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1—1994年,在宝丰县石桥镇高铁炉村陈国强的4.7亩责任田,进行了小麦亩产600kg以上高产栽培技术试验。该田土质粘壤,肥力上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碱解氮10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98ppm,且易灌易排,旱涝保收。种植品种均为豫麦25号,连续三年亩产平均达到618.2kg,其中1992年平均亩产606.5kg,1993年平均亩产620kg,1994年平均亩产628kg。比该村同样  相似文献   

2.
(一) 钾是作物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钾参与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过程,影响着作物产量与品质。据测定,年亩产稻麦750公斤,约需K_2O13公斤,其中60%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含钾状况与供钾强度,对稻麦生产至关重要。我市第二次土壤普查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平均为84ppm。其中在50~100ppm的面积为399.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50ppm以下的极缺面积有64.1万亩,占10.6%,沿太湖的荡田地区,青紫泥土、青泥土、小粉土、白土等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0~60ppm;沿江地区的夹沙土和沙夹黄等土种,速效钾含量为60~90ppm。  相似文献   

3.
中籼扬稻4号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抗虫等特点。1988年我们试种20余亩,平均亩产686.8千克。1989年扩大示范种植到1000多亩,平均亩产606.3千克,其中109亩平均亩产达652.4千克;夏联村农户王德勤在麦茬田种植的1.3亩,实收亩产达693千克。我乡经几年来试验示范种植,初步摸索到扬稻4号亩产650千克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南京14号(原名南京3714)是江苏省农科院最近育成的一个高产、优质、抗白叶枯病和褐飞虱的中籼稻新品种,自1984年引进种植以来,单产均名列我区籼稻品种之首。1987年在气候条件恶劣,病虫危害猖獗,水稻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下,我区2万多亩南京14号平均单产473.1公斤,比汕优63亩产471.95公斤亩增1.15公斤,其中亩产超600公斤的占25%,亩产超650公斤的占7%。现将近几年来南京14号亩产600公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6年山东省政府批准莒县为出口花生商品基地,并随即进行出口花生品种及高产技术开发研究以来,筛选出鲁花3号和"78961"更换出口小花生当家品种白沙1016,种植面积10万亩,验收平均亩产250.7公斤,比前三年种植白沙1016平均亩增100公斤,其中高产示范田2941.9亩,平均亩产319.7公斤,最高达408公斤;筛选出鲁花9号和鲁花10号更换出口大花生当家品种花17,种植面积2万亩,验收平均亩产329.6公斤,比前三年种植花17平均亩增129公斤,  相似文献   

6.
津稻1187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津稻1187品种从引进到大面积推广,在我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最近五年为推广高峰期。全区水稻4万亩,津稻1187品种占总栽培面积的80%以上。除1991年突发性稻飞虱危害以外,其余年份该品种产量均在千斤左右。1989年我区高产栽培试验261亩,平均亩产650公斤。1992年不同密度试验,每亩净产稻谷801公斤。后沽乡、大田乡大面积种植亩产均达5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7.
晋蓖麻2号是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培育的蓖麻杂交种。我市从1998年引进种植。平均亩产250~350公斤,在旱坡地种植平均亩产200~250公斤,在高水肥地种植最高亩产352公斤左右。平遥县沿村堡乡西大村邱太良1999年种植10亩,平均亩产326公斤;东良庄韩荣昌种3亩晋蓖麻2号与菜豆套种,平均亩收入达1200元;该村彭加伟种2.4亩,全部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平均亩产304.5公斤。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永嘉县西岙乡柴皮村野骨自然村农科示范户蔡岩方,自1970年以来,坚持单季杂交水稻高产栽培试验,连续十年获得高产稳产:平均亩产785公斤,其中最高的1086年亩产851.5公斤,成为温州市连续十年单产的夺魁者,他种的品种,头七年为汕优6号,后三年改种汕优63,面积为1.77亩,现将他的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新乐市共19个乡,158个村,42万亩耕,其中薄沙漏地占60—70%,中等肥力偏低。据化验,土壤有机质为0.858%,全氮0.25%,碱解氮46.5ppm,速效磷13ppm。历年小麦亩产平均200公斤左右。据试验,小麦在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10.
兰溪市甘溪乡1991年种植汕优10号4900亩,占晚稻面积的89.41%,并建立了社溪、露源两个百亩丰产畈。丰产畈早杂汕优48—2.237.12亩,平均亩产455公斤,杂交晚稻全部搭配汕优10号,亩产558.94公斤。两熟平均亩产1013.94公斤。从实收产量来看,汕优10号适于春花田双杂三熟制连晚  相似文献   

11.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2.
杂交中粳六优1号由江苏省农科院以六千辛A与77302—1配制而成。1985年引进我县试种,表现熟期适中,产量较高。当年试种7.7亩,平均单产为571.5公斤。1986年扩大示范种植4100多亩,平均单产达563.4公斤,比大面积种植的盐粳2号增产9.9%,其中连片种植的28.7亩丰产方,平均单产为594.5公斤。1987年在种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县种植面积仍达2793亩,单产为542公斤,比盐粳2号增产7.6%。三年种植情况表明,六优1号能在较大面积上产量稳定在550公斤左右,因而深得广大农户欢迎。根据三年来六优1号的考察资料,六优1号亩产550公斤的  相似文献   

13.
<正> 目前在玉米种子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制种单产低、成本高、收益小、质量差的现象。因此,进一步提高玉米制种产量,保证种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赞皇县种子公司,实行“夏播玉米制种增产配套技术”,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都得到明显的提高。1988年6600亩玉米制种田平均亩产164.9公斤,1989年5400亩平均亩产2361公斤,比最高的1985年亩增产14.9%。其中冀单17号3560亩,亩产222.8公斤,掖单四号1680亩,亩产254.2公斤。在全省种子质量鉴定中三次被评为质量第一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站推广稻一鱼轮作种养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6年推广该模式2600亩。实现早稻亩产610公斤,鱼亩产410公斤.年亩产值4500元以上.效益是种植双季稻的3倍。  相似文献   

15.
<正> “SW89—3243”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小麦课题组通过国际合作育成的一个迟播早熟、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系。产量表现:1995年,在什邡市试种4万多亩,经现场验收,一般亩产400公斤以上,最高亩产533公斤,比当地推广种“绵阳21号”增产10~15%;1996年,在成都市青龙乡试种143亩,一般亩产452公斤,比当地推  相似文献   

16.
H.11648庥大面积栽培虽然有了较久的历史,但是产量还是很低,亩产纤维一般只有200公斤,还有相当大的面积,亩产不达100公斤,高的也只不过300公斤.据有关资料报道,1987年广西平均亩产纤维只有160.3公斤,广东亩产为160.7公斤,全国平均亩产只147.8公斤。而本场有一亩高产的H.11648麻,最高年亩产纤维为768公斤,亩利润1274元,全周期9年平均亩产纤维598公斤,平均亩利润912.78元。  相似文献   

17.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18.
平和县于1998年在原来种植台湾芭乐1、2号成功经验基础丰,继续引进台湾珍珠芭乐,3年来,全县推广种植珍珠芭乐12400多亩,取得很好社会、经济效益。珍珠芭乐四季挂果,种植第一年亩产达到1000公斤左右,产值6500多元;种植第二年亩产达到2500多公斤,产值1.35万多元。其  相似文献   

19.
李晶  杨通文 《农家科技》1998,(11):11-11
<正> 稻茬免耕栽培小麦,是中稻收获后在田中按一定的规格划线开厢,将沟泥挖起均匀铺放在厢面上,锄细整平后直接播种小麦,并获得较高产量的一项新技术。1997~1998年,我县成片示范推广10000多亩,平均亩产371.7公斤,比大面积常规栽培的小麦亩产212.3公斤增产28%,效果十分显著。稻茬免耕栽培小麦,不仅能增产增收,而且还具有省工、省力、省  相似文献   

20.
“Ⅱ优辐819”是南平市农科所选育的杂优新组合,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2002年在浦城县永兴镇的永平、炉铺、永兴等村示范135亩,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抗稻瘟病。永平村曹友兴6亩单晚实割平均亩产527.5公斤,其中在2亩田中进行品种对比,“Ⅱ优福819”亩产533公斤,汕优63亩产408公斤,汕优桂32亩产388公斤,“Ⅱ优福819”比汕优63亩增125公斤,比汕优桂32增145公斤。炉铺村杨汉兴8亩豆后作实割平均亩产585公斤,全镇示范片平均亩产509公斤。该组合丰产性、抗病性均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