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保护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天然林自然资源,利用林间空地,推广林下参种植技术,该文从选择合适的土壤、林地环境和种植品种入手,对林下参的种植技术进行论述,以期对参农种植林下参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2.
林下参生产方式一般仅限于天然林,其发展面积受到限制,为了研究能否利用落叶松林地发展林下参,进行了该项对比试验。在本溪县山区选择树龄15~20 a的落叶松林地和临近区域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进行人参播种试验,2007年对天然林下与落叶松林下人参的保苗数量、参籽产量、人参根产量等项目进行调查对比,结果表明:667 m2落叶松林与天然林比较,林下参平均保苗数量增加559株;平均产参籽增加1.55 kg;人参根产量增加6.3 kg。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林下参的试验中,通过对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坡度和坡向、不同土壤容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栽植林下参均可,但是人工林下栽植林下参的产量明显高于天然林下。林下参的保存率及产量与坡向、坡度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土壤密度不同,林下参的保苗率有明显差异,林下参生长的最佳容重范围为0.85~0.95。  相似文献   

4.
林下参是指在天然林下模拟野山参生长条件而育成的人参。文章阐述了黑龙江省东部林区林下参的栽培技术,采用不施农药化肥的模拟天然野山参生长模式,辅以自然诱导性人工干预,以期实现林下参栽培的最合理技术,为黑龙江省东部林区林下参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清原地区林下参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林木资源,合理开发林地经济,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结合清原地区发展林下山参产业的优势,翔实地论述了林下参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以及清原地区林下参的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找到林下参适宜的生长环境,该文对林下参栽培的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均可栽植林下参,而人工林的产量高于天然林;在东北坡,坡度24°、土壤容重0.80~1.00 g·cm-3的立地条件下,可以提高林下参的保存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8.
从林地选择、整地、品种选择、林下播参籽栽培和林下移栽参苗栽培等仿生栽培技术、林间管理、收获加工系统介绍了林下参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利用天然林区的空地资源,该文通过在天然林区内根据不同的林地环境采用不同的模式栽培黑木耳,因地制宜建立林下黑木耳简约、生态、科学、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林分郁闭后采伐前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茵栽培,可以提高林地经济收益,实现以短养长的目标。本文针对重庆市丰富的林地资源,提出了适宜林下栽种的蘑菇菌种及其栽培料的配置关键、接种技术、菇棚搭建、林下栽培管理和采菇方法,以指导广大林农因地制宜地进行林下蘑菇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