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阔叶林分通过株数递减和蓄积量递增而演变,这种演变过程和转移概率的特征是一致的。林分平均直径与转移概率有联系,且平均直径与林分演变的内部时间有联系,所以林分的转移概率形成新的“概率分布函数(^ρ)”。这种概率分布是由内部时间定向的,可用以描述阔叶林分未来的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与由“内部时间(T=D)”刻划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相互关联关系,反映出林分结构状态的演变。在8、16、32这几个临界时刻,“立木度/蓄积度”的数值都趋近10,这是思茅松林分演变的3个周期,对应着周期性的转移概率序列。用在判断林分生长、预测林分演变过程、确定林分间伐强度等方面都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思茅松林分演变过程周期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优良木(Ⅰ、Ⅱ、Ⅲ级木)的成长和分化,被压木(Ⅳ、Ⅴ级木)的衰退和死亡,是思茅 松林分演变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林分平均直径的变化与“内部时间(T=D)”有关系。  相似文献   

4.
云南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随机分布,遵循“概率对称性”的描述。而林分产生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则遵循“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描述。这就是云南松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化的两种概率现象。由“对称性概率”描述的林分系统结构状态中产生“非对称性转移概率”,所造成的各种林分结构仍然遵循“对称性概率”的描述,由此可见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演变,可以归结为“对称性概率”与“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交替变换,因此能用内部时间刻划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及其对应的“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描述各种林分结构的连续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天然森林中包含着多种类型的林分类型,各个林分系统具有自然历史确定的地理分布范围,外界的“能量流”和“物质流”都呈非均匀分布状态,因此造成林分系统“结构状态”和“演变动态”的多样性。林分系统中的各个林分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转换的规律相似,林分内部的“优胜劣汰”规律也相似。因此可用“内部时间T(D)”:3、4、5……32所刻画的“立木度/蓄积度”序列和“株数递减率/蓄积量递增率”序列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林分从幼林到过熟林的演变过程,这就是林分系统的“周期行为”。进入过熟林分以后,林分平均直径“D”的变化无规律性,但过熟林分仍然通过“新生林木更替衰老林木”而向前演变发展,这种“非周期行为”表达了林分系统“从存在到演化”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6.
森林系统的存在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第四纪的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森林,可划分为"单层同龄林分"类型和"复层异龄林分"类型,它们都遵循着由"初始林分"走入"过熟林分"的"优胜劣汰"规则。森林产生的"死亡量"必定小于"净生长量",这种非线性的"物质运动"与热力学过程的"熵"联系起来,则能更深刻地诠释由孢子植物进化为裸子植物,进而进化为被子植物的多样性树种所组成森林的"森林耗散结构"特性。现代的森林包涵着两类林分:一类是由单一树种组成的"单层同龄林分",是不通过"树种演替"就能形成"初始林分"的林分,因而其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另一类是由多"种群"组成的"复层异龄林分",其必需通过"树种演替"才能形成"初始林分",因而它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时间"。对云南的森林,已量测到亚热带阔叶林的"过熟林分"。却缺少"先锋种群"演变为"初始林分"的先前事件,因此不可能描述出其"复层异龄林分"的先前概率。由对云南森林的分析得出,两类"林分"虽都遵循"优胜劣汰"规则,但却只能导算出"单层同龄林分"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林分系统的存在与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云南松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随机分布,遵循“概率对称性”的描述。而林分产生的株数递减率和蓄积量递增率则遵循“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描述。这就是云南松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化的两种概率现象。由“对称性概率”描述的林分系统结构状态中产生“非对和性转移概率”,所造成的各种林分结构仍然遵循“对称性概率”的描述,由此可见林分系统在时,空中的演变,可以归结为“对称性概率”和“非对称性转移概率”的交替交变,因此能用内部时  相似文献   

8.
通过论述地史时期的森林变迁,认为"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随机变量序列",遵守无后效性的马尔科夫过程。用马尔科夫过程描述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存在与演变的结果表明,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是1个随机过程,具有无后效性和时齐性;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的适生分布区域为海拔400~2800m的地带,实测资料将其划分为10个"子系统",10个"子系统"的转移概率可把"云南阔叶林林分系统"由状态Ei经过10次转移到达状态Ej的概率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9.
<正> 众所周知,人工林林分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平均直径。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林木平均营养面积和林分平均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林分,其平均胸径最终将保持在一个相似的水平上。上述这种规律,在天然林中或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内是否也存在呢?研究一个树种在各种立地条件下的林分平均直径与林分密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森林经营是有极大益处的。因为一个林业经营单位所辖森林地  相似文献   

10.
动态马尔科夫直径生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荣伟 《林业科学》1994,30(4):338-345
建立了模拟山桉人工林直径生长的动态马尔科夫随机模型。估计模型参数用到了山桉密度试验的直径观测数据。采用多项分对数描述直径转移,模型的建立应用了两阶段的广义最小二乘法:第一阶段模拟每一个直径级的直径转移与密度和年龄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处理第一阶段模型参数随直径级的变动,得到以密度,得到以密度,年龄和径级为自变量预测直径转移概率的紧凑表达式。统计检验表明,应用该模型预测山桉林分直径分布的有效性优于采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天然林林分结构复杂,生长过程也多种多样,所以对它进行生长予测非常困难。然而,研究天然林的施业法,必须要了解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及进行生长予测,为此日本最近编制了仿真模型。本模型对林分结构的表现方法采用直径分布;对林分生长的表现方法采用直径转移概率。为此首先根据直径分布(林分  相似文献   

12.
在记述古代云南森林发展概貌的基础上,依据"唯象理论"诠释了云南森林的演变架构。云南森林在地史中的发生与发展状况表明:在古生代泥盆纪发生了孢子植物组成的原始森林,用x0来表示,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发生在中生代的侏罗纪,用x1来表示,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则发生在新生代的第三纪,用x2来表示。当云南的环境演变为"垂直气候带"状态时,则保留着"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这是近代的"云南森林"现象。依杨振宁教授提出的"唯象理论"可将今天的"林学结构"分成四层,从一到二到三到四。近代的"云南森林"基本现象所表述的是由裸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分系统"和由被子植物-树种组成的"阔叶林分系统"。从一个很广但不一定很深的领域提炼出"针叶林分现象"和"阔叶林分现象",从其"林分现象"即"唯象"着眼,归纳出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又归纳出其"阔叶林分系统"的生态环境和生长规律。"林分现象"与"森林现象"之间的关系,既是归纳的,又是推演的,这就把"森林现象"按逻辑推演常用的方法一分为二。此森林的基本现象是从一变到二,而二跟三是要变成更深的"理论结构";可用逻辑斯谛方程来表达云南森林的"针叶林分系统"和"阔叶林分系统"形成的更深的理论结构。最后的从三到四,则是把这些理论结构变成一个数学的语言,而用马尔科夫过程来刻画云南森林的状态转移概率。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松林林分群体林龄测定方法,在森林调查中,一直沿用全林平均木法和分径阶标准木法。一个是伐取一株林分平均直径的立木,实测年龄作为林分林龄;一个是分径阶按各径阶株数比例关系,分别伐倒多株立本实测年龄,然后再计算林分林龄。前法因红松天然林具有复层、异龄、混交和幼龄期耐荫的特点,林分中立木个体年龄差异悬殊,几个世代同堂,因而利用平均直径的立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工林林分密度直接影响到林分平均直径(取平均胸径)。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林木平均营养面积和林分平均直径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密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林分,其平均直径最终将保持在一个相似的水平上。上述这种规律,在其它林分中或同一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林分内是否也存在呢?  相似文献   

15.
唐守正 《林业科学》1997,33(3):193-201
本文推导出一组联系林分平均直径生长和直径累积分布生长之间的方程式。根据这些方程建立的全林分生长模型和径阶模型或与距离无关的单木模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导由林分断面积总生长向单木直径生长的分配。采用这一组方程,根据二个不同时间点上算术平均直径和均方平均直径回收生长模型和枯损模型中的参数,保证林分水平预测的结果和径级水平或单木水平预测的结果相容。采用一个误差函数来刻化相同直径林木在生长过程中的分化,证明了忽略这项误差函数可能导致预测的直径分布范围小于实际的范围。因此,加上一个误差函数预测直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直径分布预测的精度。最后一个实例说明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天然阔叶林不同林层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第一林层的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密度、蓄积量与林分密度之间相关关系显著,林分的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0.48~0.88,即合理密度在0.48Nmax~0.88Nmax之间,并可求其合理密度下的蓄积量;第二、三林层的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密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林分各林层的合理密度为科学经营天然阔叶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5种概率分布律对南平市延平区77块天然阔叶林样地的直径分布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南平市延平区天然阔叶林的直径分布用伽玛分布(gammadistribution)表示较好。探讨这些规律对于天然阔叶林的合理经营以及进行森林调查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福建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五次复查样地调查资料,对750个天然阔叶林样地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及log-线性模型的拟合,以分析坡位与林分蓄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卡方检验中坡位和林分蓄积的连带关系明显;剩余分析中林分蓄积随着坡位的改变,从山谷到山顶而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这与有序连带测定结果基本一致,但主效应估计分析结果与交互作用效应估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由天然阔叶林受人为影响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永安市人工促进天然阔叶林更新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永安市2.5年生阔叶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8cm、3.2m、28767株·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33、3.07、0.65和0.20,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O.28—3.33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55年生的伐前林分平均胸径、树高、密度分别为16.6em、11.3m、870N·hm2,乔木层物种丰富度R、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21、3.83、0.87和O.08,林分相对直径分布范围0.36—2.89cm,直径分布为反J型,表现为异龄林特征。表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是天然阔叶用材林重要和有效的更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用于预估同龄林结构和产量的传统的直径分市方法,已推广到包括年龄不明确的林分。本文着重分析用于同龄林和异龄林的参数预测模型(PPM)之概念。该参数预测模型,是直接预报表现某一直径分布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Pdf)未来参数值的数学模型,然后用这种直径分布来估计林分平均标志值。如材积,胸高断面积。此外,本文还提出了参数回收模型(PRM),并从数字上进行了论证。参数回收模型是直接预测林分平均标志值的数学模型,用它可以得到以直径分布为基础的某些估计值。通过对两种模型的检验,认为在两个不同林分之间或两个不同的独立产量预测技术——直径分布模型和林分平均标志值模型之间,存在着数学上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