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鸡胚中人工感染网状内皮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模仿禽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垂直感染鸡胚,在1和3日龄的发育SPF鸡胚人工接种不同剂量的REV,并继续孵化至12日龄.在将发育鸡胚制成成纤维细胞单层后,再用抗REV单克隆抗体11B118作间接荧光抗体反应检测REV.结果表明,从所有人工感染REV的鸡胚12日龄制备的成纤维细胞中均能在培养48h检测出REV.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生产弱毒疫苗的SPF鸡胚及其相应细胞有无REV的污染.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日龄SPF雏鸡进行人工接种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观察其肝脏组织在透射电镜下细胞器的变化,接种REV后7 ̄14d,出现线粒体嵴变短、断裂膨大、排列紊乱、细胞核浓缩、核碎裂等。雏鸡感染REV后21 ̄42d,线粒体急性肿胀,嵴很多消失呈现空泡化,线粒体内出现包涵体,粗面内质网网池扩大,网状结构断裂呈单个囊泡状,细胞核溶解,坏死,出现髓样小体,细胞间胶原纤维增多,网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一组反转录病毒—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群——引起的火鸡、鸡、鸭及其他禽类的一组病理学综合症,包括免疫抑制、急性致死性网状细胞瘤、矮小综合征以及淋巴组织和其他组织的慢性肿瘤。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Light Cycler平台,利用SYBR GreenI染料能特异与双链DNA结合而发荧光的特性,建立了一种荧光PCR方法检测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方法。整个检测过程2 h内可以完成,病毒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7,在特异性试验中,REV有特异性的扩增曲线,而禽流感病毒和阴性对照一样,没有特异性扩增。对REV患鸡各器官组织进行了荧光PCR检测,各脏器病毒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肝、脾、腺胃、肾、肌胃,肝脏中的病毒含量最高,肌胃中的病毒含量最少,肺中没有检测到病毒。基于SYBR GreenI的荧光PCR方法检测REV快速、敏感、特异性好,为开展REV病原学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无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集日本不同地区的鸡和其它禽类的血清检测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毒抗体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的结果为:54个鸡场中的25.9%、126个鸡群中的21.4%、1892只鸡中的14.3%为阴性,所有AGID阳性血清在间接免疫荧光或病毒中和试验中也为阳性,其它禽血清AGID试验阳性结果为,北京鸭(1/120)和雉鸡(4/27)。 相似文献
6.
建立并利用鸡白细胞介素18(Chicken interleukin-18,ChIL-18)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感染肉鸡后主要免疫器官的IL-18 mRNA转录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脾脏、胸腺和法氏囊中IL 18的分泌水平在感染后7和14 d均显著升高(P<0.05),在感染21、28、35和42d表达差异均有显著变化(P<0.05).本研究为探讨REV感染的免疫抑制机理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某鸡场送检的疑似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病鸡中采集病料,处理后经接种DF-1细胞,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离并鉴定出1株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命名为GD09。依据已发表的REV前病毒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6对引物,采用分段扩增的方法完成了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基因组序列全长8295 bp,符合典型的复制完全型反转录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基因序列中不含已知致癌基因。将该分离株的亚群特异性gp90基因序列与国内外各参考株相应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GD09分离株与中国分离株HA9901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相似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鸡群经不同途径感染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的排毒动态,本试验通过设立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6胚龄卵黄囊感染组、1日龄SPF鸡腹腔感染组以及对上述两组SPF鸡分别加入感染鸡的卵黄囊感染同居组和腹腔感染同居组,建立SPF鸡感染REV模型,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在不同日龄记录各组鸡的体重和死亡情况,并综合运用反转录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3种检测方法对各感染组进行REV的动态监测。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和卵黄囊感染组SPF鸡体重增长在感染后第21~70天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9和63天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组SPF鸡的死亡率在感染后第42天显著升高(P<0.05),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血浆中REV病毒载量在感染后第21天显著高于腹腔感染组(P<0.05);(2)卵黄囊感染组SPF鸡自出壳即可检测到病毒血症阳性,并在感染后第21天时达到排毒高峰,腹腔感染组SPF鸡在感染后第14天时达到排毒高峰;(3)卵黄囊...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类症鉴别。由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因此对于该病的预防应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11.
研究1日龄SPF雏鸡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后局部免疫组织均浆涂片的免疫学变化。结果表明:雏鸡感染REV后其局部免疫组织中,淋巴细胞数、ANAE、T细胞数以及颗粒型和弥散型ANAE^+T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未感染雏鸡。说明病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的细胞免疫呈现抑制。 相似文献
12.
13.
不同方法对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山东、江苏、上海等地的鸡场中,收集疑为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感染鸡的脾脏、肝脏56份,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斑点杂交试验(Dot-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对其进行REV检测。结果有21份呈PCR阳性,20份呈Dot-blot阳性,15份呈IFA阳性,且所有IFA阳性样品,PCR和Dot-blot检测都呈阳性,20份Dot-blot阳性样品中有19份呈PCR阳性。研究表明,PCR检测REV较其他方法敏感,可作为REV的常规检测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 (RE)是继鸡白血病和马立克氏病之后的另 1种病毒性肿瘤病。指由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 (REV)群的反转录病毒引起的一群病理综合征。这些综合征包括急性网状细胞肿瘤形成、矮小病综合征和淋巴组织与其他组织形成慢性肿瘤。该病毒不仅能通过接触横向传播 ,还能通过鸡胚垂直传播 ,疫苗的广泛污染己成为重要的传染源。近几年来 ,时有鸡群RE感染的报道。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因感染所致的生长发育障碍或发病死亡 ,更重要的是免疫抑制而引起的继发感染。1 病原学REV属反转录病毒科禽类C型反转录病毒属。目前己分…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引起的鸡、火鸡、鸭、鹌鹑、雉和鹅等以淋巴网状细胞增生为特征的肿瘤性疾病.尽管REV本身对禽的致死作用并不很明显,但由于REV能使法氏囊萎缩,其致病基因V-rel能引起B淋巴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侵损禽机体免疫系统,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其他疾病的并发感染,造成高淘汰率和高死亡率.血清学调查表明,我国鸡群感染REV的比率很高.介绍了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RE)的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快速、准确检测禽源生物制品中的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和禽白血病病毒(ALV),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REV参考毒株LTR基因序列和ALV P27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在建立各病毒单项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反应条件,建立2种病毒的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可同时扩增REV的467 bp和ALV的67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对其他5种禽病病原的PCR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双重PCR技术能检出10 pg的ALV和10 pg的REV模板。用双重PCR技术与REV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及ALV ELISA对245份疫苗株检测,进行同步比较,结果总符合率为100%。表明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快速、准确的特点,对这2种外源病毒的同时检测,显示出了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