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蔬菜》2018,(5):51-51
正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生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的关键调控机制。与泛素化修饰类似,在真核细胞中,类泛素化(sumoylation,SUMO)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SUMO分子(smallubiquitinlike modifier)与泛素分子具有相似的三维结构,主要通过共价修饰底物蛋白质的赖氨酸来改变底物蛋白的活性、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及结构,进而调控细胞内重要的生理和生化过程。蛋白质的SUMO化修饰主要发生在赖氨酸残基侧链,由SUMO激活酶E1、SUMO结合酶E2和SUMO  相似文献   

2.
表观遗传修饰是指DNA与染色体上发生的一类与转录调控相关的修饰,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等.本文中介绍了植物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调控机制,并归纳了 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组蛋白变体、RNA甲基化修饰和非编码RNA等表观遗传修饰在园艺植物果实发育和成熟中的研究概况及存在问题,以期为园...  相似文献   

3.
油脂不仅是一种碳源,而且还可以调节食药用菌的生长发育。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油脂对食药用菌菌丝生长发育及对产量和品质的调控研究,指出油脂对食药用菌代谢产物的影响及油脂和脂肪酸对菌丝生长的促进机制,展望这个领域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表观遗传与花期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高等植物成花机理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对表观遗传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将两者联系起来调控花期的研究虽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表观遗传(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染色质重塑)在不同开花诱导途径中调控花期的研究进展,为通过表观遗传途径调控花期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陆晨飞  高月霞  黄河  戴思兰 《园艺学报》2022,(12):2559-2578
本文概述了植物类胡萝卜素的代谢途径及关键的代谢流控制节点,重点总结了光合器官和类胡萝卜素存储器官中色素代谢的转录调控及转录后、翻译后、表观遗传等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6.
FLOWERING LOCUS C(FLC)是植物抽薹开花调控网络中关键的开花决定因子。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组蛋白修饰等表观调控FLC 的表达在植物抽薹开花时间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FLC 的抑制因子或促进因子通过改变组蛋白氨基酸的共价修饰(如乙酰化、甲基化等),影响FLC基因所在区域的染色质重塑,调控FLC 转录表达水平,从而调节植物抽薹开花。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植物抽薹开花关键调控基因FLC 及表观遗传调控其表达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巍  徐启江 《园艺学报》2014,41(6):1245-1256
成花转换是被子植物生活周期中的关键发育过程,植物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模式而整合多条内外开花信号实现成花诱导。近几十年来,学者们为阐释植物成花转换的分子机制做了大量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其中,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调控成花转换过程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表观遗传调控是植物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实现开花诱导和花器官发育的决定性因素。综述了有关开花时间和花器官发育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染色质重塑、组蛋白甲基化和miRNAs。  相似文献   

8.
在被子植物中,花分为两性花和单性花两种类型,而单性花又有雌雄异花同株和雌雄异株之分。在单性花性别分化过程中,性别决定涉及多种调节机制,其中表观遗传机制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综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microRNA等表观遗传机制在园艺植物性别决定方面的作用以及表观调控通过调节植物激素影响植物性别和花器官发育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通过统计,详细列出我国可人工栽培105种食药用菌名录,并对近5年国内重点省份和主要品种的栽培食药用菌产量及主要食药用菌出口创汇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以期为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10.
《蔬菜》2022,(2)
2022年1月,《Molecular Horticulture》在线发表了德国马普学会分子植物生理学研究所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的综述论文,具体介绍了番茄果实成熟期与果实品质(外观、风味、营养等)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细胞壁、中央及次生代谢等及相关代谢途径的调控网络,包括转录及转录后调控,翻译及翻译后调控和表观遗传水平;并基于已发表的果实成熟期高分辨率时空转录组数据,对果实品质的代表性基因进行了权重基因共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11.
温度是影响食药用菌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高温胁迫已经严重阻碍食药用菌季节性种植、跨地域栽培以及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通过对高温对食药用菌菌丝期、原基期以及出菇期的影响和对食药用菌高温胁迫应答途径以及提高菌丝耐热性的外源添加物进行归纳,以期为今后食药用菌耐高温育种工作以及耐高温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对阿坝州野生食药用菌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描述的基础上,分析阿坝州野生食药用菌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市场前景,指出产业开发面临的问题,从建立野生食药用菌种质资源库、建设野生食药用菌保育扩繁基地、政府保障、加强深度开发和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提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光调控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光信号(光强、光质、光周期及昼夜节律中光暗变化)对叶绿素含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影响。重点归纳了光信号途径中主要转录因子对叶绿素合成基因的调控机制,强调了表观遗传修饰在光调控叶绿素合成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探索光调控叶绿素积累的有效途径及靶标分子,为利用基因工程和环境调控手段定向调控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叶绿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学报》2005,12(3):32-3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成立于1960年,是我国建所最早、学科齐全、综合技术力量雄居首位的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食用菌研究所拥有一支攻关能力强的科研队伍,以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研究人员中具高级职称的11人,中级职称的12人,主要从事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技术、食药用菌产品加工、菌种保藏和利用、病虫害防治、药用菌研究与开发、食药用菌信息资源收集与利用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3我国食药用菌栽培的菌种技术沿革 3.1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 为了研究总结我国食药用菌栽培菌种技术的沿革,必须首先了解我国传统栽培的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与特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是:野生—传统栽培—新法栽培—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16.
食药用菌多糖是食药用菌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现就食药用菌多糖的免疫药理作用、产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提出了目前食药用菌多糖开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食药用菌β-葡聚糖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和安全可靠等优点,是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因子,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但目前人们对食药用菌β-葡聚糖的结构与构效关系的理解还十分有限,同时,β-葡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仍不明了。综述国内外有关食药用菌β-葡聚糖的结构与构效关系和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食药用菌β-葡聚糖的构效关系,总结了食药用菌β-葡聚糖的主要药理作用,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关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时光如白驹过隙,改版后的《食药用菌》已经伴随大家走过了两个年头。一路走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深切关怀。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支持本刊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和新年问候!我国的食药用菌种类繁多、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食药用菌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千千万万农民提供了别开生面的致富门路,为我国  相似文献   

19.
查阅30余种文献,概述中国食药用菌栽培菌种的技术沿革,内容涉及食药用菌"菌种"概念的由来、定义及研究菌种技术沿革的意义、前提;我国传统栽培的香菇、草菇、银耳、木耳、茯苓等5种食药用菌的生产情况和地区分布;我国食药用菌栽培技术的发展阶段和菌种技术沿革及其评述;食药用菌菌种生产规范化的进程及各级菌种名称应用的统一规范;菌种质量和生产技术的统一规范等。  相似文献   

20.
《蔬菜》2018,(10)
正2018年8月,《The EMBO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种康院士团队题为"Arabidopsis O-GlcNAc transferase SEC activates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ATX1 to regulate flowering"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体内一种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导表观遗传修饰调控开花的机制,并且建立了组蛋白甲基转移酶的O-GlcNAc修饰参与植物发育过程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