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夫红茶萎凋中温度对鲜叶失水率影响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温度对工夫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水分散失的影响,构建鲜叶失水率变化的预测模型,本试验在相对湿度为60%~65%的萎凋条件下,检测设定萎凋温度(20,25,30,35℃)下鲜叶的失水率,明确萎凋温度、萎凋时间及鲜叶失水率的相关关系。进而以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阿伦方程(Arrhenius)为基础,得到鲜叶失水率和温度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R2>0.98)。对该模型的验证试验表明,模型预测值和试验真实值吻合良好(P=4.538%),利用模型能预测鲜叶在萎凋过程中水分散失的规律,进而判断鲜叶达到萎凋适度的时间,对工夫红茶萎凋工艺优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首道工序,对红茶品质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和萎凋环境的变化,鲜叶发生一系列物理状态转变和化学成分变化。文章阐述了红茶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的主要物理特性和酶活性、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等主要化学特性变化,重点分析了温湿度、萎凋时间及光照等主要技术因子对于萎凋效果的影响,同时介绍了国内主要萎凋工艺技术和新型萎凋设备及技术。分析表明萎凋过程中鲜叶细胞变化趋势的研究,将是今后红茶萎凋基础性研究的趋势;有望通过各种检测技术可以将萎凋中鲜叶的感官信息转变成量化指标来对萎凋程度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3.
增湿萎凋对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浓香型夏暑乌龙茶苦涩味,本实验研究一项加工新技术对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以八仙茶和凤凰单枞两个茶树品种的夏暑季鲜叶为研究材料,在萎凋前,将清水喷施于茶青,增湿量分别是鲜叶重的6%、9%、12%、15%、18%,以不喷清水做对照,进行增湿萎凋,而后按传统工序加工成干茶,探索增湿萎凋新工艺对浓香型乌龙茶苦涩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湿量为鲜叶重的15%和18%的八仙茶和凤凰单枞,加工成干茶,苦涩味降低3-4级,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儿茶素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萎凋程度对泰顺红茶品质和加工过程中儿茶素氧化的影响,采用自然萎凋的萎凋方式,通过监控萎凋叶含水量,设置轻萎凋、中萎凋和重萎凋3个不同处理,探索不同萎凋程度红茶加工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感官品质总分表现为中萎凋处理>轻萎凋处理>重萎凋处理,轻萎凋处理的汤色和叶底得分最高;萎凋期间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随着萎凋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生成了聚酯型儿茶素和少量的茶黄素类,揉捻和发酵期间儿茶素含量逐渐下降,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不同萎凋程度处理表现为,轻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多且保留量大,生成的茶黄素多,重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少且保留量小,生成的茶黄素也少,中萎凋处理儿茶素的氧化量和茶黄素和生成量介于轻萎凋和重萎凋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红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茶类。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代,尤其是机制做形工夫红茶的生产。针形名优红茶,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振动理条机使其条索紧细挺直。以前的名优茶生产,在做形的环节上多采用手工操作,但手工做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技术难掌握、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名优茶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大多茶厂已开始采用机械生产名优茶,实践证明,机械与手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易操作、可控性强、规范制茶工艺、稳定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1鲜叶采摘针形名优红茶要求条索紧细挺直、金毫显露,因此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长度约4 cm左右,要求芽叶无病虫害。2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初制,大部在雨季进行,鲜叶的表面水含量很高,经初步测定,一般是15—20%。如不消除这种表面水,在加工时,不但浪费燃料,而且影响制茶品质。据《杀青机试验方法(P标)验证报告》所述,杀青时,蒸发水分一公斤,需燃耗0.35公斤标准煤推算,杀青100公斤鲜叶,要多耗标准煤5—7斤左右。制造红茶时,由于表面水而延长了萎凋时间,增加了萎凋叶干物质的消耗,对制茶质量是不利,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近几年来,随着制茶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和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有研制鲜叶脱水机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白茶的标准化萎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福鼎大毫茶鲜叶为试验材料,按白茶加工工艺制样,并对其进行品质检验,以考察萎凋温湿度(低、中、高)和萎凋时间(20、26、32 h)对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萎凋温湿度和萎凋时间对白茶品质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中温湿度下萎凋26 h处理的白茶品质最优;萎凋工艺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等品质成分有影响,但达不到显著水平;随萎凋温湿度的升高和萎凋时间的延长,白茶的感官品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因此,确定白茶萎凋环境的最佳温湿度为中温湿度,最佳的萎凋时间为26 h.。  相似文献   

8.
冻存茶鲜叶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冻存处理的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活性测定,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对冻存茶鲜叶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鲜叶冻存-萎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冻存茶鲜叶PPO酶活的最适条件为:pH值介于4.6~5.0之间,温度35~60℃.由Michelis-Menten方程1/v=1.16...  相似文献   

9.
茶鲜叶的保鲜及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鲜叶的品质,更多是为了茶叶品质的形成。本文对鲜叶的品质保藏、摊放和萎凋这三方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茶工艺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萎凋温度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萎凋工艺参数对鲜叶物性及呼吸特性的影响机制,设置20℃、28℃、36℃的温度梯度,研究萎凋温度对萎凋叶含水率、容重、柔软性、弹塑性、色差等物理特性,呼吸特性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显示:随着萎凋过程中鲜叶含水率的降低,鲜叶的容重、柔软性、塑性等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28℃处理最高;弹性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处理间以28℃处理样的弹性相对最低;色差明亮度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红绿度a值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以28℃处理下a值最小,即保绿特性最好,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28℃处理的干茶样汤色、外形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CO2释放量总体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以36℃处理样的释放量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11.
萎凋叶的萎凋失水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农  肖纯 《茶业通报》1992,14(1):31-34
苏联的曼斯卡雅1953年提出鲜叶萎凋失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水丧失,散失迅速,约占15—20%;第二阶段缓慢失水级段,胶体阻挠水分散失;第三阶段细胞生命进入临终期,胶体凝固,水分散失加快的三阶段失水规律。然而茶叶生产实际表明水分散失并不象以上说的那样。本文通过大量现场测定和实验室分析,初步探明了萎凋叶在萎凋过程中的实际失水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祁红香螺生产效率低,碎茶率高,金毫不明显,叶底发暗等缺点。本实验对萎凋时间、做形、干燥温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叶采用萎凋槽萎凋约4-8h;炒锅做形的初温为100~120℃,当茶叶含水率为55%~60%时开始做形;采用90-100℃,20min~30min将茶叶干燥的新工艺。新工艺“红香螺”金毫显露,并且碎茶率降低,提高了“红香螺”的制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前红茶初制中的萎凋、干燥过程一般采取室内自然萎凋和烘笼烘焙,这占用的场所多,时间久,不能及时满足下一工序机器作业的要求。今年在党的支持鼓舞下试制“加温萎凋焙茶器”成功。这部机器构造很简单:机器高一丈,周围是四方形,都是六尺阔宽,分上下层:  相似文献   

14.
祁门工夫红茶外形紧细,但是相对短小,叶底不完整,难以满足国内消费者对红茶外形的需求。以祁门槠叶种一芽一叶(特茗),一芽二叶初展至一芽二叶(特级)鲜叶为原料加工条形祁门红茶,利用木制萎凋槽在10~25℃条件下萎凋8~10h,萎凋叶含水量控制在55%~58%;然后揉捻85min,其中空压揉捻时间45min;提香温度80℃,时间2h,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条形红茶外形条索紧结,金毫显露,香气甜花香带薯香,滋味爽滑、鲜甜醇,汤色红亮,叶底红匀明亮,芽叶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一)用途:在红茶萎凋、发酵和鲜叶的储藏时,温度的控制对制茶质量有极重要的影响,目前一般都采取安装温度表以便控制温度,管理人员要不断看管温度,不但不便,而且浪费劳力。为此,利用超温自动指示器,通过它可以自动报告温度。它的优点: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准确性强,使用方便,大大节约劳力,便于推广使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萎凋是紅茶工艺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若要取得品質优良的紅茶,必須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萎凋,当前一股对萎凋程度的掌握仅凭人們的感官經驗,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某些国营初制厂在判断萎凋程度时,以仪器检驗萎凋叶的水份含量作为辅助,但每次檢驗水份的时間较長,且探索每次萎凋是否已达适度,往往不是測定一、二次所能解决的,在偶而疏忽的情况下,易形成萎凋过度而降低品質,因此,在通常生产中应用不广。  相似文献   

17.
白毫银针、白牡丹皆属白茶,但制法却有所差异。白毫银针主要采取日光萎凋,而白牡丹则注重室内萎凋。一、白毫银针采制银针以晴天为宜,尤以干燥凉爽的气候最佳。白毫银针因产地不同,制法也不同。(一)福鼎制法:福鼎白毫银针的制法基本是采用晴天全日光萎凋的方法,它不是严格划分萎凋与干燥两个工序的。  相似文献   

18.
德宏州芒市优质绿茶加工标准化生产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芒市茶叶加工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优质绿茶加工提出关键技术措施:更新设备,改进加工工艺,实现清洁化生产;鲜叶适度萎凋,轻度发酵;高温恒温匀速杀青;安装揉捻机无端变速器,控制揉盘转速,提高揉捻质量;恒温均匀烘培。结果表明:茶叶品质得到提高,为芒市打造优质高效的绿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茶叶萎凋叶揉捻的基本目的是破裂叶細胞,使挤出細胞汁于叶表上而为揉捻叶的醱酵創造有利条件。除此,叶子在揉捻机里揉捻成条使能符合于成条外表形狀的要求。茶叶揉捻的机器—揉捻机(除第一次揉捻采用开口式揉捻机外)均用有压力,被应用于萎凋叶第二次和第三吹的揉捻时。通过压力使茶叶揉捻得更好,也就是說要加强萎凋叶的破碎。利用压力的週期—15分鐘,而最先10分鐘施压视萎凋叶萎凋程度和投入量多少而定。萎凋过度的叶子需要較重的压力,相反的萎凋不足就要較輕的压力。最后5分鐘的揉捻則不用压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兴起高档红茶消费热,促进了红茶生产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因为缺乏红条茶加工技术和条件,红茶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产品问题颇多。高嫩度鲜叶加工红条茶的有关技术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