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家蚕体内和丝中含有黄酮类物质,采用NaNO2-Al(NO3)3-NaOH比色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茧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黄、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5倍,后二者蚕品种茧层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相当;绿茧蚕品种蚕蛹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紫荧光色茧蚕品种的相当,比黄荧光色茧蚕品种高出1.3倍,3类蚕品种蚕蛹中该物质的含量都明显高于茧层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邮编:215123,电话:0512-65880256)虞晓华副教授等人前不久培育出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荧苏×荧晓”。该品种蚕茧在荧光灯下只显示两种颜色,即雄蚕茧为黄荧光,雌蚕茧为紫荧光,性别判断成功率稳定在95%以上。(江苏魏平)苏州培育出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江苏@魏平  相似文献   

3.
家蚕抗浓核病毒分子标记筛选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抗DNV的品种秋丰、高感品种华八35及其近等基因系BC6中,通过495个RAPD随机引物在各个品种的DNA混合物中进行PCR扩增,获得了一个与家蚕抗DNV基因相关的分子标记S366,对这个标记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且根据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转换成SCAR标记,在多个敏感性和抗性品种中进行了验证,证明此分子标记真实可靠.通过生物信息学对测序片段进行分析,发现该片段序列与黄嘌呤脱氢酶基因有91%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家蚕全茧量及重要相关经济性状的多重区间作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家蚕品系C100和大造的回交一代BC1群体,用WinQTLCart2.0软件对家蚕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等4个重要经济性状在分子连锁图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区间作图分析。共检测到40个QTL,分布于21个连锁群,其中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蛹体重的QTL中,贡献率超过20%的主效QTL数分别为2、2、3、2个,贡献率超过30%的主效QTL有4个,分别是控制全茧量的qCW-19、茧层量的qSW-2、茧层率的qCSR-4和蛹体重的qPW-23。相关显著的经济性状的QTL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并且检测到的QTL均与其单侧标记紧密连锁,利用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将不同的增效QTL进行聚合,为优质高产家蚕新品种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 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LP分析,获得了617个AFL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相似文献   

6.
家蚕赤蚁突变基因作为标志基因在遗传分析、连锁检索和基因定位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用家蚕显性赤蚁Ia品种(09-041)与非显性赤蚁品种(08-101)杂交,经F1自交,取F2代的显性赤蚁与非赤蚁个体为材料,采取混合样品分析法进行RAPD多态性分析.通过250个RAPD随机引物,分别在显性赤蚁与非显性赤蚁中获得扩增带1 089条和1 083条,共有22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有扩增片段,其中有8个引物在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2个引物在非显性赤蚁中扩增出多态性特异带,有30个引物在2个材料中无扩增产物.实验初步获得8个与家蚕显性赤蚁基因可能连锁的RAPD分子标记,为进一步的Ia基因定位、克隆及遗传分析等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标记构建家蚕分子连锁图谱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AFLP技术构建了家蚕分子标记连锁图谱,在扩增中使用了18组双引物及两个单引物在家蚕品系782和od 100的回交子代中得到了1177个扩增位点,有359个非分离位点,818个分离位点。分离位点中有292个位点符合孟德尔1:1分离比例。用MAPMAKER软件将292个标记位点及形态标记基因od分成26个连锁群,19个二联体及81个未进入连锁关系的标记。每个连锁群包含3~14个标记。平均为 6.5个标记。该连锁图总图距为 3285.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 20.0cM。形态标记od被定位于该图谱中 3号连锁群上,而od基因位于家蚕Z染色体上,故可确定该分子标记连锁群对应于传统的家蚕形态标记图谱中的Z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家蚕幼虫期类胡萝卜素水平的变化及cbp基因的mRNA表达特征。[方法]选取黄茧和绿茧品种家蚕3、4和5龄期幼虫的丝腺,参照Takara Trizol plus试剂说明提取总RNA,根据文献提供的cb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PCR方法调查不同茧色品种家蚕幼虫不同龄期丝腺中cbp基因mRNA的表达特征和主要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水平变化。[结果]cbp基因的mRNA表达,在3和5龄期各品种家蚕均维持一定水平,但在4龄期表达量很低或不表达。同一组织的紫外可见光谱扫描结果显示,4龄期家蚕丝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极低,不同茧色品种cbp基因的mRNA表达也存在差异,绿茧品种仅表达1个缺失第2外显子的转录本,而所有黄色茧品种还可表达1个序列完整的转录本。[结论]家蚕体内类胡萝卜素的水平与cbp基因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家蚕(Bombyx mori L.)品种和纯度的鉴别,普遍依靠幼虫斑纹或茧形等形态鉴别方法,该方法易受环境影响,结果时效性和准确性差。【方法】筛选RAPD随机引物,稳定扩增出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转换成SCAR标记。 【结果】利用微量DNA抽提法,从家蚕主要品种苏5、苏6及其F1孵化前日卵快速提取单粒卵基因组DNA,筛选出RAPD随机引物S42,稳定扩增出苏5和苏6两个亲本品种的DNA特异性片段R5和R6,克隆和测序确认其大小分别为255bp和343bp。Blastn分析显示,R5的nt7~192与家蚕的一个非长末端逆转录转座子(AB002270.1)的nt183~368片段碱基序列有高达91%的相似性,无缺口序列。R6的nt5~340与家蚕的一个WGS(BAAB01113163.1)的nt675~337有91%的一致性,其中存在13个碱基的缺口序列。将2个亲本的RAPD标记转换成SCAR标记,分别利用合成的S42-255-2(P5-2)和S42-343-2(P6-2)SCAR标记引物,能够准确、快速地鉴别所标记的苏5和苏6及其F1蚕品种。【结论】SCAR分子标记方法能够检测家蚕品种和纯度。  相似文献   

10.
家蚕既是重要的农业经济昆虫,又是遗传学研究常用的实验动物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良好材料. 目前已有多种分子标记被用于家蚕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但人们对这些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的物理定位仍知之甚少. 该文以微卫星(SSR03)序列为探针, 对家蚕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 在减数分裂的间期、粗线期、中期染色体上都观察到单一荧光信号, 表明该序列为单一序列微卫星遗传标记. 利用Image J 软件测算杂交信号在该染色体上位置, 信号位点距离近端的相对长度与该染色体相对长度比值为12.502±0.470. SSR03可作为家蚕染色体物理图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品种荧光判性家蚕雌、雄家蚕的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黄酮合酶Ⅰ(BmFNS Ⅰ)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家蚕BmFNSI基因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丝腺中的表达量比较低,说明BmFNSI基因在对家蚕食物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的雌、雄中肠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荧光判性家蚕雌、雄蚕在对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上不存在差异,至少在FNSI基因所调节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不同品种荧光判性家蚕雌、雄家蚕的中肠、丝腺和脂肪体中的黄酮合酶I(BmFNS I)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家蚕BmFNS I基因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中肠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脂肪体,在丝腺中的表达量较低,说明BmFNSI基因在对家蚕食物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各品种荧光判性家蚕的雌、雄中肠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说明荧光判性家蚕雌、雄蚕在对桑叶内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途径上不存在差异,至少在FNS I基因所调节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代谢上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利用色素添食技术生产家蚕彩色茧,存在着三大需要攻克的难题。第一是色彩的深度、纯度如何提高的问题;第二是提高彩色茧的色牢度问题;第三是彩色茧色彩种类如何丰富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利用色素添食技术生产家蚕彩色茧,其彩茧的深度、纯度以及色牢度与色素、蚕品种、添食方法、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色素的有效成分高低、浓度大小等起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色泽是金针菇的重要性状之一,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以FL19(黄色)、8801(白色)及其后代(F1代、F2代)菌株和相应单核菌株为材料,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方法,对金针菇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通过对200个引物的筛选,获得了一个与白色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S3751800,并在亲本及其后代菌株进行了验证,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白色金针菇新品种的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15.
家蚕新品种“金丝一号”在农村的饲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家蚕新品种“金丝一号”的农村饲养状况。[方法]以“金丝一号”为供试家蚕品种,“871×872”为对照,调查龄期经过、死笼率、全茧量、茧层量等各项指标,比较试验品种生产性状的优劣。[结果]“金丝一号”的饲育方法与常规家蚕品种一致,其平均全茧量达到1.840g,平均茧层量0.376g,平均茧层率20.45%,张种平均产茧量35.79kg,其茧质成绩较理想,已接近实用家蚕品种实际生产的产量水平。其张种平均产值达到1002.12元,经济效益高于常规品种。“金丝一号”茧丝颜色为金黄色,不再需要进行人工染色,降低了加工成本。[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掌握“金丝一号”的生产性状和表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花椰菜叶色突变的RAPD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方法,对花椰菜灰绿色叶片正常植株及其绿色叶片突变体的基因组DNA进行差异分析,使用122个10bp随机引物进行RAPD反应,扩增片段分子量在0.3~2.5kb之间,其中S140在植株间扩增出差异片段1条。结果表明,花椰菜不同叶色基因组DNA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扩增出的差异片段对进一步研究花椰菜叶色基因调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家蚕雄性品种引进试验及其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引进的 4个雄蚕品种进行了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参试雄蚕品种的幼虫历期与现行普通种差异不明显 ,雄蚕品种的雄蚕率均达 98%以上 ,雄蚕品种的上茧率比现行品种高 1 .1~ 4.0个百分点 ,收茧量、担桑产值和张种产值分别比现行品种高 8.42 %~ 1 9.81 %、6 .0 1 %~ 40 .5 5 %和 2 5 .73%~ 40 .5 4% ,雄蚕茧的茧层量、茧层率和干壳重均明显高于现行品种。根据雄蚕产业的独特性 ,分析了江西实施雄蚕产业化的基本条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特殊用途桑蚕品种渝黔绿茧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加快特殊种质资源的利用,按桑蚕普通种品种区试设计要求,对绿茧品种进行室内品比与生产区域试验.品比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蚕儿发育整齐度高,健康性好,壮蚕食桑快,食桑活泼,踏桑少,老熟整齐,营茧快,茧型整齐匀正,茧色内外层一致,淡绿色,茧丝长1 100 m左右,解舒率80%左右,出丝率16.5%,解舒丝长900 m左右;蚕丝淡绿色,整根丝深浅一致.生产区试结果表明,蚕种孵化整齐,蚁蚕体色黑色,小蚕共育蚕儿发育整齐,健康性好,抗逆性强,张种产茧量较高,适应贵州中海拔以下蚕区的养蚕环境.  相似文献   

19.
10个家蚕纯种在高温胁迫下饲养的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高温胁迫下,对10个常用的二化性带多化血统的家蚕强健品种饲育全期的发育经过、结茧情况、蚕的体质和茧质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家蚕品种,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各性状表现有很大差异:体质表现强的品种,茧质成绩表现差;相反,茧质成绩表现好的品种,体质表现较差.各品种在33~35℃的高温胁迫条件下饲养全期均能保持基本的生产性能,这些品种可作为基础品种进行组配选育目标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