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保护地栽培蒌蒿的生长特性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野生蔬菜蒌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其相应调控技术。结果表明,保护地栽培改变了蒌蒿的物候期,提早和延长了蒌蒿的采收供应期,同时个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茎秆纤细、柔弱。通过调节扦插密度和采收期,可以控制保护地蒌蒿群体大小和个体生长量,适当扩大扦插密度和延迟收是保护地蒌蒿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0年在灌云县蒌蒿生产基地进行的蒌蒿—番茄多元多熟栽培模式种植示范,对关键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了蒌蒿扦插苗培育,日光蒌蒿种植技术,接茬番茄种植技术,为推广蒌蒿—果蔬高效栽培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21份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种质资源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与评价。结果表明,21份蒌蒿种质资源,干物质含量为6.69%~11.18%,蛋白质含量为1.27%~2.00%,总糖含量为0.39%~2.52%,粗纤维含量为0.90%~1.60%。小叶红干物质含量、总糖含量及粗纤维含量在21份资源中均为最高;西山区蒌蒿蛋白质含量最高。蒌蒿干物质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30余种新鲜绿叶蔬菜已知数据比较,蒌蒿有较高含量的干物质、粗纤维及较低含量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ez)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鲜嫩茎秆作蔬菜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1].一般每年3~4月份上市,是一种珍贵的时令野生蔬菜.现在,南方许多地方已开始进行人工保护地栽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2].蒌蒿嫩梢由于容易失水萎蔫,进行常规扦插成活率很低.笔者以蒌蒿嫩枝为扦插材料,以水为培养介质,研究了蒌蒿嫩枝的快速扦插繁殖技术,旨在为蒌蒿在北方的推广种植提供新的繁殖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本地野生蒌蒿、蒌蒿云南种群和蒌蒿安徽种群为试验对象,进行了蒌蒿生长势的记载和挥发油的测定,结果表明:蒌蒿云南种群生长势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效益、商品率均高于蒌蒿安徽种群;本地野生蒌蒿香味浓郁,但生长势弱。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重金属铅、铜在蕹菜、蒌蒿体内不同部位的富集规律,以蕹菜、蒌蒿为供试材料,利用土培方式研究铅、铜在蕹菜、蒌蒿根、茎、叶中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蕹菜、蒌蒿不同部位对铅、铜的富集量不同,大部分铅、铜富集在蕹菜、蒌蒿的根部,向地上部分迁移较少.铜在蕹菜、蒌蒿各部位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铅在蕹菜体内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而在蒌蒿体内的富集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根、叶、茎;蕹菜对铅的富集能力明显大于蒌蒿,当施加2 000 mg/kg的铅时,蕹菜叶片中铅浓度是蒌蒿叶片中铅浓度的14.2倍;蕹菜、蒌蒿根、茎、叶中铅、铜含量与土壤中的铅、铜浓度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鄱阳湖蒌蒿为试材,探讨了蒌蒿生长动态、各器官重量比例以及蒌蒿形态特征的变化特点等,初步揭示了蒌蒿地上部和地下茎生长发育规律及两者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野生蒌蒿半成品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正交法对蒌蒿半成品主要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蒌蒿半成品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蒌蒿的起源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其分类地位;介绍了蒌蒿地膜轻松浮面覆盖栽培形式,并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角度提出了激素使用、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蒌蒿别名蒌蒿苔、藜蒿、水蒿、水艾、柳蒿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蒌蒿主要以鲜嫩茎叶作为蔬菜,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蒌蒿原产于亚洲,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均有分布。蒌蒿多生长在低海拔地区的田埂、路旁、沟边或山坡林下。一、营养成分及药用价值1.营养成分蒌蒿营养十  相似文献   

11.
鲜蒌蒿MAP保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正变实验法研究了采后蒌蒿的最佳自发气调包装(MAP)贮藏温度和处理方法。贮藏期间测定了蒌蒿的失重,V—C含量、总糖含量和呼吸强度等指标,同时对蒌蒿的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依据测定和评价的结果来确定最佳的贮藏温度、保鲜剂和吸氧剂。结果表明蒌蒿在2℃的贮藏温度下.用1-MCP作保鲜剂、用还原铁粉作吸氧剂处理,保鲜效果非常好,贮藏60d后仍有很高的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蒌蒿是洞庭湖区分布广泛且有重大经济价值的食用作物,并且是大通湖及东洞庭湖区的主要水生植物。研究发现,洞庭湖区蒌蒿的主要污染物是镉,其次是砷、铅、汞,东洞庭湖区蒌蒿根、茎叶中镉的含量分别是国家农产品安全限量标准的25.4~47.6、18.6~37.6倍。蒌蒿对重金属镉、铅、汞、砷的富集能力较强,且在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中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有明显的差异,一般为根部大于茎叶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特绿色蔬菜蒌蒿在我市的适应性栽培试验并试种。蒌蒿适宜温室周年栽培,露地夏季栽培,其经济效益显著。总结出了蒌蒿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供生产者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蒌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蒌蒿的起源分布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了其分类地位,介绍了蒌蒿地膜轻松浮面覆盖栽培形式,并从提高产量和品质的角度提出激素作用,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Cd污染下蒌蒿生长和Cd积累的阶段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蒿为试材,采用Cd污染人工河砂盆栽试验,研究了在Cd污染条件下蒌蒿生长发育和Cd积累的阶段性差异。结果表明蒌蒿根茎叶对Cd的积累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且与干物重和根系活力的阶段变化一致。根茎叶3月Cd积累量较小,5月积累量增加,7月达到最大,到本季落叶和下季萌发时又开始下降;根系活力和地上、根系干物重的最大值出现在Cd积累量最大的7月;在河砂Cd浓度为0~240mg/kg内,根茎叶Cd积累量与Cd浓度成正相关,但Cd浓度>180mg/kg,就会降低根系和地上部干物重,并减弱根系活力。蒌蒿可以耐受的Cd浓度上限为180mg/kg。  相似文献   

16.
陈泽宇  李水清  刘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64-20665,20667
[目的]研究蒌蒿杀虫成分对菜粉蝶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在微波辅助加热条件下,以乙醇、乙醚、水、甲苯为溶剂对蒌蒿进行浸提,测定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结果]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胃毒、触杀和熏蒸活性,其中,以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最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蒌蒿植物源杀虫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蒌蒿别名蒌蒿苔、藜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嫩茎供食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目前,我国南方在许多地方已经大面积进行保护地栽培,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为大量繁殖这种野生蔬菜,促进蒌蒿在北方的栽培,进行了蒌蒿嫩茎扦插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18.
李水清  刘红英  李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14-12415
[目的]测定蒌蒿(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z.)中化学物质含量,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蒌蒿茎、嫩叶和老叶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及类黄酮含量。[结果]蒌蒿茎中可溶性糖、粗多糖、单宁含量最高,老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最低,而叶中的类黄酮含量高于茎。[结论]蒌蒿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抗肿瘤及免疫调节作用和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蒌蒿生产基地概况,分析了当前蒌蒿生产面临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用良种、合理轮作、配方施肥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蒌蒿营养丰富,风味清香独特,保健功能明显。主治五脏邪气、风寒湿脾、补中益气,常食有减肥、降压、明目、养肝、健胃、消炎、解热、生发、防癌等功效。江苏省金湖县蒌蒿种植基地,有大棚蒌蒿种植面积500多亩,河滩种植面积1500多亩,蒌蒿种植户年均收入8000元以上,高的在2.5万元以上。基地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