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产业。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地位”。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当前,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3.
从“农业现代化”到“现代农业” 农业现代化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几代领导人努力的目标。1954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农业”。10年后又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并称为“四个现代化”。改革初期,国家再次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上日程,但目标和要求更加务实。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家提出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郊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植创业思想保护农业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生活的小康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和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中国能否真正富裕,关键要看农村经济。可见农业、农村、农民在国家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这使农业职业教育选择了面向“三农”的教育方向。可是,我们的农村现状不容乐观,农民素质不容忽视,我们学生的心态更应引起我们重视。请看我们现实中…  相似文献   

5.
声明     
《油气储运》2007,(12):52-52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并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对此,就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发挥经济的“后发”效应;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必须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同步。提高农业信,包化水平,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对于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加强和改善农业科研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目标。从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农业近代化”任务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农业现代化从最初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化学化和良种化,逐渐被赋予科技化、智能化、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融合化等丰富内涵。“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一,实现农业现代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各界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玉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0.
热点评析     
《新农业》2013,(20):24
“很给力”的“专业回答”
  9月12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的专题报告时回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关键和支撑,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1.
我国要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因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近3000万没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也在农村。农村的文化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社会各种基础设施差。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强调“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因此,可以说,只有“三农”问题解决了,才可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响亮地提出了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口号;第二代领导人科学地规划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方针;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把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综合竞争力;党的十六大更加明确地提出在本世纪中叶使中国全面达羁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明确,步骤清晰,步伐加快,信心倍增,众志成城,势不可档。但是,光明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离不开教育。特别是离不开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践证明,办好职业教育,加强农科教结合,对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乡村治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其演变表明乡村法治秩序建构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法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但是,实践中存在法治化水平较低、乡村社会法治公共产品供给有待加强、治理主体多元化的矛盾冲突、“半熟人社会”未能充分发挥法治作用、乡土社会法治文化基础较为薄弱等困境。为了克服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法治秩序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要健全乡村法制体系,提高乡村法治化水平;二要加大法律公共产品的培育与补给;三要兼顾多元主体利益诉求,实现良性互动;四要改善法治环境,促进“三治融合”;五要培育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权威。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一九七九年起,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不能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保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因此,加快农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农业仍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冲击和挑战;根本的出路在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传统“重农”政策面临的三大转变温锐中国自古有"重农"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重视农业更是置于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地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上。然而,历史与现实的情况并不尽人意。正如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最近所说:重视农业的问题"中央反复强调",但这个...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全面、系统承担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调查、汇总分析、决策咨询、经营管理体制的职能机构,整合所有资料.研究全市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展、问题和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宏观决策提供全面、系统、详实、可靠的资料依据.统筹城乡社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重要任务,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研究和探讨科左中旗农村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其在“十四五”时期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可以从完善培训基础设施,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注重多途径宣传,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健全培训体系,促进职业教育供求平衡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工作主题、一个重大论断、一项重大任务、两条底线、两大目标。一个工作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个重大论断,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一项重大任务,就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