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油茶低产林形成的原因以及油茶低产林综合改良复壮技术进行分析,运用清除杂草灌木、修剪茶树、增施有机肥、置换优良品种以及预防病虫害等方法实现对油茶低产林进行改进,旨在有效地提高油茶树的产量,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开花苦竹的复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大面积开花苦竹Pleioblastus spp.复壮技术试验的总结。经过1984—1988年5年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削草松土加施尿素是苦竹复壮最有效措施,试验第五年(即1988年)的新竹,木苦竹(PL.amarus(Keng)Keng t.)每亩立竹量达3196株,平均地径2.09厘米,平均高度445.8厘米,蓄积达2237.2公斤,与封山育竹12年的竹林比较,立竹量增长4.74倍,蓄积量增长7.48倍;同期,青苦竹(PL.amarus var PendulifoliusS.Y.Chen)立竹量每亩比封山12年的竹林增长2.462倍,蓄积量增长2.13倍。2.削山松土是苦竹提前复壮的基本措施。采取这一方法,5年就可使竹林恢复正常生长,其88年木苦竹每亩立竹量达到1908株,平均地径1.77厘米,平均高度395.7厘米,蓄积达954公斤,比封山12年的竹林每亩立竹量增长2.831倍,蓄积量增长4.04倍;同期,青苦竹立竹量比封山12年的竹林每亩增长1.657倍,蓄积量增长1.289倍,复壮时间可比封山提前5—6年。 相似文献
3.
4.
广德现有毛竹林3.0万hm’,其中低产林占60%以上。1995年,省林业厅毛竹课题组在广德县实施了毛竹林丰产技术推广项目,建立示范林4.ohm‘。现将连续3年的观测总结如下。1试验样地概况试验地设置于广德县下寺乡施村林场,海拨50~150m的低山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4C,降水量1299mm,雨量集中在4~6月,伏旱秋季明显,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年日照2136小时,有效积温2142C。供试林1972年人工栽植母竹形成的毛竹林。土壤以板岩,砂岩发育形成的黄红壤,砂壤为主,1990年全垦过1~3次,土层度10…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带状深翻垦覆、施肥、合理采伐、正确疏笋、护笋养竹、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楠竹低产林复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试验处理对楠竹低产林的竹林结构、平均胸径增长率、出笋率、成竹率、新竹率均有较大影响,经方差分析达显著差异水平。(1)出笋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有显著差异,其出笋率比对照增加41.56%;(2)成竹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成竹率比对照增加79.36%;(3)新竹率:B处理与对照和C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与A处理差异显著;A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C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从新竹率来看,B处理最高,平均达到32.89%,比对照增加133.26%;(4)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B处理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其林分平均胸径增长率比对照增加54.11%;(5)竹林结构:经过改造,A、B、C处理的竹林的年龄结构趋向合理,Ⅰ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提高,Ⅳ度立竹所占比例显著降低;竹林的立竹度、平均胸径明显增加,均匀度、整齐度有明显改善。(6)经济效益分析表明:A、B、C处理改造后的纯收入均较改造前有大幅提高,增幅分别为137.73%、443.97%、125.64%。从成本利润率分析,B处理成本利润率比改造前增加56.91%,其它处理不明显,甚至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7.
8.
在锥栗主要产区建瓯县龙村乡建立低产林改造试验区,针对不同低产类型相应采取整形修剪、复壮树势、深翻垦复、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技术改造措施,低产林改造二年后比对照区增产4—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与推广成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省现有毛竹林10hm^2,85%的为低产林,1992~1996年,通过办占示范,推广采用护笋养竹,合理砍伐,劈山除杂,松土施肥,竹林保护等技术措施,对5.5万hm^2低产竹林成功地进行了改造,经测定验收,平均每年立竹增555株/hm^2,胸径比增1.8cm,新增林价总值1.69亿元,取得了明显的“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嫁接换种改造油茶低产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浙江省油茶无性系鉴定协作组 《经济林研究》1989,7(2):87-88
造成油茶低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品种类型混杂、良莠不齐是主要原因之一。据1977年油茶良种普查统计,70%的产量来自30%的植株,而70%的植株,只有30%的产量,可见低产劣株所占比例相当大。为此,我们于1983年在油茶无性系鉴定的基础上,选出14个具有一定遗传增益的优良无性系,在丽水市南山林区进行了嫁接换种试验和无性系区域试验,试图通过嫁接换种,改变油茶低产面貌,提高油茶单产;筛选出适合于丽水地区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11.
12.
苦竹笋、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苦竹笋、叶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苦竹鲜笋、竹叶粗蛋白分别为24.8 g·kg-1、170.6 g·kg-1,粗纤维分别为6.1 g·kg-1、287.4 g·kg-1,磷380.0mg·kg-1、1 350.6 mg·kg-1,铁11.0 mg·kg-1、199.85mg·kg-1,钙16.2 mg·kg-1、3 635mg·kg-1;游离氨基酸和水解氨基酸鲜笋为2.014 g·kg-1、22.28g·kg-1;苦竹叶(干重)为3.599 g·kg-1、169.26g·kg-1;苦竹笋、叶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毛竹的笋和叶,是开发竹子保健食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3.
14.
对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10年生杉木纯林,通过间伐人工诱导营建杉木苦竹混交林的林分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苦竹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层次明显,呈复层林分。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木树干生物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2500株.hm-2)、低密度杉木纯林(1125株.hm-2)的122.7%、107.9%,净生产量分别是高密度杉木纯林、低密度杉木纯林的122.6%、104.0%;叶对树干的净同化率为5.75 kg.kg-1.a-1,比低密度杉木纯林提高5.7%。混交林中苦竹立竹数6000株.hm-2,现存生物量9.43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为1.2 t.hm-2.a-1;8 a间伐竹材和竹笋年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608 t.hm-2和7.587 t.hm-2,取得了一定收益,达到了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目的,是较好的经营模式。人工诱导构建杉木苦竹混交林具有较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杉木林下的苦竹,在杉木采伐、炼山后的恢复生长情况.研究表明苦竹具有很强的生长能力,在无人工促进情况下,前两年新竹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47 cm、0.58 cm,平均高度为54.7 cm、109.3cm,新竹数量16.7株·m-2、9.4株·m-2,郁闭度为0.33、1.0;地上部生物量为965 g·m-2、1 071g·m-2,其中叶片的生长量较秆、茎大,约占地上部生物量的一半.前两年间的生物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马尾松苦竹混交林根系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根系垂直分布比较合理.水平上有重叠,但根系多相互交错,穿插延伸.低密度混交经营的马尾松细根在4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83.8%,而苦竹竹鞭及其构成的竹林地下吸收、输导、贮存系统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占96.0%,较合理地利用了不同土层的营养物质.混交林分中马尾松水平根幅8.9 m,但在0~40 cm土层主要为水平骨骼根,呈疏散框架扩展延伸,给苦竹鞭根的运行、穿插腾出了空间.而苦竹的竹根水平占据空间较小,一般在30 cm左右,鞭根稀少.马尾松利用疏林结构模式兼营苦竹的混交林分不仅形成合理的地上结构,而且地下结构也较合理. 相似文献
18.
19.
川西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密度、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退耕还林地苦竹林碳素密度和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苦竹不同器官碳素密度波动在0.348 498~0.518 63gC0/g,按碳素密度高低排列依次为竹秆>竹蔸>竹鞭>竹枝>竹根>竹叶;枯落物碳素含量为0.341 655 gC0/g,土壤碳素密度由上至下呈下降趋势。碳贮量在苦竹不同器官中的分配以竹秆所占比例最大,为53.06%,其次为竹叶,占13.83%,占比例最小的是竹根,仅占3.14%;苦竹林生态系统中碳总贮量为135.808 110 t/hm2,其中乔木层为46.032 420 t/hm2,占33.9%,林下及其枯落物层为2.60 068 t/hm2,占1.91%。土壤层0~60 cm总计为87.175 0 t/hm2,占64.19%;退耕还林地苦竹林乔木层年固碳量约为8.142 t/(hm2.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