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儒家思想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有深远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和田野调查,探析儒家思想在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的历史价值。结果表明:徽州传统聚落空间在协调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在稳固族群凝聚力、培育人格品质等方面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同时,也存在限定聚落的延展性及约束个体发展的局限性;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及儒家思想派生的古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设计理念,对当代村落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建筑景观秩序、人文空间营造等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以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深刻,仁、礼、信、恕、孝、忠、悌等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内涵至今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儒家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处理法治目标与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如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伦理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明代茶书作者绝大多数为崇奉儒学的儒士,儒家思想因此大量融入茶书之中。明代茶书体现的儒家思想主要有和谐、中庸、礼仪、人格、崇玉等观念。  相似文献   

4.
跆拳道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武道。它是将中华武术与日本空手道结合、交融加上本民族武术,形成新的技击形式。儒家思想在韩国的传播具有悠久的历史,而成为韩国的主流文化,跆拳道作为韩国的传统项目必然受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道德与法律之问存在深刻的一致性,但又存在矛盾,两者在矛盾中向前运动与发展。以这一观点作指导,才能正确把握儒家思想的两千多年的历史,并才能对今天的道德与法制建设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作为我国文化的思想核心,其地位不容动摇,从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延续至今,始终是我国思想文化的核心,后朝后代无不沿用,身为高中生,在学习儒家思想文化,以及思想政治的同时,我发现儒家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也存在一定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之起就一直备受全世界的关注,我国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之一,中国共产党也是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的的拥护者。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合理路径。虽然关于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古今中外学者的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但是关于通过借鉴儒家思想的传播方式,分析对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意义相关文章却不多,所以本文的研究价值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8.
李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668-2670
儒家思想经过2 000多年的发展至今,其许多思想精髓已融入中国人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之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笔者从"以人为本"出发,对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中庸原则、美学原则、"礼治"主义、兼容并包等方面探讨了儒家思想对我国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试图为城市景观中城市实体各建设要素的设计思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主流,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追求、行为方式和人格塑造都有重大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影响深远。儒家思想强调人类应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同时人们要重视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人类活动要顺应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当前,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儒家思想蕴含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通过深入研究儒家学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慎"是一种美德,并保障着道德的实现。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经典文献为资源,梳理出"慎"德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并指出传统"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文明的提高和维护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明清实学既是中国儒家学说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学术思潮 ,又是当时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流派。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向前追溯 ,宋明、汉唐、甚至先秦文化中就有实学文化的基因 ;向后延伸 ,在清末民初 ,以至近现代的文化中都可以看到实学文化的重大影响。所以我们说实学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基本的价值倾向 ,有其逐步形成、发育、成熟的过程 ,并且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导向性和激励性的作用 ,这就是中国实学文化的普世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之一,对我国民主主义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但随着经济、政治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民本思想受社会历 史条件的制约,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面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这个新局面, 民本思想为中国特色民主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与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对民本 思想进行阐释和定义以推动中国古老民本思想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民主建设 的发展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的构建是一个民族一国家和民主一国家的双重构建过程。中国现代国家的构建具有特殊的历史逻辑:民族一国家与民主一国家发展的非均衡性,即先民族国家构建后民主国家构建。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后,国家与乡村关系发生了转变,新一轮国家一体化及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预示着国家民主化建设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文章对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的政治发展进行回顾,并试图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从制度思想史角度对西欧中世纪言论自由的实现及近代转换进行了初步考察。黑暗时期 ,政教分离的制度范式成为防止思想完全禁锢的有效屏障。在中世纪向近代的过渡阶段 ,绝对主义的制度范式在内容和结构上阻碍着出版自由的可能性 ;近代国家的立宪主义制度范式 ,确立了个体言论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实现形式 ,在制度内容和结构上达成一致。奥古斯丁、霍布斯和洛克等分别为这些制度范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的西域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南方文化,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三足鼎立,共同汇合成中国传统文化波澜壮阔的大气象.就环塔里木文化圈而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悠久风土历史,保持了塞北一种特有的活力,高昌、龟兹、疏勒、于阗,四大文化区风貌各异又相互渗透,促进了人类文明跨越式发展,正确评估其精神遗产,自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浙江临安市玲珑山山前区详细规划为例,阐述了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时,应该如何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过程中,规划的指导思想、功能分区及项目设置等内容都应在尊重当地的自然风貌,发掘当地历史、人文资源的前提下确定,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儒家文化在传统文化之中居于主流地位,其社会历史观具有明显的"重农"特征.儒家社会历史观中的"重农"思想对<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被<齐民要术>具体化为"食为政首"思想、"教民致富"思想以及"家理移官"思想三个方面,<齐民要术>的农学思想也因而具有鲜明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侯外庐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与古典古代并列的另一条路径,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这一解答构成他对中国历史特殊性解释的独特范式。一味强调东西方历史的特殊性,忽视对东西方历史差异的时代内涵的揭示,是这一理论范式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就是儒家、道家文化。儒、道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智慧。探讨儒、道家生态观,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日益严重的今天,对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人们的生态观念,实现思维范式的根本转变,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浙江旅游名山是浙江的一种极其宝贵的资源,主要分布在呈西南——东北走向的三列大致平行的山脉中,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被发现、描述、建设,从而为人们所公认的。浙江旅游名山,就其自然美说,既有“峰峦叠秀”的共同特征,又有其秀丽、险峻、奇特、开阔、幽深、雄伟等不同美感和花岗岩、石灰岩、流纹岩、火山遗址、丹霞地貌等不同景观;就其人文美说,包括艺术美和社会美,主要通过寺观、祠墓、别墅、园林、摩崖石刻、碑碣题记以及地方习俗、传说故事来体现。自然美和人文美的彼此交织,融会一体,则是浙江旅游名山最基本的美学特征。按照名山的特征和规律去发现、保护、建设浙江旅游名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