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新育油用亚麻品种(系)木酚素含量与基因型和地点的关系。【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11个油用亚麻品种(系)2005、2006年在4个代表性试点的木酚素含量。【结果】11个亚麻品种(系)88点次木酚素含量变幅为6.487~13.127 mg?g-1,以97047平均含量最高,伊04的最低;4个地点中以河北坝上点最高,新疆伊犁点最低。方差分析表明,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地点互作效应对木酚素含量的影响均达到1%显著水平。不同品种(系)木酚素含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以97047和伊04的稳定性好。【结论】基因型是影响木酚素含量的首要因子,品种选育是提高木酚素含量的首选措施。不同品种有不同的适种地区,参试品种(系)中97047为木酚素含量高且适应性广泛的品种(系)。  相似文献   

2.
氮素水平对亚麻茎解剖构造及产量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显示,增施氮肥促进了亚麻的干物质积累,增加植株的茎粗和株高,对芭茎上组织的生长促进作用,从而显著提高了亚麻的原茎产量,同时,由于增施氮肥降低了亚麻的出麻率,导 致亚麻纤维产量提高不显著;在对增施氮肥的反映方式和程度上,不同品种的原茎产量及纤维产量形成过程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不同地方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差异极大,亚麻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纤维含量在不同地点间、品种间和两者的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有必要对黑龙江省亚麻进行高产区划分,选择适宜的品种在适宜的区域种植,全面提高黑龙江省亚麻纤维的产量。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全磷含量与原茎产量、纤维产量和纤维含量均存在较大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速效磷含量不相关;酸碱度与3者均呈负相关关系;另外有机质含量与3者均呈正相关关系,全氮与原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与其他指标不相关,碱解氮含量与产量不相关,速效钾含量与纤维含量呈著负相关。对3个品种的分析显示,碱解氮、速效磷和酸碱度对纤维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而速效钾是负值。  相似文献   

4.
对2004年度辽宁省审定的10个水稻品种产量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不同年份的产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年份间、不同地点间的产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品种与年份间的产量互作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地点与年份间的产量互作差异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产量与对照辽粳294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稳定性分析表明,以辽粳294、辽优3072产量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选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对87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籼稻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含2.35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等位基因变异范围2~6;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303~0.796,平均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4~0.658,平均0.29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65~0.990,表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种间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不同。87份籼稻品种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内品种遗传背景比较相似,类群间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其中,39.1%的籼稻品种遗传组分单一,而遗传背景复杂的籼稻品种达到60.9%。该研究可为水稻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并为后续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引进的10个国内外早、中、晚熟纤维亚麻品种在安徽凤阳的生育特性、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亚麻南移安徽后生育期延长,长达78-86 d,株高达99-123 cm,工艺长度83-104 cm;原茎产量6170-9258 kg/hm2,长麻率15%-18%;种子产量658-1019 kg/hm2,千粒重3.3-4.0g,发芽率85%-94%。综合比较后得出黑亚12号、Ar-gos、双亚5号、DTANE四个品种最适宜于安徽种植。  相似文献   

7.
选用34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分子标记对87份来自不同国家的籼稻栽培品种进行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4对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含2.35个等位基因,品种间等位基因变异范围2~6;Shannon’s信息指数变幅为0.303~0.796,平均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为0.084~0.658,平均0.295;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265~0.990,表明淀粉合成相关基因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种间等位基因的变异频率不同。87份籼稻品种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内品种遗传背景比较相似,类群间品种遗传背景差异明显,其中,39.1%的籼稻品种遗传组分单一,而遗传背景复杂的籼稻品种达到60.9%。本研究可为水稻淀粉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为后续淀粉品质性状的关联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态因子对亚麻韧皮纤维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光学显微技术的方法,对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亚麻韧上纤维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对出麻率,纤维强力等品质, 测试。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是目前国内栽培面积最大的炸片专用加工型品种,具有优良的品质特性。以大西洋为母本,12份具有不同特征特性的栽培品种和特异性种质资源材料为父本,共配制杂交组合12个。以供试组合的无性一代为试验材料,进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性状指标的测定,对试验结果采用一年多点联合方差分析,评价不同组合各主要性状的具体表现,为马铃薯资源创新和育种提供基础材料。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组合的株高、单株产量、单株薯数、商品薯率等性状均不受组合与地点间互作效应影响。单株产量、干物质和还原糖含量在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株高和商品薯率在地点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除单株产量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组合间的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环境对玉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省生产上主要推广的15个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粗蛋白含量在8种不同生态环境下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地点间粗蛋白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变幅为9.5 4%~12 .6 5 % ,粗蛋白含量大于11%的品种为HE - 1、HE - 2、豫单10 1和豫单2 0 0 2 ,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地点间粗蛋白含量变幅为9.80 %~11.0 9% ,以驻马店点和郑州点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紫花苜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紫花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与盐胁迫的相关性。[方法]以6个苜蓿品种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盐胁迫对紫花苜蓿重要品质性状和鲜草产量的影响。[结果]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在品种间与NaCl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中苜1号与其他各品种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粗灰分含量仅在NaCl浓度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NaCl浓度为0.400%时平均粗灰分含量最高;鲜草产量在品种间、盐浓度间及其互作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在NaCl浓度0.200%时多数品种的产量最高,当盐浓度大于0.300%时不同品种间的产量差异则迅速增大。[结论]盐胁迫对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和粗纤维含量没有影响,但对粗灰分含量和鲜草产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8个甜荞品种在全国19个不同地点进行栽培试验,采用酶重量法测定所得种子中膳食纤维含量,分析在不同地点栽培下不同甜荞品种的籽粒膳食纤维变异情况和不同品种对基本生态因子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甜荞籽粒的总膳食纤维含量(TDF)、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NSDF)、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WSDF)平均分别为19.65%、14.94%、4.71%,变异范围分别为13.91%~28.32%、8.76%~23.34%、0.63%~9.72%.TDF含量在品种间及地点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NSDF含量地点间有极显著差异,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WSDF含量在品种间有极显著差异,而地点间差异不显著.Scott-Knott聚类分析显示TDF上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和参试地点可分为4类;NSDF上,地点可分为4类;在WSDF上,供试品种可分为3类.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甜养品种膳食纤维含量与海拔、生育期均温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榆荞4号的TDF(r=0.637**)和NSDF(r=0.651**)含量与纬度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榆荞4号较其他7个品种对纬度敏感性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高温胁迫下不同棉花品种之间光合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差异,分析高温胁迫对棉花光合特性的影响,筛选耐高温品种,为耐高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测试20份陆地棉资源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光合水分利用率等5项生理指标,以及单株结铃、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整齐度、伸长率10个性状,研究其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 20份材料在高温胁迫后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品质存在差异但不显著,棉花品种间耐热性的表现不同,单株结铃和单铃重这两个产量性状和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呈正相关。【结论】 在高温胁迫环境下,中棉所35号、湘棉11号、鄂棉10号的光合能力相对较强,产量性状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耐高温特性,筛选出材料可以作为耐高温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纤维颜色棉花品种品质差异及棉铃在发育进程中生理活性变化,探索其品质形成的主要时期和相关影响因素,为彩色棉的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彩色棉品种中棉所51号(浅棕,CCRI 51,杂交棉)、中棉所81号(深棕,CCRI 81)、中棉所82号(深绿,CCRI 82)和普通棉(简称白棉,CK)国欣棉3号(GX 3)为试验材料,对各小区棉株中部第5-6果枝的一、二果节当日花进行挂牌,于收获期测定其纤维品质,并在花后10、15、20、30、40 d(days post anthesis,DPA)取挂牌棉铃,分别测定铃壳、棉籽、棉纤维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棉纤维的纤维素含量,研究不同颜色棉花品种纤维品质差异及棉铃发育特点,并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以及断裂比强度三个指标均以杂交彩色棉(浅棕棉)最高,常规陆地棉三个指标的高低顺序为:白棉>深棕棉>深绿棉。白棉铃壳各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彩色棉品种,各品种各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白棉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大下降幅度时期为前期(10-20 DPA,降幅66.67%),而彩色棉品种为后期(20-40 DPA,降幅为23.08%-61.19%)。各品种铃壳POD活性在花后10-20 DPA均有所上升,其中以深绿棉品种上升幅度最高,白棉和浅棕棉铃壳POD活性在10 DPA时显著高于深棕棉和深绿棉。白棉在10 DPA时铃壳和棉籽SOD活性均为最高,两棕色棉铃壳SOD活性在棉铃发育过程中均呈逐渐增加趋势;浅棕棉棉籽SOD活性在30-40 DPA时提高了53.18%,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深绿棉棉纤维SOD活性降低时期出现得较其他品种早10 d。白棉棉籽MDA含量在花后20-30 DPA时下降,而彩色棉均升高。浅棕棉纤维素快速累积开始期最早,持续期最长,白棉较深棕棉和深绿棉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早3 d,持续期长1-5 d。10 DPA时棉籽MDA含量与棉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显著负相关,铃壳POD活性与纤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纤维素快速累积持续期与纤维长度及强度显著正相关;20 DPA时棉纤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30 DPA时棉籽MDA含量以及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与整齐度呈显著负相关;20 DPA时棉籽MDA含量、30 DPA时铃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40 DPA时棉纤维MDA含量与马克隆值呈显著正相关;40 DPA时棉籽可溶性蛋白质含量、20 DPA时棉纤维POD活性与伸长率显著正相关。【结论】彩色棉棉铃相比于白棉,较低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在纤维发育前期(0-20 DPA)阻碍了纤维初生壁的形成及生长,在纤维发育后期(20-40 DPA)促进了色素类物质在次生壁沉积,这就降低了纤维素在次生壁的积累。彩色棉较短的纤维素累积持续期以及较晚的纤维素快速累积起始期是造成彩色棉品质低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甜高粱的遗传多样性,选取31份甜高粱品种资源,通过生物学性状的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SSR分子标记试验,获得如下结果:13个生物学性状在品种资源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品种资源间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真实存在;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株高与茎粗、鲜质量和叶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粗与鲜质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数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粗纤维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可以将前4个主成分作为品质主因子、产量主因子、糖分和产量次因子,以及产量辅助因子;基于生物学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将全部品种资源分成6大类群,其中第Ⅰ类属于高产型,第Ⅱ类属于高产低质型,第Ⅲ类属于高含糖量型,第Ⅳ、Ⅴ类群利用价值不大,第Ⅵ类属于高分蘖型。根据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计算得到甜高粱品种资源每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757,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将全部品种资源聚为6大类群,这与生物学性状聚类结果相类似,但又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石家庄地区种植的11个谷子品种的千粒重、糙米率、水分、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灰分、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检测和系统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模型进行分层综合评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同一品种各矿物质之间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品种间差异较大;脂肪、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相对较小;千粒重与蛋白质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建立模型时需正向选择脂肪、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负向选择水分、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含量;建立模型后综合评分并聚类得出11个品种可聚为3类,第1类品质最优,最适宜石家庄地区种植,包括承谷13号、200131、冀谷19、衡2001、郑066和保213,第2类品质最差,只有安074117,第3类品质居中,包括206058、安0474585、A2×测351变、沧372。  相似文献   

17.
对小站稻品种间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的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站稻品种间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变异系数依次为蛋白质含量>产量>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在优质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可以以降低蛋白质含量为突破口,从而实现小站稻优质高产。在小站稻区水稻生产上若兼顾考虑产量和食味品质可以选用花育13、花育409和津原47,若以高产为目标可以选用津原45和津原D1,E28可作为优质品种种植,津川1号可作为优质食味米原料品种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18.
施氮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选用来自7个省的不同强筋小麦品种,进行不同氮肥处理,分析其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纯氮量在0-225kg范围内,产量随施氟量的增加而提高;超过225kg/hm^2,产量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以济麦20产量最高。不同品种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加工品质均表现随施氮量脚增加而提高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之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综合评价近30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阐述该区域育成品种主要性状的育种演变规律,为西北内陆棉花新品种选育和主栽品种推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0年和2021年分别在甘肃敦煌和新疆石河子对110个1988—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审定的早熟陆地棉品种与早熟、产量、纤维品质和株型相关的12个主要性状的表型进行鉴定;利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品种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分,筛选优良品种,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育种演化分析。【结果】110个早熟陆地棉参试品种的12个主要性状表型值分布范围较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果枝长度>单株结铃数>吐絮率>单铃重>马克隆值>纤维强度>衣分>纤维长度>开花时间>果枝夹角>伸长率>整齐度。通过聚类分析将110个早熟陆地棉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4个类群,它们分别为优良纤维品质、早熟、松散株型和高产的品种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早熟性与产量和纤维品质相关性状均呈负相关,产量构成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呈正相关,且多数性状之间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2个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筛选并综合评价适合新疆阿拉尔地区栽培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 采用小区试验,测定9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对其营养品质进行相对饲用价值RFV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 9个青贮玉米品种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脂肪(EE)、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粗灰分(Ash)及淀粉(Str)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新饲玉12号鲜草产量最高为1.19×105kg/hm2,NDF含量最低为51.87%;新沃1号CP含量最高为7.60%,ADF含量最低为28.53%;机玉336EE含量最高为3.16%,Ash最低为6.06%,Str含量最高为30.87%。【结论】 华牧3号、机玉336、新饲玉11号和屯玉168适宜在新疆阿拉尔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