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测定紫金标(Ceratostigma minusStapf ex Prain)不同萃取相的抗菌活性,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MIC、MBC值。[结果]紫金标不同萃取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石油醚层对上述4种标准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均较高,其对这4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005、0.078、0.156和0.005 mg/ml。[结论]紫金标初提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且具有抗耐药菌作用,这为紫金标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竹叶活性成分分析及其提取物抗菌效果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对不同种竹叶样品分别用硝酸铝一亚硝酸钠比色法、福林试剂还原比色法测定了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了总糖及水溶性糖成份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竹叶中总黄酮含量在1.18%~2.02%之间,总酚含量在2.21%~2.86%之间;总糖含量在14.35%~24.61%之间.水溶性糖含量在7.86%~11.45%之间.多糖6.49%~14.55%之间;蛋白质含量在10.24%~16.68%之间.含氮量在2.13%~2.65%之间.采用滤纸片法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及不同生长期的竹叶抗菌活性不同.麻竹叶的抗菌活性强于其他竹叶.7月和11月中旬采摘的竹叶乙醇提取液的抗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从三叶鬼针草根、茎、叶及全草提取活性物质,并对得到的三叶鬼针草提取物进行体外抗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的根、茎、叶及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提取率分别为5.90%、8.10%、11.40%、6.90%.三叶鬼针草不同部位的乙醇提取物均未呈现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仅叶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轻微的抑制效果,抑菌圈为7.92mm.三叶鬼针草根、茎、叶等部位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浓度为0.2mg/mL的乙醇提取物清除过氧化氢能力较好,根为701.76U/mL,茎为607.41U/mL,叶为271.30U/mL,全草为257.97U/mL,说明根部是贮存抗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器官.由此可见,三叶鬼针草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药用植物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卷叶黄精根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秦岭卷叶黄精(P loygonatum cirrh ifolium)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和根提取物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如下:①其根、茎、叶中均含有三萜皂苷、甾体皂苷、黄酮类、蒽醌及其苷、香豆素类、糖、有机酸、挥发油、油脂、高级脂肪酸和粘液质化合物。此外,根中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元酚类,茎和叶中含有内酯类化合物。②其根各溶剂萃取物中,正丁醇萃取物的抗菌活性最强,乙酸乙酯萃取物次之,其它萃取物则无明显的抗菌活性。③在所选18种菌种中,萃取物对病原菌真菌和细菌生长的抑制程度远大于霉菌。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50和IC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 ?g/m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相似文献   

6.
几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苹果炭疽病菌、梨黑星病菌、番茄枯萎病菌为供试病菌,对7种中草药95%乙醇的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研究.结果表明,中草药蛇床子、虎仗对苹果炭疽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对番茄枯萎病菌的EC50分别为0.8817 g/L 、0.4696 g/L,对苹果炭疽病菌的EC50分别为0.8046 g/L、0.3877 g/L.  相似文献   

7.
艾蒿提取物对草莓灰霉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艾蒿甲醇提取物进行了液-液分部萃取,并测定了甲醇提取物及其分部萃取物在不同浓度下,对草莓灰霉菌的离体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甲醇对艾蒿的提取率为5.687%,其石油醚部、乙酸乙酯部、正丁醇部和水溶物分别占0.600%、1.139%、1.060%和2.942%。在艾蒿甲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分部萃取物、乙酸乙酯分部萃取物、正丁醇分部萃取物和水分部剩余物中,正丁醇分部萃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草莓灰霉菌的EC50为261.85ug/m l。复配艾蒿的甲醇提取物,制成浓度为5%和2%的溶液处理草莓果实,具有明显降低其采后病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南五味子根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乙醇和水为溶剂提取南五味子根的黄酮类物质,并对其黄酮提取物进行抗菌及抗氧化试验。[结果]南五味子根醇提黄酮粗提物提取率大于水提,其中醇提法提取率为13.67%,水提法提取率为7.80%。醇提黄酮提取物对黑曲霉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到12.94 mm。南五味子根的黄酮提取物具有抑制羟自由基的能力。醇提黄酮提取物的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高于水提,抑制羟自由基能力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稀释100倍醇提时所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抑制能力最强,达13 560.78 U/mL。[结论]根部是贮存抗菌抗氧化活性物质的主要器官,南五味子根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9.
李超  王乃馨  郑义  陈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8):4470-4471
[目的]研究大叶金花草(HERBA et RHIZOMA STENOLOMA CHUSANAE)总黄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提取物抗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il)、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酿酒酵母(Saccharmoyces cerevisiae)的活性。[结果]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浓度高于0.384 mg/ml时,其对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后者;但浓度低于0.384 mg/ml时,其对这2种菌均无抑制作用;大叶金花草总黄酮提取物对酿酒酵母没有抑制作用。[结论]大叶金花草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竹叶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对不同种竹叶样品,分别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福林试剂还原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总糖及水溶性糖成分的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含氮量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竹叶中总黄酮含量1.18~2.02,总酚含量2.21~2.86,总糖含量14.35~24.61,水溶性糖含量7.86~11.45,多糖6.49~14.55,蛋白质含量10.24~16.68,含氮量2.13~2.65.采用滤纸片法进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竹种及不同生长期的竹叶抗菌活性不同,麻竹叶的抗菌活性强于其他竹叶,7月和  相似文献   

11.
以戴云山常见的2种亲缘关系较近的松属植物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为研究对象,探讨这2种植物针叶的抗氧化酶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差异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黄山松、马尾松针叶的丙二醛(MDA)含量差异显著,马尾松MDA含量高于同海拔黄山松.MDA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海拔1 400~1 700m,北坡黄山松MDA含量均高于南坡,随着海拔的升高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马尾松、黄山松抗氧化酶活性随海拔的变化情况基本一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再增强的趋势;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在高海拔处未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受害马尾松针叶内脱落酸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脱落酸(ABA)是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内源激素,也是伤害反应信号转导中的重要组分. 2004和2005年在江西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接虫咬食危害处理后,通过GC/MS分析了损伤叶片及其邻枝不同时间序列中脱落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马尾松虫害后1 h损伤叶片中ABA含量即升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3.14%和15.85%,72 h后ABA含量升至最高;邻近枝条ABA含量也均高于对照. 证明马尾松受到虫害后,启动了体内的防御系统,并诱导邻枝产生抗性.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针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种溶剂对马尾松针叶进行提取,得到马尾松针叶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黄曲霉、黑曲霉、青霉、根霉、白色念珠菌和啤酒酵母为供试菌,研究马尾松针叶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对上述9种微生物的最低抑制浓度和抑菌圈大小。结果表明:马尾松针叶的水提液和醇提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啤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水提液的效果均比醇提液的效果明显,而对黄曲霉、黑曲霉、青霉、根霉以及白色念珠菌抑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针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薄层层析、颜色反应及红外光谱对马尾松针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了定性鉴定。以φ=6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了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马尾松针黄酮类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提取温度、料液的质量与体积比(物料比)、提取时间因素顺次降低,当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为3 h、料液比(W/V)为1∶25时,提取效果最好,黄酮类物质提取量为26.3 mg/g。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生长状况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林下分别套种拉氏栲Castanopsis lamontii,青栲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格氏栲Castanopsis kawakamii和苦槠Castonopsis sclerophylla,形成针阔混交复层林。对该混交模式16年生的不同阔叶树种林分生长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阔叶树种的树高连年生长量的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4年,第4年,第6年,第12年。而胸径连年生长量高峰值分别出现在第10年,第8年,第10年,第8年。不同阔叶树种的林分生长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格氏栲>青栲>苦槠>拉氏栲。在混交林模式中,林间套种苦槠更有利马尾松的生长,种间关系更为协调,马尾松平均树高为23.1 m,平均胸径为31.1 cm,单株材积可达0.536 m3。图4表1参7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马尾松林土壤异质性规律,分别在4个地点于4个季节进行取样,分析土壤pH、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4个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地点的pH、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存在差异,并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而不同季节的变化也不同,除pH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外(p=0.571),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研究区域的马尾松林分土壤不仅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也存在时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木材微波干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微波干燥速度、温度梯度和含水率梯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微波连续干燥过程明显分为加速段、等速段和减速段3个阶段,等速段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占的比例最大。微波干燥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大致分为初期升温,等温和后期升温3个阶段,初期升温和等温阶段木材内温度分布比较均匀,后期升温阶段木材内的温差逐渐增大。微波干燥过程中,在整个横断面上,木材初含水率梯度没有被加大,而是被均匀化,甚至还出现木材表面含水率提高的情况。图6参10  相似文献   

18.
桂林漓江流域马尾松林演替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立木高度结构代替种群年龄结构,结合乔木层每层的重要值,分析马尾松林在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结构和主要种群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马尾松林先锋阶段种群有马尾松、毛竹、枫香、木姜子等,中期阶段种群有闽粤栲、罗浮柿、黄杞、荷木、乌饭树、野漆等,后期阶段种群有元江栲、大新木姜、栲树、甜槠等,对这些种群划分的结果与其在演替过程中种群结构的分析结果相一致;马尾松林是处于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一个不稳定的过渡类型,在群落演替的进程中,其在群落中的地位不断降低,而栲树等后期阶段的种群则逐渐取代先锋阶段种群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人工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材解剖性质,探求其木材材质变异规律的内在机制,借助体式显微镜和计算机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应用定量解剖学方法对其管胞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径向上,马尾松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711.1 μm,47.85 μm,11.47 μm,76.48,0.34,0.76,晚材分别为3 912.9 μm,37.30 μm,20.45 μm,104.13,1.73,0.45;由髓心向外除早材管胞壁腔比、早材管胞腔径比无明显变化以及晚材管胞腔径比呈减小趋势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呈递增或递增稳定趋势.纵向上,马尾松全树早材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腔径比平均值分别为3 597.6 μm,48.83 μm,11.70 μm,73.65,0.35,0.75;晚材分别为3 857.3 μm,38.71 μm,18.82 μm,100.82,1.33,0.51;除管胞壁腔比和腔径比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余管胞形态指标随树高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空间评价与低效林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忠  余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202-5206
系统分析了贵州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质量状况、低效林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主要为Ⅲ、Ⅳ级林地,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93.69%;马尾松资源集中分布在黔东南、遵义、铜仁、贵阳和黔南5个州(市),毕节、黔西南、安顺和六盘水4个州(市)只有零星分布;全省马尾松低效林面积488 816.25 hm2,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25.72%,其分布与岩溶石漠化状况基本一致,与林地质量呈正比。并据此提出规范林地管理、强化苗木质量和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是消减低效林产生的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