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为明确昆虫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致病力,开展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sii AAU-4菌株的孢子悬浮液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以浸渍法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AAU-4菌株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浓度为1.0×108孢子/mL的LT50=7.18 d,11 d的累积校正死亡率为(70.37±6.73)%,且对被侵染而未致死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体重、体长、化蛹率、成虫羽化率、产卵量、卵的孵化率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亚致死效应。处理组2龄幼虫存活至6龄时体重为(0.31±0.01) g,对照组6龄幼虫体重为(0.44±0.00) g;处理组存活至6龄的幼虫体长为(3.18±0.04) cm,对照组6龄幼虫体长为(4.25±0.06) cm;处理组幼虫的化蛹率仅为(59.00±1.87)%,对照组幼虫化蛹率高达(91.00±1.00)%;处理组幼虫存活至蛹的羽化率为(55.80±4.96)%,对照组蛹的羽化率为(91.75±4.96)%;处理组幼虫存活至成虫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致病性昆虫病原真菌,以丰富广东省本地的昆虫病原真菌资源库,为开展草地贪夜蛾微生物防治提供研究材料.[方法]对采自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玉米地的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体表病原真菌进行微生物常规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通过3种不同培养基(PDA、SMAY和添加草地贪夜蛾蛹壳PDA培养基)测定病原真菌菌落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并采用浸虫法研究病原真菌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上分离获得病原真菌,编号GZSF-1,经鉴定为莱氏绿僵菌(Metarhizium rileyi).培养基类型对菌株GZSF-1菌丝生长和产孢存在显著影响(P<0.05),菌株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为0.76~2.10 mm/d,产孢量为0.33×106~21.67×106孢子/mL,其中在添加蛹壳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且可获得最大产孢量.菌株GZSF-1接种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后,随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升高,幼虫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当浓度达1×109孢子/mL时,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为3.030 d,接菌7 d后幼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达100.00%.应用Probit模型,得到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y=-4.426+0.737x,菌株GZSF-1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第7 d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1.02×106孢子/mL.[结论]从田间感菌草地贪夜蛾上分离获得的病原真菌菌株GZSF-1为莱氏绿僵菌,该菌株对草地贪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ZKJGL)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条件以及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幼虫的侵染力,为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以及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室内测定温度、光周期、pH以及氮源、碳源对金龟子绿僵菌菌株ZKJGL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并测定其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活性。【结果】金龟子绿僵菌ZKJGL菌丝生长和产孢的适宜温度为20~25℃、pH=7、全黑暗条件,对碳源和氮源要求不高,麦芽糖、酵母膏或蛋白胨的利用率较好。孢子浓度为5×108cfu/mL的金龟子绿僵菌ZKJGL菌株侵染草地贪夜蛾后累计死亡率达77.78%,LC50为4.406×106cfu/mL,LT50少于4 d。【结论】金龟子绿僵菌ZKJGL易于培养,对营养条件、光照要求不高,对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研发生物农药应用于防治草地贪夜蛾。 相似文献
6.
7.
8.
2019年草地贪夜蛾入侵青川,经过连续2年监测调查和防治,初步探明其迁入时间、发生危害范围,总结出适合青川县草地贪夜蛾防治方法和科学用药技术,为本县玉米安全生产及病虫害防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探究真菌杀虫剂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与其他药剂混用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方法]试验共设5个处理组,分别为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80mL、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30mL+5.7%甲维盐7g(-30%)、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15mL+5.7%甲维盐9g(-10%)、5.7%甲维盐10g和空...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特点进行阐述,详细描述了各虫期的其形态结构特点,利于田间精准识别,结合我地实际提出可行性的防治策略,并提供具体的物理、化学及生物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