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连山浅山区造林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祁连山浅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生长的树种选择、混交方式、生长调节剂处理等因子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浅山区造林树种的选择对成活率的影响较大,成活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GGR处理对成活率、生长量有一定的影响,其成活率可提高13个百分点,科翰95保水剂不同施入方法,对成活率影响明显,其排序为水溶300倍液穴施150 g水溶蘸根粉施20 g;干旱区同一树种根系套袋造林其成活率影响比较明显,成活率提高11个百分点,年新梢生长量平均提高2.0 cm,干梢率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乐都县浅山地区春秋季白榆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效果较好,成活率、高净生产量和地径净生长量明显高于春季,同年不同季节高净生产量和地径净生长量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3.
《林业实用技术》2021,(9):47-51
干旱缺水是影响干旱区造林绿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抗旱造林成为现阶段干旱区造林绿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青海的油松、白榆、青杨等树种造林为例,以含水率、土壤温度、植物生长量为指标,采用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保水剂、防渗袋、集水盆、育苗袋7种抗旱技术进行试验对比,判断不同造林抗旱技术的效果,筛选最优的抗旱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抗旱造林技术的实验区,其土壤含水率较未实施抗旱技术的对比区域平均增加(2.732±1.920)%;覆盖技术的保水效果较防渗技术平均低(4.856±1.980)%;按保水能力强弱对比,依次是集水盆育苗袋防渗袋集雨托盘黑地膜白地膜空地;综合保水率、土壤温度和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以及成本投入等指标,推荐集水托盘或者集水盆技术作为主要抗旱造林技术。本研究对干旱区造林成本削减和效率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干旱浅山地区窖藏苗木多季造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彩霞 《中国林业》2008,(14):61-61
互助县干旱山区大多分布于青海省内浅山地带,受海拔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均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匀、蒸发量大。受干旱天气影响,给干旱和半干旱山区林业生产带来了众多危害。利用窖藏苗木多季造林技术,有利于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 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包括重截干造林技术、小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苗木浸泡造林技术、GGR和抗旱保水剂处理技术、树盘覆盖造林技术、树干封闭技术、点播造林等。2009年,鹤壁市共推广太行山抗旱造林技术2 000hm2,在廊道绿化中推广该技术120 km,栽植树木400万株。  相似文献   

7.
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的机理与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沙棘造林后幼苗水分平衡与成活率的关系,证明维持幼苗水分平衡是提高沙棘造林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据此提出了几种应在生产中推广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青海地区干旱瘠薄阳坡、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现状,大通县实验林场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年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通过大量数据调查分析,容器苗比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提出了樟子松适宜生长的海拔高度、造林季节,为今后推广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并在生产中进行试验总结,提出了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抗旱造林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抗旱造林技术是包头市重点推广的林业适用技术 ,可有效解决干旱地区造林与缺水之间的矛盾 ,经过多年的实践 ,已在造林中广泛应用 ,并不断有了新的发展。文章主要介绍了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及其在包头市造林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干旱气候特征是制约豫西丘陵区造林效果的主要因子,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低已成为林业生产发展的瓶颈。该文针对该区特点,提出以截干、容器苗、保水剂、高效节水为主的抗旱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峰市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和林木生长量,而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有了较大提高。造林技术有了显著突破,逐步向造林科学化、正规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蓄水保墒、良种壮苗、苗木保护、栽前处理,根团造林,幼树抚育等六项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抗旱造林技术需要因地制宜,其整地方式、造林方法、护林方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与造林技术进行科学造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析我国的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相关技术要点,旨在为我国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一些参考思路.第一部分论述了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抗旱性树木的选择,第三部分论述了抗旱...  相似文献   

16.
北方地区干旱少雨,造林不易成活,采用选择抗干旱树种、营造混交林及苗木抗干旱处理及造林抗干方法等技术,可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从大连地区生产实践出发,总结出若干春季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应用植物抗旱保水剂;应用ABT生根粉;容器苗造林;淋水泡根造林;深埋造林;蘸泥浆造林;剪技造林;覆盖地膜保水保湿;早整地早栽树;加强苗木运输管理。经过实践证明,上述技术措施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研究马海超为了解决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低、保存率低、成活难成材的问题,从1980年开始,我在风大沙多、水缺土薄、山秃沟深的敖汉旗,进行了抗旱造林系列技术研究,到1991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成功。一、试验地的自然概况敖汉旗地处燕山山脉...  相似文献   

19.
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是内蒙古达茂旗西河乡造林成活率不高,保存率、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特点,西河乡在羊油房水库周边应用开沟犁,于造林前一年秋季实行开沟整地,可起到借墒、增墒、保墒作用,改变栽植穴内土壤水分状况,使西河乡羊油房水库附近丘陵荒坡造林成活率高、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县大量应用推广抗旱造林实用技术,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由过去50% -60%,提高到现在90%以上,现将近几年在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抗旱造林技术介绍给大家,供参考应用。一、覆膜造林技术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的小气候有利于苗木的生长发育。近两年来,通过对比试验,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