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鳝配合饲料的生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鳝俗称鳝鱼 ,肉味鲜美 ,营养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黄鳝养殖业的发展 ,浙江大学与杭州皇冠特种水产饲料公司合作试生产了黄鳝配合饲料 ,经过几年试养 ,本饲料具有适口性好 ,饲料效率高 ,饲料系数仅为 1 32 ,并且养殖成活率高等特点 ,现将该饲料的有关生产技术总结如下。1 黄鳝的营养需求由于目前有关黄鳝营养需求方面的资料还尚无报道 ,于是笔者首先分析了不同生长阶段黄鳝肌肉的一般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 ,并与中华鳖、鳗鲡进行比较 (见表 1和表 2 )。表 1 黄鳝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一般营养成分含量及与中华鳖、鳗鲡比较 (% )…  相似文献   

2.
鲍的营养需求及高效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鲍的营养需求,并为提高鲍人工配合饲料的饲料效率,在半精制试验饲料中,应用酪蛋白和藻酸作为蛋白质源和碳水化合物源,从最大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FCE)来看,其营养含量中,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最适水平各为28%、5%。和8%。 研制的三种试验饲料,按成分及百分比为:酪蛋白30、30、0;白鱼粉0、0、47;糊精34、31、21;纤维粉各5;复合矿物质各4;复合维生素各1.5;氯化胆碱各0.5;脂肪5、5、1;藻粉0、3、0;褐藻酸钠各20(%)。并与生物饵料(用柄叉藻Eisenia bicyclis鲜藻或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干粉)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鲍从育苗至养成的幼体鲍、稚鲍及成鲍系列配合饲料的三种配方、生产工艺和养殖效果。本配合饲料在海水中稳定性可达48h以上不崩解,产品质量符合企业标准和NY5072—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要求。用该三种配合饲料分别养殖九孔鲍的幼体鲍、稚鲍和成鲍的试验结果表明:用幼体鲍饲料代替部分硅藻比单独使用硅藻可延长幼体鲍的附板天数10d左右,提高出苗率30%~40%和成活率15%~20%;用稚鲍饲料养殖3.5mm的稚鲍66d,平均生长速度为169μm.d-1,显示出良好的生长性状;用成鲍饲料养殖25mm左右的成鲍90d,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2μm.d-1,平均增重速度达到105mg.d-1,平均饲料系数为2.0,分别比某商品成鲍饲料养殖成鲍的结果152μm.d-1、93mg.d-1和2.1高出20μm.d-1、12mg.d-1及低了0.1。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鲍对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需要,并就鲍配合饲料的研制开发进行了介绍, 对鲍的养殖及饲料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二讲 配合饲料中常用原料从上一讲中可见,鱼类要求饲料中提供的东西很多。从现有资料来看,自然界中尚无一种饲料能完全满足其对于营养物质在种类和数量上的需要的。以鱼类营养物质需要量为依据,将多种饲料混合在一起,配制成一种完全能够满足所养鱼类营养需要的新型...  相似文献   

6.
邓志武 《渔业现代化》2005,(6):33-33,35
近年来,随着配合饲料在山区池塘养殖草鱼中的推广普及,促进了池塘草鱼养殖效益的提高。但由于草鱼配合饲料营养成分不够完全和不平衡,草鱼长期投喂配合饲料,极易营养失调,不仅导致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而且易患营养性疾病,若并发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则更难防治。笔者根据多年的推广实践,谈谈草鱼用配合饲料养殖的关键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7.
8.
鲍独特的摄食习性,要求鲍人工配合饲料必须至少在海水中能够稳定1~2天。同时,由于鲍喜欢摄食质地柔软的饲料,人工配合饲料既要求在海水中稳定性好,又不会太硬,以满足鲍摄食习性的要求。在鲍人工配合饲料中,常添加10%~30%的褐藻酸钠作为粘合剂,并用CaCl2溶液浸泡处理,将饲料中的褐藻酸钠转变为褐藻酸钙,提高饲料的稳定性。作者在鲍人工配合饲料生产实践中发现,鲍饲料的稳定性受海水温度影响很大,必须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海域水温的差别,调节饲料的稳定性,使其稳定性既符合要求,又不会太硬而影响鲍的摄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9.
彭福峰 《齐鲁渔业》2002,19(6):36-36
1.蛋白质 罗氏沼虾饲料中蛋白质适宜含量,王吉桥(1994)认为,是依发育阶段、环境条件和饲养方式等变化在14%~38.5%之间:在天然饵料较丰  相似文献   

10.
金鱼配合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金鱼的培育多用天然饵料,但随着水质污染的日益加剧,天然饵料锐减,而人工培育活饵的成本又太高,为此,研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幼鱼配合饲料就成了当务之急。为了使饲料更符合实用性,考虑到饲料中各营养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实验采用了常规的饲料源,并采取正交设计法,以增重率的指标,研究了金鱼幼鱼配合饲料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适宜含量及在营养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30天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幼鲍工厂化养殖实验,进一步分析山东省威海金牌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3种鲍配合饲料A、B、C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鲍配合饲料A、B、C在水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工厂化养殖对饵料稳定性要求;饲料A、饲料B与对照组饲料C相比,能够明显的促进幼鲍鲍壳生长,平均壳长日增长分别为145.28μm、138.14μm、130.72μm。  相似文献   

12.
草鱼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及配制技术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配合饲料的质量是受制多方面的。配方设计必需符合养殖对象的营养要求;加工质量,原料和管理等也要符合一定指标要求。为了确保草鱼配合饲料的质量,促进养殖渔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多年研究试验所得的结果,以及其他学者研究的资料,对草鱼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值及配制技术提出要求,以供参考。1配合饲料营养参数动物为了维持生命,和生长、活动与繁殖等,就需要各种营养素。对于营养素的需要,由于动物的种类不同,或者同一种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其所需要量也都有所差异。配合饲料就是为了满足动物这些变动着的营养需要而设计的饲料。饲料…  相似文献   

13.
仝罡 《河南水产》1998,(2):18-18
近年来,不少渔场和养鱼专业户使用配合饲料养鱼,获得了高产经验和显著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水面比常规投料增产鲜鱼300公斤左右,优质鱼比例提高20—30%,纯利增加300—400元,劳动效率提高4—5倍。用配合饲料养鱼的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4.
甲鱼对配合饲料的特殊要求甲鱼配合饲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稚幼鳖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高低,也直接影响到成鳖的商品合格率和质量,对亲鳖的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都有影响。因此,不可忽视甲鱼配合饲料的特殊要求。有的长期单纯用鲜活饲料或加工后的畜禽内脏投饲,有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对虾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它具有耐低温、耐干露、抗病能力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在日本为最重要的养殖品中之一。我国台湾也大力发展日本对虾养殖,产量连年直线上升。近两年来,我省已开始日本对虾的养殖试验,把它作为秋、冬季养殖品种之一,但日本对虾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需要鲜活饵料,在生产上难以安排供应,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于1952年引进美国虹鳟配合饲料技术,1959年开始试制生产,以下杂鱼混以配合饲料(这种配合饲料配比并不一定科学)后,再制成含水份较多的软颗粒饲料,主要用于饲喂虹鳟。由于这些饲料常常营养不足,且这种软颗粒饲料的质量由于受到下杂鱼的供应之波动而受到影响,1960年日本又从美国引进颗粒饲料机,虹鳟饲料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鱼用配合饲料的选择与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用配合饲料是根据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将多种饲料按比例配合制成的一种营养完善的混合饲料。配合饲料种类很多,目前养殖生产上利用配合颗粒饲料养鱼,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养鱼方式,饲料成本已占到养殖成本的60%以上。饲料的选择不当将会导致养殖成本上升,效益下降。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好鱼用配合饲料并科学投喂,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海鲜世界》1993,(3):23-23
采用配合饲料养牛蛙,其主要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9.
甲鱼又称鳖,其经济价值很高,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全身均可入药,具有滋补的功效,是国内外筵席上的珍肴。近几年来,养鳖热席卷全国许多地方,养殖者不断增加,不少科研单位对甲鱼的营养需要及配合饲料作了一些研究,本文现把散见于国内外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供饲料厂,养殖场科学配制配合饲料和饲养管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淡水虾蟹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养虾业的主要养殖品种包括罗氏沼虾、淡水青虾、刀额新对虾、红螯螯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等;淡水养蟹业主要指河蟹养殖、本文着重就河蟹、罗氏沼虾、淡水青虾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技术作一概述。 一、河蟹 河蟹是杂食性偏动物性的水生动物。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养殖还是以天然饵料与人工饲料交替投喂为主。天然饵料包括浮物生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等。人工饲料包括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及人工配合饲料等。 1.河蟹的营养需求 (1)蛋白质与氨基酸 在河蟹营养研究方面,国外研究报道极少,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先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