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以典型的山地河谷地区县域城镇体系-新疆新源县城镇体系为例,对其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分形理论.[结果]该区域城镇体系具有分形特征;城镇等级规模结构比较松散,呈明显的首位分布,中间层次城镇缺失;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山地河谷地形的影响,城镇呈明显的线状分布,城镇间联系不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强度较弱.[结论]对新源县域城镇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这将为进一步确定合理的村镇体系提供参考,有利于村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文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345-7346,7368
通过计算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首位指数、城市规模分形分布的分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特点;用关联维数分析了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总结了目前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兰州经济区城镇体系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和田地区7县1市为例,运用分形理论和引力模型分析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和田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城镇沿国道呈条状分布,城镇之间联系较紧密的结论;和田地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和田市为中心,城镇间的经济联系强度也以和田市最强,其周围城镇的经济联系强度随着与和田市距离的增加逐渐减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田地区城镇间的联系强度在逐年增加,其中2012年1级、2级城镇的数量已达到4个,分别是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  相似文献   

4.
运用分形理论从等级规模和空间结构两方面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结构特征,提出了优化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优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对于调整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形理论和场强模型,以鹤壁市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5个县(区)城镇的空间聚集维数,计算了鹤壁市整体关联维数,并识别了5个县(区)城镇的辐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鹤山区、山城区、淇县城镇体系聚集程度较高,且明显高于淇滨区和浚县城镇体系;(2)鹤壁市城镇体系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并呈现一轴两翼的空间结构特征;(3)淇滨区和浚县辐射范围明显大于鹤山区、山城区和淇县,由于地形地貌原因影响,对周围小城镇辐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增强城市发展主轴周围城镇集聚功能;(2)准确定位断裂点处和辐射交汇处城镇职能;(3)加快鹤壁市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6.
在明确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历史演进和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引入引力模型和首位度指数,进一步揭示广西城镇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广西主要城市之间空间联系弱;小城市数量多,辐射范围小;"双核"规模小,首位度低。最后,提出了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7.
对国内外城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进行了综述;对贵州城镇体系研究的几个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近20年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分维值的测算,得出江西处于城市体系的低端均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强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结论。通过构建昌九双核结构模式,提高江西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并促进城市体系转型,最终实现江西城市体系高端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9.
应用分形理论,以山西省晋中市为研究区域,结合统计分析软件和GIS技术,测算了晋中市农村城镇化体系的分形规律,并利用经济发展盒子维数和关联维数,讨论和分析了晋中市内各县(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分形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农村城镇化体系呈现了自然科学所特有的分形特征——城市规模分形;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地域分布高度相关,也具有分形特征,且城镇体系规模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快慢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仍然比较大,并指出要消除自然条件的影响,不仅要依靠区域内经济的带动、国家经济开发项目的支持及其力度的增大,而且还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开展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区域条件互补的优势,提高区域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0.
从岩性和地貌因子入手,将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分为5个等级,从小地形部位的尺度,对不同脆弱程度等级的环境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主要受到岩性和地形影响,从坡下部至山顶,脆弱程度随着坡度和基岩裸露率的增加而增加,在局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生境特征差异。在脆弱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脆弱程度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生态治理目标和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城镇标准宗地制度的功效、特征、配置技术方法、配套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城镇标准宗地的配置方法,并建立城镇标准宗地修正体系,实现对城镇地价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空间格局与结构的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遥感图像判读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扬州瘦西湖公园绿地的空间格局及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结果表明:扬州瘦西湖公园共有绿地斑块230个,而斑块形状指数Ips≥1.50的绿地斑块为105个,绿地斑块形状受人为干扰程度较大。绿地景观类型较多,多样性指数较高。植被的生长状况良好;物种丰富,其中垂柳、桃、意杨、枫杨在树木株数和相对优势度上均占优势;植被在高度和胸径上的分布均表现为具有向上发展的潜力,属于发挥生态效益的最佳时期。扬州瘦西湖公园的树种多度与基于叶面积的相对优势度之间无明显关联,数量上占优势的树种,其相对优势度不一定很高。植被树木株数与不同树高等级间的分布关系表现为随着树木高度级的增加,树木株数相应减少;树木株数分布与不同胸径等级间的关系也呈现类似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朱满德  刘超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226-230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运用统计数据对贵州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行系统分析,并从资本、劳动、技术进步及收入分配等视角考察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是因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及收入分配的二元结构特征是其根源.鉴于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们着力从发展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特色高效型农业,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持续增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研究贵州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和植被特征,为丰富草海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植被数量和恢复当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贵州草海湿地流域典型喀斯特森林植物群落,针叶林、针阔林、灌丛、灌草和退耕荒坡植被类型等调查样点进行乔木、灌木和草本的调查。【结果】不同坡度乔木群落中壳斗科植物出现率最高,其在草海湿地流域乔木群落中分布较为广泛;不同坡度灌木群落中蔷薇科植物出现率最高,杜鹃花科、忍冬科次之;草本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减少趋势,而多年生草本植物呈现出增加趋势;禾本科植物出现率最高,随坡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趋势,菊科植物出现率次之,呈现出先降后增趋势。【结论】壳斗科、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是构成草海湿地流域森林群落的主要植物组成部分。对草海湿地流域进行植被生态修复时,乔木应多选用壳斗科植物,灌木应多选用蔷薇科、杜鹃花科、忍冬科植物,草本应多选用禾本科和菊科植物,并考虑所选植物的生活型与地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贵州省农民增收问题的影响因素,即贵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过量的人口给自然责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低,增收受到一系列制度约束。针对增收矛盾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主要矛盾,政府作为主导力量,逐步打破增收的制度约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户的素养,把农民组织起来;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农民主动创业增收,增强其认识市场、运用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杨安学  彭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995-11997,12037
对贵州喀斯特森林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林地土壤持水、延缓地表径流和减沙效应以及喀斯特地区主要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分析表明,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对喀斯特区植被恢复、石漠化防治有重要作用。从目前研究结果来看,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研究较少且大多集中在茂兰原生性林区和乌江流域;研究方法多采用定点定位观测,获取资料以统计分析为主;大尺度上建立定量研究模型并对喀斯特森林水文生态功能进行评价是以后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昆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693-8697
首先以生态经济理论为基础,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组成要素特征。然后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的功能特征:喀斯特地区生物生产量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弱;物质储存和积累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能量产量和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严重。在探讨复合系统功能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在进行系统维护和重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要着重考虑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选择和培育适合喀斯特地区的优势物种,提高物质积累的数量和速度,同时,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降低经济系统各环节的能量浪费,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利用ArcGis9.3GeoDA10.0 软件对贵州省各县的化肥施用量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分析了贵州省各县 2000,2010 年化肥施用量的空间关联性2010 年各县的化肥施用量和粮食产量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院2010 年化 肥施用量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趋势,贵州省各县2000,2010 年化肥施用量在空间关连上存在正相关性,化肥施用量 的分布并不是随意分布的,而是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聚Moran 散点图显示位于一、三象限区的县比较多,二、四象 限相对较少,化肥施用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衡。化肥施用量在空间上对粮食产量也存在正的相关性,说明化肥施用 量较高的地区粮食产量也较高。总体而言,贵州省的化肥施用量呈现野高高冶、野低低冶集聚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