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龙辐麦 9号 ,是通过辐照纯系干种子 ,经温室加代、系谱法选择、人工接种进行病害鉴定和多年品质分析鉴定选育而成的。该品种是一个中晚熟、产量较高、抗病性好、质佳的面包小麦新品种。本文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和产业化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3.
航天诱变新品种龙辐麦18的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比较了航天诱变选育的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龙辐麦18与亲本龙94-4083在植物学特征和主要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龙辐麦18生育期较其亲本长2d,株高高5.1~5.4cm,产量构成因子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亲本增产5.3%~6.4%,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龙辐麦18不仅保留了亲本龙94-4083的主要优良品质,而且增大了抗延阻力和面团面积。在龙辐麦18 DNA的RAPD分子标记检测中,60个引物的多态率为6.7%,与其亲本在OPAQ-6、OPP-4、OPP-2和OPK-154对引物扩增产物上存在多个位点的变异;在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标记中,发现龙辐麦18具有1条1151bp的特异谱带,该谱带对应的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为GluA3e,这可能是龙辐麦18较其亲本具有更大抗延阻力和面团面积的原因之一。龙辐麦18与亲本主要特征特性的对比研究充分证明了航天诱变育种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龙辐麦7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高产优质的龙辐麦3号为母本,抗赤霉病品系钢98-446为父本,进行杂交。取F0种子用ν射线照射,并利用温室加代,系谱法选择和人工接种鉴定,选育了同早熟,高产,优质和抗病的新品种龙辐麦7号。该品种具有理物适应性,可作为龙辐麦3号的换代品种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5.
航天诱变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航天诱变是利用微重力、强辐射、超低温等空间特殊环境诱变植物种子或离体组织,获得有益突变体,进而选育植物新品种或创制优异育种材料和基因资源的技术。本文综述了航天育种的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在小麦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在航天诱变对小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及航天诱变的遗传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据此探讨了航天诱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旨在为我国小麦航天育种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选育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15  
利用航天诱变与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水稻新种质、新品种的选育 ,显著地提高了其突变频率和突变类型 ,提高了诱变育种的选择效果 ,育成了 1个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及一批优质水稻新种质和新品系 (组合 )。  相似文献   

7.
"安农8455"是国内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之一,但因产量低而一直未能推广应用。作者根据该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当稀播,强化苗期养分供给强度,增加有效分蘖和促进幼穗发育等栽培施肥技术,从而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8.
文水县是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之一,随着优质小麦面积的逐步扩大,高产栽培技术日益完善。但是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必须采用配套标准化先进栽培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改进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才能使优质小麦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9.
优质弱筋小麦扬辐麦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扬麦 1 5 8与突变品系 1 90 1 2杂交 ,再经辐射诱变选育而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2号 ,其品质符合国家弱筋小麦标准 ,表现高产稳产 ,抗逆性强 ,千粒重高 ,后期熟相好 ,适应长江中下游淮南麦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人们对小麦等农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小麦栽培技术的优化成为工作的重点,应加强技术创新,在保证小麦产量达到市场需求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农产品.结合优质高产小麦应该遵循的栽培原则,从小麦播种准备工作、播种时间与密度、种植后管理、冬前管理、收获与储藏及病虫害防治方面介绍了小麦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γ射线照射过的供体宁7840的DNA导入受体91B569,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种植,在后代中获得6种类型的突变系:生育延迟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改变型、抗病型、矮秆型、丰产型和品质改善型。与供体和受体相比,每个突变系可具有2个以上的变异。突变系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丰富的变异,与受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小,而与供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表明在导入经γ射线照射外源DNA后,后代显示的分子诱变效应大于基因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60 Coγ射线 2 0 0Gy辐照处理 (晚粳“丙 92 1 2 4” 晚糯“绍糯选”)F2 干种子 ,经多代筛选获得晚糯稻突变体ZH2 0 6。ZH2 0 6经试种表现为产量高、籽粒大且品质优。 2年、2地区域试验比对照平均增产 9 4% ;籽粒较双亲明显增大 ,千粒重较母本丙 92 1 2 4重 4 1g ,较父本绍糯选重 3 6g ,千粒重达 30g以上。糯性优于对照祥湖 84,更优于亲本绍糯选。 2 0 0 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浙糯 36” ,成为近 2 0年来在浙江省 (市 )级晚粳糯稻区域试验中 ,增产幅度和籽粒均达到最大的晚糯稻审定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辐射诱变同步改良糯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航天诱变选育高产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水稻纯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诱变 ,于F1代得到变异表达 ,F3 稳定遗传。变异系与同一穗系留地面未经搭载诱变的种子比较 ,每穗实粒数增加 ,结实率提高 ,有效穗和千粒重增加 ,籽粒长宽比与剑叶增长 ,米质变优 ,蛋白质含量提高 ,生育期则向感温性强与感光性强两极分化。经 5代系谱选育 ,育成两个不同生态型的高产、高蛋白质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姜东燕  于振文 《核农学报》2007,21(6):641-645
本文综述了土壤水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土壤水分既影响小麦产量,也影响其籽粒品质;土壤水分缺少能够影响器官发育,使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群体叶片光合性能下降。土壤水分缺少还使开花后的光合产物减少,造成灌浆物质不足,原贮存在营养器官中的物质向籽粒的运转速度加快,贮存物质在粒重中的比例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粒重和产量的降低。同时,土壤水分也影响小麦品质,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和淀粉上。  相似文献   

15.
太空诱变选育水稻核不育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郭光荣  程乐根  郭峰  郑森 《核农学报》2004,18(4):269-271
本项研究利用卫星搭载水稻核不育系培矮 64S进行太空诱变 ,并将此与60 Coγ辐射处理进行初步比较。研究中发现 ,在M2 代太空处理的白化苗率远远高于60 Coγ处理的 ;而花粉不育率两种处理的结果比较相近 ;株高和生育期方面的变异频率大致相当。从选育新型的核不育系的目标出发 ,系统地分析了异交率提高的幅度及异交率提高的遗传原因 ,并对高异交率核不育系生产应用中承担自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肯定了太空诱变的有效性和在育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CHA生产优质杂种小麦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追施氮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品种和氮肥追施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量和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适当增加开花期追施氮肥的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品种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追肥处理对总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影响显著;追肥处...  相似文献   

18.
辐296是以早籼中间材料Z96-03为母本、晚籼品种广昌占为父本杂交,F1代干种子经80Gy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一个早籼常规品种。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植株形态理想,叶直立,植株高大,茎秆粗,抗倒力较强,穗大而结实率高等特性。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19.
化学诱导选育高淀粉玉米正红21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玉米杂交种川单15号为基础材料,通过复合化学药剂“40mg/L MH+4%DMSO+MS培养液”注射花丝诱导孤雌生殖,经自然加倍获得玉米分离变异材料。采用南北穿梭加代系谱育种法,用自交系R08作测验种,在M3及其衍生的M5分离世代连续选择优良单株测配和选育,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363及其组配的杂交种正红211,提高了育种效率。正红211在四川省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183.6kg/hm2,比对照川单15号增产10.0%;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9.6%;并具有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丘陵山区种植,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及加工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济麦22产量形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济麦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用国家和省区试的多年实验数据和高产攻关的实打产量记录对该品种进行了产量形成及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当前超高产小麦育种提供借鉴。结果表明,济麦22在连续2年的国家小麦区域试验中均增产显著;株高72cm,高抗倒伏;成穗数40×104/667m2以上,穗粒数36粒以上,千粒重40g以上,产量3因素协调;适应度广,适应性强,静态和动态稳定性均较好。济麦22分蘖力强,自身调节能力非常强,在400~800kg/667m2产量水平范围内均有良好表现,最高产量789.9kg/667m2,创造了我国冬小麦单产新纪录。统计分析表明,提高成穗数是提升济麦22产量水平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成穗数每增加1×104/667m2,单产可提高12 kg;其次是千粒重。土壤肥力不足是阻碍超高产小麦产量提升的重要原因,育性、抗病、抗逆性差,适应性弱是限制超高产小麦大面积推广的关键因素,多点鉴定、水旱轮选、穿梭育种是解决超高产育种广适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