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根瘤土壤杆菌作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诱变、平板初筛、摇瓶发酵复筛,最终获得1株辅酶Q_(10)高产菌株Q-6,其辅酶Q_(10)产量为11.92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92.57%,且其遗传性稳定,可用于进一步研究。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生产辅酶Q_(10)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5.46 g/L、酵母浸膏12.33 g/L、Na_2HPO_41.58 g/L、MgSO_4·7H_2O 0.39 g/L),在此培养基下辅酶Q_(10)产量最高,为11.32 mg/L,较单因素试验最高值提高8.5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 faciens)DK-24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培养基进行优化,为辅酶Q10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Plackett-Burman design,P-B)筛选对辅酶Q10产量影响较大的主要因子,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主要因子的最优水平,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优化确定各主要因子的最佳质量浓度。【结果】根癌土壤杆菌生产辅酶Q10的4个主要影响因子为蔗糖、玉米浆干粉(CSP)、酵母膏和对羟基苯甲酸(PHB);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表明,根癌土壤杆菌DK-24发酵生产辅酶Q10的发酵培养基中,蔗糖、CSP、酵母膏和PHB的最优质量浓度分别为46.56,22.30,13.46g/L和52.38mg/L。【结论】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辅酶Q10产量可达24.97mg/L,较优化前提高了76.18%。  相似文献   

3.
以放射农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6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法对影响放射农杆菌发酵产辅酶Q10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选取到6种有显著效应的因素:葡萄糖、蔗糖、蛋白胨、酵母膏、异戊醇和L-甲硫氨酸。运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对辅酶Q10的含量进行测定,经DPS模拟寻优,建立二次回归方程,优化了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当葡萄糖2g/L、蔗糖1g/L、蛋白胨1.25g/L、酵母膏0.75g/L、异戊醇0.075g/L、L.甲硫氨酸0.0375g/L或葡萄糖1.5g/L、蔗糖1.5g/L、蛋白胨1.5g/L、酵母膏1g/L、异戊醇0.05g/L、L.甲硫氨酸0.025g/L时,辅酶Q10的产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对沼泽红假单胞菌J001辅酶Q10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对数生长末期添加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来考察了其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辅酶Q10合成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大批量天然辅酶Q10的培养基优化和菌种的遗传改造提供依据。[结果]蛋氨酸的添加量与辅酶Q10合成呈正相关,蛋氨酸添加量达125mg/L时,辅酶Q10产量达最大值23.8mg/L,比对照提高20.2%;添加低浓度的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辅酶Q10的合成没有影响,但高浓度(赖氨酸浓度达500mg/L以上、苏氨酸400mg/L以上、异亮氨酸400mg/L以上)时,辅酶Q10的合成受到抑制,说明该菌株天冬氨酸激酶受到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不利于蛋氨酸的合成,进而减少辅酶Q10的产量。[结论]可通过菌种遗传改造获得抗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反馈调节型和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对沼泽红假单胞菌J001辅酶Q10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对数生长末期添加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来考察了其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辅酶Q10合成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大批量天然辅酶Q10的培养基优化和菌种的遗传改造提供依据。[结果]蛋氨酸的添加量与辅酶Q10合成呈正相关,蛋氨酸添加量达125mg/L时,辅酶Q10产量达最大值23.8mg/L,比对照提高20.2%;添加低浓度的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辅酶Q10的合成没有影响,但高浓度(赖氨酸浓度达500mg/L以上、苏氨酸400mg/L以上、异亮氨酸400mg/L以上)时,辅酶Q10的合成受到抑制,说明该菌株天冬氨酸激酶受到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不利于蛋氨酸的合成,进而减少辅酶Q10的产量。[结论]可通过菌种遗传改造获得抗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反馈调节型和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对沼泽红假单胞菌J001辅酶Q10合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对数生长末期添加天冬氨酸族氨基酸来考察了其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辅酶Q10合成的影响,以期为微生物发酵法获得大批量天然辅酶Q10的培养基优化和菌种的遗传改造提供依据.[结果]蛋氨酸的添加量与辅酶Q10合成呈正相关,蛋氨酸添加量达125 mg/L时,辅酶Q10产量达最大值23.8 mg/L,比对照提高20.2%;添加低浓度的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对辅酶Q10的合成没有影响,但高浓度(赖氨酸浓度达500 mg/L以上、苏氨酸400 mg/L以上、异亮氨酸400 mg/L以上)时,辅酶Q10的合成受到抑制,说明该菌株天冬氨酸激酶受到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的反馈抑制或阻遏而不利于蛋氨酸的合成,进而减少辅酶Q10的产量.[结论]可通过菌种遗传改造获得抗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反馈调节型和赖氨酸、苏氨酸以及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体来提高辅酶Q10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用黄色隐球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最佳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 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3g/L;pH值6.5,温度28℃,接种量5%,50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5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为13.4g/L,辅酶Q10的产量为18.2mg/L。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实验室保存的酵母菌株中筛选产生辅酶Q10的菌株,采用麦芽汁培养酵母菌,皂化法萃取菌体中的辅酶Q10,可见光比色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酵母菌中的辅酶Q10的含量。结果表明:筛选出2株较高产量的辅酶Q10产生菌,热带假丝酵母(C.tropicalis(cast).Berkhout)B021产量为7.420 mg/L、粟酒酵母(Schizosaccheromyces pombe Lindner)B147产量为7.488 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对光合细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方法。[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0W,接种量为10%,培养基初始pH6.5,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为72h。优化后,辅酶Q10产量达到112.7mg/L,比优化前增加提高了63.57%。[结论]按照优化之后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辅酶Q10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蛹虫草鲁山株C0511菌丝液体培养基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培养蛹虫草鲁山菌株,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维生素B1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液体培养菌丝产量的主次因素依次为氮源、碳源、维生素B1和无机盐。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0 g/L、蛋白胨25 g/L、维生素B10.15 g/L,无机盐为KH2PO41.5 g/L+MgSO40.5 g/L+CaCl20.25 g/L。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株从土壤中分离得到对鲜绿青霉具有拮抗作用的阿南德氏链霉菌的发酵工艺,探讨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对其发酵产抗生素的影响。[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对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生素具有显著影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 g/L,黄豆饼粉15 g/L, KH2PO40.5 g/L,MgSO4·7H2O 0.1 g/L;最佳发酵条件:发酵温度30℃,培养基初始 pH 7.7,装液量40 ml/250 ml,发酵时间144 h。在最佳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阿南德氏链霉菌发酵液效价达到452.7 U/m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离纯化阿南德氏链霉菌产抗鲜绿青霉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侧孢芽孢杆菌C5,研究了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对其发酵条件及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侧孢芽孢杆菌C5的生长规律为:0~4h延滞期,4~16h指数期,16h后进入稳定期;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3%~5%、转速180r/min;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0g/L、酵母膏10.0g/L、MnSO_4 0.2g/L、CaCl_2 0.3g/L、KH_2PO_4 0.1g/L、MgSO_4 0.05g/L。在上述条件下,侧孢芽孢杆菌C5的发酵芽孢数可达1.08×109CFU/mL。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化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了黑曲霉液体发酵产α-半乳糖苷酶的发酵条件。[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的黑曲霉生长最好,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碳源浓度为15g/L;蛋白胨浓度为15g/L时黑曲霉干重最大,蛋白胨浓度为10g/L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pH值为5时黑曲霉的生物量最大,pH值为4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培养温度为30℃时,所产酶的活力最高。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g/L+蛋白胨5g/L+MgSO4 0.05g/L+KC10.5g/L+K,HPO4 1g/L+FeSO4 0.5g/L。当pH值为5,发酵温度为25℃,孢子接种量为10^6cfu/ml,发酵时间为96h时,培养基上黑曲霉产α-半乳糖苷酶的活力最高,达到(3.250±0.035)U/ml。[结论]该试验为仪一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筛选适宜高温型香菇菌丝生长的Na2SeO3质量浓度,优化其最佳的富硒液体发酵培养基,拟为富硒香菇的相关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依据.以高温型香菇Q12菌株为试材,根据菌丝生长状况确定最佳的Na2SeO3质量浓度,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试验及验证试验得到其在富硒条件下的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富硒条件下香菇Q12菌株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玉米粉39.74g、红糖15.70g、牛肉粉5.00g、麦麸15.00g、KH2PO40.80g、MgSO4·7H2O 1.00g、Na2SeO330.00mg/L,利用该培养基发酵得到的香菇菌丝生物量为57.56g/L,比优化前提高了1.30倍.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相对误差约为5.95%,响应面法优化富硒条件下高温型香菇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菠萝酒醪生产细菌纤维素的产量,运用Plackett Burman试验设计法对7个相关影响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 MgSO4、FeSO4和无水乙醇,然后采用Box Be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方法(RSM)确定上述3个因素的最佳含量。经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为:酵母膏7 g/L,K2HPO4 0.5 g/L,MgSO4 20 g/L,FeSO4 0.6 g/L,ZnSO4 3 g/L,柠檬酸0.3 g/L,无水乙醇9.4 mL/L。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菌株M438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湿膜平均产量为376.8 g/L,是优化前的3倍。可见,Plackett Burman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用于优化发酵培养基科学且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产壳聚糖酶菌株的培养条件。[方法]对一株从海洋中筛选的假单胞菌XK-3菌株产壳聚糖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培养基最佳组成:葡萄糖30.0 g/L,牛肉膏为15.0 g/L,(NH_4)_2SO_415.0 g/L,K_2HPO_42.0 g/L,KH_2PO_42.0 g/L,NaCl 5.0 g/L,MgSO_4·7H_2O 0.5 g/L。摇瓶培养最佳条件:培养初始pH 6.0,培养温度28℃,装液量20%。Mg~(2+)、Ca~(2+)、Mn~(2+)对壳聚糖酶活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Fe~(3+)、Cu~(2+)和Zn~(2+)对壳聚糖酶活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摇瓶培养条件优化后得到的壳聚糖酶活力为3 430 U/L,优化前壳聚糖酶活力为1 072 U/L,优化后是优化前的3.2倍。摇瓶培养得到菌体的最适生长时间为24 h,发酵于64 h后结束。[结论]优化后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壳聚糖酶产量,使该菌株的工业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环境污染,寻求一种新的虾壳脱钙方法替代甲壳素传统生产中的化学脱钙法,对鼠李糖乳杆菌CLRI发酵虾壳脱钙的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发酵温度为41℃,发酵周期为50h,初始pH值为6.6,接种量为6%,固液比为3 g/20mL,装液量为20 mL/100 mL.最优培养基:葡萄糖110.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干酪乳杆菌6028发酵产酸的最佳条件。[方法]以干酪乳杆菌6028为试验菌种,经斜面培养基、筛选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发酵培养基培养后进行液体发酵,研究碳源、氮源、硫酸镁、磷酸氢二钾、乙酸钠、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干酪乳杆菌6028 L-乳酸产量的影响。[结果]当培养基中葡萄糖、氮源、无水乙酸钠、MgSO4.7H2O含量分别为14%、3.75%、0.5%、0.02%,发酵温度为34℃、发酵时间为96 h时,L-乳酸产量最高。在此条件下,L-乳酸的产量达到97.03 g/L。[结论]干酪乳杆菌6028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无水乙酸钠、MgSO4.7H2O、MnSO4.7H2O、碳酸钙分别为140、15、15、7.5、5、0.2、0.05、100 g/L、吐温-80 1 ml、pH值6.8。最佳发酵时间和温度分别为96 h、34℃。  相似文献   

19.
金龟子绿僵菌的液固双相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是重要的害虫致病真菌,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法对MA4-37菌株进行发酵,研究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及其厚度、浅盘固体发酵、袋装固体发酵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液体发酵较适合的培养基为发酵液B(大豆1%、蔗糖1%、NaCl0.5%、MnSO40.5%,用KH2PO4-K2HPO4缓冲液调节pH值为6.0~7.0),采用该培养基时液生分生孢子产量和菌丝生长量均最高,分别达到4.3×109个/L、5.99g/L。固体发酵时,浅盘发酵方法优于袋装发酵,其中采用配方F的固体培养基(碎米600g、大米300g、H2O 50%、KH2PO4-K2HPO4缓冲液0.05%、蔗糖0.5%),厚度在1.3cm时,浅盘培养7d的产粉量可达16.1mg/g。  相似文献   

20.
编号为GZUCCZY0012的青霉属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代谢产物中的物质A疑似为青蒿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癌实验表明物质A对人前列腺癌细胞PC3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具有中等的细胞毒活力。本实验以物质A的含量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的考察,并结合PB和中心组合设计,优化确定了适合物质A积累的GZUCCZY0012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GZUCCZY0012发酵生产物质A的最优培养基为麦芽糖47.52 g/L、NH4Cl 14.82 g/L、K2HPO41.5 g/L、MgSO42.0 g/L、KCl 2.0 g/L、ZnSO40.5 g/L、CaCl20.5g/L、FeSO40.5 g/L,pH 6.0,接种量4%(V/V),于26℃下摇瓶发酵14 d,物质A的产量可以达到(144.61±7.56)μg/mL,比优化前的含量(32.30±2.28)μg/mL提高了3.48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