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桃嫁接繁殖是繁育良种,实现早实、优质、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核桃嫁接成活率,缩短育苗周期,加快木本油料树种的发展,我们于1978年12月在山东农学院进行了核桃子苗嫁接试验,试验有初步结果后,又在河南省洛宁县长水大队的塑料温棚和田间进行了试验.通过一年来连续试验,我们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有效的,现将试验情况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弄清EF对苹果的效应,我们于1982—84年作了三年小试。并在1984年同时进行了生产试验。现小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 1.不同喷用浓度试验:1982年—83年分25、50、75、100、150PPM五个处理,84年减少25PPM处理,增加250PPH处理,全部于谢花时喷用,以不喷作对照。 2.不同喷用时间试验:分盛花、谢花、花后20、50、80天五个处理。1982—83年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探索乔木桑栽培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近两年我们对乔木桑“定干”、“修剪”、“采叶”等项目作了培管试验,并取得一定成效,现整理简报如下:定干试验一、试验方法1.树龄选择:5年生集体渠道乔木桑.2.定干时间及高度:1979年冬,结合整枝修剪,按主干高度4米进行定干.3.试验株数:试验区和对照区各10株,其立地条件、肥培管理及采叶程度均相同.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73-1974年进行了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性外激素粗提物的提取和应用的研究.试验表明,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对雄蛾具有一定强度的活性.为进一步田间应用,于1975-1976年又在衡东县永宁大队,进行了田间诱杀法试验.试验林地是一个孤立山头上的松林,面积约20亩,林龄8-10年左右,每亩100株,郁闭度0.6左右.林地东、南、西三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药品:高效低毒植物生长调节剂,灌木、杂草防除剂——调节膦,高效低毒广谱性除莠剂——草甘膦,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整形素,植物生长调节剂——2·4D、萘乙酸. 2、种子来源:红松种子来源于大海林,隔年埋藏.樟子松种子是丽林林场提供,播种前用5%高锰酸钾浸种6小时. 3、试验设置为盆栽试验.  相似文献   

6.
大果无刺沙棘全光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1996年~1997年试验在全光喷雾条件下,大果无刺沙棘扦插育苗平均生根率达91%.不同扦插基质育苗试验,采用炉渣灰扦插育苗生根率达95%.裸地扦插留床苗较床内扦插移栽苗高生长提高162.5%,不同处理扦插试验经根系效果指数分析,扦插基质采用炉渣灰、ABT生根粉处理、插穗长度10cm为最佳组合.试验的成功,为沙棘良种苗木的培育提出了快速有效的无性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7.
泡桐丛枝病传病昆虫试验,是深入开展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的关键.我们自1978年开展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等项研究时,对泡桐树上刺吸式口器害虫作了全面调查,并以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Stal))等6种昆虫作了传病试验.本文报道了我们1980—1981年对茶翅蝽传病试验和电镜观察结果.其他虫种的传病试验,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
2002~2006年在普文试验林场进行了云南拟单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的引种栽培试验.详细介绍了该树种从种子采集、处理、贮藏、播种、苗期管理、栽培技术等一系列的培育技术.结果为5年生苗高平均5.27m,地径9.72cm.认为可以在云南南部热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四川东部长江河谷地区夏季气温特高,伏旱严重.据29年的统计伏旱出现频率达64.3%,春季播种,70天左右进入伏旱,幼苗死亡率高.为了提高飞播造林成效,我们于1976年进行了秋季人工撒播试验.试验表明,伏旱严重的四川东部长江河谷,避开伏旱实行秋播是提高飞播造林成效的有效途径.试验结果已在巫山飞播造林实践中普遍应用.我县于1979年开始,连年秋季飞播马尾松54.4万亩.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陈宝昌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Z1):289-290
1990年在南涧县安定办事处左所村进行了余甘子的采种育苗、造林试验.介绍了选种、果实处理、育苗、造林等全过程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1.
于云南元江和墨江进行酒竹的埋秆和扦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年生茎秆和当年生一级枝的生根率分别小于2年生茎秆和1年生一级枝,ABT处理可以提高2年生茎秆和1年生一级枝的生根率,河沙+10%蛭石的扦插床亦可提高生根率,元江试验结果明显低于墨江,说明墨江的气候环境更适宜酒竹的埋秆、扦插.扦插繁殖.埋秆、扦插繁殖可以为我国西南半干旱地区发展人工酒竹林提供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榆树是江苏沿海地区主要乡土树种之一,其中又以自榆所占的比例较大.但白榆生长较慢,侧枝多而粗大,主干不够通直,尖削度也大,其利用率和商品价值均受到一定的影响.我站于1981年春引进3支白×春的枝条进行嫁接,1983年春从山东引进鲁榆杂1号、鲁榆杂2号、白×黄、鲁榆选1号四个系号,计400株苗木进行造林试验,1984年春又引进各榆杂4号、鲁榆杂5号两个系号;1983、1984年计营造试验林27亩.其中如东县林业站13亩,盐城市农科所新洋农业试验站5.5亩,本站内8.5亩,其他林业场、圃亦有少数零星栽植,经过短期的栽培试验.杂交榆已表现出明显的优良显性性状.在试验的同时,还进行了苗木繁殖:1981年保存30株.1982年44株,1983年接活2740株,1984年又接活10346株,计繁殖杂交榆树苗13160株.1984年开始引进嫁接的鲁榆杂4号(活334株),鲁榆杂5号(活30株)两个系号,株数尚少.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该项试验采用二元二次肥料效应曲面方程,研究了氮、磷和有机肥对大豆、玉米产量效应.通过1986~1991六年试验的结果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一、试验环境条件试验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土壤类型为草甸黑土,肥力较均匀,地势平坦.前茬为玉米.土壤基础养分:有机质4.36%,全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和解决有关营造云杉速生丰产林的技术和方法,1988年在巩留林场进行了营造试验,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提供给同行们参考.一、试验安排:试验地面积10公顷,1978年的皆伐迹地土层厚度80cm以上,壤质,黑褐色森林土,中度生草化,平均坡度13°,坡向北—西北,海拔1920—2080米.试验分为九个处理,每一个处理为一个小区,面积11.1公顷.  相似文献   

15.
泡桐是我国最速生的用材树种之一.它的许多优良特性已被人们所了解,并引起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栽植泡桐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我们对泡桐的认识,和本地区有利的自然条件,于一九七一年秋引进了泡桐,一九七五年春参加了全国泡桐科技协作小组,进行区域性引种试验,越冬试验,一九七七年春进行间作造林试验,一九七八年春进行农桐间作和进入农田防护林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中山柏主要性状和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柏(曾称速生柏),是从墨西哥柏群体中选育出来的优良栽培类型.我场从1976年以来,在省植物研究所的指导下,进行了引种试验,至1979年为止,共繁殖苗木23000株,移植大苗2700株,营造试验林10亩.1980年又扦插18万支.通过几年的观察试验,对其主要性状有了一定认识,在繁殖技术上亦摸索到一些经验.兹作如下介绍:一、主要性状1.树冠呈圆锥形,树姿雄伟挺拨,叶色浓绿清秀;树干通直圆满,尖削度小;  相似文献   

17.
山地油茶园夏季覆草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简单对照试验设计,对油茶园进行连续3年夏季覆草试验.结果表明,油茶园夏季覆草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油量,增加经营收入.同时,还具有降低地温、增加土壤湿度、培肥土壤等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选育出适宜北方盐渍土地区生长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我所于1980年春从江苏省林科所引进8个杂交柳品种.经过二年圃地育苗试验,初步认为109号柳与当地旱快柳相比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它耐低温、干旱、盐碱,干型通直,生长速度快,对气候适应性较强,可望成为营口地区生产上的良种.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一、试验地自然概况及试验材料试验地设在营口市郊区苗圃.该地临近渤海,地下水位1—2米,一般土壤含盐量0.1—0.7%(氯化物占全盐量40%左右),PH7—8.5.气候属于温带季风近大陆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9.l℃,年最低气温-27.1℃,年最高气温31℃,年蒸发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1月至2008年7月,在泅水县进行荒山直播造林试验,通过试验证明,荒山直播造林是瘠薄荒山造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提高荒山造林的成功率,节省投资.建议在交通不便的深山、远山采用此方法造林.  相似文献   

20.
我局从1981年开始,利用绞盘机驱动车用直流发电机发电的方法,经过多次厂内试验和山场实际装车运行试验,效果比较理想.现将改制、试验、实际运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