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中国北方地区的多年生小麦野生近缘植物7属39种(包括变种,下同)352份材料和7属30种141份材料分别进行了抗小麦白粉病和大麦黄矮病鉴定。结果表明,6.8%对白粉病免疫,17%对黄矮病高抗。鉴定出4个兼抗白粉病和黄矮病的材料,说明多年生小麦野生近缘植物中含有丰富的抗病种质,是改良小麦的抗病基因源。  相似文献   

2.
YABBY基因是植物所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器官形成、生长发育、信号转导以及胁迫响应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作为普通小麦的四倍体祖先种,一直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和基因库,但目前有关野生二粒小麦的YABBY基因还未见报道。为了挖掘野生二粒小麦的YABBY基因,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YABBY转录因子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结果在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12个YABBY基因,归属于6个同源基因对且位于5个同源染色体组上。系统进化分析将它们分成YAB1/3、YAB5和CRC 3个亚家族,而且同一亚家族成员间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基于RNA-seq数据的表达特性分析发现,YABBY在野生二粒小麦不同组织中具有特异性表达;同时,还鉴定发现了3个YAB5亚族成员在盐胁迫下发生了差异表达,进一步的qPCR分析验证了它们的表达特性,表明它们可能是盐胁迫响应相关的YABBY转录因子。  相似文献   

3.
云南小麦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小麦资源,在小麦进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在连续2个种植季对云南省作物种质资源库保存的56份云南小麦的芒形、壳色、颖壳有无毛及粒色4种分类学特征进行变种分类及地理分布研究,以期为云南小麦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分类学特征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壳色,为1.1740;其次是芒形,为0.9664;再次是颖毛,为0.4954;最少的为粒色,只有1种红粒类型。56份材料共分属14个变种,分布于云南省的10个县境内。无芒无毛白壳红粒为最主要变种,其数量最多且地理分布最广;无芒无毛黑壳白底红粒为第二主要变种。同时发现1个前人尚未定名的变种,为短芒有毛白壳红粒。云南小麦主要分布在双江县,其次为镇康、永德和云县,而耿马、龙陵、腾冲县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4.
正蜗牛兰是兰科文心兰亚族蜗牛兰属植物,为热带树上附生的中小型兰花植物之一。全属仅8个原生种和3个变种,与文心兰属、齿舌兰和堇花兰属(密尔顿兰属)有近缘关系。广泛分布于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及玻利维亚高海拔地区,19世纪初引入英国栽培,早期被称为齿舌兰属,后于1881年重新命名,将属名改为蜗牛兰属,因唇基胼胝体形似蜗牛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一、小麦分类问题小麦属于禾本科(Gramineae)小麦族(Triticeae)小麦亚族(Triticinae)小麦属(Triticum)。小麦属有多种分类体系,过去常用的是按染色体数分为三大系:1)二倍体的一粒  相似文献   

6.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博士、理定大学教授约翰·潘悉维尔(John percival)搜集了世界40多个国家约1700多份小麦品种材料,其中包括小麦属的一些种和变种,以西班牙、美国、苏联、澳大利亚的材料居多,我国的也有一些。为了便于查找,他将各个品种按“种”和变种编排成号码和索引,于1930年引入我国原中央农业实验所(江苏省农科院  相似文献   

7.
1979—1980年考察了滇西小麦品种资源,搜集到样本125份,包括普通小麦86份、圆锥小麦3份,密穗小麦5份、硬粒小麦1份、云南小麦30份。查明了滇西小麦的种及变种,新发现普通小麦交种23个、密穗小麦变种4个、硬粒小麦变种1个、云南小麦变种10个。弄清了云南小麦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及普通小麦的生态型。鉴定筛选出一批可供育种利用的珍贵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开发山羊草属InDel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磊  王丹  苏文悦  郭长虹  束永俊 《作物学报》2012,38(7):1334-1338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有益基因, 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 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 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 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 通过在15个小麦野生近缘属种基因组DNA的扩增分析, 发现11对引物具多态性, 可以作为InDel标记。这些包含突变位点的基因涉及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合与催化以及代谢等过程。  相似文献   

9.
山东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毅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516-520
明确了山东境内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种类为20科34属81种(变种)。在81个种和变种中,除极少数种(变种)仅做栽培种的砧木外,绝大多数兼具鲜食、加工用途,包括加工罐头、饮料、酒类、食用油、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多数具有药用和保健价值。有些种(变种)兼具观赏应用价值,有些种可作为繁殖材料应用。分析了山东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研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栽培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um Schuble)、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 Desf.)以及普通六倍体小麦祖先种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Kom.)、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aegilopides Bal.)4个基因型麦属植物成熟胚(MEs)为外植体,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的组织培养效果做了初步研究,筛选出适合于非六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基因型.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及植株再生差异显著,具有很强的基因型效应和基因型依赖性.其中栽培二粒小麦的成熟胚表现出较好的组织培养特性,它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化率、成苗率以及组培效率分别为95.00%、90.00%、32.40%、27.70%,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二倍体、四倍体小麦成熟胚组织培养特性的研究以及组织培养基因型的筛选,为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小麦功能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以及小麦分子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7个二倍体和10个四倍体小麦近缘种抗叶锈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军海  陈万权 《作物学报》2010,36(8):1393-1400
利用我国小麦叶锈菌5个优势致病类型的混合菌种,在田间对27个二倍体和10个四倍体小麦近缘种成株期抗病性进行了接种鉴定,发现3个粗山羊草、1个野生二粒小麦和3个硬粒小麦表现免疫,1个一粒小麦、9个粗山羊草和1个硬粒小麦表现抗病,说明目前这些材料所含抗叶锈病基因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选择18个有鉴别作用的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苗期抗叶锈病基因推导,根据抗感反应模式,推定粗山羊草Y192含Lr40,Ae37和Y190含Lr41,硬粒小麦Altar 84、Doliu、Dr147和Volcani 447含Lr23和未知基因;Ae39、T96243和Y193等10个粗山羊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不含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粗山羊草Ae39、T96243、Y193和野生二粒小麦在成株期表现免疫至抗病且严重度≤10%,说明具有成株期抗病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话说洋水仙     
世界水仙属原种约有30余种,主要原产地在中欧与地中海沿岸。中国水仙是多花水仙亚属的一个变种,在我国栽培已有1300多年历史,一说原产中国,一说在唐代由意大利传入。不管怎么说,这种一葶多花、花形较小、副冠浅杯状的水仙,已被国际公认为“中国水仙”(Narcissus tazatta var.chinensis)。以后在19世纪末,水仙又有好几个种引  相似文献   

13.
野生二粒小麦与野燕麦杂种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用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 Corn.2n=4x=28)与通北野燕麦(Avenafatua L.2n=6x=42)杂交成功,F_2分离出燕麦型、二粒小麦型、硬粒小麦型、斯卑尔脱型和普通小麦型。斯卑尔脱型F_4中的一个类型,与双亲野生二粒小麦和通北野燕麦的核型进行比较研究。杂种中有一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5对随体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来源于通北野燕麦,5对随体染体来源于双亲野生二粒小麦和通北野燕麦。证明野生二粒小麦与通北野燕麦杂种斯卑尔脱型是真杂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科35属43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属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属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1科16属2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属8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园林绿化、用材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等提供白蜡树属优良树种,对河南白蜡树属Fraxinus Linn.植物资源、良种选育等问题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并对该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和引种驯化研究,并初步提出河南白蜡树属分类系统。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分类系统为:属、亚属、组、亚组、种、亚种、变种;河南白蜡树属植物种质资源有:2亚属、5组、2亚组、18种、1亚种、6变种,其中有:2新记录亚属、5新记录组、1新亚组、5新记录种、1新记录亚种、2新记录变种、2变种及2新变种。同时,对它们还记述该属植物的优良特性和主要用途等。  相似文献   

16.
董雪  刘梦  赵献林  冯玉梅  杨燕 《作物学报》2017,43(6):829-838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约占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三分之一,对面团延展性和食品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普通小麦近缘种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Glu-A3位点特异性引物对野生二粒小麦、栽培二粒小麦、硬粒小麦及野生一粒小麦共计9份材料进行Glu A3-1、Glu A3-2、Glu A3-3基因扩增和鉴定,各发现5个等位变异,共计15个单元型;其中,有2个等位变异含有9个半胱氨酸残基,可能属于优良品质亚基。对小麦近缘种中这些Glu-A3位点等位变异的鉴别,进一步完善了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构成,并为小麦品质育种中亲本的选择提供了相应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 中国荞麦的育种现状 1.1 荞麦的资源状况及分布 荞麦属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ypyrum Gaerth)。我国是世界荞麦的主产区之一,也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全世界目前发现的荞麦共有15个种和2个变种,其中在我国就有10个种和2个变种。荞麦的栽培种有甜荞(Common Buckwheat)和苦荞(Tartary Buckwheat)两种,在我国均有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普通小麦农家种、野生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与节节麦合成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运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对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同源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A、B染色体组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189,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野生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的A、B染色体组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调查统计,贵阳市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183种23变种,隶属于21科53属.其中,核果类果树40种、仁果类果树23种、浆果类果树103种、坚果类果树37种、柑果类果树3种.贵阳市野生果树优势科和优势属明显,含3属以上的科有7个,这些科共含41属153种,分别占贵阳市野生果树总属数和总种数的77.36%和74.27%;贵阳市野生果树含5种以上的属有11个,这些属共含125种,占贵阳市野生果树总种数的60.68%.同时,笔者提出了贵阳市野生果树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很早就认识到多倍化在小麦的进化上有很大的作用。Kihara(1924)分析了不同倍性小麦的种间杂种,表明普通小麦是由ABD3个染色体组构成的异源多倍体。以后的研究证明A、D两染色体组分别由野生一粒小麦(T、aegilopoides)和塔斯其小麦(T、tauschii.Aeg、sgurrose)提供。关于B染色体组的起源,尽管进行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