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丙烯酸改性松香(AR)为原料,先与草酰氯反应合成丙烯酸改性松香酰氯(AR-C l),然后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AR-2-HEMA),并分别采用FT-IR、GC-MS、13C NM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主要由丙烯海松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37.88%)和树脂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52.48%)组成。丙烯海松酸(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两种异构体质量分数分别为31.79%和6.09%。所制备的丙烯酸改性松香(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酯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可以发生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松香与丙烯酸通过D-A加成反应,制得左旋海松酸丙烯酸加合物(丙烯酸松香),该化合物经进一步分离提纯得到丙烯海松酸。以丙烯海松酸为起始原料,经酰氯化,酰肼化,双酰肼化和关环反应等步骤合成了6个噻二唑类衍生物分别为:丙烯海松(2-甲基)噻二唑(5a)、丙烯海松(2-苯基)噻二唑(5b)、丙烯海松(2-苯乙基)噻二唑(5c)、丙烯海松(2-对氟苯基)噻二唑(5d)、丙烯海松(2-对氯苯基)噻二唑(5e)、丙烯海松(2-对硝基苯基)噻二唑(5f),通过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化合物5f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64 mg/L,比市售杀菌剂新洁尔灭(128 mg/L)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3.
利用?烷二胺合成环氧化?烷二胺(EMDA),与桐马酸酐(EMA)反应制备了基于动态酯交换机理的生物基类玻璃高分子(vitrimers)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热重(TG)分析和万能试验测试机等仪器对材料进行表征及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材料拉伸强度最高达到35 MPa,断裂拉伸率达到12%,5%质量损失温度最高达到264℃,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达到119℃,其交联密度随着环氧化?烷二胺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且材料具有基于Tg的形状记忆能力和在180℃发生交联结构拓扑重排的能力。通过乙醇胺与材料中酯键的反应实现材料的降解,并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证明材料在130℃反应8 h能够被降解为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2 594,多分散性指数(PDI)为1.09的低聚物。  相似文献   

4.
在无溶剂条件下,以丙烯海松酸和蔗糖为原料,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备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再定向理论分析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表面活性剂在空气-水界面的形态转变和吸附量等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其CMC值为2.2 g/L。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在空气-水界面的吸附状态分为状态1和状态2,随着表面压的增加,溶剂摩尔分数逐渐降低,2种状态丙烯海松酸蔗糖酯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摩尔分数之和逐渐增加。计算了吸附在界面上的状态1和状态2丙烯海松酸蔗糖酯的吸附量,随着表面压增大,状态1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状态2吸附量占主导且持续增多,吸附量最高可达1.9 mmol/m2。丙烯海松酸蔗糖酯的吸附和胶束化摩尔自由能(ΔG)分别为-20.67和-15.16 kJ/mol,表明丙烯海松酸蔗糖酯优先吸附在界面上,达到饱和后就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5.
将脂松香(GR)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合成脂松香基甲基丙烯酸酯(GRGMA),然后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乙基纤维素-脂松香-油脂基聚合物(EC-R-LMA),并采用FT-IR、1H NMR、DSC、TG/DTG、应力-应变测试对GRGMA及EC-R-LM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单体转化率均高于90%;随着GRGMA摩尔分数从10%增加至70%,EC-R-LMA的Tg从-61.3℃升高至62.58℃;当GRGMA摩尔分数从30%升高至35%,EC-R-LMA拉伸强度从0.41 MPa升高至0.50 MPa,经交联后,交联聚合物(BMI-EC-R-LMA)拉伸强度分别升高至1.04和1.27 MPa;此外,当GRGMA和LMA物质的量之比为1∶9和2∶8时,Tg分别为-61.3和-52.9℃,可用作压敏胶(PSA),GRGMA充当PSA的硬单体,而不是增黏树脂。GRGMA摩尔分数从10%升高至20%,压敏胶180°剥离强度从0.56 N/cm升高至1.08 N/cm,持黏性能从2 h升...  相似文献   

6.
松香与丙烯酸通过Diels-Alder双烯加成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丙烯海松酸经酰氯化和硫脲化合成了6个未见报道的双酰基硫脲衍生物,通过IR、NMR、MS和元素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初步的活性结果显示,丙烯海松双酰基硫脲衍生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丙烯海松双-(3,5-二苯基)硫脲(4f...  相似文献   

7.
将富马海松酸三(β-丙烯酰氧基乙基)酯(FATE)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键合到烷基化硅胶(TPM-SiO2)表面,制备了核壳型松香基高分子键合硅胶(RP@SiO2)固定相,对RP@SiO2固定相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和评价,探讨了RP@SiO2柱对紫杉醇(PTX)及其类似物的分离性能和分离机理,并将其用于红豆杉树皮粗提物中PTX的分离纯化。结果表明:FATE成功键合在硅胶表面,核壳型结构材料成功制备,RP@SiO2的平均粒径约为5μm; RP@SiO2柱是类似于C18柱的典型反相色谱柱,表现出优异的色谱性能、良好的重现性和典型的反相色谱行为;采用RP@SiO2柱分离紫杉醇类似物,连续洗脱样品的分离度均超过6.6。计量置换保留理论(SDT-R)和van’t Hoff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决定了分析物的保留,在RP@SiO2柱上分离紫杉醇类似物是一个焓驱动的放热过程,SDT-R可用于解释其保留机理。采用RP@SiO<...  相似文献   

8.
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热作用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详细研究了脂松香中海松酸型树脂酸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于180~270℃之间进行高温热处理1~4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脂松香中原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海松酸、异海松酸、山达海松酸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初始含量越高、热处理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其含量下降幅度越大.高温热处理过程中产生了松香原料中所没有的3种海松酸型树脂酸即8,15-异海松酸、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其含量随热作用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270℃以下热处理1~3h时,海松酸型树脂酸主要发生以环内双键位置变化为主的异构反应,而分解反应很少,环外乙烯基则没有参与反应.对海松酸型树脂酸各成分立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15-异海松酸应来源于异海松酸和山达海松酸的异构化,而8,15-海松酸和7,15-海松酸应来源于海松酸的异构反应.  相似文献   

9.
以脱氢枞胺和丙烯海松胺为主要原料,设计合成了两类松香基N-杂环卡宾(NHC)分子,并通过FT-IR、~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进行了结构鉴定。以制备的新型松香基NHC分子催化芳香醛和芳基硼酸的加成反应,来筛选催化剂和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丙烯海松基NHC(Ap-NHC)的催化活性优于脱氢枞基NHC(Da-NHC),以1,4-二氧杂环己烷(DOA)/H_2O体积比6∶1为溶剂、催化剂用量为2.5%,叔丁醇钾作碱性助剂时,并在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4 h时催化效果最佳,产物得率最高达到95%。最后研究了不同结构的底物对反应活性大小的影响,当芳硼酸与带有吸电基的芳香醛加成时,反应产率最高,而芳基硼酸上的取代基对反应的产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丙烯海松酸(1)与环氧氯丙烷在弱碱及相转移催化剂存在下反应得到丙烯海松酸二缩水甘油酯(2),探索出较佳的反应路线,产物分离纯化后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以此反应为基础,从丙烯酸改性松香出发,制备了主要成分为2的丙烯酸改性松香环氧树脂(3).研究了3分别与胺、聚酰胺及酸酐类固化剂的固化反应和固化产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此种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及产物性能与E-44环氧树脂相当.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松香与丙烯酸的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了丙烯酸松香(AR),再对其进行酰氯化和酯化反应成功制备了丙烯酸松香(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酯(ARA),采用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分析了上述物质的组成与含量.通过细乳液聚合方式制备了AR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溶剂抽提等手段考察了共聚物的物理性能并将其与MMA的均聚物和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ARA主要由海松酸、脱氢枞酸、枞酸和丙烯海松酸的二种异构体的丙烯酸-2-羟基乙基酯的酯化产物组成,ARA是一种良好的交联剂,可与大多数乙烯基单体共聚合,其与MMA的共聚物的耐溶剂性和耐热性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ARA与MMA共聚合物不溶于丙酮,在丙酮中抽提流失率为7.5%,热失重(TG)曲线整体向高温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2.
松香是来自松树的非木质林产品,是我国的再生性天然优势生物质资源,主要成分为树脂酸。为拓展松香在生物活性方面的应用途径,以松香为原料,与丙烯酸Diels-Alder加成反应制备丙烯海松酸(1),再与氨基硫脲反应获得丙烯海松酸基双噻二唑(2),最后与系列取代苯甲酰氯进行N-酰化反应,合成得到7个新型丙烯海松酸基双酰胺-噻二唑化合物(3a~3g)。采用FTIR、~1H NMR、~(13)C NMR、ESI-MS等技术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分别采用稗草小杯法和油菜平皿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株高生长和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00μg/m L质量浓度下,目标化合物对油菜胚根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强,化合物3e(R=p-Br)的抑制率高达92.4%(活性级别为A级),化合物3b(R=p-CH_3)和3d(R=p-Cl)的抑制率分别为77.4%和73.2%(活性级别均为B级)。采用离体法(即琼脂稀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和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在50μg/m L质量浓度下对所测5种植物病原菌表现出一定抑制效果。目标化合物3e对油菜胚根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树脂酸组成与松香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脂和松香树脂酸的组成,已能用气相色谱法在3%QF-I涂于80/100目的ChromosorbW.H.P载体上分析。已分析江西安远和福建尤溪的马尾松松脂由海松酸、长叶松酸、左旋海松酸、异海松酸、去氢枞酸、枞酸、新枞酸、未知酸(尚未鉴定)组成。松香中一般无左旋海松酸,其中枞酸型酸(长叶松酸、枞酸、新枞酸)的含量随松香煮炼的温度、时间和冷却条件而异。树脂酸的异构程度可用比旋光值测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松香低温结晶其中长叶松酸的含量较高,高温结晶则枞酸含  相似文献   

14.
松香树脂酸经过结构修饰,得到具有两个烯丙基团的高纯度聚合单体,可以在聚合过程中为高分子产品引入刚性菲环结构。以丙烯海松酸钠和氯丙烯为原料(物质的量之比为1∶2),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同时加入5%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催化剂,0.2%的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在微波功率400 W、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50℃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得到丙烯海松酸烯丙酯(AA),产品为黄色黏状液体,产物收率为72.9%。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AA上引入的CC特征吸收峰出现在1686 cm-1和1648 cm-1处,气相色谱鉴定纯化后AA的GC含量为98.6%,气质联用和核磁共振进一步验证了产物结构的正确性。以AA为单体对其UV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单体是打开双键的自由基聚合反应,UV固化反应的表干时间随引发剂添加量的增加、光照距离的缩短以及光照强度的增大而缩短,TG和DSC分析结果表明AA的UV固化产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初始热分解温度为292.9℃,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为49.6℃。  相似文献   

15.
以松香为原料,经过衍生化反应制备了富马海松酸改性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FA),并通过FT-IR、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手段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以FA作交联剂,与羟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经脱醇缩合反应,制备了富马海松酸改性室温硫化(RTV)硅橡胶,研究松香氢化菲环结构对硅橡胶微观形貌、机械力学和热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富马海松酸改性RTV硅橡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中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1.22 MPa和315%;SRFA-1的10%质量损失温度增加到472℃,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提高到569℃,800℃残留率达3.88%。  相似文献   

16.
以松香为原料,依次进行酰氯化和酯化反应合成松香基混合单体,并采用FT-IR、GC-MS、13C 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然后将该松香基混合单体、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按物质的量比100∶1∶0.1进行RAFT聚合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松香基单体的RAFT聚合过程,以高纯度的脱氢枞酸基单体进行了RAFT聚合反应。结果表明:脱氢枞酸基单体在松香基混合单体中GC含量为14.3%,在RAFT聚合中显示了很好的聚合结构可控性,聚合物的多分散系数(PDI)为1.28;而松香基混合单体基聚合物的PDI相对较高,PDI为1.85,但仍属于可控范围。所合成的松香基RAFT聚合物同时也是一种新型大分子RAFT试剂,可以作为下一步RAFT活性聚合的RAFT试剂。TGA分析表明:松香基RAFT聚合物显示了很好的热稳定性,质量损失为10%的温度和最大分解温度分别为250和350℃。  相似文献   

17.
以脱氢枞酸、丙烯海松酸、马来海松酸为原料分别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反应,得到单、双、三季铵盐Ⅰ、Ⅱ及Ⅲ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采用IR,1H NMR,13C 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表面张力(γcmc)、乳化性能、泡沫性能及抑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松香酯羟丙基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Ccmc值分别为3.58×10-4、2.53×10-4和3.25×10-4mol/L,对应的γcmc分别为38.9、28.9、33.5 m N/m;乳化时间分别为31、33、38 min;表面活性剂Ⅰ的起泡性较好,起泡高度达到115 mm、5 min后泡沫高度为85 mm;随着季铵盐数量的增加,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增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增强;季铵盐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4 mg/L,抑菌效果优于市售的新洁尔灭,与氨苄青霉素钠相当。  相似文献   

18.
在超临界正己烷条件下,采用Cu-Zn催化剂进行了系列松香酸一元醇酯的氢解还原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松香酯15 g,Cu-Zn催化剂用量为松香酯质量的10%,m(松香酯)∶m(正己烷)为1∶3,温度为270℃,压力10 MPa,反应时间11 h;该条件下松香甲酯、松香丁酯和松香辛酯的转化率分别为87.9%,75.0%和69.9%,选择性分别为93.4%,92.4%和92.8%,得率分别为82.1%,69.3%和64.9%;FT-IR和GC-MS分析结果表明,松香酯经氢解还原反应后酯基被还原为羟基,还原产物主要成分为二氢海松醇、二氢枞醇、四氢枞醇和脱氢枞醇等。  相似文献   

19.
以纤维素为原料,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METAC)、丙烯酰胺(AM)、 2-丙烯酰胺基-2-甲基-1-丙烷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一步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得到两性纤维素基共聚物(CO-AC)吸附剂。采用元素分析仪、红外光谱(FT-IR)仪对CO-AC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发现季胺基、酰胺基和磺酸基等活性基团成功被引入到纤维素分子链中。以CO-AC对NH+4和H2PO-4的去除率和平衡吸附量为考核指标,对吸附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葡萄糖单元与AMPS、AM和META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3∶3时,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效果最佳。在50 mL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NH+4和H2PO-4溶液中,当CO-AC添加量为100 mg, pH值为7时,对NH+4  相似文献   

20.
以异海松酸为原料,采用先酰氯化后与水合肼反应的方法,制备得到异海松酸酰肼,然后再与不同取代基的糠醛发生反应,制备得到5种异海松酸糠醛类酰腙化合物:异海松酸基(糠醛)酰腙(4a)、异海松酸基(5-甲基糠醛)酰腙(4b)、异海松酸基(5-羟甲基糠醛)酰腙(4c)、异海松酸基(5-溴-2-糠醛)酰腙(4d)和异海松酸基(5-(4-溴苯基)糠醛)酰腙(4e),并采用FT-IR、1 H NMR、13 C NMR和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5种菌种均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4a对肺炎克雷伯氏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为1.95 mg/L,化合物4c对肺炎链球菌具有非常好的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仅为0.98 mg/L。当异海松酸糠醛类酰腙化合物的浓度为100μmol/L时,化合物4d对人体肝癌(Hep G2)、乳腺癌(MDA-MB-231)、前列腺癌(PC-3)和宫颈癌(Hela)这4种人体肿瘤细胞均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其抑制率分别为75.17%、82.33%、78.52%和80.97%;化合物4e对人体肝癌(Hep G2)的抑制率高达93.68%,说明其对人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