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市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的流行和分布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5个生猪养殖量较大县区的18个规模猪场,采集1 923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病毒(PRV)感染抗体检测。结果显示:5个县区均存在PRV感染,18个规模猪场中检出阳性场10个,场点阳性率为55.56%。1 923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78份,个体阳性率为4.06%。秦安县个体阳性率较高(10.94%),麦积区(2.19%)和秦州区(1.29%)较低,种猪场个体阳性率(1.05%)低于商品猪场(28.99%);存栏100~<500头小型猪场的个体阳性率为10.24%,高于存栏≥500头的大型猪场(3.62%)和中型猪场(3.09%)。不同县区、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猪场的个体阳性率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根据结果推测,天水市规模猪场可能普遍存在PRV感染,种猪场和大中型猪场防控效果较好,而商品猪场和小型猪场感染可能较严重。结果提示,天水市应加快种猪场PRV净化进程,通过加强免疫和生物安全管理,做好猪场的综合防控工作,降低商品猪场和小型猪场感染率,保障天水市养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我国规模化养猪发展很快,但养猪经营主体仍呈多元化状态,即规模化猪场、中小型猪场及个体养殖场多种形式并存.随着中小型猪场向着规模化猪场的转化,猪场疫病的防制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当前猪场传染病的防疫的重点和难点仍然是个体养猪户对疫病防制不够重视,加之基层防疫队伍专业人员匮乏,专业水平较低,防检疫设备落后及短缺,防控不到位现象屡屡发生,致使猪场疫病的发生变得复杂而多样,防疫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安徽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感染状况和免疫抗体水平。[方法]采用抗体阻断ELISA、荧光RT-PCR方法检测了24个猪场的588份血清样本和28个场点的790份组织样品。[结果]高致病性蓝耳病个体抗体免疫合格率为78.1%,群体免疫合格率为75.0%;中型猪场的平均免疫抗体合格率为87.1%、小型猪场为63.9%。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为28.7%,群体阳性率为75.0%;中型猪场、小型猪场和生猪屠宰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核酸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1.7%、19.5%和6%。[结论]2015年安徽省规模猪场的高致病性蓝耳病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但存在带毒现象,建议加强疫病的免疫和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4.
在宁夏3个地区14个规模养殖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共采集700份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抗原,用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显示,14个规模场中,未免疫PRRSV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疫苗疫苗的猪场抗原检测个体流行率为24.86%,群体流行率为57.14%,免疫猪场个体阳性率为15.14%,群体阳性率为42.86%;病毒核酸检测未免疫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疫苗的猪场个体阳性率为6.00%,群体阳性率为14.29%,免疫猪场个体阳性率为2.57%,群体阳性率为14.29。表明宁夏部分地区存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河南省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水平,2021年对来自河南省214个规模猪场的6 614份猪血清样品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检测,并按不同场点、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生长阶段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检测结果显示,2021年河南省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平均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0.19%和90.88%;种猪场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89.06%和91.33%,商品代猪场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分别为90.67%和90.64%,不同场点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区域猪伪狂犬病抗体水平有差异,其中豫中地区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为最高,豫北地区最低;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场群合格率和个体合格率存在差异,其中经产母猪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为最高,仔猪均为最低,但所有不同生长阶段猪群场群和个体合格率均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山东省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效果及变化趋势,2011—2019年在16个地市717个规模猪场,采集血清样品22 465份,采用猪瘟抗体ELISA方法进行抗体检测,并比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场点的免疫水平。结果显示:2011—2019年,全省16个地市种猪场的场群免疫合格率为73.84%,个体合格率为77.54%;商品代猪场的场群免疫合格率为63.96%,个体免疫合格率为71.79%。从不同年份看,规模猪场的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呈波浪状变化,2011—2012年免疫水平较高,2013—2014年较低,2015—2016年再次升高,2017—2019年免疫水平又出现下降;从不同场点看,无论是个体免疫效果,还是群体免疫效果,种猪场均优于商品代猪场。结果表明,山东省规模猪场的总体猪瘟免疫抗体水平不高且不稳定,因而规模猪场应持续加强猪瘟的免疫和监测,尤其是商品代猪群,以降低猪瘟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四川、贵州、重庆3个省(市)中小规模猪场伪狂犬病病毒的感染情况,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采用ELISA方法对41个猪场的1 016份血清进行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结果:11个猪场的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呈阳性,场阳性率为26.8%;共检测出阳性样品105份,个体阳性率为10.3%;川、黔、渝地区猪场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13.5%、3.0%、11.8%。结论:四川、贵州、重庆3个省(市)的中小规模猪场均存在伪狂犬病病毒感染,部分猪场感染较为严重,应持续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和监测,以净化猪群。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南安市个体专业户黄某猪场发生一种以咳嗽、呼吸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喜欢伏卧、体温升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南安市畜牧兽医站派技术人员到猪场详细调查,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十年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2006年,用ELISA检测方法对广东省猪群PRRS抗体进行跟踪监测.1997-1999年,全省猪场均未开展PRRS疫苗免疫,猪场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7.69%、29.09%、38.42%;2000-2005年,全省猪场逐渐使用PRRS疫苗,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40.68%、46.47%、54.14%、55.37%、55.72%、73.03%;2006年对57个猪场1747份血清进行检测,其中85.3%的中大规模场已进行PRRS免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9.8%;82.6%的小规模、个体场未进行PRRS免疫,场阳性率为94.74%,抗体平均阳性率为70.29%.10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广东省猪场遭受PRRSV感染日益严重,大部分猪场存在PRRSV感染.随着PRRS危害性的加重,多数中大规模猪场加强了免疫,但部分规模场和绝大部分小规模、个体猪场仍未做好PRRS的免疫工作.因而,加强PRRS的防控,特别是免疫工作,仍是目前我省猪场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仔猪编号耳缺数对其20日龄日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规模化猪场尤其育种猪场中,猪个体识别直接关系到断奶转群、免疫、性能测定、配种、世代档案以及产品溯源等,还可反映猪场的管理水平、育种技术以及种猪质量.目前我国对猪个体识别一般采用耳缺法打耳号,统一用"窝号 个体号"进行编制,未见有使用国外耳刺法的报道,流通中再借助耳标法辅助识别.对猪耳号重要性的关注,通常规模化猪场只停留在个体识别上,而对仔猪的生长、潜在健康影响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大白猪SⅡ系仔猪编号后形成的耳缺数量与猪早期生长的相关研究,探讨更有利的改进方式或环节.  相似文献   

11.
正猪场生产成绩受母猪繁殖力的影响,而母猪高繁殖力要求猪场经营者对母猪群体合理规划才能得以实现。母猪群体作为猪场生产的动力来源,保证其高产仔数、理想的断奶个体均重是母猪阶段的最基本目标,而后备母猪作为猪场生产动力续航来源,高效地饲养管理尤为重要。目前,许多商品猪场对后备母猪的引进毫无规划且不重视如何控制后备母猪的营养供给,易导致全群母猪  相似文献   

12.
档案工作是母猪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在种畜禽场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规模养殖猪场越来越多,许多猪场实行自繁自养,饲养了一定比例的母猪,有的达到几十头,甚至上百头。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猪场是聘用的村级畜技员承担技术工作或者就根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中不少人对档案工作不熟悉,记录不全或者根本无记载,不能及时地对生产进行分析和调整。结果造成了母猪个体之间的混淆,在发情、配种、产仔断奶、饲料利用、疾病防治、母猪更新等生产中出现了混乱的局面,给猪场的生产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国家级固定监测点猪群的伪狂犬病流行情况,2015—2017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12个固定监测点猪群进行了猪伪狂犬病个体流行率估计,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所调查的12个监测点猪群的个体真实流行率从2015年的33.6%(95%CI:27.8%~39.5%)降为2016年的1.1%(95%CI:0~4.0%),2017年小幅回升为6.9%(95%CI:3.0%~10.7%);12个监测点中,有8个检出猪伪狂犬病感染抗体,最高的个体表观流行率为77.0%(95%CI:62.9%~91.2%);感染猪场中,种猪群的个体阳性率高于其他猪群;2015年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个体阳性率较高,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倍(95%CI:1.0~3.8),而2017年却相反,存栏量≥1 000头猪场的感染风险是<1 000头猪场的20%(95%CI:0.1~0.5)。结果表明:安徽省定点监测猪群的伪狂犬病感染面依然较广,但流行程度呈下降趋势;种猪群和小规模饲养猪群是当前猪伪狂犬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科技进步,猪的营养研究已经达到了更高的水准,逐步形成种猪七阶段精准营养方案,加之自动化饲喂系统的应用,猪场正从群体粗放饲养到个体精准饲养的转变,这对于猪场营养现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养猪业发展很快,特别是2006年猪高热病以后,很多的个体散养户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大型养猪公司。在10年以前,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万头猪场,那时候哪儿有个万头猪场,了不得了。现在万头猪场,也就是500头到650头母猪的猪场不说遍地都是,也是很多很多的。在很多省市,500万头,1000万头甚至2000万头的规模都喊出  相似文献   

16.
规模化猪场非典型猪瘟的控制与净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些年我区一些规模猪场及个体专业户猪场经常发生死猪现象,据王仕荣等[1]对广西境内39个市(县)137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46份病料检测发现,这些猪主要由"猪高热综合征"引起,主要病原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东猪群猪瘟抗体水平,对广东省197个猪场送检的7 121份血清进行了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被检样本平均阳性率(有猪瘟抗体存在)为76.5%,个体猪场阳性率最低的为4.8%,最高为100%。在所有送检猪场中,仅有18.3%的猪场猪瘟抗体水平达到90%以上,这说明广东省猪群猪瘟免疫效果不能达到完全防控猪瘟的目的,需要不断加强饲养管理水平和免疫。  相似文献   

18.
(一)做好引种前的准备工作1.制订引种计划。猪场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确定所需品种和数量,选择性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与自己的猪群健康状况相同的优良个体。如果是加入核心群进行育种的,则应购买经过生产性能测定的种公猪或种母猪。新建猪场应从所建猪场的生产规模、产品市场和猪场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2016—2018年对26家定点规模猪场开展伪狂犬病血清学监测。场内选择育成/育肥猪进行采样,每年度采集至少30份血清样品,采用ELISA方法进行猪伪狂犬病病毒gE抗体检测,共检测样品7 519份。2016—2018年,共检出阳性样品2 813份,个体阳性率为37.4%,各年度个体阳性率分别为44.7%、37.4%、30.6%,呈下降趋势,但个体阳性率在50.0%以上的规模猪场数量都在8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浙江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正逐步得到控制,但感染程度仍较为严重,感染范围依然较广。因疫苗免疫效果受疫苗生产厂家、毒株种类、免疫次数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应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疫苗种类和免疫程序,同时强化生物安全,逐步实现规模场伪狂犬病净化目标。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猪"无名高热"病因分析与防控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5月,江西省鄱阳湖周边地区猪群首先出现“猪无名高热”综合征,尤其是个体散养猪场的疫情最重。进入7月份后,新一轮疫情再次暴发。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60%以上的猪场。病死率高达80%以上。部分猪场为了减少损失,大量抛售猪群,导致疫区存栏减少约三分之一。随着生猪交易,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