嘴鲌的资源利用情况,其资源开发率为0.719 5/年,总死亡率1.170 8/年,自然死亡率0.328 4/年。当起捕体长为391.0 mm时,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033 88和0.040 22,对应的年龄3.95龄,体重579.7 g。当前锦江翘嘴鲌处于过度开发状况,种群明显趋于低龄化、小型化状况,为切实有效保护锦江翘嘴鲌的野生资源,现阶段应从恢复种群的角度出发,建议最小起捕体长507.1 mm,体重1 237.4 g。  相似文献   

14.
2013年8月—2016年8月对沅江水系支流锦江的鱼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向渔民购买、现场捕捞等方式,共调查野生鱼类43种,隶属于5目11科39属,其中鲤科鱼类25种,占总种类数的58.1%。调查到新记录种5种,分别为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吻(Rhinogobio typus)、洞庭华鲮(Sinilabeo tungting)、云南盘(Discogobio yunnanensis)和大眼鳜(Siniperca kneri)。干、支流均以底层鱼类为主,种类数分别占各自总数的55.8%和71.4%。对比历史资料,G-F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对干流渔获物种类的周年统计发现,出现频率在50%以上的鱼类有8种,其中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和鲇(Silurus asotus)的出现频率均达到97.3%。  相似文献   

15.
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海中南部深水区蕴藏着丰富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等大洋性中上层生物资源。文章分别介绍了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的渔业与资源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相关渔业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南海大洋性生物资源开发应以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为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鲻、梭鱼类资源开发及其生态养殖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鲻科鱼类(Mugilidae)是知名的世界性分布的经济鱼类,广泛栖息于淡水、河口和海水中。鲻鱼Mugil cephalus和梭鱼Liza haematocheila是亚洲地区鲻科鱼类中最主要的经济代表种。鲻、梭鱼属于植食性或腐屑食性,主要摄食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在养殖生产中,亦可起到净化养殖水域的作用,对维持养殖水域生态平衡和优化环境可起到重要作用。因此,从生态养殖角度考虑,广泛开展鲻、梭鱼类养殖,对调整我国当前渔业产业结构,降低养殖水域的自身污染,保障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绿鳍马面鲀年龄生长与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18.
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2006年5月、8月、11月和2007年2月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用渔获率作为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对浙江南部外海头足类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季节变化趋势作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有36种,其中:群体数量较大,经济价值较高的常见种有杜氏枪乌贼、剑尖枪乌贼、中国枪乌贼、长蛸、针乌贼、真蛸、神户乌贼、珠乌贼、罗氏乌贼、短蛸、椭乌贼、太平洋褶柔鱼、多钩钩腕乌贼等13种。调查海域以夏季头足类资源密度较高,数量分布主要集中在100~200 m水深的外侧海域;秋季和冬季尽管头足类资源数量在下降,但其数量的地理分布与夏季相近;而春季分布较密集的区域则在80~200 m水深海域。年间不同水深海域的头足类资源密度是80~100 m水深海域低于100~200 m水深海域。与近海渔场相比,浙江南部外海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多而且资源较丰富,其渔获量仅次于鱼类,是浙江南部外海底拖网的主要捕捞对象,特别是枪乌贼科的种类是今后可供底拖网作业开发利用的主要渔业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