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栓皮栎软木地板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栓皮栎软木地板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用乙醚作溶剂进行多次萃取,利用GS-MC联用技术对栓皮栎软木地板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共分出并鉴定了23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的23种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为丙二醇,含量为68.79,其次为N-苯基苯胺,含量为3.47,其他含量在1以上的有1-(1-甲基乙基)-4,7-二甲基-1,2,4a,5,6,8a-六氢-(1α,4aα,8aα)萘、(Z,Z)-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3-甲氧基-1-丁醇、1,2,3,3,4-五甲基环戊烯、2-羟基丙酰胺、(S)-2,3-二羟基丙醛、百里香酚、5,6-二氢-6-戊基-2H-吡喃-2-酮和4-(1-甲基乙基)-1,6-二甲基萘.  相似文献   

2.
不同成熟期金太阳杏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静态顶空(SHS)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商熟期及完熟期的金太阳杏果实香气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金太阳杏的香气共47种,主要成分为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但在果实不同成熟期,香气组成及含量差异很大。金太阳商熟期检测出3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82.37%,主要香气物质为乙酸己酯、乙酸-4-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6-甲基-5-庚烯基-2-酮、2-己烯-1-醇(E)、1,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1-甲基乙基)-环己烯、3-己烯-1-醇(Z)、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2,6,6-三甲基-1-环己烯-1-酮。完熟期共检出香气成分18种,占总峰面积的71.84%,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酯、二羟乙酸、乙酸己酯、10-苯-4,8-(甲基亚氨基亚甲基)萘-9,11-二酮、1,2,4-三甲基苯、萘、2-苯并噻吩。  相似文献   

3.
梁凤美  刘冉霞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98-202,205
选用不同采摘方式制作的海青绿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品质成分并采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绿茶酚氨比为4.6,适合制作绿茶;夏季机采绿茶酚氨比为7.8,适宜制作红茶;春季绿茶、夏季人工绿茶和机采绿茶3种绿茶分别鉴定出57、36、46种化合物,香气组分存在差异,春季绿茶中醇、酯、酮类含量平衡;夏季人工绿茶与机采绿茶差别明显,夏季人工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正壬醛、磷酸三丁酯、正癸酸、二乙基-乙酸、2-甲基,3-羟基-2,4,4-三甲基丙酸戊酯、十七烷、1-十二烷醇、十六烷等,机采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癸-6,9-二烯-2,8-二酮、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棕榈酸异丙酯、苯乙醇、正癸酸、磷酸三丁酯等.此外,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采摘成本高,对于海青大宗夏季茶叶,可利用机械化采摘,来制作红茶,以改善夏茶产品品质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以2,5-已二酮和甘氨酸为原料进行Paal-Knorr反应,合成2,5-二甲基-N-吡咯乙酸。以其为底物,与异丁醇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2,5-二甲基-N-吡咯乙酸异丁醇酯。通过~1HNMR,~(13)CNMR,IR和HRMS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分析其热解行为。从裂解产物上可知,目标化合物的主要热解成分为杂环及酯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有2,6-二甲基吡啶、2,5-二甲基吡咯、2-乙基-5-甲基吡嗪等;酯类有十六酸-2-甲基丙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对-氯苯基)-2,2-二甲基-3,3-二氯环丙基甲腈在稀硫酸中长时间加热时,经过开环反应而转变为2-(对-氯苯基)-3-氯-4,4-二甲基-2-丁烯-γ-内酯。  相似文献   

6.
基于松油烯-4-醇的研究成果,合成了其酰胺、硫酯、酯、醚等11种衍生物。检索结果表明,其中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酸甲酯、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酸乙硫酯、N,N-二甲基-[1-(1-甲基-1-羟基)乙基-4-甲基-3-环己烯基]甲酰胺、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酸甲酯、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酸乙硫酯和N,N-2-甲基-(4-甲基-4-乙硫基环己基)甲酰胺等6种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叶挥发油的成分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蒸气冷凝法提取华南地区入侵杂草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叶的挥发油,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离、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藿香蓟新鲜叶片提取8h的挥发油得率为0.545%。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102个峰,共鉴定出102种化合物,其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100%。藿香蓟叶挥发油的化合物种类丰富,包括烯、醇、萘、烷、酯及醛类等,其化学成分主要为石竹烯(23.40%)、早熟素Ⅰ(17.66%)、(Z)-乙酸-3-己烯-1-醇酯(12.14%)、早熟素Ⅱ(9.5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53%)、倍半水芹烯(4.24%)、(z)-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86%)、莰烯(3.10%)、反式-2-己烯醛(2.11%)、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1.93%)、1-己醇(1.32%)、3,7,7-三甲基双环-[4.1.0]-二庚烯(1.01%)等,这些成分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7.91%,其中含量最高的石竹烯是一类双环倍半萜类化合物,是被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  相似文献   

8.
GC-MS法分析沙田柚幼果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沙田柚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沙田柚幼果中提取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从沙田柚幼果挥发油中鉴定出43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量的99.5%,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46.83%)、β-环氧石竹烯(20.17%)、反式α,α,5-三甲基-5-乙烯基-2-四氢呋喃甲醇(4.26%)、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3.06%)、α,α,4-三甲基-3-环己烯-1-甲醇(2.99%)、反式-1-甲基-4-异丙烯基-2-环己烯-1-醇(2.60%)、1,5,5,8-四甲基-12-氧杂二环[9.1.0]十二碳-3,7-二烯(2.28%)等。[结论]沙田柚幼果挥发油将具有很大的药用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 Tsai et Li)成虫新鲜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新鲜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挥发性物质以倍半萜类物质最多,其次是单萜类物质,而未见有二萜类物质,华山松大小蠹雌雄成虫粪便和华山松韧皮部中挥发性物质在成分和含量上都有较大差别,粪便中单萜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韧皮部,而倍半萜含量则低于韧皮部。此外,6,6-二甲基-2-甲醛基-双环[3.1.1]庚-2-烯、1,3,3-三甲基-2-羟基-双环[2.2.1]庚烷、2,3-二甲基-3-甲氧基-三环[2.2.1.0(2,6)]庚烷等15种挥发性物质仅存在于华山松大小蠹成虫粪便中;4,6,6-三甲基-(1s)-双环[3.1.1]庚-3-烯-2-酮、1,3,3-三甲基-2-酮-双环[2.2.1]庚烷、对位烯丙基-苯甲醚等8种挥发性物质只存在于雌性成虫粪便中;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2,3-三甲基-1-乙醛基-3-环戊烯和二叔丁基对甲酚仅存在于雄性成虫粪便中。为下一步研究华山松大小蠹成虫对寄主华山松的选择性和华山松大小蠹信息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莽吉柿果皮的85%乙醇提取物进一步分离,得到5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NMR及MS数据鉴定,分别为1,6-二羟基-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7,8]-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1,2]氧杂蒽酮(isonormangostin,Ⅰ)、1,3,6,7-四羟基-2,5,8-三-(3-甲基丁-2-烯基)氧杂蒽酮(garcinoneE,Ⅱ)、1,3,6-三羟基-7-甲氧基-2,5,8-三-(3-甲基丁-2-烯)氧杂蒽酮(7-O-methylgarcinone E,Ⅲ)、1,6-二羟基-7-甲氧基-8-(3-羟基3-甲基丁基)-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3,2]氧杂蒽酮[1,6-dihydroxy-7-methoxy-8-(3-hydroxy-3-methylbutyl)-6′,6′-dimethyl-4′,5′-dihydropyrano[2′,3′:3,2]xanthone,Ⅳ]、1,6-二羟基-7-甲氧基-8-(3-甲基丁-2-烯)-6′,6′-二甲基-4′,5′-二氢吡喃[2′,3′:3,2]氧杂蒽酮(3-isomangostin,Ⅴ)。其中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胡超  徐运清  邓雅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98-6499
为了研究酸雨作用下灰潮土铅、镉的释放规律。通过对采自田河村(S1)及河口大桥(S2)灰潮土样品进行模拟酸雨淋溶试验,研究了湖北省孝感地区灰潮土中铅、镉的浸出特性。720 ml的模拟酸雨淋洗后,pH值4.5的模拟酸雨使供试灰潮土镉累积浸出比正常降水增加19.5%(S1)和60.9%(S2),使铅的浸出增加87.7%(S1)和12.9%(S2);pH值3.5的模拟酸雨使灰潮土镉累积浸出比正常降水增加45.6%(S1)和80.3%(S2),使铅的浸出增加183.7%(S1)和424.7%(S2);土样S2的总镉和总铅的含量都要比S1土样高,pH值3.5下呈现出镉和铅累积浸出量也较大。镉的浸出随着淋洗液pH值降低淋出量逐渐增加,铅的浸出则在pH值3.5时出现显著增加。镉与铅都随着酸度增加和淋溶量的增加而逐渐浸出。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剪接受体位点变异对剪接方式与效率的影响,对大白菜材料He2进行重测序,发现BrSPS1Fb-He2第6个内含子(I6)的剪接受体位点由AG突变为AC。对大白菜材料He2花瓣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分析BrSPS1Fb-He2 read数据,结果显示,BrSPS1Fb-He2在pre-mRNA加工过程中发生了选择性剪接。BrSPS1Fb-He2可选择3个位置(A1、A2和A3)作为受体进行剪接,产生3种剪接异构体(S1、S2和S3),或者保留I6整个内含子,形成S4剪接异构体。大白菜BrSPS1Fb-He2的成熟mRNA中保留部分I6(S1和S2)或全部I6(S4),或者缺失部分E7外显子序列(S3)。综上,BrSPS1Fb剪接受体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变异对其转录后剪接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处理对豹纹鳃棘鲈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方法]试验均设置对照组(持续投喂)、处理组S_1F_1(饥饿1 d、再投喂1 d)、S_1F_2(饥饿1 d、再投喂2 d)、S_2F_2(饥饿2 d、再投喂2 d),开展了2种规格豹纹鳃棘鲈幼鱼周期性饥饿-再投喂生长试验。[结果]试验一S_1F_2、S_2F_2组和试验二S_1F_1、S_1F_2组试验结束时体质量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一各处理组摄食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S_2F_2组摄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S_1F_2组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二各处理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_1F_2组饲料转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S_1F_1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时,各试验组粗脂肪含量均略低于对照组,水分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试验一S_1F_2、S_2F_2组与试验二S_1F_1组、S_1F_2组均能够达到完全补偿生长,其补偿生长主要是通过提高摄食率和饲料转化率来实现的,在饥饿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可能首先消耗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药材桃儿七在定植前施用不同氮与磷配比组合的肥料试验,探讨了施肥对桃儿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N)75~225 kg/hm2、磷(P2O5) 150~225 kg/hm2,可获得较高的桃儿七产量,增产幅度比不施肥料的提高1倍以上;氮(N)与磷(P2O5)的配比在1∶1~1∶2,则桃儿七在田间的长势较好,增产效果明显,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也比较科学合理.建议在目前人工栽培桃儿七的大田管理水平前提下,采用氮(N)与磷(P205)的配比在1∶1~1∶2,于桃儿七定植前施入,可获得较佳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秸秆配施化肥对暗棕壤团聚体组成、团聚体碳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特征及小麦产量的影响,揭示长期秸秆配施化肥下土壤肥力和生产力的协同提升机制。【方法】依托长期定位40年施肥试验,选取4个处理:单施化肥(NP)、秸秆配施化肥(S+NP)、秸秆配施1/2化肥(S+1/2NP)、秸秆配施1/4化肥(S+1/4NP),其中秸秆为麦秸隔年还田,用量为3 000 kg·hm-2,氮磷化肥用量为150 kg N·hm-2、150 kg P2O5·hm-2。采集0—20 cm土层土样,利用湿筛法得到不同粒级的水稳性团聚体,测定团聚体中有机碳(SOC)、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结果】(1)长期秸秆配施化肥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并提高了团聚体稳定性,和NP相比,S+NP处理土壤容重降低4.7%,>2 mm团聚体含量、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重量直径(GWD)分别提升254.4%、76.5%和91.3%。(2)S+NP、S+1/2NP处理>2...  相似文献   

16.
The solubility of stibnite ( Sb(2)S(3)) was measured at 25 degrees C and 1 atmosphere in solutions ranging from 0.45 to 7.16 percent Na(2)S by weight. Sb(2)S(3): Na(2)S mole ratios of saturated solutions range from 0.238 to 0.403. Stibnite solubility increases at an increasing rate with rising Na(2)S concentration. The reaction that best fits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2Sb(2)S(3) + HS- + OH-= Sb(4)S(7)(2-) + H(2)O, for which an equilibrium constant was estimated to be about 5.0.  相似文献   

17.
将36头5周龄的断奶上海大白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C1和C2、皮下免疫试验组S1和S2、腹腔免疫试验组A1和A2,每组6头猪.试验周期为11周和17周.试验组A1和A2腹腔注射5.0 ml/kg BW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抗血清,试验组S1和S2皮下注射5.0 ml/kg BW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抗血清,对照组C1和C2以相同剂量注射正常山羊血清.11周末和17周末屠宰结果显示:①各试验组猪板油重和背膘厚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1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S1和A1中猪眼肌面积均显著升高;17周末,腹腔免疫组猪眼肌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11周末,腹腔免疫组猪半腱肌和里脊、皮下免疫组猪背最长肌和里脊中脂肪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7周末,与对照组相比,腹腔免疫组猪半腱肌中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③11周末,腹腔免疫组猪背最长肌和里脊中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7周末,各试验组背最长肌和里脊中蛋白质含量与腹腔免疫组半腱肌中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山羊抗猪脂肪细胞膜被动免疫具有较好改善猪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为材料,设置3种播种量18、24、30 kg/hm2 (分别为S1、S2、S3)和2种施肥量780、960 kg/hm2 (分别为F1、F2),共6个处理(S1F1、S1F2、S2F1、S2F2、S3F1、S3F2),探究不同播种量和施肥量对湘西冬种黑麦草及后作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S3F2处理黑麦草的鲜产量最高(68 300 kg/hm2),比最低的S1F1处理高31.09%(P<0.05);施肥量与播种量交互效应对黑麦草的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蛋白、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对鲜产量、干产量和单位面积总粗纤维、总钙、总磷含量均影响显著(P<0.05);种草后,所有处理土壤的pH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种草前的(P<0.05),S3F2处理土壤全氮和有效磷含量最高,分别达2.31 g/kg、67.61 mg/kg,比种草前分别高12.68%(P>0.05)和148.11%(P<0.05);S3F2处理下后作水稻实际产量、单株总粒数、单株实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P<0.05);后作水稻产量受黑麦草播种量的影响显著(P<0.05),播种量和施肥量的交互效应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黑麦草在播种量为30 kg/hm2、施肥量为960 kg/hm2的栽培条件下的培肥效果最佳,并且对后作水稻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适宜在湘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经过长期定位试验,建立土壤速效磷与农肥、化肥、秸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合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作物生育后期,土壤速效磷含量随农肥用量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而化肥效益随着用量的增加而迅速下降;在农肥、化肥用量较高时,秸秆的效果较好;农肥、化肥用量较低时,效果不明显,农肥、化肥、秸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文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温室番茄产量和果实品质对加气灌溉处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水平和滴头埋深条件下加气灌溉对温室番茄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而对不同试验处理进行综合评价。【方法】试验以常规地下滴灌(S)为对照,设置在W1、W2和W3(对应作物-皿系数kcp分别为0.6、0.8和1.0)3个灌水水平与D1和D2(分别对应15 cm和25 cm)2种滴头埋深下进行加气灌溉(O),共12个处理。基于各处理下果实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探索较优的试验处理。【结果】加气灌溉下单株产量、单果重、IWUE、果实中番茄红素、Vc、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21.2%、23.9%、21.0%、28.1%、36.0%、22.8%和28.0%(P<0.05)。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主要受番茄红素、Vc、灌溉水分利用效率和糖酸比的正影响,且处理W2D1O和W2D2O的得分分列第1和2名。因此处理W2D1O和W2D2O在兼顾节水和番茄果实营养品质方面较优。第2主成分主要受单株产量的正影响和有机酸的负影响,各处理有机酸含量未形成显著性差异且处理W3D1O的单株产量最高,因此得分最高。处理W3D1O的综合得分在12个处理中位列第1位。【结论】灌水水平kcp为1.0,滴头埋深15 cm的加气灌溉处理可兼顾节水和温室番茄高产、优质的要求,为加气灌溉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