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41个云南松种源生长差异性、高生长遗传力及幼、成龄相关分析,初步揭示了生长量各年度的早晚期相关性、联系性和规律性,表明从第9年开始选择云南松优良种源的时机已经成熟,在5~6个位次以下的波动稳定率为805%,排名前10位中有6个云南松优良种源进入最佳早期选择范围,15~20年轮伐期的早期选择年效率为7290%~11047%,其可行性较强,效果也显著,这为加速云南松的良种选育和初步实现造林良种化进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互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与速生阶段的秩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痤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锦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较宽。优良种源材积的选择效益为39.7%-134.5%。  相似文献   

3.
在云南松种源区划的基础上,评选出11个产地,24个林分,328个自由授粉的优良家系,在昆明双龙、蒙自芷村、祥云清华洞3个测试点上进行3水平的联合栽培测定,从幼苗的生长量表明,云南松的变异是丰富的,每一个选择层次上都可获得一定的遗传增益。它们的增益是:种源30%~110%,林分110%~114%,家系162%~1956%。在云南松的遗传改良中,应有效地利用每一选择层次上的增益。综合利用多层次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对云南松母树林后代(5个种源81个家系)苗期生长的分期观测及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期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即火柴柱形期(Ⅰ期)、灯笼形期(Ⅱ期)、伞形前期(Ⅲ期)和伞形后期(Ⅳ期);苗木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只有一定的阶段性;种子的大小及发芽率与苗木的生长关系不明显;苗木大多数性状在家系内差异不明显,在家系间和种源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苗期以滇东南和川西南种源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较大,滇中和滇西种源次之,对照的最小。  相似文献   

5.
云南松优良家系、单株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昆明、永平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和石屏、建水3个3—4年生云南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结果表明:云南松高、径生长,木纹理通直度,木材密度和松脂含量在家系间、单株间差异显著,其中树高遗传力估值为:0.28-0.575,地径遗传力估值为:0.16-0.666,材积遗传力估值为:0.52-0.67,木纹理通直度的遗传性被高度控制,估值达0.85;木材密度次之,估值为:0.52—0.83;松脂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为:0.453-0.73。借助于约束或非约束选择条件能有效地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兼优家系、单株的选择。综合评选出牛达39号、龙朋5号、双柏鄂嘉17号等32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高生长实际增益30.63%,遗传增益16.85%,说明依据主要性状联合评选出的家系其优良性能是极其显著的。试验还在2个种源试验林内共同选出广西乐业、贵州兴义、云南双柏、云龙、富宁、开远6个优良种源、27个优良单株。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家系、单株的选择,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批家系和单株适宜在单试点、双试点或多试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7.
云南松母树林后代苗期生长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云南松母树林后代(5个种源81个家系)苗期生长的分期观测及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松苗期生长可分为4个时期,即火柴柱形期(I期)、灯笼形期、菜前期和伞形后期;苗木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种子的大小及发芽率与苗木的生长关系不明显;苗木我生状在家系内差异不明显,在家系间和种源间则存在显著的差异;苗期以滇东南和川西南各泊的生长量和生物量较大和滇西种源次之,对照的最上。  相似文献   

8.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种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油松地理种源—林分—家系3水平的苗期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大,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
《江西林业科技》1994,(3):18-22
对49个杉木地理种源进行了生长发育及种源选择的研究。初步摸清了杉木在河南的变异规律,通过统计分析,用综合评定法评选出6个适宜河南生长的优良种源,优良源的树高,材积分别比本省对照种源大11.3%和30%,增产效果明显,同时为河南杉木造林区提出调种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油松3个种源、18个林分、54个半同胞家系的苗期6个性状,进行了3水平遗传变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家系间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效应呈种源>家系>林分,种源的遗传变异参数最大、选择效果最好,在选择优良种源的基础上选择优树,其育种效果将会更好。  相似文献   

12.
从云南松自然分布区的不同生态区,不同经纬度,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江河流域共收到各地的代表种源149个。选择了水热条件有明显分异的11个裁培点,同步进行裁培对比试验。3年的试验材料证实,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差异是极显著的。表现好的种源高生长超过对照20.5~200.6%,径生长超过12.9~103%,优劣种源间差异更为显著。通过分析,初步掌握了云南松的一些地理变异规律;得出种源内各性状间彼此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为云南松种源选择和早期鉴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利用种源试验选择出4个较优产地的云南松种子,在石屏县世行贷款国家造林区开展营造丰产林的试验和示范。从本次云南松林示范林和试验林的结果得出,以优良种源、采用天然菌根土,3月初育苗较佳,比其他措施苗高增长31.3%~61.5%,径粗提高43.1%~97.3%,造林成活率达96.2%。  相似文献   

14.
《江西林业科技》1994,(3):53-60
介绍了1977年和1980年在湖北省13个试验点进行的杉木地理种源选择试验结果,通过9年生和6年生两次重复试验的结果表明,杉木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侧枝、冠幅、结实与抗寒性等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种源生长与环境与作明显,杉木种源生长幼龄阶段的失次相关性强,采用多变量座标综合评定法,为湖北省五大杉木造林区分别选出了相应的优良种源,其中绵屏,邻水,江华、那坡四个种源在湖北大多数地区表现优良,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云南松2个试验点和2个优良林分的31个种源木材乙醚提取物即松脂含量的变异.28个12年生种源值的方差分析得出,种源内单株间F=3.7118>F.0.05=3.1682;种源间F=2.0057>F0.05=1.6930,表明云南松木材的乙醚提取物在种源间和单株间差异都显著;其广义遗传力为0.453;石屏2个天然优良林分中优树的林分差异水平为α=0.1,单株间差异不显著、广义遗传力为0.727,有利于良种选育.t检验结果,云南永平、昆明两试验林6个同种源的木材乙醚提取物有5个种源差异不显著,1个显著.相关检验结果同试验点28个云南松种源单株木材的乙醚提取物与主干轴向树脂道面积比、树高、种源原产地经度和海拔高度的相关关系分别为0.4393**、-0.2228*、0.3306**、-0.2785*.云南松木材的松脂含量主要决定于遗传因素,但又受生长地理位置变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种源,林分和家系苗高生长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云南松种源区划的基础上,评选出11个产地,24个林分,328个自由授粉的优良家系在昆明双龙,蒙自芷村,祥云清华洞个测试点上进行3水平的联合栽培测定,从幼苗的生长量表明,云南松的变异是丰富的,每一个选择层次上都可以获得一定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壮苗培育与幼林生长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年来,在滇中宜良和滇东南石屏采用优良种源和家系与多项育苗措施相结合,进行的复因子云南松田间栽培试验证实,用黄乳牛肝菌菌根为主的天然菌根土作容器基质(B3),并用富宁优良种源种子,所育出的云南松容器苗速生健壮,造林6年后林木仍保持着生长优势,单位面积的材积生长量比火烧土和生地土的混合培养基质(B1)和接种Pt305菌种(B2)以及生地土(B4)等措施提高了17.89%~41.96%。用以黄乳牛肝菌  相似文献   

18.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9.
《江西林业科技》1994,(3):83-91,127
1976及1979年在杉木全分布区内分别收集杉木代表性种源21个及58个,在杉木造林不同生态区的2及5个试点上进行田间试验,根据6-9年生的试验观测得出杉木存在广泛的地理变异,种源间生长差异非常显著,优,劣种源类群间生长差异达2倍以上,为云南各杉木造林区选出了2-3个较佳种源,选择增益达14-55%。  相似文献   

20.
对昆明、永平 2个云南松种源试验林和石屏、建水 3个 3~ 4年生云南松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进行遗传分析及综合选择 ,结果表明 :云南松高、径生长 ,木纹理通直度 ,木材密度和松脂含量在家系间、单株间差异显著 ,其中树高遗传力估值为 :0 2 8~ 0 5 75 ,地径遗传力估值为 :0 16~ 0 6 6 6 ,材积遗传力估值为 :0 5 2~0 6 7,木纹理通直度的遗传性被高度控制 ,估值达 0 85 ;木材密度次之 ,估值为 :0 5 2~ 0 83;松脂含量的遗传力估值为 :0 4 5 3~ 0 73。借助于约束或非约束选择条件能有效地进行生长、形质和材性兼优家系、单株的选择 ,综合评选出牛达 39号、龙朋 5号、双柏鄂嘉 17号等 32个优良家系。入选的优良家系高生长实际增益30 6 3% ,遗传增益 16 85 % ,说明依据主要性状联合评选出的家系其优良性能是极其显著的。试验还在 2个种源试验林内共同选出广西乐业、贵州兴义、云南双柏、云龙、富宁、开远 6个优良种源、 2 7个优良单株 ,为进一步开展优良家系、单株的选择 ,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批家系和单株适宜在单试点、双试点或多试点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