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议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保证。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各级有关领导应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理念和意识,增加农业推广资金,加大推广力度,加速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深化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我国才能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从1989年以来呈连续扩大的趋势,已成为广东构建和谐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瓶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实现中国各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路径之一。笔者在深入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创办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设立政策性的贷款担保基金和农产品保险基金等路径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09,(11):56-57
中国科学院发布面向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其中提出我国农业科技要从五大领域实现创新突破。路线图提出,到2050年,要通过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使中国农业具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食物总量和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农业进入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新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的目标。路线图从植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动物种质资源与现代育种科技、  相似文献   

4.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科技进步在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中国农业生产进入新阶段,促进全国人民向小康迈进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业科技进步对于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进而提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以及调整农业科技政策,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方向,也是“十四五”期间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我国全面决胜小康、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时期,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持续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于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加快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种子世界》2012,(4):66-67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签订了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合作项目议定书。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将在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作物上合作开发和创新关键实用技术,进一步探索和实践适合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创新技术,推进农业有害生物治理良好操作规范的发展,实现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等关键作物的提质增产增效。双方还将共同开展人员能力建设和培训,加强黑龙江垦区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合作主要项目之一,双方拟建立以研发创新、模式探索、全程示范为主要功能的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农业创新技术中心友谊试验农场。  相似文献   

7.
从农业文化创新和发展的角度,论述中国的农业结构和农业发展的文章不多见。此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在论述农业结构创新与农业文化创新之关系的同时,对近30年(自1979年)来中国农业结构创新的阶段、农业文化创新的类型以及中国农业文化的创新路径选择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分析和看法,以期与有关专家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014年12月3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与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于北京就可持续农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结合中粮的全产业链模式和拜耳作物科学的创新解决方案,共同探索可持续农业的践行之道。双方合作将以番茄产业链作为起始,在中粮屯河原料产区,通过引进拜耳作物科学的番茄新品种和创新技术,实现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在种植过程中提高产量、提升品质,从而实现农户增收;在下游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是由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农业学术刊物。本刊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主要报道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农业产业化发展态势,以及政策导向和项目指南(863计划、支撑计划等)信息,是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重要的宣传阵地。栏目设置依据当前重要的农业发展方向和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若干矛盾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始终需要坚定不移统筹处理好六大关系、实现六大统一的战略与原则,探讨了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目标和任务,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建立完善农民组织、加强政府支持和保护的力度、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国家支持和财政投入的力度、加速集约化经营进程、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建设国家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先重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农业概念的演变及规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城市农业思想起源以来,其概念几经演变。笔者对国内外关于城市农业概念的不同阐释进行了梳理,并结合中国国情,从3个层面对城市农业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基于当前国内城市农业发展需求及趋势,笔者研究认为中国城市农业的发展定位应立足于微观城市农业的概念,并提出了把城市家庭休闲农业作为中国未来城市农业发展与研究重点的新思路。同时从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学科融合、科技发展、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规范中国城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弊端及农超对接优势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在农超对接中,种植者、超市和政府三方所应加强的职责和义务,为促进农超对接的长远、健康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对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调整与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因此,对农产品加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积极的引导、扶持措施,从资金上和政策上给予优惠,帮助中小企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好农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14.
休闲农业标准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前,中国休闲农业已经步入调整提高的关键阶段,亟需对休闲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进行规范指导。通过分析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理清了休闲农业及标准化的内涵,阐明了标准体系建设对休闲农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初步构建了休闲农业标准化的体系。结果显示,休闲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符合国家休闲农业发展的需求,标准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业态、功能和关键点等要素,重点推进国家、行业和地方层面的休闲农业专用标准建设,尤其是建设与评价、服务与操作等方面的标准是休闲农业目前迫切需要建设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池州市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胡文海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34-334
池州市是中国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也是“生态安徽”建设试点市,生态农业建设在该市生态经济建设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文章从气候资源、土地资源、自然灾害、农村经济结构、生态农业建设基础等方面对池州生态农业建设条件进行了分析,比较深入地探讨了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粮(鱼、果、茶、菜、药等)”生态农业模式、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观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庭院生态农业模式等五种池州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池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措施,即:(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2)广辟财源,增加投入;(3)因地制宜,科学规划;(4)依靠科技,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准确把握全国及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诊断识别各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子,通过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并提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措施,以期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13年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2)从四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维度来看,农业经济可持续水平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农业社会可持续指数持续提高,农业生态可持续水平稳中有升,农业环境可持续水平稳中有降;(3)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可分为低可持续、中可持续和高可持续三类,地区间差异显著且变化类型多样;(4)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管理、政策和法律措施,来提升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8.
稻田综合种养结合模式及生态效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常规稻作生产以大量化肥、农药投入为主要手段,虽然确保了水稻稳产高产,满足了人们的温饱需求,但给稻田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农产品食用品质带来一定的污染,从而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发展,减轻常规稻作对环境的影响,确保稻米食用安全,特别是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安全性高、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我国适时提出和实施减肥减药和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重大举措,深受全社会的肯定。稻田种养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减肥减药、稳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综合效应,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笔者概述了稻田种养的生态原理和生态功能,指出了目前我国稻田种养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解决路径,以期为我国稻田综合种养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农业进程的加速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有效利用磷素营养有机酸代谢途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土壤磷素营养的有效利用率,对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酸碱性土壤中,磷主要以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难溶性二价或三价阳离子的形式存在。植物增强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素的分子机制是通过改变植物体内有机酸代谢途径,分泌较多的有机酸螯合不溶性磷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来增强对磷的吸收。就通过遗传操作在植物体内过量表达或异位表达柠檬酸合成酶、苹果酸脱氢酶基因对促进植物磷吸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简述了云南省利用国家实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推进实施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机遇,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描述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云南蔬菜产业发展出现的农药残留超标、蔬菜品质低、蔬菜净菜率低、蔬菜废弃物污染环境、蔬菜重茬导致的土壤盐碱化、蔬菜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暴发等问题以及制约云南蔬菜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云南蔬菜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提质增效研究,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