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解国内现有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品质状况,对4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参数,以及反映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小麦品质与抗条锈性的相关关系,同时筛选了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主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小麦条锈病普遍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最主要自变量,加强小麦品种稳定时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慢条锈性小麦品种鉴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相似文献   

3.
云南小麦品种抗条锈性测定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条中31号、条中32号、水源11-14和Hybrid46-8等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混合菌系对主要生产品种、优质专用小麦及拟推广品种、其它一些有苗头的高代材料共95个品种(品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14.7%表现全生育期免疫,24.2%表现成株期中—高抗,24.2%表现成株期中抗—中感,测定结果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选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小麦条锈病我国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的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措施。2014—2017年,先后对16份四川省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不同生态区的甘谷试验站和汪川良种场两地进行自然诱发鉴定,评价其抗病性。结果发现,所有供试品种均表现感病,川农10号等5份材料具有慢条锈性。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西藏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表现和筛选抗病品种,于2012—2014年对西藏本地48份小麦生产品种、保存品种及区域试验材料分别进行田间自然诱发抗条锈病性调查和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抗病性调查结果表明:2年均表现为抗病的材料有19份,均表现为感病的有24份,分别占全部材料的39.6%和50.0%;有5份材料抗性表现不稳定(抗-感),占全部材料的10.4%。分子检测结果显示:48份供试材料中,未检测到Yr10阳性标记,8份检测到Yr15阳性标记,15份检测到Yr26阳性标记。田间抗病性鉴定结合抗性基因分子检测表明:3份材料可能携带Yr15,2份可能携带Yr26,Yr15和Yr26的出现频率为10.42%。结论:西藏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较弱,生产上抗性较强的抗病基因相对较少,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抗病良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为选育出四川地区具有优秀抗性的小麦品种,进一步完善四川小麦品种的种质资源,选取110个四川地区主栽小麦品种,对每个品种的抗条锈性进行了大田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对反应型、普遍率、终期病情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并对所有参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系统地对不同品种间的抗性水平进行分类筛选.结果显示:反应型、普遍率和终期病情指数三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0个品种中,高抗品种有21个,占参试品种的19.1%;中抗品种26个,占参试品种的23.6%;中感品种31个,占参试品种的28.2%;高感品种32个,占参试品种的29.1%.  相似文献   

8.
1986~1991年在田间对小偃6号小麦的观察表明,(1)前期温度偏低时,反应型与感病品种表现一致,但病情发展缓慢;(2)潜育期比感病品种长;(3)后期当日平均气温上升到18~21℃持续3d以上时,转变为抗病反应;(4)高温抗条锈性对小种无专化性;(5)产量损失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小麦慢锈性和高温抗锈性组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苗期控温条件下 ,对具有慢锈性和高温抗锈性的 15个小麦品种接种条锈菌后的潜伏期、产孢强度、孢子堆密度和孢子堆长度等 4个抗病性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慢锈品种和高温抗锈性品种在抗病性组分方面与感病品种不同。通过聚类分析 ,将其划分为 6类 :近免疫抗病、高温抗锈性、高度慢锈性、中度慢锈性、耐病性和感病性。根据聚类结果 ,分别建立了 6个判别函数 ,其经验品种回判符合率为 10 0 %。表明利用抗病性组分在苗期进行慢锈性和高温抗锈性鉴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4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抗条锈性鉴定。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抗病的参试材料较少,在苗期感病的许多材料,在成株期抗病,并且反应型非常低,说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抗性存在差异;而且成株期绝大部分品种(系)的严重度、普遍率及病情指数均低于苗期。并针对本研究结果对今后品种抗条锈鉴定、抗锈育种及现有品种的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小麦品种洛夫林13是我国近年来广泛应用的抗源材料之一。它被引入陇南后,于1979年开始其抗条锈性发生变异,随后病情逐年加重。据作者调查,1984和1985年陇南洛夫林13田块已出现典型的高感植株。我国现有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对小麦洛夫林13均无致病性,为此作者于1982—1985年对洛夫林13上的条锈菌系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回接筛选,并对发现的洛夫林13菌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绵阳11号和15号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供试品种成株期抗锈性比苗期有所增强,在14~21℃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坏死趋于明显,夏孢子堆长径减小,反应型降低.低温条件下苗期在锈性组份比较表明:绵阳11号产孢期和产孢量显着较高,表现出感病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根细胞透性与抗赤霉病性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霉病菌粗毒素能使小麦根细胞透性增加,其增加程度与小麦品种对赤霉病抗性强弱有关。抗性强的增加程度小。因此,根细胞透性可作为小麦品种抗赤霉病的一个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及田间试验得到品种比例、小种比例和品种×小种适合度等参数,将其输入某种运算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种消长实际情况且合乎逻辑的运算得小种比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较,条中29号被预测为上升最快的小种,这符合近年来29号发展为优势小种的实际情况,但各小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甚大,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花生体内几种酶的活性与抗锈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锈菌侵染前和侵染后的若干阶段测定了具有不同程度抗性的5个花生品种中的苯丙氨酸解氢酶(PAL),过氧化物酶(PO),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并分析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AL是一种诱导酶,在测定的大多数时间内,呈现酶活性越大,抗性越强的趋势;在侵染后的12,24和48h,大多数品种病叶的PO活性高于健叶,基本上是品种愈感病酶活性变化愈大;在健康叶片中,PPO的活性变化与抗锈病性显著相关,但在受锈菌侵染的叶片组织中,PPO的活性变化似与抗性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小麦品种抗赤霉病与抗(耐)赤霉菌毒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赤霉菌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抑制率和胚根细胞膜的损伤度为指标,研究了小麦品种抗赤霉颊与抗赤霉菌毒素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感病品种抗(耐)毒素能力强,中抗、中感品种的抗(耐)毒素能力居中,表现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耐)毒素能力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性。这一结果在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性鉴定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棉花不同棉种和品种对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ae、的抗性与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核酸含量有密切关系,无论有无菌侵染,抗病性强的棉种和品种核酸含量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抗性弱的棉种和品种则相反。在病菌侵入初期寄主植物的生理代谢就受到干扰,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核酸含量均出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条锈菌生理小种适合度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田间条件下人工分小种接种寄主品种,根据各品种×小种组合的病情估计相对适合度,结果表明多数主栽品种与29号小种组合的适合度估值较大,这与近年29号发展为优势小种的实际情况一致,但是,测定值在不同试验中相差甚大,毒要原因可能是待测品种与对照品种对发病条件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20.
黄瓜枯萎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 Owen]能诱导黄瓜几丁酶的积累,但在诱导的速度和强度上,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抗病品种"津杂四号"积累的幅度远大于感病品种"津研四号",升高的幅度是"津研四号"的2.8倍.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几丁酶与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