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水质日趋富营养化,藻类水华频繁暴发,危害水产养殖,其中微囊藻是我国池塘养殖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藻类之一。现就我国微囊藻的控制研究作一介绍。 一、微囊藻水华暴发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面临养殖水域的严重污染,水产病害的频繁暴发、水产的价格大幅度下跌等问题,如何实现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和群众关心课题。作者对茂名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作扼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正一、贝类苗种生产用水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海水养殖规模、密度的逐渐扩大和海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导致赤潮、浒苔等有害藻类持续暴发及水产动物疾病频繁出现,严重影响海水水质。有害藻类能够产生藻毒素等有害物质,造成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及其幼体的死亡。有害细菌可以对贝类及其幼体产生伤害。因此,海水水质成为制约水产养殖、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水产养殖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危机,水产养殖病害已连续多年呈现严重态势!鱼、虾、蟹、鳖等水产品病害频繁暴发,给养殖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欲控制水产养殖病害暴发,首先要治本,必须从预防入手,从冬春抓起。 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清淤。通过一定时期的养殖生产,池底淤积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其主要成份是大量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死亡的生物体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适量的淤泥对养鱼有利,但淤泥过多易恶化水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安全性与应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先后经历了四次养殖大潮,对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落后的养殖模式、养殖管理技术等还存在着许多弊端,生态型养殖推广力度不够,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水质环境的日益恶化、养殖病害的频繁暴发以及滥用水产药物等极大地阻碍了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水产养殖迅猛发展的背后,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危机:水产养殖病害已连续多年呈现严重态势。鱼、虾、蟹、鳖等水产品病害频繁暴发,给养殖带来了较大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和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欲控制水产养殖病害暴发,首先要治本,必须从预防人手,从冬春抓起。1、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清淤:通过一定时期的养殖生产,池底淤积了一定厚度的淤泥,其主要成份是大量残剩饲料和有机肥料、死亡的生物体以及生物的排泄物等。适量的淤泥对养鱼有利,但淤泥过多易恶化水质,夏秋季节容易造成鱼类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产配合颗料饲料推广应用以来,我省水产养殖单产大幅度提高,为渔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之而来的是养殖鱼类排泄物大幅度增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鱼类病害大面积暴发,给渔民造成了巨大损失。水产养殖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推广节能减排技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鳜鱼人工养殖健康高效养殖模式,2010—2011年,扬州市江都区水产管理站在江都市渌洋湖养殖场开展了鳜鱼生态高效养殖模式试验。试验针对鳜鱼暴发性疾病严重、水质难以调控、成鱼上市集中价格偏低的问题,采取了鳜鱼生态模式放养、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控水质、成鱼分茬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之后,养殖尾水已成为另一类较为严重的水体污染源。水产养殖尾水处理不当,导致水产动植物病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造成严重损失。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水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污染及病害防治问题,但因措施单一、技术发展缓慢等原因,导致现有技术不能适应日益严格的国家宏观政策及民众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淡水养殖面积5364.96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72.02%,池塘养殖面积2527.78千公顷,占淡水养殖总面积的47.12%,池塘养殖仍然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传统的养殖模式,是以高密度、高投饲率、高劳动力成本、高能耗、牺牲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发展。当前我国水产养殖常见问题有:水质恶化、蓝藻暴发、病害暴发、药物残留等,已成为  相似文献   

11.
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水产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水产品流通机制的全面放开,我市水产养殖历经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两个阶段,得到了蓬勃发展,解决了居民“吃鱼难”问题,丰富了市场“菜篮子”,水产养殖也成为了渔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行当。然而,在水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养殖水域的严重污染,水产病害的频繁暴发、水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等问题成为了水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政府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结合本市实际,谈谈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水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养殖环…  相似文献   

12.
何顺昌 《中国水产》2009,(11):53-54
蒙自地区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面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实现了高密度、集约化、强化投饵、施肥的养殖,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由于管理措施不当,养殖品种交换、引进、运输频繁,检疫制度的缺乏,养殖池塘的老化,加上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等原因,使水体水质趋于恶化,为鱼病病原体的繁殖传播创造了条件,因而鱼病频繁发生,流行面愈来愈广,危害性日趋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厂化水产养殖的密度高、风险大,养殖对象对pH、溶解氧、温度、氨氮、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变化敏感,受影响严重,监测水质参数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特点和需求,研发了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监测系统。分析研究pH、溶解氧、温度、亚硝酸盐等水质参数的阈值,设计水质监测数据无线采集节点和基于Zigbee的无线监测网络,建立水质监测系统软件平台。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工厂化水产养殖水质实时监测,保证生产安全,提高水产养殖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氨氮是水产养殖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水质指标。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氨氮由非离子氨(NH3-N)和离子态铵(NH4+-N)所组成,主要来源于含氮物质的转化分解,包括无机和有机氮肥、水产生物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及死亡残体(藻类等)。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的升高,一方面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另一方面可影响水产生物的生长、降低其对不良环境及疾病的抵抗能力,成为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影响水产养殖生产。氨氮污染已成为制约水产养殖环境的主要胁迫因子。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水产养殖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水质污染严重,鱼类的生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改善水质,生产上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换水。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能够降解水体中的残存饲料、鱼类的粪便及其他有机物,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体中的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锦鲤作为观赏鱼之王,在北京的养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北京是严重缺水的地区,水资源也逐渐成为了锦鲤养殖发展的瓶颈。为了研究光合细菌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方式由粗养转为集约化养殖,在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同时,高密度集约化养殖也给水质带来严重污染:水体中悬浮物增多,BOD、COD、N、P含量增加,溶氧量下降,蓝绿藻大量发生,水环境恶化,导致鱼类病害频繁发生。据对我国30个省(市、区)74个养殖品种全年病害测报显示,2004年我国监测到的水产养殖病害有126种,病害造成的损失151亿元。。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不但是健康养殖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水环境污染已成为水产养殖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只有控制好水质,才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本文将养殖鱼池中主要水质条件的关键控制点和调节技术作初步简述。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需水量巨大,如每养殖1吨对虾则需用8.6万吨海水。若采用传统的频繁换水的方式来改善水质,一方面会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给环境施加巨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将水产养殖废水进行绿色化处理循环再利用,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试验采用多种菌类对养殖废水进行了无公害处理,旨在为水产养殖废水的循环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鱼病防治与科学用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养鱼》2004,26(4):76-7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大幅度提高,苗种和亲鱼在地区之间的流动更加频繁,使所养殖的水产动物病害的传播也日趋严重。水产动物病害已成为威胁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严重问题。尤其是大量抗生素的应用,超量和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使病原体的抗药性不断增  相似文献   

19.
<正>寒潮的频繁来袭,给准备上市或准备过冬的水产动物造成了严重威胁,降温时间过长会直接冻死养殖鱼虾,而在水温回升时,各种病害、病毒被大量激活,极易引起病害暴发。因此,当前水产养殖应加强防范措  相似文献   

20.
天然物中草药防治草鱼肠炎病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及池塘老化,养殖水域水质恶劣,有的甚至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管理不当等诸多原因,各种鱼病危害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呈现出季节性暴发趋势,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渔业的发展。其中草鱼作为我国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在养殖过程中,以肠炎、赤皮、烂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