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非洲猪瘟传入江西省的定性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非洲猪瘟(ASF)传入江西省的风险,找出关键风险点。[方法 ]首先进行危害确认,然后参照有关国际组织的风险分析系统,将风险评估划分为四个步骤: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后果评估和风险计算,并对其进行定义,逐步评估。[结果 ]综合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结果,认为ASF传入江西省的风险较高,可信度为中等。释放评估的关键风险点主要为经海港和空港进入的动物产品及副产品、外来船舶和集装箱可能携带的生物传播媒介。[结论 ]风险分析结果提示,江西省应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及时开展监测预警和有效的宣传培训,防止ASF传入,做到一旦传入,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防控非洲猪瘟疫情,以基于风险监测的原则在项目县域内开展非洲猪瘟疫病发生风险调查评估。在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和市场销售等环节共采集生猪全血样品3 085份、环境样品983份,实验室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结果全血样品全部呈阴性,环境样品有24份阳性。对生猪养殖场点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半定量风险评估,结果非洲猪瘟疫病发生风险等级以种猪场较低,单纯育肥场较高,县域内发生区域性非洲猪瘟疫病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作者旨在探寻全球尺度上非洲猪瘟的发生状况,并构建其输入的风险模型.在数据挖掘和概率风险评估理论基础上,应用地理学第一定律、风险邻近和地理风险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①全球猪的养殖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及欧洲的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养殖数量占全球猪存栏的76.67%左右.养殖较为密集的国家和地区主要...  相似文献   

4.
为量化评估我国发生猪瘟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猪瘟发生的风险因素,确定7个风险因素12个子风险因素.遵循指标选择原则,将风险因素按照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风险来源归纳为9个风险评估指标,并采取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探索构建由评估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组成的猪瘟风险评估框架.以西南某地区和华中某地区为例对该框架进行初步验证,风险评估结果为2008年西南某地区和华中某地区均为猪瘟发生高风险地区,风险概率分别为0.91996和0.69332.经与两地区2008年发生猪瘟疫情情况进行比较,表明该框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评估结果与疫情发生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中国非洲猪瘟疫情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猪瘟(ASF)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虽然ASF不会感染人类,也不会影响猪和野猪以外的其他动物物种。但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对养猪业产生巨大威胁,是世界范围内养猪业重点防范的疫病。本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对我国ASF疫病分布情况,疫情定向趋势和时空聚类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疫情暴发点分布具有明显的方向性,目前疫情的传播主要为东北-西南方向,目前最新疫情报告显示西南地区已出现疫情,该区域应该加强防控。时空扫描统计分析共发现5个聚集区域,风险最高的聚集区域中心位于浙江境内,聚集半径最大的区域涉及目前已报告ASF疫情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和天津,河北、北京以及山东等暂未疫情报告地区处于该聚集区域内需提高防控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按照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推荐的风险评估原则和步骤,对上海地区输入性羊群传播布鲁氏菌病开展危害识别、释放评估、暴露评估和后果评估,确定各类风险因素,对其风险等级进行描述和情景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省某公牛站的引种流程和生产管理规范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定性评估该站2017年经引种发生口蹄疫的风险。结果显示,经引种发生口蹄疫的风险为"非常低",不确定性为"中"。根据评估结果,建议公牛站在引种过程中增加对引进种公牛的强化免疫,增加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和病原学检测,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申报检疫,按照规范程序引种,严格落实消毒措施,以确保引进种公牛健康。同时,建议定期开展全群监测,尤其是加强对供精牛群隐性带毒感染的监测,以确保精液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须通报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是全球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做好非洲猪瘟风险点的防控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降低上海市非洲猪瘟(ASF)传入和发生风险,从养殖、流通、屠宰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环节,对上海市ASF防控关键风险点开展了分析评估,并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分析表明:生物安全水平低的规模猪场、携带ASF病毒的猪肉及其制品,以及"屠宰场—规模场"和"无害化处理场—规模场"风险路径是当前上海市ASF防控的关键风险点。为此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强化疫情排查,落实疫情报告义务;加强各环节监测和风险管理;压实防疫主体责任,提升区域性生物安全水平,尝试建设无疫小区。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通化市所轄集安市太王乡,自1989年8月底以来,通过兽医站卖猪药额日益增多,由日常的30~40元猛增到300多元,才发现猪有疫情,但疫情已经扩大蔓延,到了9月中旬,疫情发展进入了高潮,截止月末疫情逐渐息止。全乡生猪存栏4020头,发病414头,发病率为10.30%,死亡112头,致死率为27%,急宰293头。调查情况 (一)调查范围通化市畜牧兽医总站于9月25日对太王乡所属6个队中疫情严重、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1.
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当前我国猪瘟流行现状,收集整理猪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归纳出我国猪瘟临床特征是以非典型猪瘟或温和型猪瘟以及妊娠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表现形式,急性猪瘟病例较少;流行特点是点状散发流行,季节性不明显,持续感染、隐性感染、混合感染和免疫失败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其流行现状,提出降低其发生几率的五点防控措施建议:实行种猪群净化措施、加强免疫监测、加强病原监测、发展规模化养殖和开展野猪猪瘟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2.
猪瘟是危害猪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具有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等特性,给世界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传统疫苗接种仍是预防猪瘟的主要手段,虽然传统疫苗(如C株)在防控猪瘟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无法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动物,猪瘟免疫失败时有发生等。因此,研制新型猪瘟疫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与重组DNA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基因工程疫苗研究的不断深入,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活载体重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全长感染性cDNA标记疫苗和合成肽疫苗6种新型猪瘟疫苗被相继开发。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拥有廉价、安全、高效、易于运输与保存、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等优点。作者对6种新型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猪瘟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猪瘟流行病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瘟流行历史久远,在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逐渐阐明的情况下,猪瘟流行病学已向分子领域进军并成为猪瘟研究的热点,其研究成果对阐明猪瘟发生机理和免疫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本文对猪瘟流行病学特别是分子流行病学现状做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猪肉的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猪肉产品绿色健康的品质要求也逐渐升高。由于集约化、一体化养殖规模扩大,猪只相关疾病也逐渐增多。1925年中国首次出现猪瘟疫情,给中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中国问世,极大缓解了猪瘟疫情,但仍会出现零星散发的状态。该文将对猪瘟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猪瘟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利用ELISA方法对广西6个规模猪场送检的1626份猪血清进行猪瘟野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6个规模猪场均存在猪瘟野毒感染,其中母猪感染率为7.86%~29.21%,平均为17.52%,种公猪感染率为0%~23.52%,平均为11.83%,育肥猪感染率为5%~22.45%,平均为15.5%,断奶仔猪感染率为8.24%~18.57%,平均为12.69%。此检测结果与猪场临床发病情况基本一致,病猪多表现为繁殖障碍型、温和型的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16.
为查明免疫增强剂是否能够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选用猪用转移因子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的方法进行猪瘟疫苗免疫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27.27%,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156.60%,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试验期提高57.05%。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相比,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31.48%,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91.55%,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提高31.84%。证明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疫苗可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同时也揭示采用断奶前后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仔猪在首免后10~30 d免疫抗体S/P值低,阳性率在60%以下,易感染猪瘟野毒。  相似文献   

17.
猪瘟分子生物学诊断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猪瘟是养猪业常见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尽管中国很早就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但近年来猪瘟的流行和发病特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地区和猪场不断出现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给该病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尽早对猪瘟进行确诊是减少该病造成损失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猪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迅速,为猪瘟的诊断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着重对最新的猪瘟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如RT-PCR、RT-LAMP等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猪瘟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地追求了猪瘟疫苗研究的历史沿革,结合猪瘟病毒基因组图主要囊膜糖蛋白生物学特性,重点介绍了猪瘟新型疫苗的研究现状,并依据现行养猪业猪瘟检疫、防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猪瘟新型疫苗应用和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从猪瘟病毒在体内外的增殖特性、病毒蛋白在RNA复制中的作用两个方面对猪瘟病毒的增殖规律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猪瘟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2018年9月,贵州省某乡镇一野猪养殖场30%左右的仔猪出现食欲废绝、先便秘后腹泻、呼吸困难、逐渐消瘦等症状,死亡率为75%。通过临床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确诊为猪瘟病毒感染。分析认为,引起此次感染的主要原因是该养殖场未对新增仔猪及怀孕母猪及时进行猪瘟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