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笔者饲养长白山中蜂十余年,深深体会到长白山中蜂抗逆性之强,为了使人们对长白山中蜂的抗逆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叙述如下: 1.抗寒:1996年,我应用桶养方法饲养1群长白山中蜂,此群群势较强,储备了足够数量的越冬蜜。因为想检验一下长白山中蜂的抗寒能力,所以未加任何包装。长白山地区每年春节前后必有几……  相似文献   

2.
《蜜蜂杂志》2021,41(10)
正长白山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长白山中蜂越冬期长达4~5个月。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严禁猎捕野生动物,导致啄木鸟、黄喉貂(俗称蜜狗)等长白山中蜂的敌害不断增多。因此,对于在山区室外越冬的长白山中蜂,每年因中蜂敌害造成的损失相当惨重。针对上述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的试验。实践证明: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不仅解决了中蜂敌害对长白山中蜂蜂群造成损害的难题,而且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期间,蜂群出现问题便于处理,越冬室温度容易维持恒定,蜂群饲料消耗少、越冬蜂死亡率低。在春繁期间,可减少因人为频繁补喂饲料造成巢温散失影响蜂群繁殖的情况,缩短蜂群的恢复期,蜂群复壮较快。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高山,也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中蜂是我国中蜂的优良品种之一,受长白山独特气候的影响,在漫长的竞争和自然选择中而生存下来.长白山中蜂个体比韩国、日本蜜蜂稍大,属东方蜜蜂.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然而,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长白山中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蜂公益宣传,扩大养蜂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蜂产品深加工等措施,才能保护中蜂生物资源多样性,实现中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论长白山中华蜜蜂的自然复兴趋势(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古以来,长白山中蜂经历了数千年的昌盛时期,一直是本地蜂业生产中的当家品种。本世纪20年代西方蜜蜂引进长白山区,从此开始了中、西蜂种族间的竞争;50年代以后长途转地放蜂兴起,西蜂覆盖长白山区;60年代长白山中蜂进入了衰落时期;90年代随着西蜂的锐减,长白山中蜂又出现了初步复兴的趋势。本文认为,长白山区当前所处的西蜂竞争、蜜源生态、残存的中蜂资源、中蜂的适应性、天然蜂巢条件等因素都有利于中蜂的自然复兴,特别是西蜂锐减这一主导因素的出现,将推动着中蜂复兴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残存的中蜂群是长白山中蜂自然扩繁的蜂种资源长白山中蜂进入衰落时期以后,各地残存的中蜂群分布情况不同:西蜂密度较大的地方中蜂几乎绝迹,西蜂密度较小的地方还有残存的中蜂。这些地方的中蜂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有野生和桶养2类,野生蜂多在难于寻觅的悬崖石洞...  相似文献   

7.
<正>(仅供东北三省,外省勿扰)本场有部分中蜂群出售,长白山中蜂以抗严寒(-40℃)、耐大群(10脾蜂以上三箱体)、无病(从没发现中囊病等)等优势。我中蜂场地处2011年确立的国家级长白山中蜂保护区(农业部1587号文件),同时成为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站长白山中蜂示范场。2013  相似文献   

8.
李杰銮 《蜜蜂杂志》2007,27(3):14-15
随着长白山区林业的采伐以及野生中蜂的人为收捕,长白山中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广大中蜂饲养户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桶养方法,并采用杀蜂毁巢的方式取蜜,严重地破坏了长白山区的中蜂自然资源,使长白山中蜂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中蜂分布及其生产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白山中峰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蜂品系,研究证明:受蜜源生态区域隔离环境的影响,形成许多小区域生态类型,目前至少有两个类型。长白山中蜂对蜜源生态环境的选择较为严格,它们生存在30多个县市的深山区春季型和浅山区秋季型蜜源生态区域,在非中蜂分布区,蜜源丰歉变化较大,中蜂不能长期生存。过去由于沿用不合理的对比方法,对中蜂形成了传统的低效益观念,本研究在调查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按平等合理的计算方法重新评价长白山中蜂,其生产效率比西蜂高20.7%-26.7%。  相似文献   

10.
夏季,长白山中蜂由蜂群增殖期向强群保持期发展。而此期是长白山地区多雨高温季节,中蜂为了维持群势的发展,随之从事的工作量增加,中蜂老化、消耗加快,更新交替较其他时期更艰难,群势衰减严重。同时,中蜂怕热导致哺育质量下降,出现"花子",容易诱发蜂病或造成中蜂大量飞逃。因此,选择优良的放蜂场地,结合本地区的蜜源、气候、群势,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才是夏季长白山中蜂保持强群、夺得中蜂高产的关键技术。现将笔者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养蜂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12个长白山中蜂(长白山地方采样点中华蜜蜂)基因组多态性分布规律,以寻找其基因组特异性分子标记为主要目的;以RAPD—PCR技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RAPD位点分子,以克隆有意义的分子标记,DNA酶Ⅰ将克隆的分子标记酶学合成为探针并进行Southern杂交等为主要方法;结果发现1005号蜂等10个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同时显示700(bp)DNA片段,而1083号蜂等2个基因组分子标记多态性图谱仅为弱显示或未显示700(bp)DNA片段;这一结果提示:700(bp)DNA片段可能是长白山中蜂基因组有意义的分子标记,即保守的同源序列,可以充当长白山中蜂基因组的特异性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巢脾是蜜蜂栖息、繁殖和酿造、贮存饲料的场所,巢脾质量如何,关系着蜂群的繁殖力和采集力。在养蜂生产中,应根据蜂群不同时期对巢脾的要求,适时造脾,更新老巢脾,繁殖强群,增加蜂蜡产量。长白山中蜂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在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蜜蜂,而造脾更有其独特的习性,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于西蜂的造脾措施。1长白山中蜂造脾的特点a.“喜新厌旧”长白山中蜂比较喜欢新脾,讨厌旧脾,无论产卵、贮蜜、贮粉均如此。在饲养管理实践中,经常发现工蜂将老旧巢脾中间咬穿或咬掉,在箱底堆积成蜡渣;即使在增殖期,中蜂也喜欢在新造…  相似文献   

13.
笔者是最近几年饲养中蜂的。因为长白山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开始时把西蜂的经验移植过来不太成功,因为西方蜜蜂的管理方法不完全适应中蜂,尤其是育王分群时要进行一些改动。  相似文献   

14.
赵国英 《蜜蜂杂志》2009,29(4):27-27
笔者是最近几年饲养中蜂的.因为长白山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与两方蜜蜂不同,开始时把两蜂的经验移植过来不太成功,因为西方蜜蜂的管理方法不完全适应中蜂,尤其是育王分群时要进行一些改动.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宝贵的蜜蜂品种,由于长期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它保持着强烈的分蜂能力,这种分蜂性能对于野生中蜂是有利于保存和延续种族,但对于人工饲养却不利于管理,也不利于高产。一、自然分蜂分蜂前准备期:天气晴暖,蜜粉丰富,蜂群繁殖较快,当达到6~7框...  相似文献   

16.
吉林市是长白山区古老的城市,在城北35公里的乌拉街镇,清朝前为女真乌拉国,系满清发祥圣地。在研究长白山中蜂的过程中,发现在吉林城和乌拉城附近曾是历史上中国蜂蜜主要产区之一。从史料中查知,清朝曾在这里设置生产贡品的机构,蜂蜜为重要贡品之一。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深入进行了考证,发现了17世纪中国皇家设在长白山区的贡蜜生产基地,首次发掘出了长白山中蜂与  相似文献   

17.
张发 《蜜蜂杂志》2007,27(6):27-27
长白山中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蜂品种:耐寒、适应性强,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蜜源情况调节繁殖速度;对外界环境敏感性强,易分蜂. 在长白山区,人们对中蜂的认识越来越深.在人工饲养过程中,我们对它的自然分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采取措施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18.
长白山中蜂是中华蜜蜂(A.C.cer-ana)宝库中的珍贵资源,它抗寒、较耐大群的生物学特性,在东方蜜蜂(A.C.cerana)中是不多见的,但现在这一种族已处于衰落时期,濒临灭绝,不仅家养量寥寥无几,而且野生的也收缩到很小的范围里。在研究长白山中蜂的兴衰史中,我们看到吉林养蜂业起源于长白山,起源于古老的中华蜜蜂,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从远古人类在森林中初识蜂巢以蜜为食开始,到主动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中蜂是经济效益较高的中蜂品系 ,但由于沿用内容不全面的中西蜂产蜜量对比方法 ,对中蜂形成了传统的低效益观念。本文在调查测试大量数据的基础上 ,按修改和补充的计算方法统计了4年的产蜜量 ,野生中蜂年均群产蜜11kg,群产值99元 ;桶养中蜂年均群产成熟蜜49kg,群产值441元 ,比西蜂高26.7 %。箱养中蜂年均群产半成熟蜜60kg,群产值420元 ,比西蜂高20.7 %。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中蜂活框代用饲料越冬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中蜂多数采用传统的木桶饲养方法繁殖和生产,每年到晚秋采取“杀鸡取卵”方式弃蜂毁巢取蜜,这种管理和生产方式不利于中蜂资源保护和产业化开发。通过试验表明:传统木桶饲养的长白山中蜂,越冬前改为活框饲养,把西方蜜蜂用白砂糖喂出的封盖蜜脾作为越冬饲料,越冬成活率可达到83.3%~93.3%。越冬蜂群势削弱率为32.0%~30.2%,越冬饲料消耗量为1.9~2.1kg/框。在蜂群健康强壮的基础上,整个越冬期温度高时蜂群不散团,温度低时箱内有轻霜不结冰,保持巢门畅通,越冬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