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内部因素与外界因素2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障碍进行了分析,指出自身提升与外部帮助多管齐下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分析造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困境,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是当前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既是一个新亮点,也是一个研究新方向。为了深入了解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障碍,更有效地探索破解对策,通过对漳州、厦门等进城农民工进行随机走访交流、调查了解,并结合对一些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专题文章、媒体报道的研究,发现当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仍然障碍重重,包括制度、观念、技能等多方面因素。要让新生代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不仅需要农民工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各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逐步向新生代农民工敞开城市主人之门。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通过调查分析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思想现状和行为现状,概括该群体的特点和面临的一些问题,具体从社会保障制度、市民化素养提高、城乡群体心理鸿沟弥合、职业角色和身份定位、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加强教育培训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受经济条件、教育内容、学习方式的影响,他们的继续教育面临很多困难。网络教育兼具教学资源共享化、教学实施网络化、学习过程自主化等方面的特点,在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中具有传统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能有效促进社会融入、经济融入、心理融入,助力其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却依然面临着制度供给、政治参与、文化认同及素质提升等方面的重重障碍,被排斥在城市边缘;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正逐步在演变为城市内部新的二元结构。新形势下,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环境,加强他们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强化他们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将他们纳入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使其充分享有"同城待遇"。  相似文献   

7.
河南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着自身素质、社会保障、职业培训及社会交往等障碍,可通过推动户籍改革、构建良好的舆论生态、提升人力资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8.
由于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庞大的队伍在城市中有着潜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他们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然而,纵观现有的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研究,很少有人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是否真正能够从心理上和生活上,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去。从概念、现状、融入障碍和建议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现状进行综述,最后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呈现出“老去”与“返乡”趋势,“80后”甚至“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异军突起,规模和比例不断增加,其城市融入问题也日益凸显。有关其城市融入的既有研究分化为三类:“积极融入论”、“消极返乡论”与“半城市化论”。时下乡村劳动力相对过剩、城市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总体性环境需要其积极融入城市。借用布迪厄“文化资本”概念的三维划分,在对核心概念实施操作化的基础上,阐明了其在他们城市融入中的积极功能,并尝试建构文化资本支持系统的理论模型,以期为今后的经验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成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焦点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的迫切愿望和诉求更是所有问题中的重中之重。主要从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适应性、路径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探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农民工知识层次有所提高,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对知识、能力、发展期望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加希望融入城市.在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时,应立足于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培训,从成功市民化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实施影子培训,助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培训体系设计,督促企业实施城镇化主人的培训.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的有效转移。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转移的素质困境,并从新生代农民工和政府两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提升进行了相关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民工权益保护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作为一个规模巨大的特殊群体,在城市化进程中正日益边缘化。扭转这种局面的根本出路是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分析了城市农民工权益受损的原因,认为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制度、农村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及社会诚信的整体缺失是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原因;歧视性的就业政策、劳动法规不完善、劳动监察软弱无力是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和直接原因;农民工整体素质不高、维权成本高昂也是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周利兵 《农学学报》2014,4(9):114-118
新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社会主流价值趋向于公平、公正价值观,有关农民工流动人口的社会政策有很大进步。但是,受限于农民工群体的弱势地位,缺乏利益表达渠道与政治参与能力,也无法与用人单位代表的资方进行有效地讨价还价,实际的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随着我国农民工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出现分化,相关社会政策应该积极转变,应更多地关注农民工群体的城市融入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对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耦合作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评价模型计算土地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以及二者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对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2012年江苏省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二者耦合度差异不大,耦合协调度由中度失调走向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6.
土地征收中农民利益受损,收益分配的失衡导致为追逐土地收益的违法征地屡禁不止.危逼国家粮食安全与国民经济的稳定.现行收益分配机制没有遵循产权交易的规则、没有考虑集体土地开发中的外部经济性、更没有顾及农民的发展权.这是现行产权制度和交易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分析农民利益受损危害与原因基础上,提出依产权交易规则确定征地农民的受益方式、据集体土地功能扩大受益农民主体的范围、依土地增值来源确定收益分配新机制、完善农民利益保护救济机制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抚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口结构、生活水平、土地结构和土地利用投入产出4个方面,构建了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协调发展模型为研究方法,对抚州市2007—2016年人口与土地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呈重度失调向中度协调发展趋势;人口与土地城镇化之间的协调状态由重度失调土地城镇化滞后型向初级协调人口城镇化滞后型阶段转变;抚州市人口与土地城镇化速度相对一致,但人口城镇化速度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8.
保护耕地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保护与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本文首先指出了耕地保护与城市化土地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耕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对土地需求之间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伴随着大量土地被征用,这引发了地方政府、农民和土地开发商三者的利益冲突。本文简要阐述了现阶段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征地的现状,选用博弈分析方法,对农民与征地方的各种博弈关系进行分析,剖析了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开发商在征地补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矛盾,并提出了缓解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崔宁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8):223-227
通过对2013 年全国范围内的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个人特征、职业特征、社会福利与保障特征以及社会认同特征4 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四大维度变量、两个模型,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分析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